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思政融通逻辑与路径研究

2024-10-08刘红业胥刚

时代汽车 2024年18期

摘 要:在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采集与编辑》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中,不同的融合方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情境和实施前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融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融合方式,结合具体情境,选用最适合的融合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以“能力价值担当创新发展”为价值逻辑,把融通路径总结为“融字诀”,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探究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地运用能力。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 课程思政 融通逻辑与路径

1 前言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兴学科的涌现不断推动着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发展,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融入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组合和创新;二是存在融入效果难以界定和评估的问题;三是教师缺乏融合教学和创新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四是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时间和资源的限制。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思维、情感、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需要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实践的有效联动,不断深化融合教学的理念与思路;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科学可行性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建立以学生成果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考核和评价。本文以《地理信息采集与编辑》为主题,以融合式教学为手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尝试新知识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课程学习深入挖掘社会价值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现对人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符合新时代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2 课程思政融通逻辑

2.1 激发创新思维,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社会进步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引入前沿技术,引导学生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能,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以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深化产学研融合。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2 拓宽知识视野,强化社会责任,培育全面人才

致力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注重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课程内容的引导和实践活动的锻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3 提升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用,引领行业发展

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3 融通路径

3.1 以知识为载体的“生成式”融入

以知识为载体,把握课程知识的联结点,将楚怡精神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楚怡精神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以课堂为阵地,系统传授楚怡精神。把握课程知识的联结点,将楚怡精神融入每一堂课,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领略楚怡精神的独特魅力,形成对楚怡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系统掌握。

以实践为舞台,生动展现楚怡精神。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楚怡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楚怡精神的力量,形成对楚怡精神的直观感知和深刻体验。

以日常为基石,持续培育楚怡精神。注重在日常教育中融入楚怡精神,通过点滴渗透、持续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楚怡精神的熏陶,形成对楚怡精神的自觉践行和长期坚守。

3.2 以学生为导向的“嵌入式”融入

以学生为导向,对接学生成长的需求点,将楚怡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让学生体会地理信息课程的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积极性。

掌成长需求。以学生为导向,需要审视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面对高校学习的浩瀚知识,学生容易产生迷茫、疲惫、焦虑等情绪,需要课程中融入楚怡精神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与身边的环境、社会和人际关系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并找到自己的人生路标和方向。

提精神指引。将楚怡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可以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起到重大作用。通过在课程中运用丰富的案例、尝试不同的技术应用、进行项目实训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楚怡精神的指引和引领,促进实践技能的提高与背后思想的反思,做到知行合一。

树意识信念。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积极性,有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从而推动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课程中,可以通过教材的设计、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互动的展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探究现实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热点、多元文化、科技前沿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文化自觉和科技创新能力。

3.3 以社会为基础的“迁移式”融入

以社会为基础,把握热点事件的切入点,将楚怡精神融入社会现实,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楚怡精神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

引地信案例。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比如地质灾害、城市规划和远程测绘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普查调查等方式,给学生创造许多层次的思考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楚怡精神,增强情感体悟和认知知识。

联校行企社。联合行业、企业和社工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加入一些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社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了解社会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倾听社会群体,进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自我管理等重要素质。

讲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互动讨论、生动案例等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分析特定领域内的思政问题,鼓励各小组开展理论探索和领域应用的讨论,深入挖掘各种社会问题和现实事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楚怡精神的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接近现实生活和工作场域,提高他们吸收、应用楚怡精神的能力,并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具备高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3.4 以情境为媒介的“体悟式”融入

以情境为媒介,挖掘情境教学的契合点,将楚怡精神融入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会楚怡精神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场景化。利用多媒体、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在情境化的场景中呈现具体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以情境化的教育手段来展现楚怡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知识。通过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内涵,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能力。

感知化。通过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应用中楚怡精神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场景,例如参观应急指挥中心,探讨地图技术在危机处理中的应用,引领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同时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境化。开展情境化的团队协作项目,让学生通过多种角色扮演,结合现实场景,演绎出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多维现实情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学生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自觉地肩负起现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3.5 以讨论为支撑的“活动式”融入

以讨论为支撑,抓住话题的对接点,将楚怡精神融入讨论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发挥楚怡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主题研讨。讨论活动作为《地理信息采集与编辑》课程融入的实践操作之一,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确定讨论主题和目的,以保证讨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参与到讨论中,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活动思考。将楚怡精神融入讨论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其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导航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社会、环境与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思考如何应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

创新平台。创新思维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跨领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污染治理、交通疏散、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点,发掘出新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应用场景,并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6 以实践为载体的“实践式”融入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把握实践活动的关键点,将楚怡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楚怡精神的实践价值,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方案引领。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地理信息采集与编辑》课程融入需要教师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方案。确定实践主题和目的,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实践目标和方向。明确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理实结合。将楚怡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需要教师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例如,在规划城市交通系统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交通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设计出合理高效的交通系统。

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在开展地形分析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能力和数据处理的技能,并引导其将分析结果运用到实际领域。

3.7 以科技为媒介的“科技式”融入

以科技为媒介,把握科技教育的切入点,将楚怡精神融入科技教育中,让学生在科技教育中体会楚怡精神的实质内涵,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科技能力。以科技为媒介的《《地理信息采集与编辑》》课程融入需要教师深入了解科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科技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具体、实用的科技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方法的不同,提高学生在感知、设计和实践科技方面的能力。

科教资源。将楚怡精神融入科技教育中,需要利用相关科技资源,让学生在科技应用过程中感受到楚怡精神的作用。例如,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实践时,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发展”理念,以探究如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支持生态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

科技强学。将楚怡精神融入科技教育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前重大科技问题和科技发展趋势,向学生介绍相应的楚怡精神。例如,引导学生就当前的智能交通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核心价值观与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探究科技技能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思想政治意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总结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地理信息采集与编辑》课程的融合路径可以总结为“融字诀”,包括生成式、嵌入式、迁移式、体悟式、活动式、实践式和科技式融合方式。生成式融入路径适用于注重学科内涵的课程教学,嵌入式融入路径适用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教学,迁移式融入路径适用于注重社会实践教育的课程教学,体悟式融入路径适用于注重科技创新的课程教学,活动式融入路径适用于注重讨论交流的课程教学,实践式融入路径适用于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学,科技式融入路径适用于注重科技应用的课程教学。实施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融合方式,根据具体情境和实施前提选择最适合的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以达到能力价值担当创新发展的价值逻辑。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方式和综合的运用能力。这种融合方式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对其他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楚怡精神融入高职工科专业核心课程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1130)。

参考文献:

[1]吴佩育,张艳青.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23,25(01):61-64.

[2]李亚奇,汪波,王新军,曹继平.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推进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3,9(03):29-32+36.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03.008.

[3]周锐,徐礼祯,周海俊,周智冠,郑晓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022,3(02):229-235.

[4]黄锁明,李丽娟.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6):39-42.

[5]李爱民,陈琛,王金鑫.工科课程测量学思政教学探索[J].地理信息世界,2022,29(06):114-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