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藤仁斋“情无思虑”论对其汉诗创作的影响探究

2024-09-29曹磊康亮

名家名作 2024年24期

[摘 要] 伊藤仁斋作为江户前期的儒林巨头,一举创立了古义理学派,其思想对日本的儒学自主化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伊藤仁斋的思想总体表现为对人道的重视,“情无思虑”论就是人道观念下的产物,这种观念引导着他的汉诗创作,使其汉诗重抒情而少说理,呈现出语言平淡、情感直白的特点。

[关 键 词] 伊藤仁斋;哲学思想;汉诗创作

伊藤仁斋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位儒林巨擘,作为古义理学派的创立者,其哲学思想对日本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伊藤仁斋的思想观念中,对情欲的肯定是重要的一环,在此之上发展出了其“情无思虑”的情感观念。这种观念在他的汉诗创作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对其汉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是对诗歌情感表达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其诗作情感表达少有修饰。

一、“情无思虑”论的思想内涵

“情无思虑”论是伊藤仁斋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性情论与率真观共同构成了伊藤仁斋情感观念的框架。同时,伊藤仁斋对情感的肯定与重视也是其人道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其重视情感表达的诗学观念,对其汉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汉诗具有重视情感、直言情感的特点。

(一)人道思想:性乃“气质之性”

在伊藤仁斋看来,性是情产生的基础。因此,在对“情无思虑”论进行解读之前,首先要明确伊藤仁斋眼中的性,在他看来,性乃气质之性。

伊藤仁斋的儒学思想体系一直贯彻着对“人道”的追求,正如其在《孟子古义》中所言:“凡圣人所谓道者,皆以人道而言之。”凡是圣人口中的道,皆是人道。他认为:“大凡无补于天下国家之治, 无裨于人伦日用之道者, 皆谓之邪说暴行。”可以看出,其思想表现出对人道的倾向,并偏向于实用主义,即对形而下的“人伦日用之道”的追求。

在重视人道思想的基础上,伊藤仁斋认为《孟子》中所说的性乃气质之性:“向蒙教诲,孟子性善之说,就气质之中而言,非离气质而言之。”在他看来,《孟子》中的“性”并不是脱离个人而言的,而是气质之性。在他眼中,气质之性是以人心发动为基础的,是天命之性与实际结合的产物,而宋儒口中的天命之性只是没有实质内涵的概念,是脱离了实际的空话而已:“浑然之善,然实空名而已矣。”由此可知,伊藤仁斋认为性为气质之性,而非天命之性,它造就了每个人的不同特质。而气质之性对外物有所追求,即“气之欲”,宋儒认为“欲”是蒙蔽人、阻碍人的,因此要将其从人身上剥离,进而回到天命之性:“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伊藤仁斋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性就是气质之性,由天命之性与实际结合而产生,要通过教化加以规范,进而肯定了“欲”的合理性,这也是“情无思虑”论诞生的重要基础。

(二)性情论:肯定情感

性情论是“情无思虑”论的重要部分,具体表现为对情感的肯定。在伊藤仁斋的“情无思虑”论中,性为气质之性,性之欲便是情。因此,情感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被肯定的人的要素之一。它是“好善而恶恶”的,因而也是人得以向善的基础,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质部分,是性与外物结合的产物。因此,伊藤仁斋在《孟子字义》中这样诠释“情”:

情者,性之欲也。以有所动而言,故以性情并称。

伊藤仁斋认为,性是生来就具有的生之质,也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性接触外物后所产生的情感变化,性与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性“感物所动”,结合“欲”便产生了情。因此,于伊藤仁斋而言,作为天性中重要要素之一的情感是被肯定、被支持的,情与欲也是可以转化为道与义的。在此基础之上,伊藤仁斋又认为情是人得以向善的基础:

人指我以为禽兽,非人之所欲,故曰:是岂人之情也哉?又所谓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即是此意。

伊藤仁斋认为,每个人都有情,它是好善恶恶的,指引着人向善,“人指其为禽兽”,就是因为其失去了这种向善的情。因此,情也对人有着积极的作用。伊藤仁斋肯定了人情的合理性,而这种思想体现在其汉诗中,便形成了其重视诗歌情感表达效果的创作思想。

(三)率真观

伊藤仁斋在其“情无思虑”论中,除了其对情感持肯定态度,还认为情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精神流露,是不加修饰、率真直白的:

自无所思虑而动之谓之情,缆涉乎思虑则谓之心。

(《语孟子义》)

伊藤仁斋认为情与心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二者皆来自“性之所动”,其中无所思虑的便是情,涉乎思虑的便是心。在伊藤仁斋看来,情感则是无关思虑的,不涉及心的运用。因此,情就是未经过人心的处理而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这个过程没有思的参与,所以情感本身就是没有修饰的。这种思想体现在其汉诗中,便造就了其诗歌情感率真直白的特点。

总而言之,“情无思虑”论是伊藤仁斋实用主义的产物,他将目标从对天道的追求转移到对人道的追求,进而确立了《孟子》中所言的性为每个人的“气质之性”,而非天道赋予人的“天命之性”,从而肯定了“欲”的合理性;“情”又是在“性”的基础上结合“欲”的产物,进而肯定了“情”的合理性。这体现出伊藤仁斋对人本身价值的重视,因此,“情无思虑”论必定是重视情感的,这种情感同时又是直接的,这种对情感的肯定以及情感的直接性在其汉诗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性情论:重视诗歌情感

伊藤仁斋对情感持肯定态度,并将情视为每个人得以向善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诗主性情”的观念,其汉诗也具有重抒情而少说理的特点。

(一)“诗主性情”的诗学观念

伊藤仁斋在“情无思虑”论的引导下,提出了“诗主性情”的诗学思想。首先,伊藤仁斋认为“诗无出于三百篇之外者”,他在《童子问》中明确提出“诗起于三百篇,文本于《尚书》”。他将《诗》视作一切诗歌的源头。因此,他对《诗》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对汉诗的观念,而他认为《诗》的本质就是人情:

《诗》以道情性,天下之人虽众,古今之生虽无穷,而原其所以为情者,则无出于三百篇之外者,顺之则治,逆之则乱。(《童子问》)

故立教施政者,必不可不读《诗》《书》也而圣人之为政也,本于人伦,切于人情,而无虚无恬淡之行,无功利刑名之杂。(《语孟子义》)

这两段话深刻地体现了伊藤仁斋对“情”的重视,他认为《诗》本于人情、切于人伦,顺之则行,逆之则废,因而立教施政,必不可不读《诗》《书》。同时,伊藤仁斋又将《诗》视为一切诗歌的源头,这样一来,人的情感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伊藤仁斋眼中诗歌的重心所在,他认为诗歌的作用就是吟咏性情。他在《诗说》中提道:“唯《诗》出于古人吟咏情性之言。”很明显,在伊藤仁斋眼中,诗歌本身就是“吟咏情性”的。因此,情感的表达在诗歌的作用中应当是处于第一位的,这种思想也是伊藤仁斋重视情感的哲学观念的体现。

(二)汉诗重抒情而少说理

伊藤仁斋受“诗主性情”诗学观念的影响,其汉诗创作体现出重抒情而少说理的特点,在他的402首汉诗中,说理诗仅占比7%,而抒情诗占比则超过了70%,这说明了他对诗歌情感的重视。

在伊藤仁斋眼中,诗歌产生的原因就是满足抒情的需要:“诗之为道,天动神解,出于情流。”在他看来,诗歌出于情的流露,是情感外露自然形成的产物,而非人为创造之物。因此,相较于诗歌的说理功能,他对诗歌的抒情作用更为重视:“唐诗尚意兴,宋诗主义理,此唐诗之所以庶几于三百篇,而非宋人之所以能仿佛也。”首先,伊藤仁斋认为,唐诗尚意兴,注重感情与形象的统一,以吟咏性情为主,因而能够“庶几于三百篇”,而宋诗主义理,更注重诗歌的说理功能,因而与三百篇相去甚远。这说明相较于诗歌的说理作用,伊藤仁斋更倾向于诗歌的抒情作用。

伊藤仁斋受“诗主性情”观念的影响,其汉诗中抒情诗占比极高,说理诗占比很少,呈现出重抒情少说理的特点,这也是其“情无思虑”论对汉诗创作影响的体现之一。此外,伊藤仁斋的汉诗也因这种观念的影响而呈现出情感率真直白的特点。

三、率真观:诗歌情感率真直白

除了性情论,率真观也是伊藤仁斋对于情感认识的重要一环。伊藤仁斋认为,人的情感是丰富的,是不加修饰的,它是每个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此,在伊藤仁斋的汉诗中,情感的表达也常常是直接的、不加掩饰的。伊藤仁斋认为三百篇最主要的特色是“无勉强矜持之态,无润节彫镂之词”,这种情感表达的直接性在其汉诗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一)情绪字词的选用

在伊藤仁斋的汉诗中,其用字常常直接体现出自身的情感状态,将自己的情感不加掩饰地进行表达,关乎情感的字词在其汉诗中经常出现,如“喜”字在其汉诗中出现多达16次,“笑”字出现12次,“泪”字出现6次,“愁”字出现6次,“悲”字出现4次,选用情绪字词的汉诗在其作品中占比超过10%。这种用词方式起到了直接表明情感的作用,如“唯喜花先笑,未识雪俱断”(《初春雨》)中,用“喜”字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给人以积极之感,并为后续抒情做好了铺垫;在“遗言犹在耳,泪尽卜商水”(《小河成章小祥陪奠》)中,用“泪”字表明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除了在内容中选用关乎自身情绪的字词,伊藤仁斋的部分汉诗甚R6smI8HIXsAE+l54wuau/hSTckw/j4QnC8vmzpWB1u4=至在题目上也出现了直言自身情感的现象,如汉诗《愁》:

人间何处不相至,日暮灯前最易催。

深似南溟渺无底,坚如泰岳撼难催。

虽从潘岳鬓边见,不向渊明眉上来。

近觉麴生功力浅,暂时消却暂时回。

此诗题目用一“愁”字,直抒胸臆,点明情感,为后续的内容写作扩大了写作空间,诗中更是通过“深似南溟渺无底,坚如泰岳撼难催”的形容对这种愁苦之感加以深化,情感色彩更浓烈。

通过关乎情绪的字词选用,伊藤仁斋的汉诗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空间,使其情感更加沉浸、更加深入。

(二)汉诗朴素自然

除了关乎情绪的字词选用,通过对伊藤仁斋汉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诗歌在语言上呈现出朴素自然、少用修饰的特点,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自然。伊藤仁斋在《诗说》中提道:“若诗之言,尤当以平易近情求之,而不可以崎岖艰涩解焉,是其大要也。”他认为诗歌的语言不可以崎岖艰涩,应当平易近情,这种观念体现在其汉诗中,便造就了其朴素自然、近似白话的语言特点,如《咏庭前松》一诗:

庭前一松树,渐渐欲突秋。

来月明夜孤,影独自慷慨。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抒情,以松树自比,写出了自身不惧孤独的孤高之感,语言朴素自然,不进行任何修饰与加工,读起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情感直接,给人以韵味无穷之感。在伊藤仁斋的汉诗中,这种手法是十分常用的,又如《患疟》一诗:

患疟二十日,形容似别人。力持良背法,更检养生论。

秋入松窻秀,风吹竹圃频。平生邵康节,卧病喜宾臻。

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自身虽身患疾病但依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出伊藤仁斋诗歌语言平淡自然的特点,情感不加修饰,更显得情真意切,平淡而又不失韵味。此外还有如“憧忏来往者,谁是济川才”(《难波桥上眺望》)、“登高豪气发,诗就酒频甚”(《九月九日游知还堂》)等语言平白如话的汉诗,也体现出伊藤仁斋汉诗率真直白、不加修饰的情感特点。

除去语言整体上的朴素自然以外,伊藤仁斋的汉诗在具体内容上也呈现出朴素自然的特点,对物象极少修饰,往往直接列举,如“细雨梧楸泣,西风宿草肥”(《小河成章小祥陪奠》)、“满庭蓬艾满庭莓,幽径花开时自香”(《即兴》)等,对物象不进行任何处理,文字简练,朴素自然,通俗易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伊藤仁斋对情感的表达是不加修饰的,正如其所言“设无所思虑而动,则固可谓之情,涉乎思虑则不可谓之情”。他认为情感是人本能的体现。因此,率真直白的情感表达与朴素自然的诗歌语言成为伊藤仁斋汉诗的主要特点,这反映了其率真的情感观念,也是其哲学思想对诗歌创作影响的重要体现。

四、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伊藤仁斋非常重视诗歌表达情感的作用,同时其情感表达又非常直接,这与其“情无思虑”论的情感观念是分不开的,其哲学立场在诗学、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伊藤仁斋的汉诗整体上呈现出重抒情少说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于汉诗情感的表达则选用了率真直白的表达方式,具体表现为关乎情绪的字词选用、朴素自然的诗歌语言两个方面,这使得伊藤仁斋的汉诗韵味无穷,体现了伊藤仁斋对于人自身情感的肯定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日]伊藤仁斋.古学先生诗集[M].东京:古义堂,1717.

[2][日]伊藤仁斋.古学先生文集[M].酒田:立光丘文库,1717.

[3][日]伊藤仁斋.语孟子义[M].东京:古义堂,1705.

[4][日]伊藤仁斋.童子问[M].东京:古义堂,1714.

[5][日]吉川幸次郎,校注.日本思想大系[M].东京:岩波书店,1980.

[6][日]原念斋.先哲丛谈[M].东京:庆元堂,拥万堂,1816.

[7][日]源了圆.德川思想小史[M].郭连友,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9]王晓平.伊藤仁斋父子的人情《诗经》说[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60-67.

[10]刘姝. 伊藤仁斋“仁学”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5.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江户时期儒学家汉诗别集编纂与汉诗研究”(23BZW09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