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埃尔·舍费尔《为一个人的交响乐》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2024-10-02张雨琪

牡丹 2024年16期

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着磁带技术的发展,音乐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电子音乐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类型应运而生。电子音乐的诞生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中对和声、旋律等核心要素的依赖,作曲家们开始探索用新的声音素材来获得独特的音响效果,以全新的创作理念开启了一个未知的音乐领域。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经具体音乐、合成器音乐、电脑音乐以及交互音乐四个时期。具体音乐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驱和代表,以独特多变的音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创作理念对电子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皮埃尔·舍费尔创作的《为一个人的交响乐》是具体音乐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将音乐写在乐谱上,而是直接将来自自然界的声源作为声音素材,并且直接对声音本身进行创作。本文以《为一个人的交响乐》第一乐章为例,分析其声音素材的组织方式,探索声音素材与整体结构的关系,寻找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思维逻辑。

一、具体音乐与作者简介

(一)具体音乐的基本概念

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ète)的领航者是法国作曲家皮埃尔·舍费尔。具体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听觉感受。以往的音乐是建立在乐谱上的,而乐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本身不是音乐,只是具有记载符号的作用。所谓“具体”,是指将自然界和环境等一切拥有的具体音响作为素材,借助磁盘、磁带等电子设备,通过对声音本身进行剪辑、变速、重组,以磁带技术为主要的制作手段,创作出一种从素材到操作形式与传统音乐都截然不同的新音乐。具体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中的固有观念,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

(二)作者简介

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是一位法国作曲家、工程师、声学家。舍费尔一生致力于对各种声音材料和音响效果的研究,创作了一系列在传统审美观念以外的以具体音响为声音素材的音乐作品,并将其命名为具体音乐。舍费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他于1948年在巴黎巴梯诺勒地铁站录制的《地铁练习曲》,其声音素材包括火车的汽笛声、与铁轨接合声和加速声。在法国广播电台成功播放后,这部作品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巴黎乃至整个世界。随后,舍费尔开始重新思索自然乐器在声音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创作出了《为十四个乐器写的组曲》。1949年舍费尔开始尝试大型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1950年他创作了《为一个人的交响乐》,1951年舍费尔和亨利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奥尔菲斯》。舍费尔在音乐创作上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开启了工业现代化背景下的音乐革命,即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他是电子音乐的开山鼻祖,在电子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为一个人的交响乐》第一乐章分析

《为一个人的交响乐》创作于1950年,虽被称为“交响乐”,但与传统形式的交响乐大不相同。它的问世标志着法国作曲家的音乐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也预示着法国音乐历史上一场新的革命即将到来。该作品主要声音素材为人声、打击乐和预制音响。该作品的第一乐章中各个素材首次呈现,组成素材丰富,本文主要对该作品第一乐章中声音素材的组织方式进行分析,并探索声音素材与整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作品声音素材组成

《为一个人的交响乐》第一乐章时长为2分55秒,虽然篇幅较短,但声音素材极为丰富,如采用人声、乐器声和非乐音作为音乐的发展素材(见表1)。这些素材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特征,同时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音乐作品。具体来说,作曲家以人的嗓音为载体,通过剪辑与重组等方式,形成人声呼喊声、人声说话声和人声哼鸣等不同素材。钢琴素材在本作品中以两种演奏形式呈现出来,一是常规演奏的主题动机,二是将传统的和弦结构进行改变,加入拨弦、击弦等特殊奏法演奏,使之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音响特征。现有的管弦乐录音片段的重放也被作为声音素材进行运用,非乐音素材的显著特征为节奏形态不断变化,这也是该作品音乐发展的主要方式。该作品由点状与线状相结合的复杂的素材组成,可以把它视作钢琴主题的发展与人声主题的预示。尽管素材变化较快,织体层次丰富,但钢琴非常规演奏的击弦声与常规演奏的主题动机在该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作品结构分析

就音乐整体而言,全曲大致可以看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在这一作品中,作曲家对于节奏动机的处理是丰富而细致的,节奏形态的不断变化推动着音乐的前进发展,人声呼喊声素材起着连接素材的作用,即在每次素材的结束处和与新素材的连接处出现。

“起”部分(0—23秒),以一段音量逐渐增加的敲门声作为全曲的开始,随即第一次出现男声呼喊声。之后对前面素材运用变化重复与缩减的手法,出现了与之前男声呼喊声形成对应的女声素材。最后再一次重复前面缩减的素材,但伴随着比之前有所密集的敲门声,并以发生变化的男声素材作为本段的结束。该段落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法是素材的时间缩短、速度加快和作为对比的新材料的进入。

“承”部分(23秒—54秒),这一段落呈示了主题材料和本曲所有的声音素材。段落一开始就加入新的素材,即非常规演奏的钢琴击弦声,这预示着新主题的出现。随后敲门声短暂且密集地进入,接着是现有的管弦乐录音片段的节选,同时再次出现男声呼喊声,最后出现了常规演奏的钢琴主题动机,这是本曲第二个主题的呈示。这一部分的节奏律动加快,新素材更加密集地引入。

“转”部分(54秒—1分53秒),以哼鸣声和口哨声作为前景引入,并且伴随着作为背景的钢琴击弦声。随后出现了敲门声、脚步声和警笛声等,每一种素材都有强烈的节奏感,相对清晰的多种素材的音高组织同时出现。1分40秒左右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多个素材汇聚在一起,最后以男声的呼喊声作为段落的结束。

“合”部分(1分53秒—2分55秒),一开始出现的人声运用了反向的处理技术,随后出现了与之前相同的节奏形态的钢琴击弦声(与作品25秒处相同),可以把这部分看作再现。之后弹拨声与人声以一定的节奏展现后,音量与速度逐渐下降,最后以人声的哼鸣声结束这个乐章。

(三)声音素材在音乐结构中的内在逻辑

该作品在同类素材的处理上,体现了“呈示—变化—再现”的逻辑。对素材进行剪辑和拼贴是具体音乐时期的主要技术手法,也是进行复杂处理技术之前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经过对同一素材的一系列处理后,素材在音响效果上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元化,并在音乐结构中起到了长线条的作用。改变原始素材的时间长度和音色可以促进新素材的产生,从而与原始素材产生对比。这些技术手法都使原本单一的音乐作品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增强了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由此可见,同类声音素材的变化是促进音乐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该作品中,不同素材的组合则是划分作品结构的重要依据。“起”段仅用了敲门声与呼喊声这两种声音素材,但在这23秒之内,作曲家通过技术处理使敲门声在节奏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承”段对“起”段的素材进行了发展,同时对两个主题材料进行了呈示。“转”段是该作品中声音幅度变化最大的部分,主要是人声素材的发展,作曲家将各种素材交织在一起,逐渐到达音乐的高潮部分。“合”段前半部分是对主题材料的再现,后半部分出现弹拨声,随后音量降低以哼鸣声结束全曲。每一个段落都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内容,但各个段落又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各种声音素材的不同组合以及同一材料的再现都对作品横向结构和纵向层次的布局方式有着重大影响,不仅如此,素材的不同空间感也在作品的结构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音乐的发展,整个音响幅度会逐渐发生变化,且总体变化幅度呈递增趋势,但在每一段结尾处和新段落的开始处音响都有所递减。在空间感的处理上,作曲家分别从素材的声相、混响和音响的变化幅度等角度着手改变素材的色彩浓度。而这些变化通常是由空间因素决定的,因此空间可以说是音乐作品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空间感是以“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的音响效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表现出作品中描述的动态场景,使不同场景中的声音形成一个立体统一的整体。

在这部作品中,同类素材的变化发展是推动音乐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作曲家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素材进行组合,这种素材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对音乐的层次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使作品呈现出丰富而细腻的音乐色彩。

三、结语

具体音乐的创作方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声音素材的累积,它和其他音乐类型一样都具有清晰的结构,声音的重复或素材的增加与减少都是作曲家结构布局的方式之一。对单一素材的横向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音色、音量以及时间长度,这是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不同素材的纵向处理,主要是改变音响色彩、空间形态和频段层次,这使整体音响效果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为音乐提供了结构中的内在逻辑。具体音乐的诞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理念。

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音乐的形式和音响效果越来越多元化。舍费尔对声音素材直接进行处理的核心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其电子音乐创作思路为电子音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