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与死亡的交织诗篇

2024-09-29

名家名作 2024年24期

[摘 要] 安徒生,一生短暂却充满传奇,他创作的童话故事深受读者喜爱。在他的作品中,死亡是一个常被探讨的主题。但他对死亡的描绘绝非阴森恐怖,而是充满了爱与希望,搭建起通往另一个美好世界的桥梁。在他的作品中,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全新的开始;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升华和超越。这样的观念使得安徒生的童话在给人以欢乐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关 键 词] 《安徒生童话》;死亡;爱;上帝

在安徒生的笔下,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如同一道若隐若现的阴霾,萦绕在他所创作的168篇童话作品的每一个角落。安徒生并未回避“死亡作为生命活动的终结”这一残酷现实,在他的文学世界中,死亡并未被描绘成充满冲突和阴暗的绝望之境。相反,他笔下的死亡如同经过洗礼的晴空,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是他对现实进行艺术化提升后的独特呈现,充满了张力和变化。

本文通过对《安徒生童话》中呈现的死亡意识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和至高境界。安徒生的童话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灵魂升华、走向真正天堂的开始,人们终将超越肉体的束缚,迎接更加幸福的人生之旅。

一、生命诗性追求中的死亡

在漫长而汹涌的历史长河中,个体的生命犹如微不足道的沙砾,时而被巨浪卷起,时而沉落在深邃的河底。安徒生用他敏锐的笔触,洞察着这些微小的生命在波涛中的挣扎与奋斗,他的情感又是如此细腻,以至于能够发现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意义,捕捉那些属于他们的独特光辉,赋予他们以永恒的价值。

(一)草木一秋中的过客

《老路灯》讲述了一盏静静地矗立在街角的街灯,用自己昏黄的光芒,照亮了无数寂静的夜晚和冷清的街道的故事。在它的光晕下见证了无数孩子在路灯下玩耍、情人们在路灯下相依的幸福场面。然而,现在它却担忧着自己的命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正当它以为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而难过时,与它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巡夜人夫妇将它带回了家,用温柔的双手擦拭着它那满是尘埃的身躯,让它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它渴望自己能派上用场,终于在老守夜人的生日上,它再次被点亮了。它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个诱惑摆在了它的面前:是被熔化掉成为诗人桌子上的漂亮烛台呢,还是留在这里陪伴夫妇俩度过晚年的孤寂岁月呢?最终它决定还是当一个路灯,因为老夫妇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它,它感觉比彩色画上的国王还幸福。这个故事通过路灯别具一格的独特视角,以精细入微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它所见证的人事沧桑。这并非单纯对一种事物的描绘,而是在深刻揭示时光的无情与残酷。然而,在这流转的岁月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人,以其坚韧与善良,默默守护着我们,给予我们温暖与希望。

《瓦尔都窗前的一瞥》中所捕捉的那一瞬间,仿佛人生的百年轮回与戏剧辗转都凝聚在了凤仙花那遥远的一瞥中。对于那位静立窗前,默默俯瞰护城沟堤的老妇人而言,草茵上的露珠仿佛烫人的眼泪,凝结着过去的痛苦与哀愁,她已很久没有听见那些被埋葬在沟堤下的孩子们的哭泣,那些曾在她心头留下深深烙印的声音。而眼前,这些面颊红润、如鸟儿般欢快嬉戏的孩子们,还在无忧无虑地尽情嬉戏打闹,这让她不由得心生感慨。“玩吧,你这位小小的姑娘!岁月带着许多阴暗的日子——但也带着青春的心情——走过去了①”,这正是老妇人的心头写照。透过窗子,她不仅看到了时光的流转、岁月的游走,更看到了生命的承接延续、生死的相继更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缩影,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那些不断重复的往来与变迁,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呈现。然而,那些刻在时光里的记忆,如同凤仙花的花瓣,终将被风干,随着生命的终结,化为尘与土,但它们所留下的痕迹却是永恒的。

《老墓碑》并非仅是描绘一块被岁月侵蚀、残破不堪的墓碑,而是两位已故老人一生的浓缩与写照。曾经显赫一时的纪念物,如今却沦为放置锅碗瓢盆的普通石头,其命运令人唏嘘不已,但也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唤醒了沉睡在记忆深处的往事。普里本·斯旺勒和玛蒂夫妇的生平,在一位垂暮老人的脑海中复苏。当这位老者摇头哀叹:“被遗忘了!一切东西都会被遗忘了!”他未曾料到,逝者的生命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在一个小男孩清澈而严肃的眼神里,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往事悄然复苏,重新焕发生机。安徒生也在结尾写道:“从这时开始,这颗种子,到了适当的时候,将会成熟,开出花来,成为一首诗。美和善的东西是永恒不会被遗忘的;它在传说和歌谣中将会获得永恒的生命。”①而那时洁白的月亮和明朗高阔的天空像造物主的面孔,在向整个世界微笑。

在这些篇章里,死亡不过是流转不息的时光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如同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的自然循环。安徒生沉醉于那些静默无言的微小事物,它们虽不起眼,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深藏着无尽的宝藏。正是这些平凡至极的存在,饱含着对时间的深情眷恋与未曾言说的情感,超越了生死轮回,让爱在悠远深长的时间里绽放光芒。

(二)短暂光华中的永恒

《海的女儿》是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无私的爱与牺牲。小美人鱼为了得到王子的爱以及永恒的灵魂,经历了三重死亡的考验:第一重是自我割舍,她舍弃了原本美妙的嗓音和漂亮的鱼尾,背负着身心的巨大创伤;第二重是与过去告别,她离开了心爱的家人和熟悉的海底世界,踏上了未知的旅程;第三重则是最终的选择,在王子与异国公主结婚的次日清晨,她放弃了获得重生的机会,选择化作海上的泡沫,永远地消失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是无私的、是纯粹的、是不求回报的。小美人鱼付出了生命,展现了她对爱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尽管她在人间遭受了种种苦难,但她始终坚守着内心的纯真与美好,让读者不禁为之动容。在荆棘密布的道路上,她用真心铺就了一条通往永恒的道路,故事的结尾也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答案,小美人鱼“骑上玫瑰色的云朵,升入天空去了”,升入“精灵的世界”去了。那里将是她的新家,也是她心灵的归宿,她的牺牲及其展现出的美好得到了永恒的纪念和升华。

《树精》这部作品以一棵栗树精的生命轨迹为媒介,巧妙地揭示了19世纪人类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微妙关系。当它还只是一棵小树时,沉醉于自然界的慷慨赠予中,尽情地吸收阳光、雨露,享受着与鸟类、昆虫的亲密交流,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颗年轻的心灵被外界的繁华与神秘所吸引,对未知世界的向往逐渐压倒了对乡土的依恋,于是它踏上了通往巴黎的旅程,那是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的都市,在这里它获得了短暂的兴奋与陶醉,但随着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疲惫与战栗也随之而至。那些儿时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过去的片段在眼前不断回放,但终究无法阻挡现实的冲击。最终,一片凋谢的、破败的栗树花从枝头落下,被人们无情地践踏进泥土里。上帝曾赐予它一块生长的土地,但它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巴黎,付出了所有的热情和勇气,最后却满是疲惫、懊悔与伤痛,也正是这份幡然醒悟后的毁灭,让我们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老栎树的最后一梦》中有一段蜉蝣与老栎树的对话,蜉蝣朝生夕死,但它在天空尽情挥舞着自己的翅膀,感觉无比幸福。老栎树却说:“可怜的小东西,你整个的生命也不过只有一天!太短了!这真是悲哀!”蜉蝣回应道:“你说你有几千几万个像我这样的日子,可是我有几千几万个片刻;在这些片刻中我能够感到快乐和幸福……只不过我们计算方法不同罢了!”②白昼对蜉蝣来说充满了欢乐和幸福,轻轻地滑到柔软的草秆上,死亡便这么来临了。而存活了365年的老栎树呢,在某个圣诞节,在一场风暴中,被连根拔起的那一刻,它倒下了,就像蜉蝣的一天一样结束了。海上的水手们对着海岸上的路标——老栎树,唱起了歌,歌声在海面上回荡,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永恒。很多时候,体验和生活都不应只是关注结果,生命也许短暂如蜉蝣,也许漫长如老栎树,但有时片刻即永恒,我们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和意义的过程才是最美好的。

在这些篇章中,活着的意义并非取决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够痛痛快快地度过每一天。无论面对怎样的结局,拥有一颗真挚而活跃的心,即使是在颠沛流离中,即使是在苦难深渊中,也要竭尽全力超越世俗的枷锁。信仰会让你的灵魂得以升华,在诗意的旋律中,上帝将引领你通往永恒之门,让我们放下浮华去追寻内心的光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迎接那个永恒的世界。

(三)社会不公的无奈

《她是一个废物》中真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中的双重标准现象。一名勤劳诚实的妇女,每日不辞辛劳地工作以维持家庭生计,她未曾欺诈、贪婪或作恶,仅在严寒中借助少量酒精获取温暖,却因此被市长先生视为无用之人。而在市长先生所举办的宴会上,那些社会名流大量饮用烈酒,醉态尽显,却对一位仅因御寒而饮酒的妇女妄加评判,称之为“废物”。这位妇女虽历经爱情挫折、家庭债务以及丈夫离世的打击,但始终坚韧不拔地生活着,她唯一的愿望便是将子女抚养成人,然而,她收获的只是无端的指责与误解。在底层劳动人民中,他们的生活往往伴随着苦难和磨难,但她的内心深处仍然秉持着对高尚灵魂的追求和对上帝信仰的坚定,坚持着“上帝的意志!他将要在适当的时候把我唤走,他也不会不管我的孩子”①的信念,她的灵魂之光在苦难的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

上述篇章揭示了罪恶社会下劳动人民的苦难与不幸,这是时代无法回避的议题。这些悲剧故事传达了宿命的观点,不幸的人民只能依赖优秀的品质来寻找“爱”的指引与拯救,以摆脱苦难,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二、死亡与生存之间的追求

安徒生,这位享誉全球的丹麦童话巨匠,出生在一个极度贫寒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平凡的鞋匠,每日为生计忙碌奔波;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勤劳的洗衣妇,夜以继日地劳作,只为解决家人温饱。在这样的困境中,安徒生和他的父母,仅凭微薄的收入,艰难地维持着生活。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对这个家庭施以眷顾,战争的残酷无情地夺走了安徒生父亲的生命,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存,安徒生的母亲不得不改嫁另一位鞋匠,但这位继父对安徒生毫无善意,他的冷漠与厌恶使安徒生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

可是他坚信:“我整个一生中,无论是光明的日子,还是黑暗的日子,其结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条固定航线上向某个知名的地点进发——我在掌舵,我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掌管着风暴和海洋。”②博爱与善良的种子在小安徒生的心灵深处扎根,成为他坚定的精神支柱和不可或缺的依赖。这份信仰赋予这位原本卑微、内向且敏感的孩子无尽的信心和期盼,使他对未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期待。

爱自然,爱世上所有的人,安徒生把这样的爱倾注到他的作品中,使他的童话故事成为对爱的优美诠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生与死一直都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安徒生笔下的童话故事总是透露着一丝悲剧气息,人物往往被命运推向死亡的结局。然而,没有死亡就没有生命,死亡成为新生命的前提条件。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开始的方式,是生生不息的循环。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告诉我们,生与死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整个生命的奇妙之旅。

安徒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总是展现出善良、聪明、有才华,甚至是充满决心和信念的特质。无论是常人的现实童话还是超人的拟人童话,他所描绘的角色都展现出坚定不移的毅力和耐心,他们勇敢追求理想和美好愿望,甚至不惧死亡。安徒生深信,在现实世界中,渺小的爱也许无法照亮黑暗和残酷的现实,但即便是如此微弱的爱之光也能通过死亡得以永恒。他深刻领悟到世界的复杂性,其中不乏苦难与遗憾,但这些困境绝非仅凭他一人之力所能化解。因此,他倡导人们将希望寄托于上帝,坚信上帝可以为每个人做出最恰当的安排。安徒生的作品虽然叙述了痛苦和挣扎,却也写出了人性中最纯真的一面,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他在作品中所传达的坚定信仰和刻画的众多人物形象,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孕育出一种自由、积极的人格力量,引导他们以更理性与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坚信即使面对困境,只要保持心中的希望和信念,终将获得爱与拯救。

三、结束语

死亡虽然限制了我们生命的长度,却无法阻挡我们在人生中创造价值的信念,即使来自天堂的关爱看似虚无缥缈,但它却犹如天边闪烁的星星,提醒着我们人生纵然充满曲折和挑战,只有保持坚定意志和善良爱心的人才有获得拯救的权力和门票。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考验,死亡或许是终点,但只有坚韧不拔、充满爱与善心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至美的艺术生命不朽,那便是《安徒生童话》。

参考文献:

[1]浦恩华.安徒生童话中的死亡与拯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S1):199-201.

[2]陈江敏. 论安徒生童话的“死亡”母题[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注释:

①安徒生:《母亲的故事〈安徒生童话全集之五〉》,叶君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第45页。

作者简介:秦娇阳(2002—),女,山西朔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