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到原创:英语分级读物出版之路
2024-10-07王霖霖
新时代背景下,大量引进的英语分级读物已经无法较好满足青少年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现分析了当前引进类英语分级读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英语分级读物要加大原创力度的原因,并对如何出版原创类英语分级读物提出了建议。
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与世界的交流日趋紧密,需要大量外语人才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需要,推动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文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
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英语教育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从小学到大学,英语都是重要的学科之一。然而,仅依靠教材进行英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英语分级读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学习材料,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扩大词汇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三十年来,国内英语分级读物市场从无到有、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进入该领域,推出各种类型和不同级别的英语分级读物。然而,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英语分级读物仍以引进类图书居多,如较有影响的《牛津阅读树》系列分级读物、海尼曼分级读物系列、RAZ分级阅读系列、培生儿童英语(Rigby Star)系列、大猫英语分级系列、《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等。这些产品满足了不同年龄和英语水平的读者需求,为广大青少年提高英语水平提供了很大助力,但由于主要引自英美等西方国家,其不足之处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引进类英语读物的主要问题
难度不适合国内读者
很多购买者可能没有意识到,引进类读物的受众大多是英美国家的母语学习者,国内的学习者接触到这些读物的第一个印象可能会觉得内容很“难”。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母语者在小学接触这些分级读物时,已经储备了大量的听力词汇(即能听懂的词汇),他们读这些读物,是通过材料将听力词汇转化成阅读词汇(即能看懂的词汇),通过大量分级阅读和自然拼读等训练加以指导,母语学习者可以很快扩大阅读词汇量。
但国内的学习者基本没有英语听力词汇量的储备。同为小学起始阶段,国内学习者是从零开始,所以会觉得“难”。而且,引进类读物难度分级标准不一,不利于国内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产品。英国的分级读物和美国的分级读物,均有不同的难度分级标准,美国甚至有多套难度分级标准。
在英国,小学生分级读物多采用Book Bands标准,每个级别的词汇难度、句子结构、主题深度等都不同,每个级别难度递进,并用不同颜色标记。《牛津阅读树》(ORT)系列就采用了此标准,其每一级难度标识跟Book Bands的颜色级别标识一样(见图1);大猫英语分级系列(Big Cat)系列也是采用此标准。
引进美国的英语读物情况更为复杂,因为美国有多个标准,各系列读物采取的标准并不一样。下图为美国英语阅读主要的分级体系,海尼曼、RAZ等系列都属于以下不同的体系。
因此,当国内学习者选择上述英语读物时,不仅会感觉难,而且也可能会因难度标准不统一导致无所适从,从而不利于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内容不完全适合国内读者
实际上,引进类英语分级读物在内容上也并不完全适合国内读者,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注意。
国外的原版英语分级读物,主要是为本国母语学习者编写,编写者也大都是英美等本国人,其中难免会以西方的文化特色、思维方式为角度,向读者介绍西方的风俗文化、故事传说、社会生活及科技成果等。对这些内容的表述,我国并不与其完全一致。此外,在引进读物中,角色往往以西方欧美人物为主,描写其在西方社会中的贡献,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人物、社会成就的介绍相对较少,不能完全体现世界上所有文明进步的成果。
因此,过多的阅读相关内容可能会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影响,使他们或多或少会以书中的思维和角度看待问题、做出评判,从而忽视了本土文化价值的代表性和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形成片面的认识。
英语分级读物应在两个方面加大原创力度
可以看出,引进类英语读物在难度分级、内容导向上亟待改变。这既是国内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也是当前的时代要求。然而,单靠引进类读物无法解决该问题,进而满足国内学习者需求,因此,面向国内学习者的英语分级读物必须加大原创力度,做好以下两方面。
建立适配国内读者的难度分级标准
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点与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英语词汇量要求分别约为600词、1200词、3000词,而英语母语学习者在小学毕业时词汇量即在10000左右,两者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所以无法直接套用英国或美国的分级标准。我们迫切需要制订一套符合中国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读物分级标准,以教育部英语新课标为主要依据,在零起点阶段做好接入,在高中阶段适当拔高。在对每一级标准的描述上,可以借鉴国外标准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但要确保阶段性目标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
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
当前引进类英语分级读物含有大量西方故事和文化内容,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则相对匮乏,这是引进类产品的性质决定的。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是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化,更要通过英语这一国际语言,在对外交流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因此,英语读物中应加入大量中华文化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这不仅是扩大英语学习者阅读量和提高英语水平的需要,更是推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呈现中华文化时,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更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中英文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将中国文化内容加入英语读物时,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差异,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地道性。
如何进行原创类英语分级读物的出版
加大英语分级读物的原创力度虽然意义重大,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教育类专业出版机构应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此类产品在语言、内容上具有特殊性,下面笔者从原创项目前期的策划、组稿、审读等方面提出建议,对图书出版中的一般性流程和具体工作,本文暂不涉及。
制订难度分级标准
首先要制订一套科学的英语读物分级标准。上文已经提到,当前引进类英语读物的分级标准与国内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并不匹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组织英语教育界的专家、有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和相关专业人士,结合目前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分级体系的科学标准,共同制订一套适合国内学习者水平的英语难度分级标准。目前,已有机构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推出的“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该标准将英语读物级别划分为20级(还另有一个预备级),每个级别都有详细的定量和定性描述,涵盖了小学到高中全部阶段,为英语读物的分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提升编辑原创能力
编辑是这项任务的主要参与者,要想做好原创产品,提升编辑的原创能力非常关键。过去,英语分级读物主要以引进为主,内容都是现成的,编辑只需做好编排和修改工作。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等阶段,编辑的原创能力还相对欠缺。所以,必须着力培养编辑的原创能力,使他们从单纯的编辑者、校对者转变为内容的创意者。这并不意味着编辑需要有用地道的英语写好故事的能力,但他们必须能够确定好内容主题、构思故事大纲、拟定版式建议和插图说明,并具备向作者清楚表达上述内容的能力。承担这一项目的编辑还要具备较好的中、英文双语能力,因为一方面原创读物涉及大量中华文化内容,另一方面编辑还需要就这些内容与外籍作者进行深入的沟通。
积累外籍作者资源
原创类英语分级读物的写作需要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语言的地道性。因此,寻找并积累这些作者资源尤为重要。寻找英语写作水平好的作者并不容易,寻找英语好而又能完全理解中华文化的作者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编辑在平时有意识地储备作者,项目开始再找是来不及的。专业的出版机构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优势。作者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如以前项目的作者复用、通过熟悉的合作者推荐、参加国际书展招募、利用职业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等。在找到合适的作者后,还需要通过试写等方式评估其写作能力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写作任务。在正式写作过程中,编辑还要维护好与作者的关系。因为,由于文化差异,编辑会与作者就内容进行反复沟通,不少作者会觉得这样效率较低而打退堂鼓。所以编辑要维护好与作者的关系,尤其对优质的作者一定要维护好。
做好项目整体规划
英语分级读物通常体量庞大,一个系列可以包含多个级别,有几十甚至上百本书。因为针对青少年读者,还经常使用四色印刷。这些都增加了项目的复杂程度。因此,在策划阶段做好整体规划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考虑到的主要方面有以下几点。第一,目标读者的语言水平、年龄跨度、兴趣接受度;第二,读物的总体阅读量、分级阅读量、分册长度;第三,总词汇量、语法点和各级别词汇、语法难度的递进;第四,故事类和科普类内容的分配比例;第五,插图及排版风格;第六,项目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第七,出版周期和赢利目标等。因为项目内容的特殊性,还要规划好采用哪些中华优秀文化内容,想好在不同级别如何由浅到深向读者呈现。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到位、系统规划,才有可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设立专家审稿机制
因为是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所以应该设立专家审稿机制保证语言上和内容导向上的正确性。专家审稿主要在四个方面把关:英语语言的地道性、内容导向的正确性、难度分级的科学性、插画配图的合规性。这就要求专家不仅要精通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还要了解英语教育和出版法规制度,以及中小学英语教学。该项工作要求较高,可能需要不止一位专家完成。出版部门应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或编委会,由负责人牵头、编辑配合,聘请具有以上能力的专家在选题大纲、初稿、发排后一校、付印前等几个关键节点进行审读,以保证图书产品的质量。审读工作可以组织专家集中完成,也可以分阶段向不同专家征询意见。
新时代的英语分级读物应兼具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这既是对国内英语学习者的负责,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需要。我们必须从“引进”走向“原创”,打造真正符合中国学生需求、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英语读物。
目前,已有出版机构开始了有益尝试。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英语读物“中国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的“悦读中国”原创英语分级读物系列,从文本内容、语言地道程度、分级标准几个方面来看,都是不错的产品。
希望有更多的从业者能加入这一出版领域,让我国的青少年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全球视野,并能够在对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