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里的螃蟹
2024-09-29
秋天来了,吃螃蟹的季节到啦!这事儿,古往今来的名人都喜欢,他们还把螃蟹写进了书里呢。
无肠公子
蟹,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容,则曰无肠。
——宋·傅肱《蟹谱》
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吃螃蟹的是《周礼》,写的是周天子吃螃蟹酱。《蟹谱》里写的螃蟹有四个名字,因为横着走,所以叫螃蟹;螃蟹焦躁不安的时候会发出“郭索郭索”的声音,所以这是它的第二个名字;古代的武士穿着盔甲,被称为甲士,也叫介士,螃蟹也有一身硬壳,还有一对大钳子,像手中拿着剑戈一样,因此也被称为介士;古代的人打开螃蟹,没有看到它的肠子,误以为它没有,就叫它“无肠公子”。
“蟹神”
“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房玄龄《晋书·毕卓》
东晋“八王之乱”时,吏部郎毕卓为了保全自身,就假装成一个昏官。他整天不好好上班,喝得醉醺醺的。有一回,毕卓邻居的酒刚刚酿好,夜里就有人跑到酒瓮里偷喝,他们立刻把这人抓了起来。天亮后,大家一看,偷酒贼原来是毕卓,就给他松了绑。谁知毕卓竟然厚着脸皮,拉着主人在酒瓮旁边设宴,直到再次喝醉,才回家去了。
毕卓除了爱喝酒,还很爱吃螃蟹,他曾经说:“如果能得到一船好酒,一年四季有可口的食物放在船的两端,右手端着酒杯,左手拿着螃蟹,在酒船中吟咏,这辈子都满足了。”后来,文人们每到秋天,就会持蟹喝酒,认为这是很风雅的事。毕卓也因此被封为“蟹神”。
最浪漫的蟹
关中(陕西一带)无螃蟹,怖其恶,以为怪物。人家每有病疟者,则借去悬门户。
——宋·沈括《梦溪笔谈》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陕西没有螃蟹,陕西人看到螃蟹张牙舞爪的样子,觉得很恐怖,以为它是怪物。如果家里人生了病,陕西人就把螃蟹挂在门上,用来吓唬“疟鬼”。有人开玩笑说,这不是便宜了那些鬼吗?沈括也开玩笑说,人不认识螃蟹,鬼也不认识呀!
看来,那时候,螃蟹在陕西都被浪费了!
最会吃螃蟹的人——张岱
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蟥蜓,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
——清·张岱《蟹会》
张岱是世家公子,年轻时享尽了荣华富贵,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对吃螃蟹自然有不少心得。张岱尤其喜欢吃金秋十月的螃蟹,他认为,如果有一种食物不需要加盐醋而五味俱全,除了螃蟹,再没有其他了。张岱还喜欢拿蟹肉配着牛奶吃,而且奶牛是自己养的,牛奶是自己挤的,不愧是最会吃螃蟹的人。
最爱吃螃蟹的人——李渔
螃蟹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
——清·李渔《闲情偶寄》
李渔被人称为“蟹仙”,他在《闲情偶寄》里,把螃蟹称为自己的命。每年,螃蟹还没上市,李渔就开始攒钱,等着吃螃蟹,李渔把这些钱称为“买命钱”。终于等到螃蟹上市,他就每天都吃,一天也不能间断。不过,只有每年九月十月才能吃到螃蟹,过了时间就没了。为了能一直吃螃蟹,李渔便让人准备了四十九只大缸,全都装满螃蟹,用蛋白养着,以确保它们一直是肥美的。他还让人给缸里灌上绍兴花雕酒,制作醉蟹。在没有螃蟹的季节,他就靠这些醉蟹来解馋,那些腌过蟹的酒也不能浪费,叫作蟹酿,满满几大缸酒,可以一直喝到来年螃蟹上市。李渔家里有一个女佣,特别喜欢做和螃蟹有关的事,李渔叫她“蟹奴”。
螃蟹的味道
咱们最后再说个名人和螃蟹的事儿。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判家金圣叹,也是个有名的美食家。他因为卷入政治事件,受了牵连,要被处决。他被押往刑场之前,和家人诀别。金圣叹示意儿子过来,儿子心想:“父亲这是要给我交代遗言了!”没想到,金圣叹却悄悄地说:“花生米和火腿一块吃,有螃蟹的味道,你一定要记住呀!”
在大限之时,他还惦记着螃蟹的滋味,要把这一“秘诀”传给儿子,可见螃蟹的滋味有多美妙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