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走向“课中央”

2024-10-08朱胜阳

师道 2024年9期

2022年4月,我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写作照亮教育之路——一个草根语文教师的突围》出版。莫国夫导师在给我的序言《燃灯如豆,持续发光》中说:“在我众多的名优教师学员中,胜阳的天资和基本功并不出色。但他却是最努力、最有方向感的学员之一。”

导师的评价很中肯。记得2019年4月,我申请加入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时,参加工作已有21年。虽说我在“走读”课程建设与儿童阅读推广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最高业务荣誉仍只有“柯桥区学科带头人”。因为从教之初没有导师引领,专业发展起步又晚,所以我对课堂展示一直缺乏自信。

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心里清楚:赛课已与自己无关。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天天要上课,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不能停止,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不能停止。

或许正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执着,打动了莫国夫导师。加入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后,为我追求理想课堂,走向“课中央”,提供了平台。莫国夫老师领衔的课堂深度学习研究当时在省内外已有广泛的影响力,工作室历届学员中有不少就是课堂深度学习的积极实践者。

开发“线上课程”:在做中学

莫国夫导师经常对学员们说:“事上练,做中学。”进入工作室不久,我学习的机会就来了。

那时,之江汇教育广场每逢寒暑假都会开设公益课堂。其中“一起悦读来浙里”常由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承办。这也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提供了学习与展示的机会。2021年暑假,我与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一起,开发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上册的“快乐读书吧”导读课。我承担的是《山海经》导读。虽说是线上微课,但跟真实课堂无异:同样要解读文本、考虑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从“认识这本书”“阅读小锦囊”“阅读小挑战”等板块进行导读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学生线上观看导读课之后,就开始读《山海经》,甚至还尝试用文言文写起了身边的动植物。

几个寒暑假课程录制下来,我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程录制水平都得到了提升。2023年暑假录制的《蟋蟀》导读课,还上了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Z直播”,一个暑假下来,播放量突破19万。

2022年秋天,工作室申报建设“名师金课”:《小学语文五上“语言运用”复习提升课程》。这次莫国夫导师又把我叫进课程建设团队,让我负责“第二单元”和“整本书阅读”的复习。相比于“寒暑假公益课堂”,“名师金课”的要求更高。但我一直记得导师的教诲:事上练,做中学。特别是对“整本书阅读”复习课的设计,我把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阅读民间故事与第八单元“阅读明智”中大作家的读书感悟、读书经历等融合在一起,进行统整复习。导师看了之后告诉我,这节复习课的理念完全可以做成课题,进一步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开发的两堂“名师金课”均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精品课例”。这是我第一次收获这么高的课堂教学评比荣誉,也因此尝到了做课堂教学研究的

甜头。

协同“学科带头人”:向同伴学

莫国夫导师常说:“我们作为一个团队,要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学带’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工作室的研修氛围特别浓厚。

研修过程中,工作室每年的年终总结会都让我印象深刻。学科带头人彼此汇报自己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与研究的困惑,互相激励。记得2021年农历廿七,因为疫情,年终总结在线上开展。结果,那天会议从上午九点一直进行到下午两点多,大家整整交流了五个多小时,彼此还不过瘾。这应该算是“年终总结会议”的奇迹。

因为与这样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小语人在一起,从而让我这个“后进生”有问题时,不但可以问导师,还可以向各位学科带头人请教。

特级教师周叶萍是我请教最多次的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之一。课堂上学习力弱的学生被忽视的现状如何改善;深度学习的理念如何在课堂落地;如何基于“走读”进行项目化学习等等。每次通话都要个把小时,而周老师也总是耐心地讲述她的理解,或者推荐一些理论著作。

今年五月,我在教学《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等课文时,抓住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黄继光为什么要站起来”“为什么要让妇女先走”等问题,课堂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我非常兴奋。为了进一步梳理和反思,我驱车赶往另一位对课堂深度学习颇有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梁春萍老师的学校,当面求教。

我还主动与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一起搞“子工作室联谊研修”,一起上课研讨。如与嵊州的徐萍老师组织各自的工作室做“习作教学”研讨,我执教《我学会了 》一课。经过研讨改进,这个课例后来被《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录用。

这种“子工作室联谊研修”的方法,在工作室总结会上,得到了导师的肯定,这让我信心倍增,家常课也上得越来越有滋味。

建设“学习共同体”:带学员学

或许是莫国夫导师看到了我在课堂领域的努力与追求,有一天,他对我说:“你可以去看看佐藤学的书,这是我提倡的课堂深度学习的理论源头。”于是,2022年起,我开始阅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学校改革: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等书。

莫国夫导师多次在工作室研修时告诫大家:“我们做研究,自己成长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成长。努力改善教学微生态。”我刚好也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于是,我带学员们一起阅读佐藤学的著作,做“学习共同体”研究。

为了让“学习共同体”教学理论在课堂落地,2023年春天,大家共读《静悄悄的革命》;秋天开始,工作室的成员们采用轮流的形式,每周一位老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其他老师观摩,关注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和教师的应对来进行讨论。我自己带头开放课堂,从零开始打造“学习共同体”。课虽然上得不完美,但我知道,“上出精彩的课”不是目的,“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才是。

带学员学,“通过相互交流与共享教育实践,构筑起一种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的、自律的、共同成长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对此,我充满期待。而这种“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学员”的多层次研修模式,正是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

呈现“美好的专业生命”:会持续学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在工作室研修的过程中,我的专业生命,也得到了意外的成长。

2019年4月至今,我取得市级及以上荣誉共计68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篇,开发的4个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撰写的2个信息化案例获全国“最高奖”,2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主编出版书籍6本。其中2019年,我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20年,取得高级教师资格;2021年,又被评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柯桥区人民政府“卓越教师”;2022年,我的教育专著出版。莫国夫导师在序言中说:“教育者扎根于教育和生活的田野,以实践、反思、阅读、写作为行动的姿态,直面现场问题挑战,以此学习吸收来自各处的营养。默默蓄力,以量变求质变,终至在现实困境突围,呈现自己最美好的专业生命。”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走向“课中央”,我会为“呈现自己最美好的专业生命”而一直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