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对话科学探索
2024-10-03
郭晶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主编
欧阳钟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Q:欧阳钟灿院士,在您的科研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您又是怎样去攻克的?
A:做科研一定要打破常规。我的博士论文为什么比较成功呢?在我读博士生的时候,有学者在实验中发现液晶有倍频效应(一种非线性的光学效应,指入射电磁波照射非线性材料后,生成频率为原频率2倍的电磁波的现象)。当时的一般想法认为,液晶是具有轴中心对称的介质,其三阶张量(指一个包含3个指标的多维数据结构)为零,所以不应有倍频效应。那为什么液晶有倍频效应了?我觉得机会来了!我牢牢抓住了这个问题,作为我的博士论文的研究任务。那时,我计算了81个复杂积分元素的液晶四阶张量,终于成功对液晶产生倍频效应的难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回应。这就是我抓住机会、克服困难,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
Q:现在理论物理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A:理论物理发展到现在,到了一个瓶颈期。几年前,科学家发现了引力波,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已经获得验证。现在的困难在于宇宙学,即宇宙是如何进化的。这个问题太大了,涉及数学理论,就是所谓的超弦理论。
Q:您觉得中国的AI显示,在全世界的地位是怎样的?
A:芯片还在努力,但显示技术我们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抓住了显示技术发展的机遇。在车载领域,液晶材料更有优势;在商业显示领域,如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中显示屏的应用,都彰显了显示技术前景广阔。
Q:您觉得,和其他材料相比,液晶材料有何优势?
A:以OLED为例,OLED怕水,怕到什么程度,哪怕有12个足球场大小的OLED,它也不能沾一滴水;同时,OLED受温度限制,若汽车暴晒一天,即便上车后立即打开空调,OLED也不会亮,得降到一定温度才行,液晶就没有这样的困扰,它温度可控,冷了可加热;并且近些年来,液晶的亮度也在改变,性质状态趋于稳定。
Q:在您来看,目前我们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改善?
A:教育部现在推进“双减”政策,减轻青少年的考试压力、补课压力,我非常赞成这个改革。我觉得青少年的培养,一是要提倡用《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杂志去让青少年开阔视野,二是不要用考试成绩为青少年设限。
Q:您作为理论物理学家,对于青少年怎样学好物理,有哪些建议?
A:短时间内要学好物理是很难的。我觉得首先是要爱好物理,多读相关书籍;其次要不怕挑战、勇于攀登。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的时候,在专利局当一个小职员,他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在进行物理学研究。拉曼原本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后来成为了印度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所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物理是爱好和努力加在一起的结果。
Q:在您的研究领域中,有哪些细分的领域或方向值得青少年及家长关注?
A:关于研究领域的选择,我觉得首先是不要从众,别人研究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这很难实现超越;其次是不要害怕未知,科学就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让眼睛看到未知,才能把未知变成已知。
Q:请根据您的人生阅历,对青少年怎样去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和压力,提一些建议。
A:我能体会到现在的青少年有一定的压力。有个词叫“欲速则不达”。当面对未知和压力的时候,要放平心态,做好当下的事,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Q:您觉得科学家身上的特质,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怎样的帮助和指引?
A:很多科学家,比如那些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比如“时代楷模”黄大年、“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做科研,就是要朝着一个志向,不问收获,勇往直前。鼓励青少年们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是很重要的。
在欧阳钟灿院士的故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样的一个信息——“国家需要我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需要我干什么,我就要把这个事情干好”。
我们感受到科学家胸怀祖国、肩负科技创新使命的精神。科研中,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地探索、尝试,推动着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