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建设中新闻传播的互联网思维应用研究

2024-09-30李学健

互联网周刊 2024年18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融媒体建设中新闻传播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分析其在新闻传播模式创新、时效性提升、受众分析与精准定位等方面的价值,并具体阐述数据驱动、社交媒体平台、个性化推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同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包括变革传播模式、提升专业素养、拓展社交网络,以期为新闻传播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融媒体建设;互联网思维;新闻传播;数据驱动;社交媒体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据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1]。互联网思维,即以用户为中心、注重数据价值、强调互动与共享的思维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在互联网思维引领下,融媒体建设不仅能实现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和受众的参与度,如潮新闻平台通过融媒体建设,其新闻的发布速度较以往提升30%,受众互动评论数量增加50%,还能通过数据驱动的新闻生产、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实施,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新闻服务。然而,如何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优化融媒体建设,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率,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数据驱动、社交媒体应用、个性化推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思维在融媒体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新闻传播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 融媒体建设中新闻传播的互联网思维应用价值

1.1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创新

数字时代赋予新闻传播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多样性[2]。目前,大部分传统媒体已与新媒体实现融合,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传播体系,实现信息从单一渠道向多元平台的跨越。互联网思维促使新闻业拥抱用户生成内容(UGC),强化互动性与参与感,让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成为内容创造与分享的一部分。例如,网易传媒加快AI服务融媒体及UGC创作,网易新闻客户端UGC内容占比同比增长30.5%[3]。此模式创新不仅拓宽新闻来源,也增强新闻真实性和全面性,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多维的信息视角。根据艾瑞咨询研究院的报告,澎湃新闻用户对平台各功能的满意度超过90%,其中视频频道和内容推荐与推送功能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5.1%和96.0%,表明该模式能更精准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特定需求,提高了信息的到达率与吸收度[4]。

1.2 互联网思维对新闻传播时效性的提升

在互联网思维引领下,实时新闻发布平台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使新闻事件能够在瞬间被全球观众知晓。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加快信息处理与分发速度,确保新闻即时更新与反馈。相关数据表明,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新浪新闻机构,信息处理速度较以往提升80%。高效性不仅体现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还体现在对热点话题的快速响应与深度追踪。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报道并持续跟进,能够为公众提供即时且持续的信息流,增强新闻影响力与社会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超过90%的用户通过手机获取新闻,使新闻阅读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便捷体验,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2. 融媒体建设中新闻传播的互联网思维具体应用

2.1 数据驱动的新闻采集与编辑

在融媒体建设中,数据驱动的新闻采集与编辑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驱动力。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潮新闻客户端为例,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闻采集的智能化与精准化[5]。潮新闻利用用户行为数据、地域偏好、内容热度等多维度信息,构建一套智能算法系统,能实时分析并预测用户兴趣点,从而自动抓取和筛选相关新闻线索。例如,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潮新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众对赛事赛程、运动员动态及幕后故事高度关注,于是迅速调整内容策略,增设“亚运速递”和“幕后英雄”等专栏,实现新闻内容的精准推送。在编辑环节,潮新闻还引入AI辅助编辑工具,自动完成新闻稿件的初步筛选、分类和摘要生成,极大提高编辑效率,确保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2 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传播

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新闻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潮新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闻传播矩阵,通过在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潮新闻不仅实现新闻内容的即时发布,还通过互动评论、话题讨论等形式,增强用户参与感和黏性。以微博为例,潮新闻在微博平台上发起一系列热门话题,如“#浙江声音影响世界#”“#潮新闻带你直击亚运#”等,吸引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同时,潮新闻还积极与微博上的关键意见领袖(KOL)合作,借助其影响力扩大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基于社交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不仅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还增强新闻内容的互动性和传播效果[6]。

2.3 个性化推荐与新闻定制

在融媒体时代,个性化推荐与新闻定制成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潮新闻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用户的阅读历史、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新闻推荐列表,推荐机制不仅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还增强用户阅读体验和满意度。例如,对于关注科技领域的用户,潮新闻会优先推荐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研究成果;对于关注体育的用户,则会推送最新的赛事报道和运动员专访。

此外,潮新闻还提供新闻定制服务,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订阅特定的新闻类别或主题,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推荐与新闻定制的方式,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精准和高效,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

2.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新闻应用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例如,潮新闻积极探索VR/AR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新闻体验。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潮新闻推出VR直播和AR互动报道,用户只需佩戴VR设备或通过手机APP,就能身临其境地观看比赛现场、感受运动员的竞技风采。同时,潮新闻还利用AR技术将新闻内容与现实场景相结合,用户通过手机扫描特定二维码或图片,就能获取丰富的新闻信息和互动体验。

例如,在报道亚运会场馆时,潮新闻通过AR技术将场馆的三维模型呈现在用户眼前,用户可以自由旋转、缩放模型,深入了解场馆的结构和布局。基于VR/AR技术的新闻应用方式,不仅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还极大提升了用户参与感和沉浸感。

3. 融媒体建设中新闻传播的互联网思维应用优化策略

3.1 变革传播模式,提升内容质量与传播效能

在融媒体建设中,变革传播模式是提升内容质量与传播效能的关键[7]。以央视新闻为例,其在融媒体建设中,通过“直播+短视频+深度报道”的多元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内容质量与传播效能,增强公众参与度与新闻影响力。具体来说,提升融媒体内容质量与传播效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应强化多媒体融合,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单一形式,而是将多种元素有机整合,如在一则新闻报道中,可同时嵌入生动的短视频、清晰的图表,以及深入的文字解析,使新闻内容更具丰富性和吸引力。

其二,注重新闻的深度与广度,不仅满足于表面信息的传递,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趋势,为受众提供全面且有价值的内容。例如,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不仅报道事件的经过,还要邀请专家进行深度解读,展开多角度的分析和讨论。

其三,增强互动性。设立线上讨论区、投票环节等,鼓励受众发表观点和看法,让新闻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交流,同时及时回应受众的反馈和疑问,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偏好,精准推送符合其需求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的点击率和阅读完成率。

3.2 培养传媒新锐,提升互联网思维专业素养

为在融媒体建设中更好地应用互联网思维,培养具有高素养的传媒新锐至关重要。以《人民日报》为例,其通过设立“融媒学院”,邀请业界精英授课,结合实战演练,成功培养一批精通互联网思维、掌握新媒体技能的传媒新锐,有效推动了融媒体建设,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一方面,开设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涵盖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人士进行授课,分享实际案例和经验,让学员能够掌握最新的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另一方面,鼓励传媒从业者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学术交流和行业研讨会,了解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建立实践基地,为学员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推动跨学科合作,鼓励传媒专业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学习和研究,培养具有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表现出色的学员,提供奖学金、实习机会和晋升渠道,激励更多人才投身于传媒行业。

3.3 拓展社交网络,构建新闻传播多元渠道

在融媒体建设中,拓展社交网络以构建新闻传播的多元渠道势在必行[8]。

其一,新闻机构应积极拓展新兴社交平台,除了常见的微博、微信、抖音等,还应关注诸如小红书、哔哩哔哩、知乎等具有特定用户群体和内容特色的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定制有针对性的新闻内容和传播策略。例如,在小红书上,以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生活类、时尚类新闻;在哔哩哔哩上,通过制作有趣、生动的视频新闻吸引年轻用户。

其二,加强与社交平台的合作深度,与平台方共同策划新闻专题和活动,利用平台的流量扶持和推广资源,提高新闻的曝光度[9]。例如,与微信合作推出专属的新闻小程序,提供便捷的新闻阅读体验。

其三,建立新闻传播的社交网络矩阵,将不同社交平台的账号相互关联和引流,形成协同效应,鼓励新闻从业者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个人品牌,通过个人账号分享专业见解和新闻观点,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和可信度,并利用社交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潜在用户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和分享新闻。

3.4 智能化管理升级,完善内容流程与反馈机制

融媒体建设需要实现智能化管理升级,以完善内容流程与反馈机制。

一方面,引入智能化的内容管理系统,从新闻素材的采集、编辑、审核到发布,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利用智能算法对新闻内容进行质量评估和风险预警,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合法性[10]。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新闻稿件进行语法和逻辑检查,自动识别潜在的错误和风险点。

另一方面,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实时收集用户的阅读行为数据、评论和点赞等反馈信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和意见,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新闻选题和内容策略,优化新闻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同时,加强与用户的直接沟通和互动,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回应和处理;利用智能化工具对竞争对手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改进自身的内容管理和传播策略[11]。通过不断升级智慧技术服务,引入智能推荐算法,不仅提升新闻内容的分发效率,还显著增强用户黏性。智能推荐算法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有效避免信息过载,同时,通过用户反馈机制快速调整内容策略,实现内容流程与反馈机制的智能化闭环。

结语

在互联网思维的驱动下,融媒体建设中的新闻传播实现诸多突破与创新,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应用及策略优化,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应继续深化互联网思维的融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强化人才培养和数据安全保障,期待新闻传播行业能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持续发展,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精准、更具吸引力的新闻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4-03-22)[2024-08-16].https://www.cnnic.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2]石磊.融媒体时代新闻期刊的互联网应用新思维[J].新闻研究导刊,2020, 11(15):190-191.

[3]扬子晚报.营收269亿元,“内容+AI”双引擎驱动新突破[EB/OL].(2024-05-23)[2024-08-16].https://www.yzwb.net/zncontent/3778866.html.

[4]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原创新闻创新案例研究报告[R/OL].(2020-07-22)[2024-08-16].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622&isfree=0.

[5]凌道文.互联网思维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创新探究[J].记者摇篮,2020(4):156-157.

[6]邹定专.互联网思维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中的应用[J].东南传播,2021(9):50-51.

[7]傅鸿宇.用互联网思维破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J].中国报业,2022(14):48-49.

[8]印靖.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传播规律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3,7(22):73-75.

[9]杨婷.大数据时代县级融媒体新闻采编模式创新[J].记者摇篮,2024(8):3-5.

[10]王旭辉.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14):118-120.

[11]李婧.融媒体新闻作品沉浸式传播研究[J].今传媒,2024,32(7):48-51.

作者简介:李学健,本科,13853849699@163.com,研究方向:新闻采编、新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