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育家精神的主要特质、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

2024-10-08吴章荣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26期

摘 要 职教领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具有鲜明的教育家精神特质。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阐释,对2010年以来的职教领域2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进行分析,将他们身上彰显的精神品质凝练概括为:钟情职教、志在强国的理想信念;涵养师德、以身立教的道德情操;深耕教学、科研育人的育人智慧;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躬耕态度;关爱学生、筑梦成才的仁爱之心;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弘道追求。职教领域教育家精神特质的生成得益于“需求-改变”“信念-支撑”“实践-养成”“价值-驱动”的实践机制,其培育路径为:榜样示范,引领职教教师热爱职教;尊师重教,提升职教教师职业地位;强化实践,提升职教教师专业素养;筑牢保障,支持职教教师笃志从教。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特质;生成机制;培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6-0006-07

一、问题提出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23年9月9日,在全国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旨意高远,是指引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航向标”。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1]。教育家精神既扎根中国传统师道文化,又具有时代特征,是新时代优秀教师群体集体人格的体现。

目前,学界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或从理论、历史、实践等维度论证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2],或从基本蕴含和时代特征角度深入阐释教育家精神的内涵[3],或从历史、现实、未来等维度剖析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4],或围绕“当好教师”这一根本性主题探究弘扬教育家精神之道[5],或从教育家精神对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价值的角度阐释教师队伍建设路径[6][7]。总之,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宏观、整体视角聚焦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本质内涵、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极少有学者选取具有教育家精神特质的优秀教师群体进行教育家精神具象化的实证研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以下简称“楷模”)是国家层面对在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树立典范的教师所授予的最高荣誉之一。从2010年以来,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权威媒体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每次评选活动都严格按照程序公开推选,经全国各省级教育部门评选推荐,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广泛参与投票,楷模评选委员会严格评选,评选工作领导小组最后审定。至2023年总共成功推选出146名楷模。楷模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先进事迹不仅彰显了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更蕴含了教育家精神特质。因此,本文选取职教领域的24名楷模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采用案例法和比较法,基于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进行职教领域教育家精神具象化的实证研究,有助于引领职教领域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教育家精神的主要特质

(一)坚定钟情职教、志在强国的理想信念

钟情职教、志在强国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职教楷模身上大我精神的具体体现。钟情职教是指职教楷模“热爱职业教育,视职业教育为自己的事业,将教书育人当作本分,坚守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责,并为此奋斗终生”[8]。志在强国是职教楷模坚持立足职教来服务国家和奉献社会的教育理想,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使命感。

职教楷模肩负塑造高素质、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崇高职责,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信念,在工作中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愿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教学、科研中躬耕实践,在社会服务中贡献力量。从职教楷模的先进事迹可以看出,他们始终怀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崇高理想,胸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使命,默默耕耘“三尺讲台”,无私奉献职教事业。如,汪秀丽坚定地要办世界一流的中职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用自己的双手立业兴邦,最终用职教梦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9]。朱辉球一直秉承“以器载道、以匠立世、以艺弘德”的教育理念,守护、传承、弘扬中华精神家园,培养一代又一代非遗传人[10]。张先庚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为国为民初心,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中,书写新时代卫生健康教育者奋斗追梦新征程的巾帼华章[11]。

(二)陶冶涵养师德、以身立教的道德情操

涵养师德、以身立教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在楷模身上为师风范的生动体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12]。职教楷模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上始终秉持严谨的师德规范,维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示范。

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差,从小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需要职教教师牵手成长。职教教师只有做到以自身之德育学生之德,以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从职教楷模的先进事迹可以看出,他们时时处处坚持修养高尚师德,始终在日常生活上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始终做到言传和身教统一。他们坚持把对学生的育德和育能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如,丑武江认为;“学高方可为师,身正才可成范。”他常年坚持与学生一同上晚自习,在与学生肩并肩的努力中一起品尝收获的快乐[13]。林冬妹25年坚守教学一线,以自己的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和感染着每个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航向标和指路人[14]。王培坚秉持“育人德为先,身教胜言传”的教育理念,用爱和知识呵护学生,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作最大的快乐[15]。

(三)锤炼深耕教学、科研育人的育人智慧

深耕教学、科研育人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在职教楷模身上匠心育才的具体体现。深耕教学“意味着教师在启迪学生智慧、滋养学生心灵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个性提供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6]。科研育人是指职教楷模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

职业教育是“培养直接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者的教育”[17],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与企业生产和社会服务紧密关联。职教教师唯有在教学和科研两个领域深入钻研,方能更有效地培育出既掌握扎实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满足社会需求。从职教楷模的先进事迹可以看出,他们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规律,创新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徐英杰善于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以身边常见的小物件为教具,巧妙地用特色课堂取代照本宣科。同时,职教楷模注重通过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参加科研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李粉霞组建了学生科研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刘少坤带领团队建立“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技能大赛机制,研发“训—练—比—练—比”五步金牌培训法,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18]。

(四)秉承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躬耕态度

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职教楷模身上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勇于挑战意味着楷模面对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资源有限等困难,不退缩、不畏惧,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追求卓越意味着楷模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求教书育人的本质规律,让学生的成长获得更持续、更长久的动力。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职教教师需要具备对新技术的学习、研究能力,要善于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并勇于创新教学设计,雕琢教学艺术,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无缝对接岗位需求。从职教楷模的先进事迹来看,他们具有勇于挑战的精神,勤俭敬业,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如,翟津在面对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选手缺乏现场解决问题能力时,能够为每位选手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从而全面提升选手的综合能力。禹诚义无反顾地投身“数控”这个陌生领域,到了废寝忘食、痴迷上瘾的地步[19]。张赛芬作为英语专业教师,不仅考取了钳工中级证书,还能熟练指导学生准确进行量、挫、磨、钻孔等各道工作程序[20]。

(五)涵养关爱学生、筑梦成才的仁爱之心

关爱学生、筑梦成才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在职教楷模身上爱生情怀的生动体现。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育者秉持一种深厚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心理状态,确保学生能够茁壮成长。筑梦成才就是聚焦于学生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需求,通过系统传授技术技能与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

相较于普通教育环境下的学生,职教学生更亟待教育者的深切关爱、持续鼓励与正面认可,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激发潜能,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从职教楷模先进事迹来看,他们对学生的关爱主要体现在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如,卢桂英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走访学生,真心诚意与家长面谈交流,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爱是最重要的教育”的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关乎着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的生活幸福,楷模坚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前途和梦想赋能。如,魏亚丽耕耘职教一线27年,既注重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让400多名中职学生成为本科生,屡次带领学生斩获全国冠军,创造世界纪录[21]。李粉霞在17年的班主任经历中从未让一个孩子离群,帮助无数的学生重拾信心走向工作岗位[22]。

(六)坚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弘道追求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在职教楷模身上担当精神的生动展现。职教楷模作为新时代技艺精英,不仅要将自我的生存与发展与职教紧密联系,更应以广阔的胸怀和深邃的眼界,将自身技艺在服务社会中发挥作用,不仅彰显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还促进技艺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职教楷模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从职教楷模先进事迹可以看出,他们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坚持把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如,李红波在做了两次癌症手术后还主动请缨到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扶贫,成为我国扶贫道路上的“最美女教师”。顾昌华作为农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带领团队不辞辛劳奔赴农业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为地方种植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能手。李琳娜创新性地将教学活动与公益活动、精准扶贫结合,实施“助推海南电子商务发展”系列公益活动,为海南电商扶贫、新农村建设助力。许斌长期扎根基层,深入养殖生产一线,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村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育家精神特质的生成机制

(一)“需求-改变”机制: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是生成基础

“需求-改变”是指在经济转型、社会变革过程中,现有的人才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为此,职教楷模群体勇于担负重任,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纵观近代以来教育家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教育家们始终坚持在服务国家、民族的需要上担当使命,从而形成至诚报国的教育思想。清末维新运动开始,教育家们面对内忧外患,发出“教育救国”的呼号;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教育家心系人民,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至诚报国体现为通过教育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输送合格人才,实现国家富强[23]。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问题。城市快速发展,乡村发展包括乡村教育的发展滞后,大部分乡村孩子经过中考、高考的分流进入了中职、高职学校。此外,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原有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严重短缺。这就为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必须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职教楷模群体怀着对职业教育的热爱,肩负志在强国的重大使命,深刻思考这个时代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并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创造性地解决产业技术瓶颈、产业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职教楷模群体正是在立足职业岗位的基础上,致力培养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孜孜不倦、兢兢业业、深潜力耕,从而为楷模形成教育家精神特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信念-支撑”机制:信念坚定、甘当人梯是动力之源

“信念-支撑”是指职教楷模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自己甘当学生筑梦的人梯、成才的铺路石,在教育实践中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成就立德树人伟业。“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对一定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与信奉。”[24]理想信念是楷模的人生底色和精神支柱,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深刻影响着楷模的言谈举止和价值追求。如教育家陶行知,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仁爱之心,诠释了教育大爱,也支撑着他们践行“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教育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诠释中,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表明了理想信念在优秀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价值引领作用。职教楷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使自己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不迷失方向。职教楷模群体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育契合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视为己任,以满腔的爱国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教育事业中。从职教楷模的先进事迹来看,他们对职业教育初心如磐,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职业教育是正确的,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给社会带来最好的回报,能够成就学生的出彩人生。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敢于迎接各种困难挑战,跨越各种坎坷。他们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破茧成蝶、都能人生出彩、都可以成才报国,因此甘愿当学生的铺路石。这种热爱职业教育、关爱学生的职业信仰支撑着楷模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实践-养成”机制:扎根一线、勇于探索是核心特征

“实践-养成”是指职教教师坚持扎根职教一线,勇于探索教书育人之道、服务社会之道,从而养成了钟情职教的教育家精神特质。美国教育学家莫菲特认为“精神在实践中成长”。没有实践,精神的养育无法构成真正的精神成长。我国早在孔子之时便强调实践,“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告诉人们若是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应当有只争朝夕的拼搏实践精神,在实践中求仁证道[25]。可见,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也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培育。“实践证明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是脚踏着教育的大地,扎根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从课堂、从校园里走出来的陶行知们。”[26]

从职教楷模的从教经历来看,他们都具有长期扎根一线、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们立足自己的岗位研究教学、钻研育人之道,并在钻研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诸如,具有“技术狂”和“教研迷”之称的韩亚兰在职教一线深潜、耕耘21年;探索“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丑武江,在他评为楷模以来的24年里长时间担任班主任,坚持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导航者和领路人;建立“学生德育银行”的王祖德放弃外界诱人的发展机遇,辛勤地在农村职业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扎根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唯一的女焊接高级技师吕杰,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练就钳工“神技”的王其平创造了“三检六勤”的锻造职校生学习热情自信心的方法。楷模们正是扎根在教学、科研、育人等第一线,刻苦钻研、不懈追求,才养成了职教领域教育家精神特质。

(四)“价值-驱动”机制:匠心育才和服务社会是价值追求

“价值-驱动”是指职教楷模群体在追求为学生筑梦成才和用自身技术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教育家精神就是塑造教师群体必须共同遵循的前提性价值规范,是彰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高形态的类主体所应承担的终极性价值担当[27]。可见,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但是教育实践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师个体价值追求具有多样性特点,对于职教领域教育家型教师的群体价值追求来看,匠心育才和服务社会是职教楷模群体共同的价值追求。

职教楷模群体秉持着以爱心与专业知识滋养学生的教育理念,总是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学习上的指引、生活上的帮助。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学生们能够实现完美“蜕变”,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同时,教育在本质上是为社会服务的,楷模注重用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生产一线,为企业解决难题。多名楷模在服务社会中有鲜明事迹和突出贡献,有的服务乡村振兴,有的引领产业发展,有的致力于扶贫攻坚,有的致力传承民族技艺。如,许斌结合学校办学定位,锚定宁夏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建平台、抓项目、打基础、强队伍、促融合”五位并举推动畜牧兽医专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朱辉球心系民族技艺的传承,在其从事职业教育的近30年时间里,克服重重困难,自觉承担起粉彩古彩特色传承、陶瓷艺术交流、产学研等工作。可见,价值观是驱使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正是匠心育才和服务社会的价值观驱使职教楷模群体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献身职教事业的追求。

四、教育家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榜样示范:引领职教教师热爱职教

榜样具有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力,是促进个体成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发挥职教楷模的榜样示范,既能让广大职教教师感知到榜样就在身边,意识到教育家精神可知可感可养成,又能增强广大职教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引领广大职教教师热爱职业教育。

强化楷模的榜样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主体协同努力,需要教育引导、宣传推广、深入挖掘等多举措配合,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学习楷模、崇尚楷模、争当楷模的良好风尚。首先,要将职教领域教育家精神纳入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要纳入楷模的先进事迹。楷模精神、楷模先进事迹要全过程、全方位融入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引领更多的职教教师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坚定以职业教育为志业。其次,要大力宣传职教榜样。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精心策划并组织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职教楷模的先进事迹融入社会文化、校园文化,进行广泛持久地宣传与浸润,确保职教楷模先进事迹能够深入人心。再次,要大力挖掘职教榜样。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通过学校内部、行业合作、社会公开征集等方式,挖掘教学名师名匠、技能大师、行业精英等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事迹,以专题讲座与报告会、教学观摩与课堂展示、教学研讨会与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职教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二)尊师重教:提升职教教师职业地位

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亟需构建一个尊重职教教师、重视职业教育的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多维度策略引导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并崇敬职教教师的重要性与贡献,旨在将职教教师职业塑造为社会普遍尊敬、青年竞相向往的职业典范,从而激发职教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与创造力,为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尽管近年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下审视,职教教师仍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与经济待遇有待提升,以及因工作环境与激励机制等f713bb26f43258273acf8c08fa9fe22442392bd790380cb4168b591cc08626ef因素导致的职业成就感普遍偏低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职教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加强对职教教师的荣誉激励。政府和职业院校对在教书育人、科研服务、团队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称号;还应加强对职教教师优秀代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职教教师的认知度和尊重度,营造尊重职教教师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营造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破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评价,让广大学生家长普遍接受职业教育。再次,要提高职教教师地位待遇。党和政府要为职教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保证职教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为职教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三)强化实践:提升职教教师专业素养

教育家精神要真正成为教师的精神力量,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的躬耕实践中体悟、践行和内化。教育家精神呼唤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教育实践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关键路径,与教育家精神直接相关。指向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技能与教育情怀。

职教教师应当在教育实践中持续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专业能力的深化,努力成长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在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学本领。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实用技术不仅是其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并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更是其有效参与并服务于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的关键要素。因此,职教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本领和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才能引导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次,要在科研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职业教育跟产业发展最为密切,产业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不断出现,职教教师要坚持到企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结合企业实际深化教学改革。此外,要支持职教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升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再次,要在育人实践中提升教育情怀。涵养教育情怀要在育人实践中严格要求,砥砺品格,提升品位,发挥身教力量,做好“师者模范”,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真正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

(四)筑牢保障:支持职教教师笃志从教

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以促进职教教师的职业成长,是培育教育家精神并保障其有效落实的坚实基础。制度不仅仅是组织行为的规则,更是确保组织成员对身份地位的情感投入逐渐获得道德合法性,并进一步确立为一种价值观并获得特殊地位的机制[28]。在职教领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为广大职教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教育家精神的培育面临着制度性保障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体系的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的需要,促进职教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与价值实现,保障职教教师安心从教、静心执教。首先,要完善职业成长的制度设计。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为职教教师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晋升路径及激励机制,确保他们在职业道路上拥有稳定的发展前景。其次,要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鼓励职教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等实践活动,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与职业教育质量的双提升。再次,要建立多元化协同机制。提供学术休假、出国研学、科研启动资金等多样化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满足职教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为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情况[EB/OL].(2024-08-29)[2024-08-29].http://www.scio.gov.cn/live/2024/34581/index.html.

[2]王永斌.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02-110.

[3]冯刚,曹鹤鸣.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解读[J].思想战线,2024(1):1-6.

[4]刘铁芳,孙露.返本·开新·复命:教育家精神的内涵阐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8-17.

[5]邬志辉,王苏平.新时代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J].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7+14.

[6]刘志.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想[J].教育研究,2024(6):140-149.

[7]罗生全,吴开兵.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J].教育研究,2024(3):14-23.

[8]杨淑萍,苏超举,朱星辰.模范教师师德特征及其启示——基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的质性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24(1):59-66.

[9]杨占苍.做一个“大写”的职教人——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N].中国教育报,2013-09-13(02).

[10]民族陶瓷技艺的传播者——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辉球[EB/OL].(2018-09-04)[2024-04-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663631433032240&wfr=spider&for=pc.

[11]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张先庚[EB/OL].(2022-09-14)[2024-05-03]https://edu.cctv.com/2022/09/14/ARTIBhvQ3eEyfaghcUqE62cH220914.shtml?eqid=ba2db9d300002123000000066479393f.

[12]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2021-04-19)[2024-03-06].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

[13]扬帆职海 卓立潮头——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丑武江[EB/OL].(2013-09-10)[2024-04-05].https://www.12371.cn/2013/09/10/ARTI1378799119828170.shtml.

[14]满腔热忱育桃李 三尺讲台谱华章——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林冬妹[EB/OL].(2016-09-08)[2024-05-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6nztzl/2016_zt15/16zt15_jsyrkm/201609/t20160902_277517.html.

[15]“他让我们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师生眼中的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教师王培坚[EB/OL](2016-09-08)[2024-04-06].https://biaozhang.12371.cn/2015/10/19/ARTI1445216524643281.shtml.

[16]欧阳修俊,梁宇健,彭博.乡村教育家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使命与养成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3(10):31-39.

[17]徐国庆.职业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1.

[18]奋力奔跑的职业教育追梦人——记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刘少坤[EB/OL].(2023-09-05)[2024-05-0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14/jsyrkm/202309/t20230905_1078385.html.

[19]用100%的热情去解决好1%的问题——记湖北省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教师禹诚[EB/OL].(2016-09-08)[2024-05-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6nztzl/2ea05262acc0d6535deee42059c3f7b04016_zt15/16zt15_jsyrkm/201609/t20160902_277514.html.

[20]海岛上的职教守望者——记浙江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赛芬[EB/OL].(2017-09-05)[2024-05-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07/17zt06_qgjsyrkm/201709/t20170905_313428.html.

[21]唐芊尔.用专业引领成就学生的梦想[N].光明日报,2020-09-12(06).

[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粉霞[EB/OL](2022-09-14).[2024-05-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2/2022_zl23/202209/t20220914_660826.html.

[23]蒋纯焦,李瀚文.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与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4(1):106-110.

[24]文雪.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0(9):31-34.

[25]段会冬,姚颖,刘巧巧,等.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生成路径(笔谈)[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3(12):44-58.

[26]张彦春.以教育家的情怀肩负教师的使命[N].现代教育报,2010-09-08(05).

[27]袁利平.教育家精神的价值逻辑及其旨趣[EB/OL].(2023-12-17)[2024-05-06]https://mp.weixin.qq.com/s/xvCkNMR5bOCNrZAyHaTOUg.

[28]唐庆华.教育家精神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与传播路径——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24(2):99-105.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Generative Mechanism and Cultivation Paths of the Educator Spirit

——Based on the Advanced Deeds’Analysis of 24 National Teaching Model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u Zhangrong

Abstract The national teaching model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or spiri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ducator spirit from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nd the analysis of 24 national teaching models’advanced deeds since 2010, we can concisely reveal their quality spirit for lov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ideal conviction of lov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e moral character of cultivating teachers’morality and teaching by oneself; the wisdom of educating people by deeply cultivat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ttitude of pursuing excellence by courageously taking challenges; the benevolent heart of caring for students and building dreams of success; and the pursuit of promoting the way of utilizing what one learns and serving the society. The generation of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or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enefits from the practice mechanisms of“demand-change”“belief-support”“practice-cultivation”and “value-drive”. The cultivation paths are: modeling to lead VET teachers to love VET; honoring teachers to enhance VET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tus;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o enhance VET teachers’professionalism; and building safeguards to support VET teachers’ dedication to teaching.

Key words educator spirit; characteristics; generation mechanism; cultiv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Wu Zhangrong, deputy director of Teacher Work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of Jiangx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ang 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