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远《水图》中的鲜活感
2024-10-02蒋玥
本文主要探讨马远《水图》的鲜活感。首先对鲜活感进行定义,并将其与“气韵生动”的美学要求相联系,其次分析《水图》中鲜活感的表现,包括水形象的线条处理和层次的染墨表现,线条的提按、战颤、动态感和节奏感,以及墨色的深浅、浓淡和干湿。这些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还深刻体现了马远对水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一、鲜活感的定义
中国画一直有“气韵生动”的美学要求,画作需要表现出生动活泼、富有灵性的艺术特点。鲜活感的定义是鲜灵活泼,一般用来形容食物新鲜、生物活泼的特性,这一点与“气韵生动”的表述是较为相似的。对于大多流传至今的中国人物、鞍马名画,人们都能体会到其鲜活感,如《簪花仕女图》《五牛图》等传神生动,又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水图》中的画面虽为非生物——水的姿态,却也体现出强烈的鲜活感。
二、《水图》中鲜活感的表现
马远《水图》共十二段,分别为“无名图、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此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不同时期、不同意境下水的姿态,少数画面中也描绘了岸边岩石、太阳等景物。马远对水的观察已经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加之精妙的用墨用线,以及其对整体画面的把握能力,作品《水图》的鲜活性令世人惊叹。
(一)水形象的线条表现
古今以来总结出的中国画中水的画法有染水、皴水、勾水及留白。在《水图》中,马远主要采用勾水法,运用不同粗细、长短、浓淡的线条,成功地呈现出水姿态的变化。这些线条或细腻如发丝,或粗犷如狂草,或轻柔如流水,或刚劲如山石,每一种线条都准确地对应水的不同形态和特质。《水图》中描绘水的线条大致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水波较为激荡的,一组是水纹较为平缓的,“层波叠浪”“黄河逆流”“云生沧海”“云舒浪卷”归为第一组,余下则为第二组。
不论是哪种水纹面貌,马远处理勾勒水纹的线条时都大胆表现了线条的提按、战颤。在大多勾水法的绘制中,描绘水的线条都是较为平缓的,目的是表现水本身“柔软细腻”的质感,这种方法固然没有问题,但是水本身的力量感较难体现出来。在《水图》中,马远更多通过提按变化体现出水的力量感与生命力,如“层波叠浪”为大幅度起伏的波浪,“湖光潋滟”为湖水的柔波,这两段中水的线条都具有提按的变化。马远这样绘制水纹不是无端的发挥,而是因为他把握住了水的特质,且加入了情感表达。水本身的变化是相当丰富的,不同情况下水纹的表现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鉴于此,画水的线条自然也要灵活变化。马远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感受深刻,因此其画作中的线条更能够体现出水的真实、鲜活性。
除了线条本身的战颤与变化,马远还通过线条的动态感和节奏感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其通过线条的起伏、转折和变化,生动地表现了水的流动和波纹。这些线条或曲折蜿蜒,或盘旋翻滚,或急速奔流,或悠然自得,每一种线条都传达出了水的不同动态和节奏。这种动态和节奏使得画面中的水仿佛有了生命,呈现出一种鲜活而灵动的状态。并且,马远通过不同粗细、浓淡的线条的叠加和交织,使画卷形成了层次感。这种层次感不仅使画面中的水更加立体和真实,还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水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对“秋水回波”(见图1)的远处水纹(上)与近处水纹(下)进行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浓淡、虚实的变化,这样的处理在每一段中都有所体现。如此一来,《水图》的鲜活感、生命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层次的染墨表现
在《水图》中,马远巧妙地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和干湿,以及层次丰富的染墨技法,将不同情境下的水面空间和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基于留白法、皴水法等画出的水大多是无或者少量墨色,但《水图》中每一段的染墨基本都不少,从深邃的潭水到浅浅的溪流,从激荡的浪头到平缓的水流,墨色的浓淡干湿如同水的波纹,每一种形态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寒塘清浅”的画面是平静的水塘和临近水边的小岸,但染墨方面一点也没马虎对待,水岸用墨色染就,采用没骨的技法,在墨色上覆以寥寥几笔水波纹线条的勾勒,简单又明确地展现出被清水覆盖的岸底、岸边石块与流动的水的关系。画面中部即水塘渐深渐远处染上了淡墨,一方面表现出寒塘平静的水平线,另一方面给观者提供了无尽的空间想象。总体来说,水岸的墨色要深于水平线的墨色,这是为了表现出前后的空间,这种生动鲜活的空间表现方法在其他几段中也有体现。在“云舒浪卷”中,马远在水头处进行留白,其他地方墨色染深,凸显出浪头的精彩变化与水面的起伏变化之大。而“云生沧海”(见图2)中的水面基本都是稍浓的墨色罩染,云的部分进行留空处理,边缘用淡墨色细微染出。这种巧妙的处理手法,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还使水与云的鲜活感都跃然纸上。
在染墨方面,马远对技法的使用鲜活到位,对墨色的控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精妙地结合线条,使画面中的水更加生动和立体。他通过染墨技法对富有变化和鲜活的线条进行填补,使水的形态更加饱满和真实。这种线条与染墨的结合,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还进一步突出了不同情况下水的鲜活感。
(三)情感的丰富表达
鲜活感是画家情感的真实流露和个性的独特展现。画家需要对事物或主题对象进行详细的观察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画者会形成对事物的情感感受并将其投注画面。马远深刻体会到不同的水面形态给他带来的感受,通过富有层次的染墨、独特的勾水线条和巧妙的构图等手法,将这种感受转化为画面上的鲜活感。这种鲜活感能够直观地传达画家的情感状态,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在“无名图”中可以感受到清风徐来、波光粼粼的静谧感,“洞庭风细”传达出平静浩渺之感,“层波叠浪”体现出激昂滂湃之感,与“层波叠浪”同样描绘激荡水头的“黄河逆流”则更多是交错往返的水浪,让观者能够深切体验到黄河的生命力,以及黄河奔腾向前的气势。在“寒塘清浅”中,马远通过寥寥几笔对水面进行勾勒,加上墨色的渲染,让观者仿佛身处天气寒凉的小溪边,能闻到带着寒意的空气,心生安宁。“晓日烘山”也较为独特,其中额外描绘了半轮红日与山间景象,水面波纹不多,而是灵活地进行了点染,让观者感受到安静宁逸。总体上,《水图》因马远的“悉其精能,造于简略”,整体都充满鲜活感,能够让观者体会到“水”承载的丰富情感。
《水图》中的鲜活感还能够引发观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观者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水域世界,能够感受到水与生命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情感表达在马远的另一幅作品《踏歌图》中也十分突出。马远对于表现事物鲜活的特点和表达丰富的情感是非常拿手的。《踏歌图》通过四个老农在群峰中“踏歌而行”的情景,体现出鲜活的生活气息。人物的线条顿挫有力,布衣用简短的线条勾勒而出,表明了百姓的身份,体现了他们动作的随性,同时用群山衬出人们生活的恣意,这样的画面十分打动人心。
三、结语
如今,对于《水图》的研究越来越多。《水图》引人瞩目的原因在于其绘制水纹的精妙,线条的选择与内容相得益彰,染墨到位而不死板,再加上情感的传达,整个画面都鲜活起来,故其成为传世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