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探究

2024-09-29刘双萍王颖

名家名作 2024年24期

[摘 要] 儿童文学是文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为儿童创作且符合儿童心理期待的一种文学形式。为了提高儿童文学的翻译质量,促进中国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基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从语言结构顺应、语境顺应、动态顺应三个维度对刘勇军的译本《找个地方挂月亮》进行研究。刘勇军的翻译既顺应了原文内容和文化,又顺应了译入语文化和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协调了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可见,顺应论对翻译儿童文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能有效保证译文的质量。

[关 键 词] 儿童文学;顺应论;语境关系;语言结构;动态顺应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不断进行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文化交流。近些年,大批国外儿童文学作品不断涌入中国,使得翻译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好的译文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阅读国外书籍,中国儿童读者可以不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到各个国家的文化,这就对译者的翻译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儿童所使用的语言、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状态与成年人截然不同。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结合正确的翻译理论、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对原文本进行翻译。与成人文学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翻译较为简单,其研究常常受到译界忽视。因此,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以期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找个地方挂月亮》作品简介

《找个地方挂月亮》被选为2021年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金标图书,曾获得美国合作儿童图书中心选择奖以及美国儿童作家和插画家协会水晶风筝奖,作者是美国作家凯特·阿尔布斯,创作于2021年。其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威廉、埃德蒙和安娜兄妹三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他们唯一的亲人——祖母,而艰难度日,后被收养,重获家庭温暖的故事。祖母留下了很多遗产,却没有为他们指定监护人。战争期间,大人们别无他法,只能委托学校,让这三个孩子跟随学校撤离至乡村,先找到合适的寄宿家庭,以便日后成为他们永久的家。在种种困难下,三兄妹没有放弃,而是相互鼓励、相互照顾。在最初几家寄宿家庭中,三个孩子受尽了屈辱。在他们饥寒交迫的时候,唯一给过他们温暖的人就是图书管理员穆勒太太,穆勒太太将他们三兄妹带回家,为他们提供干净温暖的衣衫和新鲜可口的食物。她包容着三个孩子的一切,陪伴并温暖着三个孩子,三个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找到了温暖的港湾,找到了相信他们能把月亮挂起来的人。对该作品进行翻译时,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会给儿童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此,译者需要了解儿童文献特点,并在合适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才能使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获得相同的阅读感受。

二、儿童文学的特点及作用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首先,儿童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的思维和情感。这种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能够引导儿童进入故事情节中,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与其中的角色共情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其次,儿童文学作品常常运用幽默、夸张和想象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天性和喜好。除此以外,儿童文学还融入了教育意义,并实现了价值观的传递。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故事中蕴含着关于友情、勇气、正义等方面的启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儿童文学以其独特的内容、风格和表达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他们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儿童文学翻译要基于儿童文学的以上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特色(黄娟,2022)。

三、顺应论阐释

顺应论是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在1999年的著作《语用学新解》中提出来的新理论,其为语用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维索尔伦的语用观认为,语言使用是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语言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出于语言内部原因还是语言外部原因(Verschueren,2000)。根据维索尔伦的论述,产生言语和阐释言语的过程中都会做出选择,并且在这两个过程中做出的选择同等重要(邓隽,2019)。顺应论指出,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包括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协商性是指所有语言不是机械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可以从可供选择之中做出灵活变通,满足交际需求。贯穿顺应论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选择”(宋松岩、黄娟,2010)。在语言变异性、协商性的基础上,语言使用者才有可能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从可供选择的言语中做出恰当的选择,以满足交际需要。顺应论包含四个维度,即语言结构顺应、语境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凸显。笔者将以《找个地方挂月亮》为例分析顺应论是如何指导儿童文学翻译的。

四、顺应论在《找个地方挂月亮》汉译本中的运用

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和翻译风格直接影响着儿童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语言学习。因此,译者在翻译国外儿童文学作品时,需要在恰当的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翻译。顺应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现主要从语言结构顺应、语境顺应、动态顺应三个层面对刘勇军汉译本《找个地方挂月亮》进行分析。

(一)语言结构顺应

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为儿童,其写作语言和风格独具特色。因此,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所使用的语言必须符合儿童的需要,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才能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下面将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分析《找个地方挂月亮》汉译本中顺应论的指导和应用。

例1.原文:She put down her knitting when she saw them.

译文:她看到他们,便放下了手里的毛线活儿。

分析:无论是在日常交际中,还是在主持、大声朗读、复述、演讲等特殊的口头表达中,儿化音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为了使句意连贯,根据儿童的语言特点,将“knitting”翻译成“毛线活儿”,使用了儿化音。“儿”更符合儿童文学的口语要求,在词末加了“儿”,既能顺应儿童读者的语气,又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儿童营造了良好、快乐、友好的氛围,使之更加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

例2:原文:It was perhaps for the best that his mouth was filled with iced bun, for this made his answer unintelligible.

译文:他嘴里塞满糖霜面包也许正好,因为这让他说起话来含含糊糊的。

分析:维索尔伦提出,语言本身必须是一种顺应性强的工具。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译者需要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适应儿童群体的语音层次,使用生动、直观的词汇来减少儿童的阅读困难(Verschueren,2014)。“unintelligible”原意为“难理解的,无法理解的”,在这里,译者根据语境将其翻译为“含含糊糊”这一叠词,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主人公塞满面包时说话的动作,该翻译使得译文童趣盎然、轻松愉快,顺应了儿童的语言特点和阅读习惯。

例3:原文:Especially when one hasn’t any parents who might make themselves uncomfortable on behalf of their children.

译文:特别是这个人还没有父母,若是有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舒服,他们也会不舒服。

分析:原句是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和“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构成,该句比较长,儿童很难阅读和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不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英语常用长句,句子结构紧凑完整,注重形合。而汉语多用短句,注重意合。因此,在这个句子翻译中,译者将原句子翻译成几个短句,儿童非常容易理解。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对长句进行拆分,使句子结构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使语言更便于儿童理解,以顺应儿童的阅读水平。

例4:原文:The country’s worst fears about Mr. Hitler had been realized the previous fall when war with Germany had been declared.

译文:去年秋天英国最怕希特勒干的事终于发生了,英国对德国宣了战。

分析:原句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句。英语善用被动结构,而汉语中则善用主动结构,很少使用被动语态,大多数被动动作都是由主动语态或借助具有被动意义的词语来表达的。在原句中,“had been realized”和“had been declared”为过去完成时的被动结构,意思分别是“被实现了”以及“被宣布了”。但中国人不习惯这样表达,在顺应论的指导下,译者将其翻译为“发生了”和“宣了战”,顺应了儿童的表达习惯以及理解能力。

(二)语境顺应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环境,指与话语相互顺应的一切因素,包括语言语境、交际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是指词、短语、语段或者篇章的前后关系,它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理解词、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交际语境指的是交际主体从事言语交际活动时的具体情境,相关因素有言语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双方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话题、交际目的、交际方式等。社会文化语境,即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文化语境顺应的情况译本中没有呈现,故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方面说明。

例5:原文:Indeed,having grown up in the care of a grand-mother who lacked much in the way of warmth, William, Edmund, and Anna had spent untold hours imagining what a real family might look like and hoping one day to find themselves in one.

译文:事实上,在缺乏爱心的祖母的照顾下长大,威廉、埃德蒙和安娜花了无数的时间想象一个真正的家是什么样子,并希望有一天他们也能拥有这样一个家。

分析:原句描述了三兄妹渴望拥有家的情景。在原文句子结构中,为了避免语句重复,描述时使用了代词“one”以代替上文提到的家,但译文中如果简单译成“拥有这样一个”,虽然达意, 却失去了语言的生动性。因此,为了顺应语言语境,使译文衔接更加紧凑,译者选择了重复,增加了之前提到的“家”,这样使得译文内容更加充实,顺应儿童的阅读水平,更加便于儿童理解。

例6:原文:The woman’s face brightened. “We’ve the spare room for the girl—what’s your name,pet?”

译文:女人的脸上露出喜色:“我们有一间空房间,可以给小姑娘住……你叫什么名字,宝贝?”

分析:原文出自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对话,其中出现了两个词汇,分别为“girl”和“pet”,其原意分别为“女孩;姑娘”和“宠物”的意思。在这里,原作者表达出女人对威廉妹妹的同情和爱。如果译者只是简单地翻译出这两个词汇,就不能顺应长辈对晚辈说话的语气,同时也无法表达长辈对晚辈温柔且亲切的称呼。在顺应论的指导下,译者将其分别翻译为“小姑娘”以及“宝贝”,充分展现出长辈对晚辈疼爱的状态,这顺应了儿童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特点。

(三)动态顺应

顺应性翻译选择的动态性表现在,顺应贯穿于翻译过程的每个阶段和各个层面(王颖频,2015)。动态顺应要求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翻译时,既要考虑语境因素,又要考虑语言结构因素。因此,译者要合理恰当地做出语言选择,根据需求翻译出译文,以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阅读需求。

例7:原文:“Come on,poky boots”,Anna said grum-pily.

译文:“快点儿,你这慢吞吞的擦鞋匠。”安娜暴躁地说。

例8:原文:“I’m afraid,though,that an old bird like me”—she directed a smile at Edmund—“is in no position to become mother to anyone.”

译文:“不过,我都这把老骨头了”,她朝埃德蒙笑了笑,“恐怕再也没有资格当一个母亲了”。

分析: 例7中,“boots”这个词原意是“靴子”。如果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慢吞吞的靴子”,就会使儿童读者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在动态顺应的指导下,译者结合具体语境,将“慢吞吞的靴子”翻译为“慢吞吞的擦鞋匠”,使得表达生动形象,进而顺应儿童语言和理解能力,帮助儿童理解原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图。例8中,“an old bird”如果翻译成“一只老鸟”,儿童同样会产生疑惑。因此,译者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处理,将其翻译为“这把老骨头”,使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达到同样的阅读效果,顺应了儿童的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

五、总结

目前,儿童文学翻译在国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tmZ9lLzl524LOnyq4UxlRw==准。译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因此儿童文学翻译有着多样性的特点。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基础,对刘勇军的汉译本《找个地方挂月亮》进行研究,从语言结构顺应、语境顺应和动态顺应三个层面阐释译文在各个层面的顺应。从所分析的实例可以看出,顺应论能够帮助译者完成高质量的儿童文学翻译,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对今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和传播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 Key notions for pragmatic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4.

[2]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0.

[3]Kate. A. A place to hang the moon[M]. York:Maple Press,2021.

[4]邓隽. 语用综观视域下《丰乳肥臀》英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19(5):73-77.

[5]黄娟. 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及策略分析:以《冰雪女王》为例[J]. 新纪实,2022(5):55-57.

[6]王颖频. 动态顺应: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J]. 上海翻译,2015(4): 76-79.

[7]宋松岩, 黄娟. 顺应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8):80-82.

[8]凯特·阿尔布斯.找个地方挂月亮[M].刘勇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3.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刘双萍(1997—),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 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