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路径研究

2024-09-30刘宇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3期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发展历程中,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孕育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品质。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红色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不仅传承了先辈们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还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激励作用。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承载着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这一传承,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该文旨在探讨红色文化如何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从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深入剖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从而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园文化;融合育人;高校大学生;路径研究;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b)-0134-04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ed Culture Integrating into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uling

[Guizhou Open University (Gui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23,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 kind of spiritual qual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as nurtur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ased on Marxist theory during its long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history, the connotation of red culture is getting richer and richer, which not only inherits the pioneers'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defying difficulties, but also has a far-reaching inspiring effect on people. As the core force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college students carry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he red culture. Through this inheritance, it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patriotic sent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red culture can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path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red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in-depth analysis of how to skillfully integrate the red culture into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so a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d culture; Campus Cultur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Path stud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史的见证,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多元,教育意义重大深远,是学校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新时代教育使命与红色文化传播的双重责任。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新时代青年。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善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大力弘扬红色传统,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薪火相传。

1 红色文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就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扎根于其深刻理论依据之中[1]。中国人民的福祉与民族的复兴,是红色文化所不懈追求的目标,它如同一条坚韧的精神纽带紧紧地将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空间。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超越了个体权益与享乐的狭隘范畴,而是在于谋求人民的自由与福祉。爱国主义情感,作为红色文化的精髓,与红色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在价值上共通,在情感上互融,是激励广大人民不懈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文化以高尚的品德为基石,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其内涵不断演变,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与精神品格始终闪耀着不朽的光辉[2]。因此,要使红色文化切实转化为人们内在的精神需求,并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同时将爱国主义和道德观念作为根本的精神动力。

2 红色文化的功能

红色文化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继承,也凝聚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3]。基于此,红色文化的传承不应仅满足于表面的“转化”,更应深入地追求根本性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任务在于,使人民在精神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高度的契合,让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进而在吸引、鼓舞和教育人民方面展现出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尤其是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形态,诸如革命历史、英雄事迹及革命精神等,对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些红色文化形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还深深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与此同时,红色文化也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道德指引。换句话说,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立德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实现必须以红色文化为重要基石。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3.1 是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下的重要延伸

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改革、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先进思想路线、优良革命传统和良好行为作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瑰宝[4]。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打造出富有红色特质的校园文化,以此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促使学生在更为优越的文化环境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滋养,提升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使其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学校的德育功能,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5]。

3.2 有利于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

红色文化资源跨越时空、承载历史,既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凸显出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向同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6]。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深刻铭记红色文化的精髓,并传承这份红色血脉。在高校的教育和引领下,红色校园文化能够进一步促使大学生主动探究红色文化的内核、特性、涵盖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发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以优秀文化为精神滋养,将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创新自觉融入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3.3 有利于推动合格人才的培养

积极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宝贵机会,更为他们搭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的坚实桥梁。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以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为指引,以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为前提,通过打造更加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坚定自身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最终成长为具有坚定信仰、高尚品德和扎实学识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 高校红色文化活动传播体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4.1 认识不够全面

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校整体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不仅是塑造学校形象的关键要素,更是展现学校文明进步和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7]。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对于新时代学生而言,具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远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师风、学风。然而,结合当前多数学校的实践状况,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在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方面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红色文化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深刻内涵理解不足;没有充分的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红色校园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其效果的充分展现。

4.2 特色提炼不深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是一所学校办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直接映射。然而,在塑造校园文化特色并凸显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方面,部分学校对于自身文化及校园特色的把握、呈现与提炼仍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对红色文化精神实质的挖掘不够深入,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以及红色文化教育形式缺乏创新等方面。这些因素使得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上显得较为单一和同质化,缺乏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不仅制约了红色校园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特色的充分展现。

4.3 传播渠道单一

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其核心在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思想碰撞。然而,在实践层面,一些高校在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上单一且陈旧,主要依赖于讲授、宣传等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未进行应有的拓展和创新。大多数高校仍然以基础的微平台为主要载体,虽然平台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缺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没能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这种缺乏交互的单向传播方式降低了红色文化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红色文化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难以引起深刻的情感共鸣,从而影响了传播的效果。

5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路径

5.1 承红色文化之脉,育课堂教育之魂

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要尊重并遵循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教育特性。这一过程应当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深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传播者、勇于创新者和合格接班人。红色文化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整个社会文化脉络的精神纽带。高校应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巧妙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经典案例等内容,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8]。同时,也要积极拓展课外红色文化教育渠道,如组织红色主题表演、晚会活动、学生座谈会等,让红色文化在更加广泛、生动的场景中得以传承与弘扬。通过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协同教育中的引导作用,还能有效激发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与教育潜能。这种双向互动、共同促进的教育模式,将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5.2 以校园文化为媒介,促进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共生

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实际上是通过校园文化的形式进行展现的。因此,高校的目标并非让红色文化替代校园文化,而是要将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同时汲取其深厚的文化精髓,让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9]。学校需着力构建一个富含深邃精神底蕴的物质文化环境,全面彰显红色校园文化独有的感染力和导向力。作为关键举措,学校应将校园环境视为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精心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绚丽、意蕴深远的校园文化画卷,使红色文化不仅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亮点,更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践行红色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时代新人。高校应以红色文化为媒介,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例如,组织学生前往红色资源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学校红色教育基地等,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能促进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共生。

5.3 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

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在内容上虽已基本涵盖了革命历史、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等多个方面,但主要侧重的是对相关知识和历史事件的讲授,且在实际教学安排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与其他文化领域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文化特征,高校应积极推广红色文化教育。在教学中,通过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如专场讲座、经典诵读、主题讨论、读书分享、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持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丰富和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种渠道深入接触和了解红色文化,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进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5.4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红色文化互联网矩阵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时代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受众覆盖面,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迅速传播到广大学生中[10]。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利用新媒体平台,使之成为强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有力工具。高校可通过构建红色文化新媒体矩阵,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主流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打造特色栏目等方式,定期发布红色故事、历史人物故事及与与红色文化主题相关的内容,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地呈现出来。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度,以开展线上问卷调查、话题讨论、在线答题等方式为抓手,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红色文化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结束语

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更承载着显著和深远的时代价值。高校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培养和储备高质量的高校人才,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年来,众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始有意识地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旨在通过这一途径,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培养,以期塑造出既具有扎实学识,又拥有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分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素养及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持续不断地融入红色文化,并不断深化其内涵,使其在培养学生成为优质人才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不仅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还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冯淑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7):110-116.

[2] 周蕾.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4):103-105,108.

[3] 杨凤武.哈尔滨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育人作用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9):10-12.

[4] 赵晨.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立德树人”育人效果评价研究[J].成才,2021(17):79-80.

[5] 任祖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21,34(4):90-94.

[6] 郝桂荣,杨昊霖.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2):35-37.

[7] 陶韵佳.挖掘校史资源,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1(Z2):54-55.

[8] 程瑞.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8):19-23.

[9] 杨海霞.红色文化的内化困境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4):129-133.

[10]孙淑秋,张玉强.基于情境学习范式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