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山水之美 寻知识宝藏
2024-10-03何郑燕
知识与梦想,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力量源泉,如同明灯,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2024年立秋节气前,科学少年团的部分科学小记者代表在两位科学家的引领下,徒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50公里,踏上了寻找知识宝藏之旅。
“就地取材,也是野外科考的重要技能”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苏德辰老师眼中,岩石山体会“说话”;一条裂缝、一道水痕,是大自然无声的语言;岩石中的一片变质岩、一块云母,是窥见地球几十亿年沧桑变化的窗口,是解开地球科学密码的“蛛丝马迹”。
苏老师带着营员们,用身边的小物件——笔、树枝,作为测量岩石的比例尺;把帽子当成捞溪里小鱼的“网”,连随营的家长也效仿起来,直呼这样的思维太有必要了。营员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在地质之美中体会知识的力量。
走在泰宁九龙潭、寨下大峡谷等地蜿蜒的山间小道上,在苏老师的指引下,营员们学会了观察丹霞地质构造的细微变化,寻找石头上的纹理、岩层的变化,发现不同岩层年代的分界点,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
“我们要尽情地去探索、
去发现、去提问、去回答”
提问并不是指对某人发问,而是对某个现象提出的疑问和思考。也正是提问和思考,可以让我们想要认识的世界不断呈现。
岩石的纹理、沉积岩的形成、昆虫生态的相互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去观察、研究和提问。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军老师,鼓励营员们大胆发问,通过科考营的体验成为一名科学小侦探。营员们在将知识与自然连接起来的科学教育环境中,不断提出问题,探讨疑惑。
“这只蚂蚁为什么被花夹住了出不来?”“我们能不能拿小草枝来试试看,会不会被再力花夹住?”
在两位科学家陪伴着的科考营活动中,营员们学会了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思考问题的根源、通过探究获得答案,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学会团队协作,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在户外的科学小记者素养课上,营员们学习分工协作,了解采访、记录、摄影、摄像、文字整理等不同岗位的职责,迅速组成小团队,采访科学家。营队活动中,通过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学习,营员们也被他们身上爱国、奉献、创新、求实、协同等精神品格影响着。
就如在开营仪式上,《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郭晶博士对营员们说:“你们要特别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是他们给你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优秀科学家的机会,亲身感受科学家的魅力和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会成为让你们受益终生的能量。”
科考营小记者采访记
采访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老师
采访:陈显壹 拍摄录像:孙研硕、林建宇
录音:陈显壹 、苏奕宸 后期整理:陈显壹主笔,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Q:您为什么选择地质学这个专业呢?
A:在中学之前我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隐隐约约地想当老师、当医生或者到处走走。高中后期,我才确定下来想学地质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Q:您在小时候最喜欢的科目是哪一类呢?
A:我小的时候书特别少,学习的机会也少,很多课程都是上高中以后才学到的。对于我来讲,各门课都喜欢,所以我特别珍惜学习时间。
Q:您觉得成为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A: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要求略有区别,但总体上来讲都需要具备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要尽可能多阅读,了解现阶段学界和业界的前沿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军老师
采访:谭淇源 拍摄录像:宋迩行、苏雅萱
录音:周漠 后期整理:张钰昕主笔,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Q:您人生中对您最重要的老师是谁?
A:无论是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都有对我特别重要的老师。其中,有一位数学老师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由于我破解了一道无人能解的难题,老师奖励了我一本作业本。当时我感觉这本作业本比千金都珍贵,这件事建立了我的自信心。
Q:您人生中最有意义的研学是哪一次?它发生在哪儿?
A:跟随《知识就是力量》开展的两次研学活动都很有意义。第一次我们在太行山研学时,不仅涉及生物、地理的知识,还有很多人文历史知识,整个行程都很有乐趣,尤其还可以和像苏老师这样的专家在一起共同学习,结识像你们这样可爱的小朋友,都特别开心。
高质量科考研学
以科学教育提升青少年思辨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少年中国行科考营,作为始终坚持科学家带队的高品质研学活动,已走过8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们不仅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也记录了珍贵的科学教育一手资料。泰宁科考营同行的营员家长们,既是参与学习者,也是营员成长的见证者,在《知识就是力量》研学问卷调查中,多位家长反馈:“希望尽快举办下一期科考活动。”这是给组织者和带队科学家最好的褒奖!
部分营员研学有感
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 周漠:“这次研学我的收获很多,姚军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像鼻子一样的再力花,如何区分蛾和蝴蝶等内容;苏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岩洞的形成以及丹霞地貌的特征,真的非常感谢两位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张钰昕:“这次5天4夜的研学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结识了许多小朋友和两位科学家,还锻炼了我的意志。今后,我一定要像两位科学家一样认真学习、钻研,长大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 苏奕宸:“从泰宁归来,我便一直回味那里所经历的种种——地理环境、昆虫、植物,尤其是两位科学家,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深切感受到,像泰宁这般拥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地方实属稀少。所以,我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 林建宇:“今年暑假,我跟随科学少年中国行科考营,踏上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之旅,在科学家的带领下,一起探索了奇妙的大自然。这次研学使我对泰宁的地质结构、生物多样性有了更多了解,美哉!”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提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本次科考研学活动伊始,苏德辰老师便以此句鼓励营员们大胆去探知未知世界,也愿《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素养实践课研学课程体系,能助力地质公园开展高质量科考研学,激励更多的青少年,走进科学的殿堂,探索未知的领域,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