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整体设计,规划课时目标

2024-09-30高秀梅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4年9期

[摘 要] 为了注重整体设计,规划课时目标,文章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探讨具体操作的方式:关注领域内容,纵向架构目标;关注能力培养,分解目标序列;关注单元内容,整体设计目标;关注思想方法,规划发展目标。

[关键词] 单元整体;课时目标;素养导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同时,新课标还提到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和数学教材,先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单元设计整体目标,然后从单元目标中规划出课时目标,最后对课时目标具体化。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落实每一个课时目标。

一、关注领域内容,纵向架构目标

新课标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分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从纵向看小学数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思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还要思考教学目标汇总起来是否能体现这个领域的课程总目标,每一课时目标前后衔接是否逐层递进。

因此,笔者研究了空间观念下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的认识”的内容编排,如表1。

其中“空间观念”对应的三种能力水平是:(1)能根据实物或模型辨认简单的几何形体,并能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物体的几何特征,在头脑中再现生活中物体的表象;(2)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形体,根据几何形体在头脑中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并能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水平;(3)能感知并描述图形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能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笔者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将一年级中的“认识图形(一)”和“认识图形(二)”整合在一年级上册教学,将四年级中的“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合在四年级上册教学。表2是“图形的认识”领域的目标整体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调整,能够让学生在联系和区别中认识图形。当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后,教师可以设计“比较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等教学环节,进一步帮助学生沟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垂线和平行线后,教师以两组直线平行和两组直线不平行为例,让学生在对这四组直线两两组合中得到:两组平行线组合得到平行四边形,一组平行线和一组相交线组合得到梯形,两组相交线组合得到四边形或三角形。

二、关注能力培养,分解目标序列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同一个核心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个核心素养的能力进行细化描述。比如“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分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和反思的能力等。表3是苏教版三年级“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细化描述。

教师要对培养的能力目标有清晰的水平描述,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利用教学活动驱动学生更好地形成各种学习能力和好习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关注单元内容,整体设计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有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单元课时的前后顺序,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为例,整体设计了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表4是教材编排的这个单元的课时内容。

此时,笔者发现教材的编排限制了学生把一个图形转化为其他图形。为了促进图形之间的转化,笔者重新编排了这个单元的课时内容,如表5。

四、关注思想方法,规划发展目标

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符号化思想、变中有不变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和模型思想等。转化与化归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最常见的用法是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化抽象问题为直观问题、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化一般问题为特殊问题等。表6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总之,教师应从领域内容、能力培养、单元内容和思想方法等方面整体规划课时目标,先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确定每一节数学课的一级目标,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等角度细化每一节数学课的二级目标和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最终形成单元整体视野的课时目标,并据此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