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不能止于案头

2024-10-08李淳

师道 2024年9期

经常有老师和我分享写作完成时的喜悦——长吁一口气,感觉放下一个担子。如果作品得以发表,更是值得庆祝的事情,辛苦的劳作总算被认可,更能为下一次的写作注入动力。我很理解这种写作中的重压以及作品完成或发表后的喜悦。但是写作完成,并不意味着“完事”。首先,对教学的观察不应该因作品的完成而中断。事实上,当我们意欲尝试坚持教育写作,并思索如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时,最需要保持的是对教学日常的观察。正是这种观察的持续,把讲台上的你和书桌边的你更加紧密地牵系在一起,并使你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反思意识。其次,写作的成果不该束之高阁,宝贵的经验应该再度“投放”到教学中去,使之在改良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得到优化。很多老师铆足了劲写文章、做课题或参加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最后成果应用寥寥,大部分只是变为普通的文件档案,不免令人惋惜。最后,应延续写作中思维的律动,不要因为搁笔而停止这种内部的开启,要十分珍惜自己内在精神有所生发的状态。有些老师通过“日更”获取坚持的效果叠加效应,在我们的创作变得更为自然、自如和轻松之前,倚重读写的纪律是有必要的,但还是要注意避免那种随着文章最后一个字的结束而主动关闭自我交流的情况。

对于一个开始注重写作研修的老师,他/她很快会意识到自己正想方设法把对课堂和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写进自己的作品,但他/她并不一定注意到要在教学或交流中主动运用自己在写作中使用的语言。写作带来另一种叙述,这应该成为新的反射点,而不仅仅是存储。尝试使写作中思想的气质“辐射”于实际行动,包括言谈,你就会发现写作中的某种敏感完全可以“嫁接”到教学实务之中。如果写作努力张望着优雅有序的教学工作,那么在工作中也要打开这种体验的触觉,不要把写作中的独白捂紧在头脑中。写作帮助你看到更为深刻和广阔的东西,它们完全有可能帮助你在课堂上孕育一个充满魅力的教学故事。

写作教会我们的,是更加密切地注意切身的生活,它能够疗救我们对身边生活的疏远、熟悉中的麻木。时下,我们常感觉到快被这个世界卷走,要集中自己的思想、扪听心灵的声音并不容易,写作是灵动的存在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板结中松弛下来,以合乎自然的有内部自由度的方式重新看待生活和教育。如果写作不停止在“写完了”的狂呼中,而继续使写作的思维荡开,并在接下来与外界的互动中,试验一种像写的说、像写的想,那么也许可以体味到“一路看青山”的葱郁的绵延。案头创作应与日常相连,如你对学生不会中止的爱一样,它应该逐渐变得使你不必排除万难去面对,且每番都像经历蜕皮的痛苦一样不想再来一次。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