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4-10-07段娟邓本霞
摘要:文旅融合视域下,立足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释放乡村发展活力,形成以旅游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良好循环。现对文旅融合背景下霍山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展开研究,进而建议霍山县应增强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改善乡村红色旅游的推广策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做好乡村红色旅游人才培养,以此为霍山县旅游产业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我们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文旅融合视域下,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事业迎来了发展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为乡村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对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经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其中,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因动力不足、缺乏内涵,导致旅游产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基于此,对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展开研究,选取安徽省霍山县作为研究案例,以期为安徽省霍山县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案例概述
霍山县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中,位于全国红色旅游“1231工程”“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枢纽。以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为例,该园于1986年兴建,是六安市红色旅游发展“139”计划中首批建设的九个经典景区之一,先后被列为安徽省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霍山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众多,在关于加强六安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切实提高六安市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议案中,部分景区成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同时,佛子岭水库连拱坝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旅融合视域下霍山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及难点
优势分析
1.红色文化夯实乡村基础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优化乡村经济的发展结构并增强乡村产业的活力,是推动乡村产业繁荣和文化振兴的核心。红色文化立足于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能够为霍山县的乡村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发展,有助于霍山县塑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这不仅为霍山县乡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有助于改善乡村的经济结构。此外,红色文化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党与人民精神连接的重要纽带,以红色文化夯实乡村基础,有助于促进霍山县乡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对于加强霍山县人民政府在乡村基层的引领作用具有促进意义。
2.红色文化带动乡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异日益明显,较城市地区而言,我国乡村经济总体发展较落后,村民收入水平较低,同时缺少经济产业支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文化进步和变革的动力之一,而社会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红色文化作为全国人民的文化意识形态,符合全国人民切身利益,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将红色文化与霍山县旅游产业融合,合理开发并使其成为产业振兴及奔向现代化的“密匙”。同时,依托红色文化打造“霍山县+品牌”的乡村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可为霍山县经济效益创造最大价值,带动霍山县乡村地区经济建设,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幸福感及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形成的不均衡问题。
3.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文化
新时代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基因,精准把握时代智慧,立足乡村振兴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旅融合视域下,乡村振兴发展与建设应从红色文化角度出发,将红色文化中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进行实质转化,促进霍山县乡村旅游业发展。通过深度挖掘霍山县红色文化,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实现在红色文化熏陶下丰富村民精神面貌,提高霍山县广大群众思想认知,进而自觉约束与改进自身行为,形成优良习惯,筑牢霍山县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根基。
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难点
1.乡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待加强
从当前霍山县红色旅游资源挖掘来看,霍山县诸多乡村存在红色资源开发不到位、红色文化资源单一等问题。霍山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较多,但尚未对相关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导致红色资源吸引力、传播力较为薄弱。此外,目前霍山县红色旅游资源形态单一,在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资源中,红色文化在多村旅游资源的表现主要以“静态”形式存在,多采用传统观光、欣赏的互动方式,无法调动旅游者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较差。造成这—现象的根本因素在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度较低,霍山县无法利用充足资金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释放,最终导致霍山县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单—,吸引力不足,不利于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
2.旅游推广工作亟待优化
从当前霍山县旅游推广工作来看,霍山县旅游推广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霍山县旅游推广方式相对落后,部分乡村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广告宣传方式,导致宣传成本过高的同时,宣传范围相对局限,造成旅游市场回应效果不理想。互联网时代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旅游推广可以扩大旅游推广市场,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形成的时空差异。但霍山县红色旅游推广尚未与互联网旅游推广方案融合,导致旅游推广工作受限。旅游者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调动旅游者的参与能动性、积极性,促进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提升,可持续扩大霍山县红色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但当前霍山县缺少对旅游者旅游意向的调查,尚未从旅游者的角度对旅游推广工作进行设计,导致旅游推广工作效果不佳。
3.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有待完善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与服务是促进乡村旅游体系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元素,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民对于旅游地点配套设施及服务的要求有了跨越式发展,相较传统对于“景点”单一维度的要求而言,国民对“景点”区域“吃”“住”“行”“娱”等配套设施与服务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从当前霍山县旅游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来看,因客观因素限制,霍山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力乡村经济增长时,缺少配套设施及对相关服务完善的重视,导致红色文旅产业缺失,无法充分带动旅游经济效应,不利于其进一步的对外推广。同时,因旅游配套设施与服务的不完善,导致旅游者在霍山县红色资源旅游时的满意度降低,造成游客重游率下降的同时,对霍山县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4.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有待加强
文旅融合视域下,红色文化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本土化人才支撑,且红色文化导游员、新型旅游营销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等都是支撑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当前在专业人才方面,霍山县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首先,在对人才招募工作上,因提供的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到乡村进行服务。其次,现有人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具体表现为因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参与运营管理,导致红色旅游产业运行管理模式单一、服务模式有限,不利于红色旅游长期健康发展。最后,因专业人才不足,缺乏资源保护队伍、推广运营团队,讲解员多为兼职,讲解水平不高、讲解内容不够深刻,影响游客体验感。
乡村红色文化与旅游发展策略
加大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1.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投入力度
霍山县政府应切实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并与广大旅游开发商积极协作,鼓励旅游开发商到乡村投资。包装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向国家、省、市级单位积极争取红色旅游专项资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构建多方投入机制,实现配置资源市场化,摆脱传统的“靠山吃山”开发理念,结合霍山县政府财政投入现状,积极吸引多元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时,制订项目补贴、政府采购和扶贫奖励等激励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红色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提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力度,形成长效化社会多元投融资机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带动红色旅游发展的作用,通过生产制造红色文创产品凸显红色文化特色,实现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
2.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项目类型
为促进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加大红色文化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霍山县政府应从旅游者角度出发,丰富与革新现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良好旅游体验,延长旅游者的浏览时间,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全面加强霍山县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全面征集、抢救红色文物,充实展陈。继续推进全国、全省重点红色文化遗址、集中连片区域的红色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开发、利用等工作,有序推进红色文化旧址维修、陈展及提档升级工作,继而为旅游者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调动旅游者的主观能动性与能动性,提高旅游者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认可度,进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
3.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促进乡村产业融合
霍山县政府应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入融合,展示人们广泛熟悉并记忆深刻的红色英雄事迹。将地方红色文化故事有机融合,通过以点连线的方式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高质量红色文化产品是促进乡村旅游繁荣发展的关键,应促进文化与产业结伴而行、共同发展,通过经济手段打破传统地域性的限制,争取“破圈”,实现在更广范围内传播流通。
优化乡村红色旅游资源推广工作
1.创设红色文化宣传载体
霍山县应积极邀请知名作家、画家、美术学院学生采风,围绕县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调查,通过编纂红色书籍、撰写和发表红色文章、户外写生,以艺术表现形式,弘扬霍山县红色文化。例如,通过创作并拍摄微电影、微视频等,讲述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历史、英雄事迹,举办红色歌舞晚会、编排传统歌舞节目等活动,展现大别山红色文化。此外,将红色文化纳入党课学习,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岗位大练兵活动,积极传帮带,打造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优秀红色文化人才队伍,从而达到回顾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愿望。
2.构建网络宣传推广渠道
融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霍山县政府应与旅游开发商共同合作,通过积极拓展网络宣传渠道,定期展示乡村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微博、快手、抖音等现象级媒介平台发布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信息,让网民通过浏览、观看作品视频产生旅游意向。此外,霍山县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负责人员可通过开启网络直播的方式,与网民开展实时沟通、互动及交流,以此提高广大网民对霍山县红色旅游资源的感知度,激发网民的旅游兴趣。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
在霍山县乡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并着手完善现有的乡村地区旅游配套设施与服务。通过实施“红色旅游+康养民宿”等项目服务,可以有效减少负面因素对游客造成的心理影响,从而提升游客的整体旅游体验。鉴于地区条件的限制,霍山县在配置旅游设施与服务时,应充分考虑乡村的固有特色,打造符合当地民俗风貌的特色化民宿、酒店。例如,在漫水河镇境内,花屋群落、古树、古桥等历史遗迹众多,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霍山县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盘活这些闲置资源,扶持特色民宿的发展。此外,漫水河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风景秀丽,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霍山县可以结合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及“新铺沟—道士冲”跨村连片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打造,充分发挥“西山药库”的核心优势。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还能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加强乡村红色旅游人才培养
1.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霍山县人才招聘应围绕乡村地区条件,适当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霍山县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制订激励政策,鼓励广大本土学生返回家乡,利用自身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为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作出贡献。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参与,在策划、运营、推广、保护等环节都设置相关岗位,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进一步加强现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向广大从业人员灌输红色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在导游解说培训中,应鼓励广大导游通过绘声绘色的解说向旅游者传递红色文化信息,运用创新的讲解模式,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在轻松愉悦的交流和解说中感受红色文化,领悟红色精髓,把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和让参观者“得启发受教育”两个目标有机融合,保证红色旅游长效发展。并借助自身知识巧妙应对现场旅游者的提问;培养可灵活使用现代化网络工具开展营销的专业人才,通过“一对一”“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人才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本文对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详细地梳理与深入的分析。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不仅能够巩固乡村的基础建设,而且能够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增长,并且赋予乡村文化新活力。然而,目前乡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旅游宣传、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强和改进。为了促进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加大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优化乡村红色旅游的推广工作,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同时,也要做好乡村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以确保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22cx506)。
(作者单位:中共霍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