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印初心》第二十七集荒原变林海
2024-10-07
编者按:百年历程,百年荣光!风华正茂,初心如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33集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该片通过珍藏至今的红色档案,深情讲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燕赵大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誓言英勇奋斗的故事。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同读者一起翻开珍贵的燕赵红色档案,共同追寻蕴含其中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
档案先导:在塞罕坝展览馆,一张拍摄于1961年的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一棵落叶松孤零零地挺立在茫茫荒原中(图1)。
当年,正是因为这棵百年古树,国家才下定决心,把大型机械林场建在塞罕坝。“一棵松”变成一片“海”。在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洲背后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代代塞罕坝人坚守这片热土?
解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流沙遍地、草木稀疏。1962年2月,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369名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创业队伍踏上沉睡的高原,为塞罕坝植绿。
初来乍到,热血青年们干劲十足,两年种下6400亩落叶松,但成活率还不到8%。不服输的塞罕坝人沉下心来,找原因、想对策,开始自己培育幼苗。
1964年春天的马蹄坑大会战,让每个塞罕坝人刻骨铭心。林场职工集中在三面环山的马蹄坑,连续大干3天,在516亩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
经过20天焦急和不安的等待,奇迹出现了,96.6%的幼苗开始放叶,奋力而顽强地伸向天空,塞罕坝人在汗水与泪水交织中欢呼雀跃。5年过去了,绿色不断萌发,希望不断升腾。10年过去了,60多万亩树木让濯濯童山换了人间。
但考验并没有结束。
1977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淞灾害,20万亩林木毁于一旦。1980年,林场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12万亩树木旱死。
毁了,从头再来。面对一次次灾难,塞罕坝人没有被击垮,仅仅用了20年就造林96万亩,总量3.2亿多株。
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拔地而起。绿色的塞罕坝,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住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人不负绿,绿定不负人。三代塞罕坝人,59年如一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森林。在塞罕坝,“六女上坝”的故事广为传颂。 1964年夏天,六个青春勃发、风华正茂的高中女学生,毅然决然地放弃高考,奔赴坝上,加入塞罕坝艰苦创业的大军,起笔谱写“六女上坝”的青春之歌。
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同期声:(指着照片)这是史德荣,这是甄瑞林,然后这是王桂珍,这是王焕霞,这是我,这是李如意。当时我们六个人……
解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上至林场领导、下到普通职工,都对这几个来自城市的小姑娘刮目相看。1976年,陈彦娴的母亲给她找好了接收单位,还亲自到塞罕坝做她的工作,希望她调回承德,过相对安定和舒适的生活。经过再三考虑,陈彦娴还是决定放弃调回承德的机会,留在塞罕坝,和正在茁壮成长的松树在一起。
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同期声:(唱)“……六女坚决要上坝嘿要上坝,哪管他风吹雨打都不怕,哪管他虎狼出没无人家……”现在我们一回到林场,从心里真的非常骄傲。看到来这里旅游的这些人,我们就可以说,这林子是我们造的,是我们亲手造的。我们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但是林子起来了。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志军同期声:如今,林场有80后、90后职工将近300人。比起林一代、林二代,虽说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林三代们仍然需要在冰天雪地、蚊叮虫咬的深山里作业,需要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和苦闷。但是,塞罕坝的年轻人很少辞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深受老一代务林人影响,把这片林子当作终生的事业。
解说: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颁给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爬冰卧雪不觉苦,风餐露宿不畏难。2021年最新资料显示,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地面积达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如果一米一株排开,塞罕坝的树能绕地球赤道12圈。固沙的同时,这里的生态系统每年可涵养水源1.37亿立方米,相当于至少13个西湖的水量。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塞罕坝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链条,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现在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并辐射带动近4万人受益。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志军同期声: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面向未来,我们应厚植新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红线,打造科学发展新引擎、推动绿色经济崛起。
解说:草木无言,林海见证。塞罕坝的绿水青山,像一粒种子,把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播洒在人们心中,激励着燕赵儿女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续写更多的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