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充满智慧的农业世界
2024-10-03张雨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琅琅上口的诗句不仅陪伴了我,也早早刻在了爸爸妈妈那一代人的脑海中。记得一次假期出门旅行的途中,妈妈让我看路边正被自动浇灌设备“照顾”着的农田,还告诉我,现在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农民叔叔阿姨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劳作了。
我当时听得还有些不明白,但阅读了《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与智慧农业有关的文章后,我意识到农业中的“智慧”真是无处不在。
《智慧农业:风吹雨打都不怕》(详见《知识就是力量》2020年2月刊)一文提到,无人机帮助农民叔叔、阿姨摆脱了烈日当头还要在田地中劳作的辛苦。它的低成本、高效率,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专业的数据;它比人眼更加精准,可以帮助大家更方便、迅速地判断作物的生长状况。这些高科技的应用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研究。
《农学家的科研日常》(详见《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9月刊)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农学家每天都在研究作物,原来“养害虫”也是一项为农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研究。想要养得好,让害虫活得久,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农学家甚至还要用睫毛作解剖昆虫的切割刀——妈妈曾带我去博物馆看过大量昆虫标本,它们有些真的非常非常小,确实无法用普通的解剖刀进行操作。但农学家是怎么想到用睫毛的呢?真是太神奇了。
《耐盐碱基因:让盐碱地里“稻谷飘香”》(详见《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6月刊)则让我知道,未来,我们或许会面临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让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的人都能吃上饱饭,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改进农作物的生长方式,让它们能够适应更多生存环境。盐碱地不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科研人员通过改变农作物的关键基因,让它们更“坚强”、更能“忍耐”。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学习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希望我能保持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长大后,在某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见证更先进、更智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