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作文区域备考计划之北京市

2024-09-30董问博

初中生写作 2024年9期

真题回顾

(2023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40分)

(1)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翻开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以“我读到的北京”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600~8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2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40分)

(1)运动赛场上,求学生涯中,每一项新纪录的诞生,都是对自己的突破与超越。个人的生命历程里,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创造新纪录,都翻开了发展和进步的新篇章。创造新纪录,一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以“我创造了新纪录”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以下“要求”内容略,同2023年“要求”内容)

(2021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40分)

(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有学者说:“读史使人明智。”了解过去,可以让我们增长智慧,对现实生活产生新的思考。假如有一部可以跨越时间的电话,可以打给过去的任何人,你会打给谁?想了解什么?打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2020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2020年,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改变,你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备考:学习方式的转变,居家的自我管理,中考时间的调整,短暂而珍贵的返校……此刻,你已在考场。考场外,家人、老师正牵挂着你;医务人员、警察以及众多行业的工作者们坚守岗位。他们默默付出,为考试保驾护航。关于这次中考,你有哪些难忘的人或事?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2020,我的中考”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2019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命题全解

纵观北京市2019—2023年的中考作文真题,我们发现,命题形式方面,这五年来始终坚持“二选一”的方式,10道文题中有6道是命题作文,均有导语材料,指引写作方向,辅助思考;有2道是半命题作文,剩下2道是给出固定开头的作文。不管是哪种命题形式,万变不离其宗,同学们都需要在材料和题目中锁定关键词,明确出题人想让我们写哪方面主题的文章。

从这五年真题的归纳和总结中我们发现,作文的出题大方向有三:一是引导学生关注“北京”这一地域背景,写人文、风物、民俗生活等选材;二是关注少年自我成长中的挑战、可喜的改变、追梦的主题;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思维,书写特定时间节点的事、景、人、情等。当然,这些方向只是选材立意的一个主要层面,中考作文考查的主题不是单一的,同学们可尝试将多主题融入文章中去,使情感更丰富。

选材构思时,我们可以先将想到的内容的关键词写到草稿纸上,再将自己能驾驭的内容进行排列整合,理出思路,最后扩充具体描写,还原场景,借用抒情句升华主题,等等。比如我们写北京,就要将个人成长置身在北京发展变化的时代洪流里,书写生活中最感染你的北京“风景”,表达出自己热爱并建设北京的情怀;写自己,就要挖掘成长中典型的时刻(如某一年、某一天、某一瞬间)和事件(小到家庭琐事、友情故事,大到社会活动、新闻热点……),这样选材构思就不会脱离出题方向。

“高能”预测

在“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投票推选中,“轻舟已过万重山”深受九年级学生欢迎。有同学说:“这句诗特别契合我们九年级学生整个初中的求学经历。”有同学说:“这句诗让我想到了自己学习钢琴的经历。”有同学说:“这句诗让我想到一次难忘的出游。”……

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600~8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解析】本道预测题受2021年、2022年、2023年题目(1)启发,首先以出场率较高的“命题作文”形式出现,然后综合考虑2021年“种子”经受压力由“小”到“大”一路成长的过程,2022年“新突破、新篇章”的主题,2023年“读到”这一角度,拟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站在毕业生的角度,回望一段自己的成长历程”的方向。同学们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

紧抓材料内容。导语材料给写作创设了情境,将“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同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此外,材料中提示的“钢琴学习”“出游”也是可以进行书写的角度和方向。

紧抓题目关键词。审视了材料后,我们需要关注文题本身。拆分关键词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已过”说明是过去时,“万重山”说明困难重重,“轻舟”的“轻”有轻快之感,传递给我们到达坦途后的乘风快意,暗含着获得成功之意。这个题目要求学生站在当下的成功点上回望一段经过曲折奋斗后,取得收获的历程。

佳段素材

这是一棵让我心惊的梧桐,树干是被闪电削去的,断裂的地方参差不齐,依然刺向天空,似乎昭示着生命不息;萎缩蜕皮的树干上有些许白点,似被人扒下,似被鸟雀啄掉,抑或被暴风雨吹裂……我不得而知。当我仔细端详这树干时,感觉树在冷风中瑟瑟发抖,怜悯之情顿生。

听父亲说,这棵老树在这里存活了数十年。“儿时的我,还在树下捉过知了,掏过蚁穴。”听父亲这么一说,那些旧日时光似乎推开记忆的大门,从我心海跳脱出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扎着小鬏鬏,或者穿着小布衫的女孩男孩,一起蹲在树下,密谋着什么“大事”。他们眼角、眉梢挂着笑意,玩儿得不亦乐乎。梧桐树则像一位敦厚的长者,用厚大的手掌遮住天空,给孩子们些许阴凉,看着孩子们在树下嬉戏,伴着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

(节选自西安滨河学校朱俊毅《我生活中的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