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教融通的专业课实训环节优化办法研究
2024-10-08潘俞如李宏菱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赛教融通的专业课实训优化办法。通过分析当前专业课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赛教融通的理念与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构建融合竞赛元素的实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实训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等。研究结果将为提升专业课实训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赛教融通 以赛促教 学生技能大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也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作为与产业体系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务必要能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也要求教师在授课全过程中充分融入技术技能、专业素养等等更全面的教学元素。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脱颖而出,是我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优秀代表。大赛选手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选手的培养方法与相关经验能为日常教学提供宝贵借鉴,特别是在实训或实操环节,从学生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提取有助于学生实现理实结合的优化办法,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技能大赛带来的成果,落实以赛促教、赛教融通的根本要求。以下将以城轨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阐述基于赛教融通的专业课实训环节优化办法。
1 赛教融通的特点
①以学生为中心:赛教融通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实践和思考;
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竞赛往往贴近实际应用场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赛教融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③强调团队协作:许多专业竞赛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④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赛教融通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创新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专业课实训环节面临的问题
专业课实训环节在开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首先,实训环节中的思政元素不明确、不突出,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剥离的情况,仅仅在课上学会使用某种工具或某个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不能灵活的和专业理论相融合起来。其次,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导致学生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这对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学生影响很大,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再者,指导教师方面可能存在数量不足或专业水平有限的情况,难以给予学生充分且精准的指导。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常见问题之一,与理论课程或其他活动发生冲突,使得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实训。此外,部分学生对实训缺乏兴趣和动力,尤其是在一些需要组队开展的实训课程中,有的学生对实训内容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对其他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实训环节的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有的课程生搬硬套理论课的评价办法,评价过程过于单一化,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实训成果。最后,与企业或相关机构合作不够紧密,难以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也限制了实训环节的发展。如何进一步解决以上问题、寻找解决对策,以提升专业课实训环节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专任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前的重要课题。
对于城轨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而言,专业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结合非常多,几乎每门课有一半的课时都在进行实训或是现场演练,虽然引入了企业导师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提高实训环节的教学效率,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优化办法,促进学生在实训后能真正实现理实一体,让学生在技术技能上有长进,在思想素质上有进步。
3 赛教融通助力专业课实训环节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不断健全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初步建成了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职校学生也能站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上秀出自己精湛的技艺与专业素养,极大的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与技能型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以赛促教、赛教融通等概念深入人心。以本专业城轨车辆应用技术为例,学生可报名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的轨道车辆技术赛项。该赛项的技能标准规定了知识、理解和必备的特定技能,这些技能是国际、国内上在轨道车辆行业技术和轨道车辆维护职业表现方面的最佳实践。它也反映了国际、国内对城轨车辆检修、运维岗位等相关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共识,囊括了工作组织、团队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解决问题与创新等多重能力。以上是对参赛选手的必备能力评价,其所对应的技能标准来自于相关专业岗位的职责要求,与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基本一致,且较高于教学评价标准。
同时,不论是在校赛还是省赛、国赛的训练过程中,对以上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都贯穿全程,这也与日常专业课教学中倡导的全过程思政教育步调一致。在培养方向方面,技能大赛的训练致力于全方面评价选手的职业素养、重点考查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以及工具的使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团队比赛还涉及团队精神的考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则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技术革新能力,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良好的一线岗位适应能力和基层单位的能力。能够吃苦耐劳,不断学习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不难看出,大赛训练与日常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标准等方面是并行不悖的,如果能合理应用大赛资源、教师指导经验与技能标准,借此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悟,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 基于赛教融通的专业实训课程优化办法
日常教学要求思政元素不仅贯穿在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中,但受限于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气氛,短时间内学生无法消化教学内容。反观大赛训练,参赛选手在训练中期就能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质,这是由于其所处环境、使用的训练资料与指导教师教学方式不同所导致的。作者受此启发,在实训课程中采用以下两个基于赛教融通的具体办法,帮助专业课实训或实操环节中融入进去。
4.1 双境双师沉浸式培养,自觉对标卓越
由于技能大赛专业性更强、更接近一线岗位的最高标准,不论学生参加校赛训练或是国赛集训,对其而言都是感受企业文化、探索行业发展、挑战突破自我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融入技能大赛训练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上,实训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立具体的作业点,并模拟技能大赛竞赛规程编写作业任务书与操作步骤,设立评分点与作业标准;在教学过程方面,引入教师的另一身份——模拟大赛教练,提升授课的专业性高度,在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过程性与综合性评价,此评价基于教师参赛与指导大赛期间积累的现场经验,能更客观、直接的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在教学氛围方面,进一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处于大赛赛场,为其塑造一种身临“赛”境的紧张感。这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传统课堂教学基本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但是在模拟大赛的场景下,由于时间、空间、学习任务的限制会让学生摒弃平时学习时的散漫状态,切身实际地将自己带入到比赛选手的身份中去,这种刻意制造的压力能激发学生内驱力,使学生处于一种有益的压力下,帮助学生克服惰性,自觉地以参赛选手的身份要求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在学习中体验大赛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实现思政点的内化与深刻理解,打造“能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以下为《城轨车辆构造与维护》受电弓实训课程中所采用的作业任务书部分内容,该任务书包括三部分:基本作业工单、评分标准(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以及最终得分。
4.2 关注全体学生,打造全员共享的“赛教”生态
大赛训练与教学的区别还在于授课对象的范围,大赛训练是有针对性的面向少部分学生授课,每个参赛选手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指导教师也能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挖掘学生特点。但单门课教学则是由一两名教师面向几十个学生授课,直接采用大赛训练的授课方式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大部分学生收获不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再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以工班小组的方式开展作业,若能提前在教学中渗透工班组作业的元素,提前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合作的意识,不论是对学生的在校学习还是未来就业都会带来极大的助力。
在实训环节开展模拟工班组作业模式,流动任命工班组组长、安全员、操作员等身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关注的同时,协调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模拟工班组开展实训同时还能帮助授课教师进一步观察、分析学情,通过作业过程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思维动向。各工班组之间进行作业比赛,进一步强化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斗志,打造全员共享的“赛教”生态。
5 实践成效与反思
无缝对接各类大赛,收获颇丰:将技能大赛相关技能标准与训练模式融入到课程中,通过在学校学习及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能够独立完成常规的工作任务,也可与团队共同协作,并在各类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且学生在备赛过程中,已经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学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进步意识,这也帮助大赛指导教师开展指导工作,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加快培训进程。
获得企业师傅和企业领导的高度认可。按照此方法开展实训学习的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及训练,由于已经积累了工班组作业的大量经验,并已经培养了小组作业的习惯,实习后能在企业岗位直接顶岗,做到所学专业技能对接企业岗位。同时由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企业师傅和企业领导的高度认可。
反思:将大赛训练融入专业课实训环节的赛教融通办法的确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收获,但经过多门课程两轮以上的实践,发现以上提到的几种办法难免会受到学校训练资源有限、师资资源限制等方面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对提出的改进措施,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实训基地、企业导师来分担校内的实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初钰华,崔亚敏,赵雪,等.依托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融通创新高职助产人才培养路径[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21):16-19.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3.21.05.
[2]杨霞,任丹丹.职业院校“学赛一体、赛教融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以电子商务综合运营课程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3(07):147-149.
[3]姚翠平.基于“课证融通、赛教融合”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储运,2022(01):149-150.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2.01.080.
[4]冀应斌,袁菲菲.基于产赛教融合的五年制高职“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课赛证融通体系构建[J].科技风,2021(32):49-51.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1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