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路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024-09-30刘晓男吕大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3期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效能的提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度。当前,面对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挑战,公共文化服务存在服务供给不足、内容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围绕公共文化服务路径加以创新,成为真正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所在。为此,该研究首先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必要性,随后就具体创新路径展开深入性探究,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机制、内容形式和管理模式等策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朝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创新;数字化;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效能;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C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b)-0097-04

Innovative Path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LIU Xiaonan, LYU Dadi

[Qingdao City Workers' Cultural Palace(Qingdao Municipal Staff and Workers' School), Qingdao Shandong, 266011,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people. Currently, facing the dual challenges of social chang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urgently need to fac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service supply, severe content homogenization, and low service quality. As a result, tradi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models are no longer 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diverse needs of the public. So, innovating around the path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becomes the key to truly improving service efficiency. Therefore, this study first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on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then conducts in-depth exploration of specific innovation paths. Through innovative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s, content forms, and management models,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owards higher levels and broader fields, meets the grow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makes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Key words: Innovation; Digitization; Public cultur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ervice efficiency; Development path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创新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核心动力,可全面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还能够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形成多元共治的文化服务格局。因此,需做到应用创新的思维和行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却很难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显得尤为必要[1]。

其一,创新可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和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的群体文化需求可发现,创新服务模式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其精神文化追求,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其二,创新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可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文化服务平台,就可以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1.2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发展大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有利于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提升国家对外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

其一,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随后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做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可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二,能够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将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投放至国际发展中,能够吸引更多国际目光关注,对外展示国家的文化魅力和实力。同时,通过加强与国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话语权。

1.3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往往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3]。

其一,利于打破政府单一供给局面,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增加服务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合作等方式支持下,还可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其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介入下,可打造线上文化服务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共享,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精准分析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此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和定制化的文化体验。

1.4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关乎文化领域之发展,对于社会治理创新和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4]。

其一,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助力。其二,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服务效能,可以确保更多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缩小文化发展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之创新路径

2.1 服务主体创新

在追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过程中,服务主体作为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其创新能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可见做好服务主体创新的重要性[5]。

第一,政府角色转型与多元化合作。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由政府主导,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政府需要逐渐从直接提供者转变为引导者、协调者和监管者。此时,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如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搭建平台等方式,打造全新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构成格局,减轻政府的负担,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发展[6]。

第二,培育文化服务市场。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和激励,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如,专项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文化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等,目的是以此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文化服务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第三,提升服务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服务主体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如可举办文化服务人才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开展文化服务技能竞赛,激发服务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建立文化服务人才库,为文化服务市场提供人才保障等。

2.2 服务内容及形式创新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针对服务内容及形式加以创新很有必要,不仅关系公众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也直接影响服务效能的高低[7]。

第一,确保服务内容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引入更多种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图书、音乐、戏剧、美术、电影等,让公众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选择。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

第二,服务形式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服务形式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可搭建数字图书馆、在线博物馆、网络艺术展览(见图1)等线上文化服务平台,让公众随时随地获取文化资源,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第三,创新互动式和体验式服务形式。如举办文化体验活动、文化沙龙、艺术工作坊等,让公众能够亲身参与文化创作和表演,增强文化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众的文化参与度,还能够加深其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8]。

2.3 服务模式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服务模式的创新,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定制化服务模式。根据公众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服务提供者可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公众的文化需求,以此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文化偏好和消费习惯[9]。结合调查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供符合公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借阅记录和阅读习惯,推荐适合不同受众群体的图书;博物馆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设计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展览活动。

其二,优化服务布局,实现服务结构创新。政府和文化机构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合理规划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数量[10]。在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及人口密集区,应适当增加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确保公众能够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

其三,跨界合作服务模式。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和合作,创造出更加新颖、有趣的服务形式,如与旅游业合作,共同推出文化旅游线路(见图2)和文化主题酒店;与教育行业合作,一起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与商业机构合作,举办文化推广活动(见图3)和商业演出等,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体验[11]。

其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善。服务模式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此时就需设立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和反馈服务模式的创新成果,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做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要关注公众的需求变化和反馈意见,由此灵活化调整服务模式,借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和期望。

2.4 服务手段创新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全面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提升服务效能,更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12]。

其一,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宽服务渠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文化信息和服务。通过开发移动应用、建设移动文化服务平台等方式,可以将文化服务延伸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浏览文化资讯、参与文化活动,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

其二,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见图4)。利用新技术模拟真实的环境和场景,为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公众可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此外,也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文化元素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为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探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创新路径过程中,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服务模式、内容、结构等多方面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创新服务模式可将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提供给群众,通过个性化、跨界合作等新型服务模式,拓宽文化服务的领域和渠道。其次,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可为公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其在更多种类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下,享受更舒适的服务体验,满足公众的不同需求,也激发群众文化兴趣和创造力,最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鹏,张文馨. 走向“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探索与经验推广[J].图书馆论坛,2024,44(3):11-19.

[2] 邵明华,刘鹏.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价值意蕴、动力机制与路径创新[J].图书馆论坛,2023,43(1):40-48.

[3] 尹克寒,陈纪文.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创新扩散机理与启示[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4,9(1):40-51.

[4] 钱竑,王新宇.公共文化服务投融资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3(12):1-7,13.

[5] 杨小玲.智慧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5):115-117.

[6] 王文姬,王冉.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学习与探索,2022(9):157-164.

[7] 王佳贤,李亦凡,栗国静,等. 智慧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策略分析[J].才智,2024(4):181-184.

[8] 沈与. 新媒体时代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方式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218-220.

[9] 谢中榜.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空间建构:以浙江实践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6):99-106.

[10]李祝启.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供给和运营机制创新研究:基于5W1H方法的分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2(3):19-25.

[11]杨书文,陈矜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困境:基于“文化惠民卡”的天津实践[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2,42(5):17-25.

[12]古晨静,张燕.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焦作市“百姓文化超市”为例[J].国际公关,2022(2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