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对外翻译研究
2024-09-30瞿莉莉张克金
摘要:株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如何使株洲的红色故事 “记得住”“传得开”是很值得研究的。将语料库用于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对外翻译研究,可以解决红色故事翻译研究出现实证研究缺乏、描写不够客观的问题,并可为红色文化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基于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双语平行语料库,分析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翻译现状,研究红色故事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探讨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翻译发展对策,有助于构建实时共享的株洲地区红色文化外宣资源,为株洲地区红色文化翻译研究开拓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立体即时的研究平台,助力株洲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语料库;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对外翻译;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b)-0144-05
A Corpus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Red Stories in Zhuzhou Region
QU Lili, ZHANG Kejin
(1.School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6, China; 2.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Abstract: Zhuzhou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and Hunan Ji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As "a red museum without walls", it is worth studied to how to make her red stories be handed down and spread abroad. The use of corpora in the translation study of red stories in the Zhuzhou reg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objective description in red story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red culture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d storis translation in Zhuzhou region, studies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red stories translation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ed stories translation,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build shared resources for promotion of red culture in Zhuzhou region, open up a multi-dimensional, multi-level, and diversified real-time research platform for red culture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inherit and spread the red culture of Zhuzhou region as well.
Key words: Corpus; Zhuzhou region; Red stories; Red culture; Translation; Dissemination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对外讲好中国器物、发展成就、工业建设等物质文明,也要准确传达中华文明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能够更好地“走出去”,实现国际化传播,将不断回应外部世界提出的问题与挑战,提升我国的软实力,进一步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株洲地处湘东革命老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实施了第一次连队建党,开展了第一次插牌分田等,涌现出李立三、左权、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更留下了各类革命遗址169处,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7处,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34处,革命领导人故居62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故事不胜枚举。
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让株洲的红色故事“活”起来,增强其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让红色文化有效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文化舞台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1 株洲地区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
语料库(corpus)指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研究者可开展相关的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20世纪90年代,Baker和Kenny等一批翻译研究者率先将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研究。“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是指由原文文本及其平行对应的译语文本构成的双语语料库,其双语对应程度可有词级、句级和段级几种[1-3]。
株洲“堪称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株洲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淀成株洲的宝贵历史财富。从语料库角度对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对外翻译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扩大语料库在红色文化翻译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学界对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关注度;并可为深入研究我国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范例,丰富我国红色文化研究内容;同时有助于为红色故事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株洲红色文化对外翻译质量。
株洲地区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构建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6个环节:语料库的设计→语料采集→语料整理与对齐→语料库的生成→语料库的管理与维护→语料检索。下面着重分析语料采集、语料整理与对齐和语料检索三个环节。
株洲地区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原始语料,可以按照株洲地区红色故事所涉及的范围分类,主要分为革命历史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红色文化遗产故事、红色文艺作品故事等4大类。按照以上4大类语料分类,分原始语科收集通过书面纸质语料收集、网络电子语料收集、现场采访语料记录采集等渠道进行。
目前,收集整理了株洲红色故事100余个,12万多字,包含罗学瓒、罗哲、陈觉和赵云霄夫妇、何孟雄和缪伯英夫妇、耿飚等100多位株洲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通过分析原语料发现,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往往通过各种类型的文本呈现,如红色故事书籍(如《最是磨难砺初心——株洲革命先辈故事集》)、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红色旅游景区宣传册、各类网站上的红色文化推介文章(如《百年党史·株洲故事》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官方账号)、推介视频(如株洲烈士纪念园宣传片)等。
由于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原始语料来源的途径多,有特殊性,收集到的语料里面包含了中英文字符、数字、标点、空格、空行、代码符号、个人敏感信息等非常规字符,这些都是无意义的信息,需要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清洗、人工去重、对齐、删除、标注、脱敏、中英文分词等清理性操作。
建立语料库的目的是对语料库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途径是对语料库进行多维度的检索,常见的检索方法有关键词检索、搭配检索、句型检索、对译词检索、模糊检索、作品联合检索、多译者联合检索和检索结果自动排序等,根据检索结果进行实证性研究。如在株洲地区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进行模糊检索,定义运算符“!”,输入“!苏区”可检索出“中央苏区”“湘赣苏区”“茶陵苏区”等含有“苏区”的词。通过对比分析一系列的检索结果,可以从中发现并归纳红色文化翻译语言规律,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揭示红色故事语言本质规律与特点。
2 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的文本特点
通过分析株洲地区红色故事语料库原语料发现,红色故事文本内容主要为革命历史事件、历史功绩、红色人物等的介绍,客观地陈述了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国的革命历史原貌。总的来说,红色故事文体具有以下文本特征。
2.1 具有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
政治属性是红色故事文本区别于其他旅游文本的一个显著特点。红色故事文本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历史,对受众进行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并将中国的发展历史呈现给受众。同时,红色故事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例如,“‘湖口挽澜’:保存中国革命“星星之火,”故事标题中“挽澜”“星星之火”二个词就包含很大的信息量,体现了中华文字的精炼浓缩的魅力。由于目的语读者和原语读者文化背景不同,在进行文本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其文化属性,以确保在翻译时文本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
在语料库中红色的词汇的搭配特点比较明显。在自建的《百年党史·株洲地区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中,用Antconc软件检索政治属性较强的“革命”一词,出现了62次,与革命一词Collocation次数排前三的搭配分别为“革命军”“革命时期”“革命家”。
2.2 红色故事文本专有名词多,叙事性强
红色故事通常对革命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叙述,包含大量时间、地点、人物和真实信息,因此专有名词较多。例如:在自建的《百年党史·株洲地区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中共出现了490个词频表单,其中出现频次前三的词分别为“革命”“牺牲”“部队”,出现的频次分别为62次、56次和51次。对专有名词的翻译要求准确一致。在翻译时,既要确保信息真实连贯,提供完整的历史信息,又不能影响理解,力求简洁。例如:“‘株洲转兵’救革命于危难”“刘谭豪:革命从亲兄弟开始”两个故事中的“转兵”“革命”也不是简单直译成“military transformation” “Revolution”就可以表达其背后含意的。
2.3 红色故事文本语言客观朴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红色故事介绍多为平铺直叙的叙事题材,一般没有华丽辞藻的出现,语言朴实。从文本内容来看,红色故事主要描述中国过去的革命历史事件,在重述过去的历史中,文本表述要求准确、客观。
3 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翻译现状
3.1 有关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的文献记载较少
著作中仅有《中国红色旅游》[4]《中国红色旅游指南》[5]《赣水那边红角:湘赣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纪实》[6]等对株洲的红色文化有所介绍,没有专门推介或研究株洲红色故事的著作出版。此外,湖南省人民政府网、株洲市人民政府网、株洲市社科网、茶陵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网等官网上有景区简介与线路推介。
3.2 有关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的英语翻译相当少
从景区公示语看,仅有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秋瑾故居、李立三故居等红色景区有少量的中英对照公示语,株洲市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第8部分《百年风云》对株洲民主革命有中英文对照简介。在湖南人民政府官网英文版仅有秋瑾故居、李立三故居的英文简介,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的有关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的译本。
3.3 为数不多的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翻译存在误译现象
比如:“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原系南宋至清代州衙。”译文 “The former site of Cha Ling Gong Nong Bing government was the Cha Ling ancient Zhou government office from South So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中“工农兵”音译为“Gong Nong Bing”,并未将其红色文化含义译出,会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州衙”音译加直译为“Zhou government office”,可能让游客以为“Zhou”又是另一地名。另外,根据中国地名音译原则,“茶陵”的音译应该是“Chaling”。又如:“此展厅原系州衙库房,为粮食积储、管理用房。”译文为“The showroom uesd to be the zhou Ya storehouse, it was uesd for grains storage and management.”,且不说“州衙”音译成“Zhou Ya”会让国外游客误以为又是一新鲜地名;仅是前一“uesd”拼写有误 ,“zhou Ya”的“zhou”首字母未大写就已经让人很无语了。这些误译现象显然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障碍,影响株洲的国际形象,影响了株洲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4 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翻译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文化自信自强。”[7]倡导中华红色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应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指导原则。
在具体的株洲地区红色故事翻译实践中,可以遵循黄友义先生提出的“外宣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8]。“三贴近”翻译原则就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清楚地知道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让目的语受众贴近尽可能多的源语信息,加强理解,理解本意,从而最大程度上理解译文的真正含义,让红色故事翻译的目的落到实处。
鉴于红色故事文本叙事性强、语言客观朴实的特点和一般受众不太喜欢冗长复杂文字的习惯,红色故事的翻译也应做到信息突出,简洁明了,让受众花尽可能少的时间成本,获取最丰富流畅的信息。同时,应根据不同国外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认知思维、接受心理、兴趣倾向和特殊需求等,对不同类型的红色故事语言进行有理有据的调整,从而增进更多的国外受众对我国红色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故事的认识、了解、认同和欣赏。这也是“外宣三贴近”原则的体现。
5 株洲地区红色文化翻译优化发展策略
5.1 建议采用异化优先于归化,且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红色故事的翻译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更涉及跨文化的沟通,不仅要考虑书面文字的表达,更要考虑不同文化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9]。红色文化有着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特性,是中华文化中珍贵的一部分,也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因素。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创作的自信,更是中华文化对外翻译的自信。在此背景下,研究红色故事翻译策略,建议在语言层面直译优先于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文化层面异化优先于归化,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汉语音译词语已经被国外受众所接受,并且越来越多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被收集到了外文词典里。如,全面且权威的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了红色文化词paper tiger(纸老虎)、Maoism(毛主义/毛泽东思想)、Long March(长征)等。《牛津英语词典》在长征80周年之际,对Long March做了全面的修订,并把它从原先地位次要、信息简略的“副词条”(subentry)提升到地位核心、信息详尽的“主词条”(full entry)。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发声越来越多,译者在翻译红色文化负载时可以大胆地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选用音译、直译、音译加直译等翻译方法,适当加以注释,在使受众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和内涵,让受众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实现对外传播的目的。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红色是个贬义词,象征着残酷、暴力、血腥等意,但红色在中国象征着革命、英雄和革命精神。如红军、红旗、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红色回忆、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娘子军等,红色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国革命之中。中国革命是一部反帝、反殖民的历史,要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革命的思想和历史,了解中国红色文化,应以我们的立场为出发点,保持原语的语言和文化,翻译带“红”字内容时,可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如“红色旅游”可直译为“Red Tour”“ Red Tourism”,也可意译为“Tour of Sacred Places of Revolution”“Tour of Revolution” 。比较两种译法,Red Tour 或Red Tourism更能体现中国红色旅游的独特,更易吸引国外游客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
5.2 优化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
既精通两国语言、又精通红色文化,既懂翻译理论与实践、又懂传播理论与实践的跨学科人才目前在我国较为稀缺。为保障株洲地区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顺利进行,政府、研究机构和外语、传播类高校需通力合作,不断优化红色文化翻译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在加强红色翻译人员语言翻译技能培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红色文化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如高校外语类专业针对性地开设地方红色文化课程,以此为基础进行红色文化翻译理论和实践探索。第二,依托省内各个红色文化研究院、翻译传播机构与省内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专业人才。第三,直接从受众国聘请文化工作人员或从外国留学生中挑选高素质人才,成立专业人才库,这样既能减少翻译传播过程中文化差异和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又能从受众角度去了解受众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传播红色文化[10]。
5.3 完善株洲地区红色故事语料库,丰富红色文化译介传播手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众多媒介中,出现了其他媒介的网络形式化,互联网无疑已成为翻译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必须加强网络互动营销,构建“互联网+”的红色文化宣传推广体系。一方面,积极构建和完善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双语和多语的、便于查询和浏览的语料库,以及配有视频、音效、图片和文字多种视听觉效应的专门网站;另一方面,搭建和整合自媒体传播平台,与社会主流媒体和社会精英合作,实现政府主导的与学界、民间多方呼应的株洲红色文化译介传播体系,将更有利于株洲地区红色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5.4 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株洲红色文化文献资料较少且零散,缺乏系统的分类和详细地描述,导致源语文本特别是经典的源语文本缺乏,因而必须对株洲的红色文化语料进行深度发掘和系统整理、研究,构建系统完整的株洲地区红色文化双语语料库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这需要株洲市政府及所辖各地政府、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文化学者、专家的共同参与。
6 结束语
构建一个语言准确、针对性强、语境丰富、检索便捷的株洲地区红色故事双语平行语料库,有助于规范株洲红色故事翻译,包括景区简介、网站介绍、宣传册推介等,提高株洲地区红色文化翻译质量,进而增强株洲文化软实力,提升株洲的国际形象。政府部门、学术机构、民间团体等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讲好株洲的“红色故事”,让株洲的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和“传下去”。
参考文献
[1] BAKER M.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n overview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Target,1995,7(2):223-243.
[2] BAKER M.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Target,2000,12(2):241-266.
[3] KENNY. Lexis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M].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2001.
[4] 田志民. 中国红色旅游[M]. 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5.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红色旅游指南[M].北京:国家旅游局,2014.
[6] 齐学锦. 赣水那边红角:湘赣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纪实[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
[7]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8] 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9] 央视新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EB/OL].(2021-06-01)[2024-05-10].https://news.cctv.com/2021/ 06/01/ARTIEDx3YuO7wpBF8TiIIc5K210601.shtml.
[10]瞿莉莉.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民俗文化翻译[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