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个案概念化技术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2024-09-30邱燕华
摘要:个案概念化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该项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从CBT个案概念化技术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应用背景、功能及应用方法三方面,结合一例学生考试焦虑的典型个案,系统呈现了个案概念化的具体操作方式,以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个案概念化;学校心理辅导;认知行为治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7-0054-04
近年来,在专业心理咨询领域,个案概念化被反复提及,其重要性被高度认可。个案概念化是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始,为后续辅导提供了方向指引[1]。然而,在学校心理辅导领域,只有为数较少的心理教师将其应用到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本文尝试从CBT个案概念化技术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应用背景、功能及应用方法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个案概念化技术对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学校心理辅导现状及困境
(一)个案处理缺乏系统全局观
在心理辅导起始阶段,心理教师需要大量收集来访学生的个人信息,从而形成有效评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单一个案会涌现出学习、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躯体化状况等多方面的问题,学生时常处于身心混乱的境况中。面对一团乱麻的个案信息,心理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提出的某个辅导目标,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进行干预。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来访者的问题成因、维持因素和错误的应对模式未被及早发觉,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一种症状被另一种症状代替的情形。
(二)单次辅导脱落情况普遍
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个案脱落情况时常发生,由于没有任何的满意度跟踪考核任务,心理教师往往对个案脱落情况听之任之,对脱落原因也较少进行细致探究。而正确的个案概念化有助于心理教师把握学生核心冲突的关键,在学生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中,抽丝剥茧,用某个理论框架去更好地理解来访学生,进而把这种理解有效诠释给来访学生听,促使来访学生获得意识启发、认知重构和动力激发。一旦核心问题被抓住,学生便会感受到被理解和共情,进而对心理教师产生高度信任,形成对辅导效果的积极期待,这份信任和期待不仅可以防止个案脱落,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自身问题的自我效能感。
(三)心理咨询师与教育者角色的冲突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不同于社会心理咨询的特点之一在于,它面对的是心智发育未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断发展中的青少年,心理教师既是心理咨询师,更是“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职责,无法完全做到价值中立。学生通常会将自身问题无限扩大,甚至将自己看成问题本身,而心理教师则要将问题看成学生成长过程中未被解决议题的集合爆发点,是消除障碍性核心信念、负性自动思维和改变不良行为策略的有效契机。认知行为治疗(CBT)流派注重对来访者进行认知优化,提高适应性行为,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心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教师也可以从中更好地整合“咨询师”和“教师”的双重角色,达到技术性的平衡。
二、个案概念化
(一)概念及功能
个案概念化指心理咨询师以特定的心理咨询理论为指导,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假设,构建一个基本的心理咨询框架和思路,并据此形成具体的咨询计划[2]。在心理咨询领域,充分收集来访者个人信息资料是形成心理问题评估的基础,而心理评估结果是确定能否进行心理咨询的前提。个案概念化处于心理评估完成和确定心理干预方案的中间阶段,同时也伴随个案的整个处理过程。
(二)方法及步骤
个案概念化技术可以帮助心理教师解决来访学生的“三个问题”:首先是“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和系统的心理评估,对来访学生的问题进行初步研判与定性,排除精神疾病或自杀危机等情况;其次是“为什么”的问题,了解来访学生问题出现的先天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探索其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固有模式,进而形成对其问题理解及问题解决方法的初步假设;最后是“怎么办”的问题,帮助来访学生识别负性自动化思维并加以修正,通过家庭作业、行为激活、行为实验等方式扰动来访学生固有的行为模式,进而起到调整负性认知、改善问题行为、获得积极情绪的效果。
三、个案应用
不同心理咨询流派的个案概念化内容各有不同,准确的个案概念化有助于咨询师沿着理论框架有效解决来访者产生的问题,同时在咨询时不断对假设的个案概念化进行验证和修正[3]。CBT是由贝克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的结构化谈话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4],其在个案治疗方面存在结构化、可评估、治疗周期短等优势,较为适合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场景。以下以CBT个案概念化技术为例,结合某学生的考试焦虑案例阐述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案概况
小A,女,17岁,中职3+2会计专业高三学生,目前存在情绪低落、自我贬低、睡眠紊乱等轻度抑郁表现。小A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三岁时父母离异,抚养权归父亲,但父亲无固定职业,常年不在家,主要抚养者是爷爷奶奶。进入高中后,小A与母亲居住,母亲情绪不稳定,有时会恶语相向,母女俩冲突较多。班内有好友若干,与同班女生小B关系拧巴,时而争吵时而和好。成绩在班内处于中上,每到重大考试会出现心慌、手抖、脑子一片空白的症状,萌发了放弃考试的念头。
(二)CBT概念化分析
1.确定“是什么”
此阶段主要是广泛收集有关来访学生及其主诉问题的资料,确认来访学生最突出的问题,评估来访学生目前的功能水平。资料收集包括收集来访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成长史、躯体化表现、睡眠饮食状况、社会功能(生活、学习效率)、同伴关系、亲子状况、家庭背景、养育情况、遗传史、就诊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等,根据学生的主诉问题而有所侧重。根据心理评估结果,确定心理危机干预等级范围,从而确定进一步的在校干预方案。资料收集是形成来访学生问题假设的前提,是探索来访学生问题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除了围绕来访学生的主诉问题收集资料,还需要广泛收集各类生态学资料,形成来访学生问题现状的全局观。
2.了解“为什么”
(1)问题形成的促发因素。小A考试焦虑集中爆发点往往在重大考试前后,越临近考试,焦虑感越严重。焦虑情绪形成的原因与她的负性自动化思维有关,例如一旦碰到难题,她就会想“我就是学习能力很差的人”“我怎么都学不好”;看到好朋友小B考出好成绩,她就想“她肯定在嘲笑我”,进而引发负面情绪及行为。
(2)问题形成的维持因素。小A的自动化思维形成与其内在的核心信念有密切关系,早年原生家庭的问题使小A形成了“我没有价值”“我不可爱”的核心信念,此种信念导致小A遇到冲突时倾向于形成负面的感知觉偏好,进而强化了其负性自动化思维的出现。小A的行为模式与她以规则和假设为特点的中间信念有关:“只有考出好成绩,我才是有价值的人。”“如果我考不好,所有人都会离我而去。”由此,她对考试成绩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附加值,进而诱发了焦虑。
小A的问题维持因素还与她的安全行为、补偿策略有密切关系,她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代偿行为”,主要源于她“只有考出好成绩,我才是有价值的人”的中间信念。补偿行为看似在缓解内心痛苦,实则是在回避最本质的问题。
(3)问题解决的资源因素。小A主动求助于心理教师,个性开朗,在班内具有一定的人际支持,这些都是小A的优势资源。心理教师帮助她发掘了这些资源,并引导她看到自身存在的潜力,从而提升她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确定“怎么办”
(1)问题聚焦。列举问题清单,了解到小A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识、学业焦虑等方面皆存在困惑,她当前最想解决的是考试焦虑问题。
(2)认知重建。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和箭头向下技术,引导小A识别并理解自己的负性自动化思维,了解引发并强化自身焦虑情绪的不合理认知。通过行为实验和家庭作业,纠正其中间信念,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她进行认知重建。
(3)行为矫正。列举焦虑情境,细致划分焦虑等级,以意象脱敏的方法,帮助小A逐级耐受焦虑情绪,提升情绪涵容能力。
(4)积极强化。定期回访,强化小A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力量感,引导她看到自身的改变,进而强化其适应性的行为和认知。
(三)个案概念化概括(见图1)
(四)干预过程概要
个案概念化是心理咨询的关键环节,是评估与干预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步骤[4]。对小A考试焦虑症状的维持因素进行精确的个案概念化理解,有助于心理教师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详细过程见表1。
四、讨论与反思
个案概念化作为一种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其重要性和有效性显而易见,它的视咨询为旅程、视概念化为路标的观点对咨询师开展工作非常有帮助[5]。总的来说,CBT个案概念化技术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具有以下优势:(1)有相对的结构化模型,可操作性强,能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2)相较其他流派的心理咨询技术,CBT个案概念化技术具有短程干预的优势,且在干预效果上有大量的循证依据,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睡眠问题、人际适应问题的干预具有良好效果。(3)个案概念化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突出的领悟与诠释功能,也有助于成长阶段学生心智化水平的提高。
学校系统、家庭系统对学生身心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心理教师需要有系统的视角,可结合父母访谈、班级帮扶等工作有效推进心理辅导。总之,个案概念化是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规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也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心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更科学、规范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苏媛,汪书雅. 新手心理教师如何做好抑郁个案概念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1):36-38.
[2]杨月新. 学校心理辅导中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个案概念化示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6):48-51.
[3]刘娟,姜喜双,詹天麒. 一例轻度抑郁的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报告[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4):97-100.
[4]蔡蓉. 心理辅导效果的核心要素[J]. 江苏教育,2023(38):67-68.
[5]陈飞虎,赵广平. 个案概念化:发展、困境及整合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9(8):495-503.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