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中国畅销小说“走出去”战略

2024-09-30褚天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3期

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关注文本外因素,而非仅文本内因素。畅销小说的翻译除了考虑自身语言特征和主题内容之外,同样需要考虑诸多文本外因素,如译文的期望功能、目标受众需求和阅读习惯、发起人和出版商的要求等,从而让畅销小说成功走出国门并获取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文通过梳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发展历程和畅销小说译介的影响因素,以英文版《狼图腾》为例进行深入剖析,得出功能主义适用于指导畅销小说翻译的结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不仅可以丰富中国畅销小说翻译方法的选择,促进畅销小说的对外译介,还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畅销小说;源文本;目标受众;翻译方法;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b)-0149-05

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Best-Selling No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Tak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Wolf Totem as an Example

CHU Tianxia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China)

Abstract: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focuses on extra-textual factors rather than simply inter-textual factors. In addition to considering its own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matic content, the translation of best-selling novels should consider many factors outside the text, such as the expected function of the translated text, the needs and reading habits of the target audience, the requirements of sponsors and publishers.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functionalism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stselling novels translation, taking Wolf Tote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functionalism is suitable for guiding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estselling novels, which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methods,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s to foreign countries,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Best-selling novels; Source text; Target audience; Translation methods;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随着国际化发展,翻译的类型和数量都在大幅增加,其中畅销小说的对外译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内引进的很多国外畅销小说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从畅销小说发展成为“长销”小说,反之中国畅销小说成功译介到国外市场的产量很小,难以进入西方的图书主流市场,阻碍了文化传播。

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发展概述

德国功能主义先导人物卡特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建议“根据文本类型进行具体翻译方法的选择”[1]。 然而,Reiss逐渐发现,由于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功能,翻译对等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实现。Reiss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 J. Vermeer)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而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情况或背景下。正因为如此,在翻译时我们要考虑这些差异,比如文化差异。语言元素并不是我们在翻译时应该考虑的唯一因素,只研究语言学对我们没有帮助[2]。从以上可以看出两个转变:一是从语言方法研究翻译转向从文化方法研究翻译;二是从关注源文本向目标文本的翻译转向关注目标文本中功能的实现。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第二代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她认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是关注文本和翻译的功能。Nord从文本—语言原则中收获很多,认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多个因素的交际行为,包括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强调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分析的重要性。她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原则,翻译文本不仅要与源文本相兼容,还必须忠于原作者的意图。忠诚原则考虑了相关三方的合法利益:发起人、目标接收人和源作者[3]。Nord的翻译思想对功能主义理论的完善有很大影响,它使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更科学,纠正其过于激进的形象。

2 畅销小说译介影响因素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对“畅销书”的定义,畅销书是指“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对某段时间内(通常分每周、每月、每季和每年)在书店和其他市场上销路最好的图书进行统计后公布的排名表中所列的图书”[4]。畅销小说的对外译介需考虑文本内和文本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语言特征

为了译介一部优秀作品,译者必须考虑源文本的语言特征。畅销小说的语言特征要求其译文语言必须简洁明了。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是畅销小说译介的重要文本内因素。即使书籍主题新颖,内容有趣,但如果译文充满了晦涩的表达,也很难受到公众欢迎。例如,中文版《哈利·波特》系列非常受中国读者欢迎,其译文表达是日常语言,没有非常复杂的句子结构。

2.2 公众接受

畅销小说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受到公众的欢迎,读者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启发,在其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够愉悦身心。因此,公众的期望在畅销小说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需十分了解源文本受众和目标受众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的异同,避免译文出现两者相冲突的地方。例如,读者可以在林语堂先生的翻译中发现目标公众接受的重要性,如《浮生六记》的对外译介。他的译文优美,契合原文意境,既忠实原作,又传播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好地被公众接受。

2.3 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和交流是翻译畅销小说的最重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特定文化现象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例如,在《达·芬奇密码》中,西方宗教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很大,而中国人并不熟悉。文化因素的成功处理在翻译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译者只考虑如何介绍源文本文化,读uI7rhurDhzeT0hGi32hT9OKEmPJi2ZO0BAPfECIq5cA=者的接受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译者应充分了解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避免出现翻译失误。

2.4 发起者要求

发起人在翻译前、翻译过程及译著的出版发行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起人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主题的书籍来译介,然后根据译者的翻译风格或翻译水平选择合适的译者,采用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译著。在翻译过程中,发起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出版经验来影响译者的决策。《安妮日记》是一本全球畅销小说,至今已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发起者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删除对性的描述,以及修改不礼貌的用语。

3 功能主义理论指导畅销小说对外译介——以《狼图腾》英译本为例

基于上述分析得知,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和畅销小说的译介影响因素都关注文本内和文本外两个方面,两者非常契合。综合外译语种、发行国家和地区、海外馆藏数量和亚马逊英文网站销售记录等方面来看,《狼图腾》在海外的影响,迄今为止还没有别的作品超过[5]。因此,深入剖析《狼图腾》英译本对于中国畅销小说成功走出国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3.1 基于语言特征的功能性翻译

3.1.1 删除章节介绍

通过比较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狼图腾》,可以发现译者删除了源文本每一章的介绍,共35个。这些章节介绍由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组成,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草原历史和牧民文化。但这些章节介绍与小说本身情节没有关联,对于理解小说没有太大帮助。

例1:突厥之……兵器,有弓矢鸣镝,甲矟刀剑。其佩饰则兼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头。侍卫之士,谓之附离(附离,古突厥语,意为狼——引者注),夏言亦狼也。盖本狼生,志不忘旧。

——《周书·突厥》

3.1.2 删除心理活动

《狼图腾》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书中有很多关于作者心理活动的描述,主要是作者对于各种事件的评论,但这种写作方式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在译者看来,目标读者可能对此不感兴趣,且这些心理描述对理解这一段落没有影响,例如中文版第62页的心理活动描述。因此,它们在译文中被删除了。

3.1.3 简化译文表达

原文对于草原牧民的打猎描写较多,准备工作的流程也描述得非常细节,但是在译文中,这些细节被简化,使其更好地被理解,也不会让目标读者觉得枯燥。

例2:围猎是青壮牧民锻炼和炫耀马技、杆技、胆量的大好时机,也是展示各牧业队组织者的侦察、踩点、选场、选时、组织、调度、号令等一系列军事才能的机会。

Translation: ...and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young hunters to display military skills and courage; they honed their scouting abilities, choosing the right place and time to fight.

3.1.4 保留原文特色

源文本中的语言生动性在译文中得到了忠实的再现。作者通过使用短句和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欢乐的氛围,这些表达效果以直译的方式在译文中得以保留。

例3: 雪湖中,八条飞舟,十六方飞毯,齐头并进,你追我赶,冲起大片雪尘,扇起大片冰花。狗在吼,人在叫,腾格里在微笑。

Translation: Eight felt boats, sixteen flying carpers, converged on the snow lake as if chasing one another, raising clouds of powdery snow and sprays of ice. Dogs barked, people shouted, Tengger smiled.

3.2 基于受众接受的功能性翻译

译文往往有目标读者,他们是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标读者可能与源文本读者有不同的期望、交流需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受众需求被关注,译者更有可能翻译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3.2.1 添加背景介绍

源文本中的一些表述对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影响整个故事的情节,译者不仅保留,而且还补充了背景知识。例如葛浩文版译文第2页对Olonbulag草原位置的介绍,因为它在译文中多次出现,读者必须知道它的具体位置,才能了解在这个草原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有译文第63页对“天葬”的背景知识补充,因为这关乎草原牧民的信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都可以通过信仰来解释,也贯穿了整个小说。

3.2.2 删除部分段落

由于原文和译文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原文中的某些表述可能会被目标语读者误解,译者不仅需要考虑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需要考虑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差异,例如中文版第14页最后一段关于中国古人和西方某些历史学家对蒙古民族的仇视和敌意内容,如果将这一段落进行直译,极有可能不被目标读者接受,因此这一段落被整体删除了。

3.2.3 采用部分翻译

源文本中的一些句子或者段落可能会引起目标受众争议或者让其无法理解,除了删除整个段落之外,还会采用部分翻译的方法,即部分翻译某一句话,如例4,或者部分翻译某一段落,如删除了中文版第5页第5段中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部分。

例4:两条猎狗猎性极强,速度快,转身快,能掐会咬,一见到猎物兴奋得就像是发了情。

Translation: Both were born hunters, fast, agile animals that could do considerable damage with their teeth.

3.2.4 改变译文句式

汉语和英语的句子结构有很大差异,为了照顾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改变了一些句子结构。从示例中可以发现,中文句式较为松散,而译文句式更讲究逻辑。这是因为汉语的句式注重意合,而英语句式注重形合。

例5:横飞的雪片,在斜射的阳光照耀下,犹如亿万饥蝗,扇着黄翅,争先恐后地向肥美富庶的牧场扑来。

Translation: Swirling flakes sparkled in the slanting rays of sunlight like hungry locusts.

3.2.5 调整译文段落

在英文版《狼图腾》中,译者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调整了大量的源文本段落,让译文更好地被接受。有时,译者将两个或多个段落合并成一个;而在其他情况下,把一段分成两个或多个段落。例如,中文版第19页最后一段,译者将其分为4个短段落。原文这段描述狼群和黄羊群之间的激烈战争的内容相当长,目标读者可能没有耐心去读完。但这段内容完美地描述了草原上两种凶猛的生物之间的战争,不可删除。因此,译者调整了这一段落。

3.3 基于文化传播的功能性翻译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而每种语言中也有特定承载文化的词汇。由于文化差异,目标读者很难理解这些充满浓郁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的表达。译者必须同时了解这两种文化,并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3.3.1 采用减译方法

大多数中国读者熟悉“秋翁”,传说中的他爱花如命,他的名字和故事已经成为充满文化内涵的表达。然而,目标读者并不了解,且删除此句中带有文化内涵的表述并不会影响英文读者对这一部分的理解。

例6: 冲到花前,杨克惊得像是秋翁遇花神花仙那样快要晕过去。

Translation: When he reached the flowers, Yang Ke fainted.

3.3.2 采用直译方法

《狼图腾》译文中的当地方言或者谚语的翻译,译者较多选择了直译的翻译方法,直接生动地传达了原文的内涵,让目标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理风貌。除此之外,对于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译者也倾向于使用直译的方法,忠实于源文本。

例7:蒙谚:狼随风窜。

Translation: A Mongol proverb: wolves follow the wind.

例8:声浪与光柱立即填补了人与人、狗与狗之间的巨大空隙。一时间,人网、马网、狗网、声网、光网编织成疏而不漏、声势浩大的猎网,向狼群罩过去。

Translation: Waves of sound and beams of light filled the gaps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dogs. The humans, the horses, the dogs, the sounds, and the lights formed a loose but effective, powerful, and dynamic net spreading over the wolf pack.

3.3.3 采用直译加注方法

直译法保留了原文语言的文化意象及语言特征,使目的语读者更多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目的语读者对于直译内容无法了解,而这些词语或者表达对于小说的整体理解至关重要,这时译者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既能传达源文本的特定文化内涵,也能让目标受众更好地理解,从而实现文化交流。

例9:陈阵忽然像草原牧民那样在危急关头心中呼唤起腾格里。

Translation: Suddenly, Chen Zhen, like the shepherd he was supposed to be, appealed to Tengger, Mongol heaven, in a moment of peril.

3.3.4 采用意译方法

对于《狼图腾》中文化涵义较深的语句或者地方特色语言,译者还采用了意译法,在充分了解源文本意思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翻译,既可以很好地传达源文本内容和文化,也可以适应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

例10:这次风灾雪灾加狼灾太厉害,换了谁也顶不住,不能处分巴图[6]。

Translation: What happened this time, with a killer snow, a killer wind, and a killer wolf attack, could not have been averted by anyone, and they don't think Batu should be punished for it. [7]

3.4 文化负载词的功能性翻译

《狼图腾》一书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小说历史背景的相关表述,二是草原牧民的日常语言。译者采用多样化的翻译方法对这些词语进行翻译,以帮助身处不同文化圈的读者理解其文化内涵,以达成文化交流的目的。以下是出现频次较高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见表1)。

3.5 基于发起者要求的功能性翻译

翻译行动通常由发起人或策划者委托译者而发起,他们需要为特定译文对象或受众提供译文,并实现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8]。在畅销小说翻译中,发起人在选择书籍、制定计划和提供市场信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长江文艺出版社从多位有合作意向的国际出版机构中选择企鹅出版集团中国公司,也是因为看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全球业务版图和专业能力[9]。对于译者的选择同样慎之又慎,企鹅出版集团最终选择了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作为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佼佼者,《狼图腾》走出国门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但最受学界关注、传播范围最广的还是2008年企鹅出版社推出的葛浩文英译本[10]。

4 结束语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服务不同语言的人民,译者不仅要考虑文本内因素,而且要考虑文本外因素。目前,国内外畅销小说的引入和对外译介差距较大。许多国外畅销小说已被成功翻译和引进,它们在中国的发行量巨大,不少于在本国的发行量,很多已成为经典读物,如《哈利·波特》系列。然而,在国外却很难找到如此受欢迎的中国畅销小说,小说的对外译介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随着中国畅销小说的成功推介,如《狼图腾》,这种不利局面有所改善。通过运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指导畅销小说翻译,希望能够有助于中国畅销小说在国际图书市场占据更多份额。

参考文献

[1] 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1:75.

[2] NORD C. Translatingas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0.

[3] NORD C.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M].2nd ed. NewYork:Amazon,2005:128.

[4] 胡璟.21世纪:文学畅销书与文学批评[J].理论月刊,2010(1):141-143.

[5] 周百义.《狼图腾》海外翻译与传播研究[J].华中学术,2023, 15(1):216-227.

[6] 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6-179.

[7] JIANG R.Wolf Totem[M].GOLDBLATT H,trans.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8:5-279.

[8] 唐昉.论翻译发起人的角色:林则徐翻译活动个案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3):102-106.

[9] 高为.《狼图腾》“走出去”的历时性观察与启示[J].出版科学,2024,32(2):78-85.

[10]王峰,周璐,宋凯歌.基于语料库的《狼图腾》英译策略与生态意蕴变异研究[J].外国语,2023,46(2):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