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企业信用 精准企业画像
2024-10-01刘馨蔚
去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发布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时隔一年,第二份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下称指数)近日发布,旨在以“数”的形式对企业信用建设发展水平给予精准画像,判断经营主体信用状况,分析企业生命力、抗风险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数据支撑。
“总体平稳、波动调整”
指数显示,2023年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49.71点,处于近10年来的次高水平。今年1—6月,分别为159.23、158.75、159.01、158.70、159.13、158.85,整体高于2023年度水平,表明全国企业信用水平“总体平稳、波动调整”。
“指数的提高,反映了中国企业信用状况不断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的韧性和潜力。”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敏介绍,从全国来看,指数呈现三个特点。
企业经营状态总体稳定,宏观政策效力显现。年度指数由可靠性分指标、经营性分指标、财务性分指标、合规性分指标、关联性分指标组成,月度指数在年度指数的基础上增加了监管性分指标。今年上半年,上述几个指标总体平稳、小幅震荡,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企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关乎企业转型升级的注册资本缴纳情况、税费缴纳、知识产权、认证事项等重要因素回升向好,企业经营进一步提质增效,显示出高质量发展态势。
企业信用风险降低,守信意识不断增强。刘敏称:“今年以来,合规性分指标降幅收窄,监管性分指标呈现积极变化,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增多,全国信用风险低企业占比稳步上升,企业信用修复数量逐渐增加,企业年报责任意识增强,诚信经营情况向好。”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主任陈建良指出,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拥有扎实可靠的数据资源库,涵盖5900多万户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量数据,其客观性、全面性是国外编制类似指数所没有的。
提及数据安全问题,陈建良介绍:“我们通过建立数据加工处理工作室,对数据进行脱敏和去标识化处理,构建计算模型和原始数据隔离环境,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既保障市场监管原始数据安全,又高效支撑指数计算。”
“江浙京”领跑全国
该指数突出“市场监管数据在企业信用领域的价值特征”与“市场监管数据结构基本特征”,用更加丰富的信用评价维度展现企业信用状况。刘敏指出,指数反映不同区域、行业企业信用状况变化趋势,将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客观数据支撑。同时,加强多维度企业信用分析和管理,将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重要抓手。另外,打造一款客观反映区域和行业企业信用动态变化情况的新型信用监管工具,将为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核心驱动。
从区域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为江苏、浙江、北京、湖北和安徽,其中江苏、浙江、北京始终保持在Top 3。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份,在经营管理以及认证、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天津、重庆、四川等省份,行政处罚同比减少,企业合规性有所增强;辽宁、广东、陕西等省份,在股权结构、关联企业等方面处于良性发展方向。
从行业来看,一是工业生产加速回暖,制造业恢复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6月信用指数排名稳居第二;进入2月以来,制造业信用指数排名持续上升,发展势头良好。二是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用指数排名在3月实现突破,升至第五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用指数排名波动上升;批发和零售业指数信用排名在2—6月稳步提升。三是金融业保持良好态势,系统性风险防控成效显著。2024年,金融业指数超过上半年各行业信用指数均值约4%,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防控成效显现。
“总的来看,2023—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信用水平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刘敏强调。
模型“进阶”,时效性、灵敏度更高
与去年相比,此次指数的发布增加了月度、季度指数,分析维度也更加丰富。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主任刘平安表示:“在当下所处的信息化社会中,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光了解企业年度信用状况是不够的,还应了解企业在更短周期内的信用状况。月度指数充分发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与年度指数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
一是使用更高频次监管指标,突出刻画企业信用水平的时效性。月度指数充分衔接年度指数,在年度指标的基础上做了优化调整,增加市场监管领域与信用相关的高频变化指标。例如,公众关注度较高的12315投诉举报信息、企业经营异常信息、企业信用评级信息等,更加突出指数反映企业实时信用状态的能力。
二是以更加丰富的指标体系,提升指数反映区域、行业企业信用状况的全面性。刘平安称:“月度指数以年度指数为基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既考虑了区域、行业企业的整体信用状态,又考虑了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的工作力度,从正反两方面全面考量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基于多重因素科学确定权重,增强指数反映客观实际的准确性。月度指数采用大数据、数学、统计学等方法进行分析计算,使指数更加准确科学。刘平安举例道,如采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进行权重处理,从不同角度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
“总之,月度指数与年度指数的目标作用是一致的,使用的计算方法和基础数据也相似,但分析数据的维度更加精细,反映信用变化的时效性更强、灵敏度更高。作为指数的研究编制单位,代码中心将进一步优化指数模型,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一步研究编制各类专项指数,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刘平安说。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该指数既是信用监管的重要工具,也是区域和行业信用水平的重要参考,正在成为中国信用状况“晴雨表”、信用监管“助推器”和信用建设“风向标”。 刘敏透露,下一步,将聚焦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编制发布专项指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扎实推进信用监管重点任务落实,夯实指数编制的数据基础。信用监管、企业年报等数据是编制指数的关键。刘敏介绍,2023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部署开展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年报“质量年”工作,以及推进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等措施,进一步夯实指数编制的数据基础。
“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抓好企业年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信用监管重点工作,并会同网数中心和代码中心,持续推进数据质量提升和信用监管大数据分析监测,进一步丰富指数编制数据资源。”刘敏称。
此外,加强指数应用推广,更好发挥指数服务重点领域监管、助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刘敏透露,为此,将积极推进指数结果数据共享,推动有关部门在督查考核、重点领域监管等工作中应用指数结果,实现精准监管、靶向监管,提升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助力有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运用指数,推动区域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也将通过向社会公开相关指数结果,为学术研究、行业自治管理等提供信用数据支撑。
“我们将多渠道深入宣传中国企业总体信用状况持续向好的态势,引导企业‘知信、守信、用信、增信’,持续释放经济发展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刘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