APP下载

体系冲击、战略观念与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逻辑的跨层次分析

2024-10-09徐博邹松洋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4年5期

摘要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北极政策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俄罗斯北极政策是一个包含了区域安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的多元框架。本文以层次分析为主要方法,探讨了体系冲击和战略观念如何通过国家层次的要素共同塑造了俄罗斯北极政策在构想和实践两方面的转型逻辑。重视国家安全、追求社会稳定的保守主义是当代俄罗斯的核心战略观念。国际体系的权力转移冲击一方面为俄罗斯构建新的北极伙伴关系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安全矛盾。两者共同作用于国家层次的中介变量——战略需求与制裁效应,最终形成了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在区域安全领域,俄罗斯的主要手段是增强北方舰队的作战能力,推动军区重组;在经济发展领域,俄罗斯以保障关键能源开采项目为核心,利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转移使“北方航道”成为西方制裁背景下维护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在社会治理领域,俄罗斯强调以维护北极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为核心,推动北极社会治理政策转型。

关键词俄罗斯北极国际体系保守主义层次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北极地区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颁布新版海洋战略,北极地区超过太平洋和大西洋,成为俄海洋政策的首要发展方向。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ОбУтвержденииМорскойДоктрины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EB/OL].(20220731)[20240528].http://static.kremlin.ru/media/events/files/ru/xBBH7DL0RicfdtdWPol32UekiLMTAycW.pdf.随着芬兰和瑞典宣布加入北约,北极地区已经成为俄罗斯和北约博弈的最前沿地带,地缘安全意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北极地区还是俄罗斯“东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对于俄罗斯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由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具有重要的安全、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利益,因此其北极政策也是一个包含了战略安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多层次框架。其主要内容由《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以及《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组成。俄乌冲突的爆发使俄罗斯和西方国家陷入高度对立的状态。面对美西方的制裁和战略遏制,俄罗斯北极政策进入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转型逻辑实际上体现了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国家政策的发展倾向,即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以社会稳定为目标,通过实现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进而维护俄罗斯在国际秩序转型阶段的大国地位。因此,针对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研究对于理解战略转型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发展逻辑以及走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更加注重从传统的国家层次(statelevel)视角以及地区层次(regionallevel)视角分析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形成过程。这些分析虽然有利于研究领域的拓展,却忽视了俄罗斯的北极政策框架实际上受到了国际关系中跨层次因素的影响,其转型逻辑也必然由战略观念、国家要素以及体系冲击等多种原因共同塑造的。基于此,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方法(levelsofanalysis)展现体系冲击与战略观念的互动关系,以及由两者互动所形成的国家要素,探究这些因素如何通过相互影响塑造了俄罗斯北极安全、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政策的转型。

二、现有研究及其不足

北极政策是俄罗斯国家发展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学界有关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主要分析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固有利益以及维护这些利益的手段与方式。此外,也有部分学者从地区层面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周边环境变化对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家层次的分析

国家层次的视角侧重于分析俄罗斯北极政策调整与俄罗斯国家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俄罗斯学界更加强调俄罗斯北极政策的主动性特点,认为俄罗斯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认知是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国和欧美学界则认为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调整更多是一种被动行为,旨在应对俄罗斯与周边国家不断变动的双边及多边关系。

俄罗斯学者普遍认为,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阶段性调整是自身发展惯性的体现。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系主任安娜斯塔西娅·利哈乔娃(AnastasiaLikhacheva)指出,俄罗斯北极政策首先具备的是国内性质,主要关注北极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开发两方面的优先事项。

АнастасияЛихачева.ГорячоХолодно:АрктическиеИтоги2021Года[EB/OL].(20220103)[20231221].https://globalaffairs.ru/articles/goryachoholodno/.俄罗斯著名学者谢尔盖·卡拉甘诺夫(SergeyKaraganov)强调,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重点在于塑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

САКараганов,АБЛихачева,ИАСтепанов,ДВСусловидр.Арктиче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Аспекты[R].Изд.ДомВысшейШколыЭкономики,2021:9.

同时,瓦列里·科尼舍夫(ValeryKonyshev)等学者指出,环境和文化问题也是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重中之重。

ValeryKonyshev,AlexanderSergunin,SergeiSubbotin.RussiasArcticStrategiesintheContextoftheUkrainianCrisis[J].ThePolarJournal,2017,7(1):1.

在中国学者看来,俄罗斯北极政策调整更多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郭培清等认为,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主席议程中主导军事安全议题的讨论机制是为了应对北极地区日益加剧的地缘安全问题。

郭培清,杨楠.俄罗斯任职北极理事会主席及其北极政策的调整[J].国际论坛,2022(2):62.而肖洋则指出,俄罗斯政府制定北极战略的核心考量因素是利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区域经济,因此俄罗斯北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北极经济发展,其战略总体上坚持务实主义和防御主义的原则。

肖洋.安全与发展:俄罗斯北极战略再定位[J].当代世界,2019(9):47.

欧美学者则认为军事安全利益是俄罗斯北极政策调整的首要考量。例如,美国学者尤金·鲁默(EugeneRumer)等认为,俄罗斯北极政策是其与西方全面对抗的组成部分之一。

EugeneRumer,RichardSokolsky,PaulStronski.RussiaintheArctic—ACriticalExamination[EB/OL].(20210329)[20240628].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1/03/russiainthearcticacriticalexamination?lang=en.美国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马琳·拉鲁埃尔(MarlèneLaruelle)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指出俄罗斯北极战略的转型成功推动了能源开发以及其北极边境的再军事化进程。

MarlèneLaruelle.RussiasArcticPolicy:APowerStrategyandItsLimits[EB/OL].(20200302)[20240628].https://www.ifri.org/en/publications/notesdelifri/russieneivisions/russiasarcticpolicypowerstrategyanditslimits.而在约尔根·斯陶恩(JrgenStaun)看来,俄罗斯北极战略将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权力视为俄罗斯北极地区的首要利益。

JrgenStaun.RussiasStrategyintheArctic:Cooperation,NotConfrontation[J].PolarRecord,2017,53(3):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关于国家层次的既有研究各有侧重,分别围绕俄罗斯北极政策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展开分析,却未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因此无法形成对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全面认知。实际上,当前的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是一个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过程——基于“国家稳定发展”的主动性与基于“抵御外部威胁”的被动性共同构成了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突出特点。

(二)地区层次的分析

地区层次是一种介于国家与体系之间的层次分析视角,着重分析在特定地区内的国家间互动,以及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环境变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就俄罗斯北极政策而言,这一分析视角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得到了学界的青睐,其主要强调冲突在两个方面推动了俄罗斯北极政策实践的转型:一是俄罗斯开展北极合作主要对象国的转变,二是北极地区安全态势的变化。

俄罗斯学者着重关注俄罗斯北极地区合作方向的转变。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著名学者弗拉基米尔·普里亚金(VladimirPryakhin)认为,受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影响,俄罗斯加强同非北极国家及区域组织的多边合作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俄罗斯需要与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建立更为高效且有利的合作关系。

ВФПряхин.РоссияиКитайвАрктике.Пример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го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EB/OL].(20230331)[20231026].https://russiancouncil.ru/blogs/vpryahin/rossiyaiknrvarktikeprimerkonstruktivnogosotrudnichestva/.

俄罗斯能源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切夫(KonstantinKosachev)则认为,与东方伙伴建立联系并不仅仅是为了填补与西方的贸易缺口,其目的是加快俄罗斯在北极、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

КонстантинКосачев.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еАкценты[EB/OL].(20230912)[20231221].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comments/dalnevostochnyeaktsenty/.在北极地区社会发展方面,俄罗斯北极事务大使尼古拉·科尔丘诺夫(NikolayKorchunov)认为,俄乌冲突虽然对北极地区的国际科研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却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国内科学合作的发展,促进了跨学科北极研究联合体的形成。

НиколайКорчунов.РольАрктикивМировойЭкономикеВозрастаетблагодаряПрироднымРесурсам[EB/OL].(20230512)[20231221].https://fedpress.ru/article/3241218.

中国学者大多关注俄乌冲突对中俄北极合作前景的影响,认为俄乌冲突使北极治理重新地缘政治化。

洪农.北极事务的地缘政治化与中国的北极角色[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3(4):76.赵隆认为,中俄北极能源开发合作面临政治和商业场景的全方位变化,双方需要优化互动格局和丰富合作主体,强化技术平台建设并探索可再生能源议程。

赵隆.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北极能源开发:效能重构与中国参与[J].太平洋学报,2022(12):76.也有学者指出,俄乌冲突后北极合作阻力上升,对中国进一步深化参与北极油气能源合作形成制约。

姜胤安.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能源合作的进展挑战与应对[J].国际石油经济,2022(12):17.

欧美学者则侧重于分析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与北极地区国家的安全、经济关系变化。美国学者科林·沃尔(ColinWall)等认为,美西方的制裁和出口管制措施只能在短期内削弱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部署能力,却没有削弱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核心经济和安全利益。

ColinWall,NjordWegge.TheRussianArcticThreat:ConsequencesoftheUkraineWar[EB/OL].(20230125)[20231116].https://www.csis.org/analysis/russianarcticthreatconsequencesukrainewar.芬兰学者蒂莫·科伊乌罗瓦(TimoKoivurova)等认为,俄乌冲突终止了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进程,对欧洲和北美洲国家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TimoKoivurova,AkihoShibata.AfterRussiasInvasionofUkrainein2022:CanWeStillCooperatewithRussiaintheArctic?[J].PolarRecord,2023,59:2.同时,著名北极问题专家桑娜·科普拉(SannaKopra)也指出,俄乌冲突使俄罗斯这一最大的北极国家被排除在了北极理事会之外,因此在俄乌冲突结束之前,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进程无法重启。

SannaKopra.TheUkraineWarandArcticCollaboration:FinalRemarks[EB/OL].(20230516)[20231221].https://www.thearcticinstitute.org/ukrainewararcticcollaborationfinalremarks/.迈克尔·保罗(MichaelPaul)认为,俄罗斯将提高其在北极地区的海上威慑力量,因此欧美国家有必要与俄罗斯就北极安全问题展开对话,以解决气候变化、海冰消退和永久冻土带融化等全球性问题。

LassiHeininen,HeatherExnerPirot,JustinBarnes.ArcticYearbook2022[EB/OL].(2022)[20240628].https://arcticyearbook.com/arcticyearbook/2022/2022fullversion.

诚然,既有地区层面的分析将研究视野集中在俄乌冲突对北极地区发展的影响上,推动了俄罗斯北极政策研究与地区局势变化之间的结合。然而也应当指出,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研究如果仅停留在地区层面,则会忽视体系因素对政策的建构作用。事实上,俄罗斯作为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其北极政策的构建与调整不仅受地区环境变化的影响,体系层面的因素对塑造其北极政策起到了更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国际秩序的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权力转移过程对行为体施加的影响是促使国家政策转型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也主导了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变化。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着重从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探讨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转变。以上两种研究视角为我们了解俄罗斯北极政策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却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一是缺乏对俄罗斯战略观念层次的分析,而战略观念恰恰是影响大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国内因素之一;二是弱化了国家层次中俄罗斯北极政策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特点;三是止步于地区层次的分析,忽略了体系层次对政策的塑造作用。而体系、国家、国内三个层次要素的互动可以为我们理解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深层逻辑提供更加可靠的分析框架。

因此,本文的研究将首先明确影响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各个跨层次因素的内涵及其互动逻辑,并以此搭建分析框架。其次,本文将厘清跨层次因素对俄罗斯北极政策构想转型的塑造逻辑。最后,本文将分析俄罗斯北极政策实践转型的主要特点。本研究试图搭建全面理解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逻辑框架,并提出这一框架对理解俄罗斯整体对外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三、理论框架:体系冲击与战略观念的互动

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转型是一个跨层次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其政策转型是体系层面的权力转移在北极地区的具体反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俄罗斯国内保守主义战略观念在对外政策方面的推动作用,二者通过国家层次的中介变量——战略需求与制裁效应,共同构建了体系冲击、国家要素和战略观念影响下的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逻辑。

(一)体系层次:权力转移的冲击

权力转移(powertransition)的核心是世界主要大国权力对比的变化。经典的权力转移理论认为,大国之间权力的此消彼长塑造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大国之间权力对比的变化则推动了国际体系转型。

徐进.理念竞争、秩序构建与权力转移[J].当代亚太,2019(4):8.在俄罗斯学者看来,当前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除此之外,21世纪的国际体系权力转移进程还出现了两个突出的新特点:一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凭借日益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中国、印度等国家已经成为改变国际体系的重要力量,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了潜在的权力中心,“全球南方”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概念。二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原有的以美国和西欧为核心的权力中心呈现出同盟关系强化甚至拓展的态势,从而形成了对新兴市场国家权力崛起的制衡。

对俄罗斯而言,上述权力转移的两个新特点是其参与国际治理、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面对西方高强度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倾向于借助国际秩序主导权变化的趋势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新的权力中心正在出现,并且主要是在亚洲”,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Заседани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Клуба瘙 爯

Валдай瘙 爲

[EB/OL].(20221027)[20231020].http://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9695.他强调俄罗斯应该“扩大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在经济层面转向东方”。

Иносми.РоссияПродолжаетПодаватьСигналыоПоворотенаВосток[EB/OL].(20230914)[20231021].https://inosmi.ru/20230914/rossiya_vostok265644031html.这种战略本质上反映了俄罗斯试图以东方国家为突破口,维护其国际地位的思想。除此之外,俄罗斯政治精英也将美国以及北约不断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视为权力转移过程中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作为未来多极化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大国,俄罗斯需要对美国不断巩固区域霸权的政策作出回应。

(二)国内层次:保守主义战略观念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是在当代俄罗斯具有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也是普京政府制订国家发展政策的基础。俄罗斯保守主义根植于历史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民族主义的特质。虽然保守主义在俄罗斯历史的不同时期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核心理论内涵仍基本保持稳定:政治民主精英化是保守主义的理性底线与实现途径,有力控制和有序自由则是保守主义的政治效果与现实约束。

庞大鹏.当代俄罗斯的保守主义[J].欧洲研究,2009(3):141.保守主义是普京治下当代俄罗斯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核心观点在于重视国家安全,追求社会稳定,反对极端的政策变革,主张渐进式改革。当代俄罗斯保守主义对国内发展与对外关系中的问题处理起到指导性作用。就国内发展而言,俄罗斯政治精英主张国家发展的“稳定化”,强调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可能引发的剧烈变革;就国际关系而言,当代俄罗斯保守主义以民族传统为切入点,强调地缘政治安全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主张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普京多次强调,保守主义是为了应对国际形势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其关键在于“充分结合必要性与可能性,审慎地制定目标,并拒绝将极端主义作为行动手段”。

TimothyJColton.WhatDoesPutinsConservatismSeektoConserve?[EB/OL].(20220128)[20231106].https://eng.globalaffairs.ru/articles/putinsconservatism/.

俄乌冲突爆发后,保守主义对俄罗斯国家发展和对外政策转型的影响愈发明显。在国家发展层面,受西方制裁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普京政府将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作为其政策调整的核心目标。在能源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俄罗斯通过推动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企业进口替代和出口渠道转向以及稳定金融等手段防止国内出现社会动荡。在对外政策层面,一方面,俄罗斯在保守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更加重视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通过提升北方舰队作战能力、重新设立列宁格勒军区以应对北约在北极地区不断加快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借助保守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工具团结欧洲的右翼势力,通过分化欧洲的政治力量来争夺新的国际秩序主导权,

韩璐.保守主义强化:俄罗斯对外政策态势[J].现代国际关系,2023(3):78.以此来应对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政治围堵。

(三)国家层次

1战略需求

战略需求(strategicrequirements)是指国家在特定国际环境影响下追求的目标或者愿景。

KarlACox.StrategicRequirementsAnalysis:FromInterviewstoModels[M].London:Routledge,2016:1213.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的战略需求可以由军事安全需求和经济财富需求组成,而两者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正如雅各布·维纳(JacobViner)所说,“虽然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一时有必要为了军事安全需求以及长远繁荣而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但这两个目标从长远来说是一致的”。

JacobViner.PowerVersusPlentyasObjectivesofForeignPolicyintheSeventeenthandEighteenthCenturies[J].WorldPolitics,1948,1(1):10.就俄罗斯北极政策中的战略需求而言,其反映了俄罗斯政府政策转型的主观愿望,即希望通过主动调整北极政策中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偏好,巩固俄在北极地区的综合实力。

军事安全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核心战略需求。北极地区不仅是俄罗斯的北方门户,也是其与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北极地区一方面为洲际导弹的发射提供了最短路线,有利于战略核潜艇的开发和部署;另一方面成为俄罗斯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天然战略缓冲区,有助于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芬兰和瑞典改变其作为中立国的立场并申请加入北约,打破了北极地区的固有力量格局,成为新时期俄罗斯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安全挑战,极大加剧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危机感。随着北约国家频繁开展“寒冷反应2022”“北极边缘2022”“北极挑战2023”等北极联合军演并加强对俄制裁力度,在新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改善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地位成为俄罗斯当前北极政策调整的核心。

俄罗斯也没有放弃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战略需求,其通过继续在北极地区进行能源开发来维持该地区内联邦主体的经济增长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安全,进而保障社会稳定。在2023年12月举行的“北极:现状与未来”国际论坛上,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部第一副部长加兹马戈梅德·侯塞因诺夫(GadzhimagomedHuseynov)表示,北极地区已经吸引了766个投资项目,其中超过50%以上的资金流向了采矿和油气化工产业。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Novak)也表示,俄诺瓦泰克公司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北极2号”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供货,以推动俄罗斯北极天然气开采的进一步扩大。俄罗斯的这些政策表明,虽然军事安全在俄罗斯北极政策中占据首要地位,但以能源开采推动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稳定仍然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重要战略需求。

2制裁效应

来自西方全面的技术和金融制裁是当前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面临的主要外部挑战。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由2695项猛增至15628项,

Газета.Ru.Подсчитано,СколькоСанкцийВвелипротивРоссиис2022Года\[EB/OL\].(20240222)\[20240522\].https://www.gazeta.ru/business/news/2024/02/22/22394425.shtml.其中大量制裁条款涉及金融、装备和高科技领域。而俄罗斯则希望通过推行反制措施、提升科技自主化水平、推动地区产品进口替代等政策转型方式,促进其北极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裁效应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制裁对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产生了不利影响。现阶段西方对俄罗斯的技术制裁主要包括限制俄获得能源开发的装备进口及遏制俄能源产业新技术的开发,技术制裁对于“北极2号”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影响尤为明显。由于美西方停止对俄提供关键的技术设备(如贝克休斯公司的涡轮机、林德公司的热交换器和西门子公司的压缩机等),俄罗斯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以弥补西方技术的缺口。同时,为减少西方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也被迫加快了能源产业的进口替代进程,推动了产业转型和科技自主化发展。通过加大对国内经济、科技领域投资的扶持力度,俄罗斯试图减少在能源和高新科技领域的进口依赖。

二是金融制裁通过影响俄罗斯北极地区的项目运作抑制了俄北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联邦主体的收入主要依赖能源产业,西方大型能源企业(如与俄罗斯在北极能源项目中保持紧密合作的道达尔、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公司)暂时冻结或撤出资金,并陆续终止在北极的合作项目,导致俄北极地区多个联邦主体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下行趋势。这给俄北极地区的社会稳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转型也必须应对制裁效应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图1体系冲击、战略观念塑造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路径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俄罗斯北极政策的核心变量恰恰是当今国际体系中权力转移带来的冲击,以及俄罗斯长期奉行的保守主义战略观念。中国、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崛起为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调整以及应对与西方日益加强的战略博弈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保守主义战略观念塑造了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基本方向,即高度重视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避免激进的政策调整给地区发展带来不可预测性。在此基础上,体系冲击与战略观念之间的互动逻辑通过国家层次的中介变量得以体现。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在体系—国家层面,国际体系新旧权力中心的结构性矛盾加强了俄罗斯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战略需求,塑造了俄罗斯北极安全政策的转型。同时,为减少美西方制裁带来的不利影响,俄罗斯选择加强与崛起中的非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塑造了俄罗斯北极经济政策的转型。在国内—国家层面,对安全高度重视的保守主义政策偏好加强了俄罗斯北极政策中对社会稳定的战略需求。同时,美西方国家高强度的制裁进一步巩固了保守主义在俄罗斯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应对制裁的方式。

四、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逻辑

俄乌冲突爆发后,在体系冲击、国家要素和战略观念的相互作用下,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完成了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转型。其中,体系冲击与国家要素的互动使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在军事安全与国际合作方面出现了调整,而战略观念与国家要素的互动则推动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在社会保障、生态安全与经济韧性方面发生了变化。

(一)体系冲击与国家要素互动的逻辑

第一,权力转移与战略需求共同塑造了俄罗斯北极安全政策的转型。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北极安全问题的重视明显提升,认为以美国和北约为代表的原有权力中心国家在北极地区构建军事同盟的趋势日益增强,包括“试图修改旨在规范北极地区活动的国际条约,9DZhH6MeWpoK2FWJwjGIZhu3L4KZ9wmqyOGSFsKQ7GM=阻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合法活动,增加北极地区的军事化属性”。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Указ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обОсновах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АрктикенаПериоддо2035Года\[EB/OL\].(20230221)\[20231013\].http://www.kremlin.ru/acts/bank/45255.随着芬兰和瑞典宣布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安全需求进一步加强。在俄罗斯看来,北约“北扩”将使军事基础设施扩展至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而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Известия.ХолодныйПросчет:ПочемуСШАВыгоднаМилитаризацияАрктики[EB/OL].(20240318)[20240520].https://iz.ru/1665908/valentinloginovliubovlezhneva/kholodnyiproschetpochemusshavygodnamilitarizatciiaarktiki.因此,俄罗斯将加强军事部署视为其北极战略安全转型的优先事项,主要应对措施表现为增强国家在北极地区的领土安全和提升军事潜力。在领土安全方面,俄罗斯北极安全政策包括提高对于边境安全的重视、优化边境管理系统和巩固边境基础设施等任务,并首次提出了完成基线系统更新、测量俄罗斯领海和俄北极专属经济区宽度等要求,同时增加了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恢复并发展矿产资源勘探和生产的任务,这些新增政策构想都体现了俄罗斯加强对北极地区控制权的趋势。在军事潜力方面,俄罗斯北极政策在军事领域显示出了更强的主动性和应对地区威胁的积极态度。《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强调,俄罗斯需要“将部队的作战潜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确保击退针对本国及盟国的侵略行动”,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Указ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обОсновах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АрктикенаПериоддо2035Года\[EB/OL\].(20230221)\[20231013\].http://www.kremlin.ru/acts/bank/45255.同时注重军事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加强联邦系统的空域侦查和管控能力。舰队建设的数量和层级要求获得全面提升,《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计划将22220型通用核动力破冰船的数量增加至7艘,并建造至少4艘非核破冰船,通用打捞船的数量要求到2030年达到30艘。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ОСтратегииРазвитияАрктическойЗоны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иОбеспеченияНациональ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наПериоддо2035Года[EB/OL].(20230227)[20231013].http://www.kremlin.ru/acts/bank/45972/page/1.北极地区军事部署标准的提升既是俄罗斯安全需求的具象化表现,也是俄罗斯应对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和权力转移的主要手段。

第二,权力转移与制裁效应的互动促进了俄罗斯北极区域合作政策的转型。伴随着权力转移的加剧,处在传统权力中心的欧美国家希望稳固其在北极地区的安全、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因而不断遏制新兴市场国家对北极地区既有秩序与利益划分的挑战。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大国竞争的加剧无疑极大限制了俄罗斯参与北极合作的可能,使俄罗斯在现有的北极区域组织中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俄罗斯担任主席国期间,北极七国拒绝参加北极理事会举办的高级别会议,北极地区在区域组织层面的绝大部分合作进程被迫暂停,北极理事会的非军事属性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功能被严重削弱。作为对地区孤立局面的回应,俄罗斯宣布考虑在北极地区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PWhitneyLackenbauer,SergeySukhankin.WillRussiaWithdrawfromUNCLOSintheArctic?SituatingtheThreat[EB/OL].(20240325)[20240602].https://www.naadsn.ca/wpcontent/uploads/2024/03/24mar25PWLSSRussiaUNCLOSArcticNAADSN.pdf.同时,俄罗斯在《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中删减了关于北极理事会、北极沿海五国、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的描述。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Указ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обОсновах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АрктикенаПериоддо2035Года\[EB/OL\].(20230221)\[20231013\].http://www.kremlin.ru/acts/bank/45255.这一方面体现了俄罗斯的反制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俄罗斯北极合作重点“东转”的趋势。权力转移带来的国际体系中潜在权力中心的崛起,为俄罗斯利用域外力量对冲美西方的战略挤压提供了可能。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产品依赖的迅速下降,中国和印度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及金砖国家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非西方国际组织开展北极多边合作,对冲北约在北极地区明显增长的影响力,是制裁条件下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重要战略偏好。此外,俄罗斯将非西方经济体的崛起视为推动“北方航道”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中,普京政府突出强调了要在多边机制和国际法框架内,推动俄罗斯与北极域外国家在经济、科技、自然资源和北极救援领域的系统性互动。在2023年10月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普京总统宣布俄罗斯的“北方航道”将在2024年实现全年通航,并邀请“一带一路”参与国加入俄罗斯“北方航道”建设。这一方面是俄罗斯对于西方“孤立政策”的现实回应,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权力转移背景下,俄罗斯希望提升非西方国家在北极合作的参与程度,以此重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

(二)战略观念与国家要素互动的逻辑

第一,制裁效应—保守主义—战略需求的线性关系中最突出的作用是迫使俄罗斯的北极政策提升了对于经济韧性的要求。西方大型企业撤资带来的经济压力加强了保守主义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视,而提升本国经济对外部挑战的应对能力是稳固社会秩序的根本途径。因此,俄罗斯提出了旨在提高经济韧性的发展模式,强调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俄罗斯政府增加了对大型能源公司以及中小型私人企业参与俄北极地区开发的扶持力度,提出私人投资与国家扶持并重的模式,并通过创造就业岗位、加大资金倾斜力度的方式提升北极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普京政府提出使用联邦预算拨款为该地区提供财政支持,拟投入39919亿卢布的预算外投资,为北极地区创造13274万个工作岗位。俄罗斯计划到2030年,通过举办国际活动吸引总额达8300亿卢布的海外投资,

СистемаГарант.ОбУтверждении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Программы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РазвитиеАрктическойЗоны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EB/OL\].(20231130)\[20231210\].https://base.garant.ru/400534977/.以在西方制裁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维持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作为俄罗斯北极地区的交通运输要道,加快“北方航道”建设也日益成为保障北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重点关注了“北方航道”的国际意义,突出强调了提升“北方航道”在全球航运线路中的竞争能力,并详细规定了“北方航道”沿线在北极航运的船队、交通管制系统、港口现代化、海陆空交通网、通信基础设施、能源供应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内容。

第二,保守主义与制裁效应的互动推动了俄罗斯北极社会保障政策的转型。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普遍低于国家平均标准的社会保障水平,俄罗斯北极地区的人口迁出问题日益严重。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由制裁造成的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北极地区居民的生存压力。因此,制裁效应实际上强化了保守主义对于北极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视。俄罗斯希望通过在北极地区引入规范化的公共治理政策,从国家层面提升北极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而减少因经济波动而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首次增加了北极地区的公共管理内容,并从政府、法律、公民三个层面对北极地区的公共管理提出了要求:强调在政府层面保障内务机构和国民警卫队在北极地区的结构和数量,在法律层面对挪用俄北极地区发展预算的犯罪行为采取必要措施,在公民层面促进其维护公共秩序的意愿、扩大执法社会团体的工作范围、减少公共事件对公民生命健康的危害。

第三,保守主义与战略需求的互动影响了俄罗斯北极生态安全政策的转型。鉴于北极地区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俄罗斯政府认为气候变化是对北极生态安全的最严重威胁,减少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社会稳定与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已经成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重要战略需求。《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将北极地区生态安全的要求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强调“最大限度”减少对北极环境的负面影响,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改进北极环境检测系统,并要求俄罗斯北极地区少数民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有毒物质、传染病病原体和放射性物质进入俄罗斯北极地区。除此之外,俄罗斯北极政策也体现了政府对于北极生态变化与地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计划通过科技和法律支持、发展北极综合救援中心和消防救援中心的方式,保护北极地区居民和俄罗斯北极领土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强调“评估永久冻土的状况和退化情况,促进俄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发展”。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Указ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обОсновах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АрктикенаПериоддо2035Года[EB/OL].(20200305)[20231013].http://www.kremlin.ru/acts/bank/45255.

五、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实践特点

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实践在区域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三个层面展开。在体系冲击、战略观念以及国家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实践进一步突出了应对俄乌冲突背景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剧烈变化的迫切需求,并提出了应对这些变化的具体措施。

(一)区域安全政策实践的特点

第一,俄罗斯北极区域安全政策实践的核心在于维护其北极地区的军事安全。北方舰队是俄罗斯北极军事安全架构的核心,普京多次强调发展北方舰队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指出加强北方舰队建设是出于“北方航道”物流线路运输保障的需要,也是出于加强俄罗斯乃至全球能源安全的需要。

Eadaily.ПутинЗаявилобОгромномЗначенииРазвитияАрктическогоТанкерногоФлотадляРоссии[EB/OL].(20230911)[20231013].https://eadaily.com/ru/news/2023/09/11/putinzayavilobogromnomznacheniirazvitiyaarkticheskogotankernogoflotadlyarossii.俄罗斯北方舰队司令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AlexanderMolseyev)也多次指出,北方舰队的部队和兵力需要处于高度战备的状态,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以抵御北极地区的军事威胁。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方舰队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增强了作战能力:一是保持舰船、潜艇数量以及导弹和远程航空飞abxMcErt3yX1OjR+Y2y40g==机的战略打击能力。2023年12月,普京总统出席“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入列俄罗斯北方舰队的仪式,同时北方舰队宣布组建“混合航空兵团”以保护“北方航道”。二是推进北方舰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包括策应协助波罗的海舰队的能力,以及与太平洋舰队开展合作的能力。

АндрейГубин.ВоенныеАспектыПозицииРоссиивАрктике[EB/OL].(20220920)[20231112].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voennyeaspektypozitsiirossiivarktike/.三是提高对北方舰队的保障。在2023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远东和北极开发公司、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造船和海洋制造集群协会、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政府共同签署了一项高科技、全周期船舶维修设施的合作协议,旨在维护北极西部和“北方航道”沿线的舰队,并为北方舰队提供设备维修保障。

TACC.НовоеСудоремонтноеПредприяниевПоморьеСможетОбслуживатьдо40%АрктическогоФлота[EB/OL].(20230616)[20231112].https://tass.ru/ekonomika/18038415.随着瑞典和芬兰宣布加入北约,俄罗斯加快了北方舰队以及北部军区的重组进程。2023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计划在北方舰队中组建新的集团军,其任务是保护俄罗斯北部边境,包括与芬兰和瑞典的边境,以及科拉半岛的安全。2024年2月,普京批准了重设莫斯科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的法令,将原北方舰队联合战略指挥部的地区并入列宁格勒军区,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对于其北部边境的管控力度。此外,俄罗斯国防部也在2024年年初决定在堪察加半岛和“北方航道”沿线部署无人机基地。

ТАСС.Эксперт:РоссийскиеБазыБПЛАуСевморпутиНужныиззаЭскалациивАрктикесоСтороныСША[EB/OL].(20240412)[20240517].https://tass.ru/armiyaiopk/20524219.

第二,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推进了与非西方国家以及区域组织的北极安全合作进程。虽然中国仍是俄罗斯北极合作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俄罗斯政府显然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广泛的北极合作替代机制。

AChinaRussiaArcticAlliance?NotSoFast[EB/OL].(20240221)[20240518].https://thediplomat.com/2024/02/achinarussiaarcticalliancenotsofast/.俄罗斯外交部北极事务大使尼古拉·科尔丘诺夫(NikolayKorchunov)明确表示,俄罗斯考虑将北极问题纳入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组织的讨论范围。

ТАСС.МИДРФ:МоскваНаИсключаетЭскалациивАрктикеиззаДействийНАТО[EB/OL].(20230514)[20231029].https://tass.ru/interviews/17741223.虽然俄罗斯无意让域外国家直接介入北极地区复杂的安全矛盾,但当前俄罗斯需要发展同非北极国家的全面合作以推动俄罗斯重新回归北极地区多边治理模式,而与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构开展合作无疑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ГленнДисэн.ЕстьлиШансу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вАрктике?[EB/OL].(20230908)[20231029].https://ru.valdaiclub.com/a/highlights/estlishansusotrudnichestvavarktike/.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巴西在2023年启动了对北极地区的考察。同时,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布亚科夫(SergeiRyabkov)也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24年担任金砖国家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将北极合作引入金砖国家议程,并加强与印度、阿联酋等国家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逐步打造一个有利于俄罗斯的新北极对话机制。2023年4月,俄罗斯还曾邀请来自非洲、拉美和欧亚的9个国家代表共同参与“安全北极2023”联合演习。这些做法都显示了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同域外国家开展北极安全合作的政策倾向。

(二)经济发展政策实践的特点

第一,西方制裁严重冲击了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项目。俄乌冲突爆发后,“萨哈林1号”油气项目甚至因制裁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为应对这一问题,俄罗斯通过加大支持国内能源企业的方式来维持北极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项目开采。俄罗斯联邦远东和北极发展部联合远东发展公司共同提出了支持投资的举措,计划到2030年投资约3万亿卢布来推动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

Nedradv.СмотретьнаБездну:РазвитиеРоссийскойАрктики[EB/OL].(20230327)[20231029].https://nedradv.ru/nedradv/ru/page_industry?obj=9ec89638f5e7df40fa8bea05af3a8db3.在俄罗斯政府的支持下,“北极2号”天然气项目首条生产线于2023年7月正式启运,而该项目的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也于2023年10月投入使用。“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也是俄罗斯北极能源开发的关键项目。在俄罗斯政府的扶持下,“亚马尔”天然气项目2022年的利用率为额定产能的120%,生产了2100万吨液化天然气和80万吨凝析气。得益于该项目产能增长,2022年诺瓦泰克公司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份额增至54%。

Neftegaz.RU.НОВАТЭКв2022ГодуУвеличилДолюнаМировомРынкеСПГ[EB/OL].(20230404)[20231109].https://neftegaz.ru/news/companies/775673novatekv2022goduuvelichildolyunamirovomrynkespg/.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也通过投资北极地区的工业发展来提升科技自主性和经济安全。例如,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政府与远东和北极发展部计划建立总面积为33公顷的工业园区。同时,俄罗斯政府宣布将在北极地区实施特别优惠制度以促进北极新兴企业的创办。俄罗斯副总理尤里·特鲁特涅夫(YuryTrutnyev)称,俄罗斯北极地区正在实施的新兴投资项目约为700个,投资增长率也高于俄远东地区。

ОфициальныйСайтПолномочного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мФедеральномОкруге.ЮрийТрутнев:РазвиваемСевморпуть,дажееслиЭтоКомутонеНравится[EB/OL].(20230731)[20231029].http://dfo.gov.ru/press/int_vist/6571/.

第二,与新兴市场国家开展北极能源合作,共同推动“北方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是俄罗斯实现制裁突围的重要方式。中国和印度占到了俄罗斯原油出口比重的80%以上,而其中“北方航道”在原油运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政府希望将“北方航道”打造为重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矿物肥料、金属等原料产品的出口运输走廊。在巴以冲突对苏伊士运河—红海国际航运道路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下,俄罗斯希望在未来7年内使“北方航道”的货物运输量达到2亿吨。2023年3月,普京总统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达了俄罗斯准备与中国共同开发“北方航道”的想法,两国随后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局和俄罗斯联邦安全总局关于加强海上执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NiveditaKapoor.TheArcticinRussiaChinaRelations: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J].FletcherForumofWorldAffairs.2024,48(1):38.印度也已经开始同俄罗斯讨论建立俄印海上航线、扩大“北方航道”贸易量以及联合建造非核破冰船等北极合作内容。2023年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期间,有消息称印度将在萨哈林、雅库特等北极地区投资,以进一步扩大俄印之间通过“北方航道”的贸易量。

俄罗斯政府计划从2023至2035年拨款18万亿卢布用于扩大“北方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МорскиеВестиРоссии.ВкладАрктическихРегионоввРазвитиеСевморпути[EB/OL].(20230424)[20231029].https://morvesti.ru/themes/1698/102308/.在地方层面,隶属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的“水文企业”计划在2023至2026年间投入348亿卢布用于建设“北方航道”基础设施。

АтомнаяЭнергия.До2026ГоданаРазвитие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ыСМПНаправят348МлрдРублейБюджетныхСредств[EB/OL].(20230627)[20231109].https://www.atomicenergy.ru/news/2023/06/27/136549.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也计划投资建造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凝析油项目,以及石油码头、海运货运码头、货船停泊位和可容纳小型浮动发电装置的设施。俄罗斯加大“北方航道”基础设施投资的根源在于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背景塑造了其对“北方航道”经济利益的乐观预期——到2035年,“北方航道”沿线项目将为俄罗斯带来超过16万亿卢布的税收。

ArcticRussia.АлексейЧекунковПредставилДокладоРеализацииПланаРазвитияСМП[EB/OL].(20230519)[20231108].

https://arcticrussia.ru/news/alekseychekunkovpredstavildokladorealizatsiiplanarazvitiyasmp/.

(三)社会治理政策实践的特点

第一,维护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的优先事项之一。普京总统曾多次指出,北极地区的所有计划和项目都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以及关注气候议程的长期工作密切相关,必须全面开展对项目累积损害的消除工作,确保经济发展和北极自然保护之间的稳定平衡。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СовещаниепоВопросамРазвитияАрктическойЗоны[EB/OL].(20220413)[20231110].http://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8188.推进北极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重中之重。2023年2月,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MikhailMishustin)批准了“应对气候变化第二阶段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在北极地区开发气候风险管理系统及创建专门的气候变化情景信息资源库,以预估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给俄罗斯北极地区带来的经济损失,并监测北极地区居民点和生产设施内的土壤状况,从而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俄罗斯逐渐显示出了继续参与北极气候环境合作的迹象。虽然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关系趋冷,但是俄罗斯还是参与了2024年3月北极国家在挪威北部附近海域举行的大规模漏油事件虚拟训练演习,这表明俄罗斯仍然与美西方在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问题上保持了有限的合作。

West,RussiaManageLimitedCooperationinArcticDespiteChillinTies[EB/OL].(20240514)[20240519].

https://www.reuters.com/world/westrussiamanagelimitedcooperationarcticdespitechillties20240514/.北极地区日益严峻的气候环境问题可能成为俄罗斯摆脱国际孤立、缓和与西方紧张关系的重要突破口。

第二,俄罗斯政府加快推进科技发展,促进北极地区的公共治理政策转型。北极具有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科技的发展水平与北极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2023年6月,俄罗斯政府成立了由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和投资公司共同组成的北极治理问题理事会,负责向北极国家发展委员会提交审议问题,确定北极发展的优先事项以及对北极实施的治理创新项目进行评估。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康斯坦丁·多尔戈夫(KonstantinDolgov)指出,北极地区的数字技术尤其是可持续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开展北极地区有效的社会治理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在北极地区各级教育、交通、医疗保健和公共管理部门中建立数字化机制。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ыйПроталАрктическойЗоныРоссии.

СтавканаЦифру:какНовыеТехнологииПомогутАрктике[EB/OL].(20210923)[20231029].

https://arcticrussia.ru/article/stavkanatsifrukaknovyetekhnologiipomogutarktike/.目前,俄罗斯已经将两颗“北极M”遥感卫星送入轨道,到2031年还将发射4颗卫星。此外,俄罗斯正计划在北极地区成立“雪花”国际北极站、“北极星”校园等科学中心,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中心已经编制了完整的北极地区地震目录,用以长期评估地震危害与风险。

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ПерспективыОсвоенияАрктикиСвязанысНаукой[EB/OL].(20240222)[20240606].https://rg.ru/2024/02/22/perspektivyosvoeniiaarktikisviazanysnaukoj.html.2023年9月,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举行了北极发展国家委员会会议,北极社会治理中的科技成果发展被列为主要议题,这充分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对于推进北极社会治理转型以及对北极地区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然而也应当指出,俄罗斯在北极社会治理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俄北极地区地方政府在加强公共服务方面仍旧面临着财政资源短缺和决策自主权缺乏的困境。以雅库特共和国为例,地方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有75%—80%的支出是通过国家预算的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的,而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医疗保健等社会服务项目的资金十分有限。

KazuhoYokogawa.RussiaLackstheFinancialResourcestoImproveLivingStandardsintheArctic:ACaseoftheSakhaRepublic[J].PolarScience,2024:9.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上,社会发展政策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无疑加剧了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的不稳定性。

六、结论

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国家发展和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俄乌冲突的爆发造成了冷战后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关系的重大转向,促使俄北极政策进入加速转型期。如何理解俄北极政策转型的理论逻辑及其政策发展方向是目前俄罗斯研究乃至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既有研究文献往往集中于国家层次以及地区层次的分析,而本文则希望通过整合体系、国家和国内三个层次的要素,建立理解俄北极政策构想与实践转型的跨层次分析框架。

国内层次最为重要的因素无疑是俄罗斯政治中的保守主义战略观念。当代俄罗斯保守主义战略观念的核心是重视国家安全,追求社会稳定,反对极端的政策变革,主张渐进式改革。影响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最为重要的体系要素则是国际体系内权力转移带来的冲击。权力转移一方面为俄罗斯构建新型北极伙伴关系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安全矛盾。体系变量和国内变量共同作用于国家层次的中介变量——战略需求与制裁效应,最终形成了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其中,体系冲击与国家要素的互动推动了俄罗斯北极政策在军事安全与国际合作方面的转变,战略观念与国家要素的互动则推动了俄罗斯北极政策在社会保障、生态安全和经济韧性三方面的转变。

政策构想转型的影响下,俄罗斯北极政策实践也在区域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三方面体现出了新特点。在区域安全方面,俄罗斯通过改组北方舰队和建立列宁格勒军区来增强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军事能力。同时,俄罗斯也积极利用权力转移趋势来构建面向新兴权力中心的北极多边框架。在经济发展方面,俄罗斯的主要目标是以保障关键能源开采项目为核心,通过相关投资来带动工业发展,同时利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转移使“北方航道”成为西方制裁背景下维护俄罗斯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在社会治理方面,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强调以维护北极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为核心,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科技发展来推动北极社会治理政策转型。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转型是体系冲击、战略观念以及国家层次的战略需求与制裁效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层次分析方法无疑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能够全面理解其政策逻辑和发展方向的有力框架。同时,本文也试图通过推动建立一种联结跨层次要素与多领域实践的中观方法(mesoscopicapproach),实现对俄罗斯对外政策转型的分析。利用这种分析方法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对外关系调整和政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培清,杨楠.论中美俄在北极的复杂关系[J].东北亚论坛,2020(1).

[2]李建民.浅析中俄北极合作:框架背景、利益、政策与机遇[J].欧亚经济,2019(4).

[3]刘惠荣,陈奕彤,张佳佳.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4]庞大鹏.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国内政治与国际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5]徐进.理念竞争、秩序构建与权力转移[J].当代亚太,2019(4).

[6]赵隆.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北极能源开发:效能重构与中国参与[J].太平洋学报,2022(12).

[7]CoxKA.StrategicRequirementsAnalysis:FromInterviewstoModels[M].London:Routledge,2016.

[8]KapoorN.TheArcticinRussiaChinaRelations: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J].FletcherForumofWorldAffairs.2024,48(1).

[9]KonyshevV,SerguninA,SubbotinS.RussiasArcticStrategiesintheContextoftheUkrainianCrisis[J].ThePolarJournal,2017,7(1).

[10]StaunJ.RussiasStrategyintheArctic:Cooperation,NotConfrontation[J].PolarRecord,2017,53(3).

[11]VinerJ.PowerVersusPlentyasObjectivesofForeignPolicyintheSeventeenthandEighteenthCenturies[J].WorldPolitics,1948,1(1).

[12]КомлеваЕВ,КуперштохНА,ЛаминВА.РоссиявАрктике: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ПолитикаиПроблемыОсвоения\[M\].Новосибирск:Федеральное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БюджетноеУчреждениеНаукиИнститутИсторииСибирскогоОтделенияРоссийскойАкадемииНаук,2017.

[13]КонторовичАЭ.НефтьиГазРоссийскойАрктики:ИсторияОсвоениявXХВеке,Ресурсы,СтратегиянаXXIвек\[J\].НаукаизПервыхРук,2015,61(1).

[14]КрутиковАВ,СмирноваОО,БочароваЛК.Стратегия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йскойАрктики.ИтогииПерспективы\[J\].АрктикаиСевер,2020(40).

[15]КуватовВИ,КозьмовскийДВ,ШаталоваНВ.ПотенциалСеверногоМорскогоПутиАрктическойЗоныРоссии.ФакторыиСтратегияРазвития\[J\].ВестникЕвразийскойНауки,2014,6(25).

[16]ПряхинВФ.РоссияиКитайвАрктике.Пример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го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J\].ВопросыПолитологии,2023,13(81).

[17]СальниковВП,РомановскаяВБ,СальниковМВ.ПочемунаВосток:ПоворотРоссиивСовременномПолитикоПравовомПространстве\[J\].ПравовоеПолеСовременнойЭкономики,2015(9).

[18]СелинВС,ВасильевВВ,ШироковаЛН.РоссийскаяАрктика:География,Экономика,Районирование\[M\].Апатиты:УчреждениеРоссийскойАкадемииНаукИнститут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Проблемим.ГПЛузинаКольскогоНаучногоЦентраРАН,2011.

[19]ТатаркинАИ,ПетраковНЯ,ЦветковВА.РоссийскаяАрктика:СовременнаяПарадигмаРазвития\[M\].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14.

(责任编辑:孙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