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中《菩提树》的演唱技巧

2024-10-02王一鸣

牡丹 2024年16期

弗朗茨·舒伯特被誉为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之王”,作为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声乐作品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舒伯特的声乐作品承载着其浓厚的个人情感,从旋律上看具有清新质朴的魅力。艺术歌曲《菩提树》出自声乐套曲《冬之旅》,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精巧而细致,具有深远意境。本文以作品《菩提树》为例进行研究,首先梳理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其次对《菩提树》的演唱技巧加以分析,以期为更多的声乐学习者与爱好者提供理论参考。

一、作曲家舒伯特与《菩提树》的创作背景简介

(一)作曲家舒伯特简介

舒伯特出生于1797年,他少年时期就与当地一些音乐家同台表演。从1811年起,他开始独立创作艺术歌曲,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音乐天赋。舒伯特的音乐作品独具浪漫主义风格,创作体裁非常丰富,他的歌词往往采用席勒、歌德、缪勒等诗人的诗词,以通体歌和分节歌为主。舒伯特的创作受到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双重影响,强调音乐的戏剧性和矛盾。中年时期他在奥地利担任助理教师,在辞去这一工作后他一直以自由音乐家的身份靠变卖作品过活,声乐套曲《冬之旅》就是舒伯特人生后期的生活写照。

(二)《菩提树》创作背景

《菩提树》的词作者是德国诗人威廉·缪勒,这位诗人的命运与舒伯特极为相似,都是因病英年早逝。艺术歌曲《菩提树》创作于1827年的12月,从这首作品中可以看出,舒伯特并没有因为生病而落寞,而是选择了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来面对生活。艺术歌曲《菩提树》饱含人文关怀,音乐风格稳健。

二、《菩提树》的曲式结构

艺术歌曲《菩提树》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调式从E大调开始,中间段落转为e小调,最后再次回归E大调。其中引子为1—8小节,核心音乐素材昭示了全曲布局。前两小节的节奏以弱起为主,钢琴伴奏作为铺垫,旋律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本曲A部分是9—24小节,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完全相同,以平静的情绪进行铺垫,钢琴伴奏也以正三和弦为基础。第三与第四个乐句则是加入了三连音动机,展现出一个失落的人在旅途中茫然思考的场景,这两个乐句在音域上有所回落,同时也展现了音乐语言的起伏。第25—28小节为连接段,这里调式转为e小调,小调的特质让音乐场景从“温暖”转为“寒冷”。

本曲的A1部分是29—45小节,该段落总体而言再现了A部分的旋律,但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本部分的第一、第二乐句是在e小调转调后再次归为大调。这样处理既呼应了歌词内容,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A部分节奏及旋律特征的同时为接下来的B部分作铺垫。

B部分为第46—53小节,这部分的旋律线条开始拉长,从节奏上来看也进行了转折,与A部分相比呈现出强烈的对比感与层次感。虽然B部分只有短短的8小节,但一开始低音中的属九和弦便让音响效果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感。第54—59小节为连接段落,为最后一个部分情绪上恢复平静作了准备。

A2部分为60—77小节,调性上再一次从e小调转为E大调,与A部分相比旋律声部在结尾处出现了少部分的变化,钢琴伴奏运用了较为缓慢的八分附点音符及三连音结合的织体。这种织体体现了主、属和弦的交替性,对两种音乐动机进行了总结,除叙述性之外更增添了抒情性,旋律在最后的两小节停留在了主调,营造出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三、《菩提树》的演唱技巧

(一)气息的运用

艺术歌曲《菩提树》的中低音区旋律较多,因此演唱者的气息控制必须要更加稳定,借助腹式呼吸的方式保持气息放松下沉的状态。例如,A部分第一句演唱前要提前把气息放下,通过小腹稳住气息,三连音的部分要唱得更加灵动,呼吸时两肋要充分打开。缓吸缓呼的同时要注重歌唱语气把控,如果吸气过急或者身体过于紧张,气息就容易变得浅进且会上浮,气息的上浮会影响乐句的连续性及声音的松弛性。第22—24小节的音域提高,要以更强的气息进行支撑,演唱者要找到面罩上的声音点,与此同时注意让鼻咽腔保持松弛。

A1部分旋律依然以宣叙为主,为与A部分作出情绪上的区分,演唱者除了要加强力度之外,还要找到“叹气”的感觉将歌词“说出来”。例如,第37—44小节要注意气息由弱变强,这里乐句情绪的递进较为激动,虽然两个乐句的旋律音域相似,但第43小节音域升至小字二组E,气息上不能受到影响,由于语速的加快,演唱者需要注意气息的气口,必须让声音搭上气。

演唱B部分时,随着音域变得更低,演唱低音部分下行旋律时要自然地进行演唱,注意不要压喉。首先,46—49小节句尾要结合谱面上给出的休止符来进行,不能随意延长。其次,第51—53小节的音域跨度达到了下行八度小字组的B,演唱者要注意体现出音乐层次感的同时保持声音的统一性。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的气息不能过强,要结合当下乐句音域的高低和强弱规律来有针对性地控制气息。

演唱A2部分时,演唱者除要突出宣叙性之外还要突出抒情性,气息力度上要适当作出变化,在第60小节的弱起后马上要在第63小节予以收敛,气息的控制要与歌唱语言和语气的变化相结合。在控制气息的过程之中,演唱者要先放松横膈膜与小腹,根据乐句的长短与强弱来积极地支撑气息,同时注意表现出声音的弹性。在歌词变化时,演唱者要作出气息上的调整,配合鼻咽腔的打开让气息整体的运行更加流畅。A2部分虽然再现了A部分的主要音乐素材,但是在演唱中,演唱者需要体现出该段落的层次性与独立性,在气息的运用方面要更加夸张,以此配合音乐情绪的变化。

(二)咬字的处理

《菩提树》是一首德奥艺术歌曲,在演唱前要了解德语的咬字规律,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歌词意思。首先,德语强调咬字时的纵向性,与汉语的发音习惯并不一致,如元音与辅音以及开口和闭口音的变化。《菩提树》A部分第一句歌词中出现的“Am”“Brunnen”“To-re”等词中有着大量的开口音元音“a”“e”“o”。演唱者在演唱这些开口音元音时,腔体打开程度要大,同时注意在嘴唇前方咬字。《菩提树》的A部分带有一定的宣叙性质,因此结构是比较紧凑的,如“Ich schnitt in seine Rin-de so manches lie-be Wort”等乐句的音节与字节变化较快,如果咬字打开的程度以及积极性不够,那么演唱快速乐句时不仅语句会变得拖沓,情绪与流畅度也将无法控制。

除此之外,要依据德语的重音来进行咬字,如B部分的歌词“der Hut flog mir vom kop-fe”中开口音“o”较多,在加入辅音咬字的过程之中喉咙容易“撑”,还容易出现压喉等问题。因此,演唱者要打开腔体并保持放松,强调声音点的同时注意辅音到元音的快速转换,如在演唱“ich wen-de-te mich nicht”时,从辅音“w”“d”“t”到元音“e”要过渡更加迅速,保证气息不断,咬字要有连贯性。这句歌词的音域较低,辅音又加入了爆破音,容易出现压喉、撑喉等问题,要避免这点,演唱者一定要打开腔体。

在演唱A2部分时,要注意辅音到元音的快速转换,如第62小节歌词“blie-sen”中辅音“b”到元音“e”,第65小节歌词“flog”“vom”中辅音“l”“v”到元音“o”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元音、辅音转换都要松弛而顺畅。与此同时,演唱者要注意根据钢琴伴奏的力度记号“fp”以“强后即弱”的状态来进行调整,咬字时充分调动腔体,在最后一句结尾延长处要放松嘴唇,以叹气的感觉唱好结尾两拍。

(三)情感的表现

艺术歌曲《菩提树》是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中最为经典的一个曲目。虽然《菩提树》的旋律起伏相对较小,但是在情感表现上依然要在细微处呈现出层次感。

《菩提树》的A部分旋律具有宣叙性质,整体较平缓,因此演唱时要注意语感的自然,跟随伴奏织体“p”的力度弱声进入演唱,注意身体放松的同时将德语歌词重音读准。例如,在演唱A部分的第一句“Am Brunnen vor dem To-re da steht ein Linden-baum”时,要让语言与旋律更加贴合。在演唱第8—12小节时,演唱者要以温润的音色去呈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为了避免影响情感的表达,演唱者要着重强调每个乐句的重音,如双元音部分及每小节的第三拍都要加以注意。

演唱《菩提树》A部分第三、第四乐句时,为了避免影响情感的表达,演唱者要着重强调每个乐句的重音,在第37—44小节要将力度对比与层次感唱出来,情感上要更加平和而沉稳,随着低沉的旋律铺垫进入B部分。

《菩提树》的B部分旋律更加低沉,第一句“Die kal-ten win-de blie-sen mir grad”的力度依然沿用了伴奏织体中的“p”,因此演唱者要用更弱的音色体现情感。B部分的演唱在气息上要做到轻柔舒缓,将更加幽深且晦涩的情感传递出来,要善于用音色体现音乐情绪的递进并诠释故事情节。

《菩提树》的A2部分从第60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下一个循环,与A部分相比,A2部分的情感脉络更加清晰,第60—72小节是本曲情绪转换的关键点,展现了冬日旅人对自我的认知和思索。歌词之中出现了多次感叹性的语句,在演唱这些感叹性语句时,演唱者的情感处理上更加夸张,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也要更加积极,在进行舞台表现时可以通过手臂与表情之间的配合展现出“冬日旅人”内心的孤寂。在演唱第72—77小节的过程中,演唱者的音色要从明亮变为柔和,注意吸气不要太快。演唱速度在第77小节后逐渐归于平缓,接下来的演唱则要力求情感细腻,演唱者应以柔和的音色来凸显“旅人”对苦难的释怀,可以通过音量的变化来展现内心情绪。演唱者可以用叹息的方式将最后一个二分音符完成,但要做到以情带声,从而展现出作曲家思想的升华。

四、结语

通过对舒伯特的创作历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他的创作将德奥浪漫主义时代诗乐结合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舒伯特善于将曲式结构与诗歌本身的起承转合相融合,借助音乐与诗词来延展自身的创作思想,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本文对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中最为著名的艺术歌曲之一——《菩提树》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与梳理,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声乐学习者提供与该曲有关的理论思考,帮助其把握《菩提树》的内在情感脉络,使其能够结合曲式结构和音乐特征对作品进行演唱。声乐学习者只有专注于打磨演唱细节,探索声乐表演状态,才能在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