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海丝文化挖掘整理初探
2024-09-29侯娟
摘 要:惠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蕴含着内涵丰富的海丝文化。白马窑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助力惠州于2021年正式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惠州海丝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对于惠州深度参与海丝联盟交流合作、推进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惠州;白马窑址;海丝;文化遗产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6.041
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人类海洋文明,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海路网络。惠州濒临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丰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白马窑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助力惠州于2021年正式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惠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对于惠州深度参与海丝联盟交流合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海丝概念及学术史回顾
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西霍芬(Richthofen,Fendinand Von)将曾经有大量中国丝织品运销往西方的连接古代东西交通的陆路称为“丝绸之路”,海路则通常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海丝是东西方交流汇通的重要网络。2018年,由广州市、南京市、宁波市共同发起成立“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海丝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大文化举措。2021年,惠州市签署《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并正式加入该联盟,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潮州、汕头、江门、阳江、湛江之后加入海丝联盟的第七座城市。2023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在惠州举行。近年来,惠州积极建设海洋强市,正迎来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丝保护与申遗的重要发展机遇。
关于海丝文化的研究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关于海丝遗址的保护研究。王瑞的《海丝遗址保护与开发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期)针对海丝遗址保护过程中在政府支持、产业融合、人才支撑、规划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张晓斌、郑君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文化遗产》,2019年第3期)将广东海丝史迹划分为港航遗存、外销品生产基地、文化交流遗存、海神信仰建筑、海防设施等六类,并对其文化遗产价值进行了深入阐释。张华琴的《宋元时期宁波城区“海丝”遗存考古研究》(《中国港口》,2020年第10期)则通过对宁波江厦码头遗址、渔浦码头遗址、市舶司(务)遗址、永丰库遗址等考古研究和对部分遗存的重新研判,揭示出古代宁波海外贸易与人文交流的盛况。
第二,关于海丝文献的整理研究。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集中了一批研究福建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及厦门、泉州、莆田、福州等城市。比如,吴娟的《厦门地方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系统梳理了厦门海丝文献的类型、内容和价值;陈汝模、孟雪梅的《上杭县地方志“海丝”资料整理与研究》(《福建史志》,2019年第2期)则重点对福建省上杭县地方文献中的海丝史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第三,关于海丝主题的展陈研究。近年来,海丝主题展已成为博物馆专题展览的热点。荣亮的《“海丝”主题展览的策划实施与范式思考—以中国航海博物馆“海丝”主题展览为例》(《国家航海》,2022年第2期)以中国航海博物馆海丝主题展览为中心,提出以参与式理念为指引,以信息定位、叙事展览等为范式的策展思考。白黎璠的《涉海类博物馆海丝主题展览的策展方向与实践》(《东南文化》,2022年第4期)则指出,国内外海丝沿线区域史、航行技术的发展、不同窑口的贸易瓷器、小宗贸易品、文化意识的交流与影响等都是海丝主题展览可尝试的策展方向。
古往今来,海丝联结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城市,成为东西方在经济、文化、科技、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交流与传播的纽带。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等特点,其文化遗产价值也被不断深入研究与阐释。海丝无疑实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积极推进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有助于加强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在遗产调查、海洋考古、文物保护、申报世界遗产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同时,深入挖掘和传承海丝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联合申遗不仅可以推动我国与海丝沿线相关国家建立对话机制,同时也为国内的海丝联盟城市搭建起合作交流平台。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化海丝相关国家和城市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再现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全球性经贸、文化、科技、人员交流网络的辉煌历程。
2 惠州海丝文化资源概况
惠州海域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大亚湾大部分和红海湾西部属惠东县管辖的考洲洋及东山海海域,东与红海湾相接,西靠大鹏湾,南连广阔的南海。惠州市所辖海域面积4520平方千米,位居广东省第六位。惠州大陆海岸线长为281.4千米,位居广东省第五位。惠州的海洋文化可以追溯到位于考洲洋东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龙舟山遗址。惠州拥有丰厚的海丝文化资源,主要涵盖海丝文献、海丝史迹、海丝非遗、海丝相关历史人物等方面。
惠州海丝文献包括《惠州府志》《归善县志》《惠州西湖志》《惠州文物志》《惠州市志》《惠东县志》《惠州华侨志》等史志资料,《稔山镇志》《黄埠镇志》《平海镇志》《漫话盐洲岛》《走进范和》等镇志村史,《惠东县历史文化资源》《惠东海防史话》《惠州非遗》《惠州民俗》等文史资料,《清初沿海全图》《鼎建大星炮台碑记》《重建平海城垣记》等历史地图和碑刻等资料,《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码头一期工程考古发掘工作报告》《广东惠阳白马山古瓷窑调查记》《广东惠阳新庵三村古瓷窑发掘简报》《2021年广东省三官坑遗址发掘情况报告》《青瓷白马兼山海—惠东县白马窑址群区域系统调查》等考古发掘报告和调查资料。另外,还有陈贤波的《重门之御:明代广东海防体制的转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以及王元林、汪欢的《名同实异:道教、民间信仰中的谭公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6期)等相关研究。
惠州海丝史迹包括以北宋的东平窑址和明代的白马窑址为代表的外销瓷窑址以及大亚湾纯洲岛造船湾遗址,也涵盖平海所城、烽火台和炮台等海防文化遗存。“东平窑地处东江与西枝江之间的盆地,窑址离两江不到1000米,交通方便。在废窑上出土了210.5公斤的钱币,其中有安南(今越南)的‘天福镇宝’钱。又据报道,在南洋群岛也出土了东平窑的产品,证实了东平窑的产品有外销的。”①惠州最具代表性的海丝史迹是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的白马窑址群。早在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广亿等就曾对白马窑址开展考古调查。2020年、2021年、202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属白马窑址群的三官坑窑址实施三次考古挖掘并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惠东三官坑窑址入选“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2012—2022)”。同年,白马窑址群又被列入“海丝·中国史迹”预备名单遗产点。大亚湾纯洲岛造船湾遗址同样也是一处重要的海丝史迹。2009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造船湾的发掘,发现了商、南朝、宋、明文化层,但主要是商时期和宋代文化遗存,又以出土宋代陶瓷器为大宗。”②
位于惠东县东南的针头岩(图1)作为我国49个领海基点之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明代海道针经抄本《顺风相送》中所记载的大星尖即针头岩。刘义杰在《顺风相送研究》一书中对针路也就是古代以罗盘针指示方向的航路进行了详尽解读。其中,去往泰国、马来西亚针路都经过大星尖。比如从福建漳州港(月港)外港浯屿港起航,到大星尖(今广东惠州外海之针头岩),经过广东广州港南亭门中转到马来西亚的吉兰丹港和北大年港③。针头岩历来是航船去往海外的重要航海图标。
惠州有“粤东门户”之称,惠州沿海至今仍保留有平海古城(图2)、大星山炮台旧址(图3)、田坑烽火台遗址等一批海防文化遗存。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廷在位于大亚湾口西侧的沱泞岛即三门岛建造城堡并驻军。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朝政府在三门岛筹建三门关厂,为九龙海关所辖分支机构。三门岛上至今还遗存有妈湾关厂、妈湾城墙旧址等。
惠州海丝非遗以谭公信仰为代表。谭公信仰源自惠州本地神祇谭公,在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人世界广泛传播。光绪《惠州府志》卷44《人物》记载:“谭公道者,归善人也。居九龙山修行,不记岁月,每杖履出山,一虎随之,或为负菜,往返与俱,人甚讶之。既殁,有祈雨旸者辄应。山故有庵,甚灵异。今府城水门外,县城白鹤峰皆有庙。咸丰六年,敕封‘襄济’。”④谭公祖庙位于惠东县九龙峰。2009年,九龙峰谭公庙醮会作为民俗类别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妈祖信仰作为重要的海神信仰在惠州沿海及海外华人世界影响深远。巽寮妈祖信俗入选惠东县第十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惠州是著名的侨乡,涌现出叶亚来等众多与海丝相关的历史人物。叶亚来(1837—1885),本名茂兰,字德来,原籍惠阳淡水周田村,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开埠功臣,被誉为“吉隆坡王”。清光绪九年(1883),被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至今,吉隆坡仍保留有“叶亚来街”及其塑像。2020年,依托惠阳区周田村的叶亚来故居建成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并对公众免费开放。
惠州海丝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惠州海丝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海丝文献成为海洋文明的珍贵记录,海丝史迹成为海丝文化的重要载体,海丝非遗又以活态的遗产形式世代传承,惠州众多与海丝相关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3 海丝史迹的展示利用
海丝主题展已成为近年来文博场馆专题展的热点。不少博物馆联合国内多家文博机构联合举办海丝文化主题展览,许多展览还走出国门在境外展出,增强了海丝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些展览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们以文物为载体阐释海丝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见证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早在2013年,由福建博物院策划举办的“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云集了国内45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其文物图片展还在联合国总部及多国展出。近年来,以海丝为主题的专题展览不断推陈出新并屡屡获奖。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荣获2015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17年,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和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德国展出。该展览是中德双方为配合汉堡G20峰会活动并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而举办的专题展览,并在欧洲国家巡展。该展荣获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此外,由广东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海道—‘南海Ⅰ号’沉船与南宋海贸”获评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2023年,“宋元海丝宴”亮相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它以南宋石狮籍美食家林洪的《山家清供》为蓝本,再现宋元独特的饮食文化。2023年,福建博物院联合国内35家博物馆,推出“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主题展览“福杭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展出包括法门寺地宫、南海Ⅰ号沉船、江西海昏侯墓等一批珍贵出土(水)文物。
2023年,惠州市博物馆推出原创主题展览“青瓷白马兼山海—白马窑考古成果暨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物展”。“惠东白马窑址群是我国明代重要的外销窑场,亦是广东目前经考古工作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址群,长期以来,其历史价值被严重低估。”⑤近年来,惠州海丝重要史迹白马窑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清理出分室龙窑、制瓷作坊等窑业遗存,惠州海丝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得到不断深入诠释。该展览联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单位,分为“青山缭绕见白马”“岭海月明有遗珍”“丝路千里自同风”三部分,集中展示了白马窑址群出土的代表性遗物及其他海丝主题文物,同时还设置了考古互动区、打卡点,设计有专属印章,配套举办了多场主题社教活动。主题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除白马窑址外,其他海丝主题如惠州海防文物遗存等也可进行专题策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海丝策展方面应着力挖掘海丝文物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一些与海丝相关的历史人物。
海丝专题展览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与对话方式,不仅将国内外众多文博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展览作为连接观众的纽带,也随着展览在国内外的流动巡回,加强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
4 结语
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了城市,联通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城市之间通过海丝文化这座桥梁共谋发展,共话未来。惠州作为海丝联盟城市之一,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仍需加快海丝文献的挖掘整理和数字化建设,推进海丝史迹的合理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大海丝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和海丝联盟城市之间在文化策展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挖掘整理好惠州海丝文化,保护传承好惠州海丝文化遗产,讲好海丝故事,将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注释
①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惠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4042.
②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码头一期工程考古发掘工作报告[M].[内部资料],2009:2.
③刘义杰.《顺风相送》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7:208.
④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惠州府部(五)[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835.
⑤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青瓷白马兼山海:惠东县白马窑址群区域系统调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