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的跨学科实践路径
2024-09-29赵晓云韩燕飞
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全面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方案》从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以及加强组织领导等不同的方面作出了统筹安排。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综合化。在此新形势下,跨学科的合作与教学成为重要的工作方面,尤其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的跨学科实践路径分析框架,力求从推进跨学科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等不同方面梳理“大思政课”在中学教育中的跨学科实践路径。
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层面如何深刻把握“大思政课”内涵,并将思政教育与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跨学科教育旨在应对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革,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跨学科教育被视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的研究普遍认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变革,教学改革实践中必须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还需要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教师应通过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挑战。跨学科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一核心方向,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具备国际19e58aa4d73ccd628adca13ccebb26c6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的研究更多基于整体视角下的工作方案,大思政视域下的思考较为缺乏。当今,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大思政视域为指导,对思政教育进行拓展与深化,显得尤为重要。大思政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强调将思政课程与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基于此,本文从不同方面提出大思政视域下设计跨学科教育改革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推进跨学科研究,拓宽思政学科视野
(一)培养多学科、多视野的思维方式
当今社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学科视野,缺乏对其他学科优秀成果的借鉴与融合。为了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培养多学科、多视野的思维方式成为拓宽思政学科视野的首要任务。
多学科、多视野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将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借鉴到思政学科中,可以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历史学科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地理学科中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
此外,多学科、多视野的思维方式还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制订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实现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考虑开设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帮助他们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思政学科中可以引入历史、地理、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多学科教师联合备课,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思政理论。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多样性变得至关重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表层的记忆,而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因此,项目式、情境式、研学实践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它们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我们在黄崖洞研学课例中设置的问题:“八路军为什么把兵工厂设在黄崖洞?”“黄崖洞保卫战为什么能取得辉煌的战绩?”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地理、政治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在评价体系上,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当今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考试成绩。相反,更加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正逐渐成为主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转变标志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仍然是重要的指标之一,然而,仅仅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显然是不够的。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成长。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也纳入评价范畴。在日常表现方面,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这些因素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对于预测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成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评价体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加强跨学科研究团队建设
跨学科研究团队在推动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组建高效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并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与合作。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层面首先要重视跨学科团队的组建,并将其作为推动学科融合的重要途径。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项项目或基金,资助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定期组织跨学科研讨会,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促使教师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跨学科研究氛围,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我校组建大思政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学活动,增进各学科之间的了解。同时,学校要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协同创新,营造协同教学的良好氛围。
跨学科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在跨学科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职称晋升、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创新跨学科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此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在这样的趋势下,思政教育也需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近年来火热的大数据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学科交叉视角下学生表现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这种针对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为教学评估提供有力依据。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还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所形成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有望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考虑统筹力量开发具备不同领域综合知识的思政教育智能助手,为学生提供实时、精准的教学服务。智能助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推荐合适的教材、课程和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智能助手还可能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辅导和答疑服务,突破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思政教育更加便捷、高效。在构建人工智能助手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将不同学科知识纳入构建过程中,从而使服务于大思政的人工智能助手所能提供的知识不局限于思政领域。此外,现代科技手段还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网络上的大量思政教育资源,如视频、音频、图像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同时,在线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堂的时空限制。这些资源和手段的运用,将为思政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科技手段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如何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等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因此,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需要把握好度和方法,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又要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问题。此外,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其对人际关系、师生沟通的影响,确保科技手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总之,科技的发展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为提高思政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其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课本与形式,突破单一课本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到思政教育的魅力。
情境教学能够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他们在真情实感的体验中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也可以通过实地探访学习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让他们在感受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不仅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还了解到不同学科与领域的相关知识。案例教学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富有教育价值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社会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基地、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基层,亲身体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增强“四个自信”,了解社会现状,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不同学科知识独立思考、统筹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而言,在大思政视域下,提升思政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重视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与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现代人才做出贡献。
三、构建跨学科育人机制,拓展思政教育格局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拓展思政教育格局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提高大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针对此,有以下需要考虑的方向。
(一)加强校内各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
实现多部门协同育人的目标,构建多部门通力合作的平台机制至关重要。这一平台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分工,确保各部门能够协同合作、相互支持。此外,平台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通过这一平台,各部门可以共同制订思政教育方案,共享教学资源,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校内各部门要共同参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例如,教务部门要合理安排思政课程,确保课程质量;教研部门要支持思政教师的学术研究与培训,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政教部门要配合思政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的组织。因此,构建多部门通力合作的平台机制可以促进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二)加强校地合作,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作用
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实践教学、校外导师制度等,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思政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学校应当重视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意味着学校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搭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可以与企业、社区、服务机构等合作,共同制订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感受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学校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导师,让学生从导师的亲身经历中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实践指导,学生可以领悟到诚信、责任、创新等价值观的内涵,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学校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关注实践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教育渠道。如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平台,让学生在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思政教育并非简单地将传统思政教育内容搬到网络上,而是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探索适合网络传播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如制作生动有趣的微课、开展线上讨论会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的监管和引导,确保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我们要深刻领会大思政内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拓展思政教育格局,从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现代人才。同时,我们要正视现代科技手段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积极应对,确保科技手段与跨学科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为提升我国思政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学校)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