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之大爱

2024-09-29张一骁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9期

“他们有只喜花环不爱王冠的朴素之美。”每一名教师都是开拓者,带着文化的符号,在时间的维度里为万千“小苗”搬运“阳光”“雨露”和“养料”,这样的“园丁属性”令人敬佩。

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崇敬,一直驱使着我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梦想。经过多年努力,我终于成为一名教师,成了儿时最想成为的样子。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处在比以往更优渥的发展环境中。但无论社会怎么进步,阳光的背面永远充斥着阴影。我们依然会失眠、会胆怯、会挣扎、会流泪、会无能为力。我们也发现: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并不会带给自己无限的欢愉,很多时候反而是更大的牢笼与限制……但正是因为这个不圆满的世界背后有破损的部分亟需被缝补、被修复,教师的使命才显得更加任重道远。

作为思想与知识的双重传授者,我们需要带着快乐的词汇重组人群生活的句子。教师的使命不单是传道授业,还是拯救——区别于政治家、医学家、军事家的拯救方式,我们透过身体,直击每个受教者的心灵,让他们有所顿悟,有所感念,让他们即使在面对社会的黑暗面时,也能汲取正能量的光亮,抵御不良诱惑的冲击。

我们以三尺讲台为依托,一遍一遍在书本与粉笔之间恢复那些本该完整存在却越来越缺失的东西,比如爱、良知、坚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们要教会孩子种爱结善、寻找福泽,教会孩子关照人性最单纯而耀眼的部分,教他们学会记录一生中那些坚强、宽容、救赎、彼此关怀的瞬间。只有教会他们感恩与善良,他们往后的生活才有依附,有果核,有内容。只教书不育人,不能称之为师之大爱。

所谓师之大爱,是让大家的生命拥有各自的尊严、勇气和理想,是要让每一个个体在时间的维度里,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执见的群体,建立起心胸宽广的友谊,填充起和谐社会的每一个单元,共同推动祖国和2149854e9d3318a3e81b597ad151f6c7社会的发展。

拥有师之大爱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是春雨润苗般的教育,具备教化、向上、安慰和鼓舞的力量,为那些在生活深处感到迷茫、无助、卑怯的个体不断松绑,让他们获得物质之外的自由和爱。教师执教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局限于学校,而应该放大到每个需要被帮助、需要被救赎的社会个体和群体。给予他们精神之力,帮助他们托举人性的光辉,才会有更多闪光的、发光的、带着温度的灵魂在茫茫人海中升腾。

越是在物质丰饶的时代,教师就越要恪守那些真善美的东西。我们要先行于受教的个体和群体,先行于大众,感激、感怀、感动和感恩于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美好,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洪流中立稳我们的思想礁石。

作为心怀“国之大者”的教师,拥有师之大爱的教师,我们要将我们的使命外延,我们的每一页教案、每一面板书,关系学生、关系社会,链接着国家的过去和未来。我们给予每一个孩子最真实、最温情、最有用的教育,便是在间接地安抚背后每一个家庭的焦虑和躁动,给予他们生活的希冀和盼头。

身为教师,应努力成为有大爱的教师,不以卑微者自居,不以底层者喻已,拥师德入怀,揽良知于心,以昂扬的姿态,躬耕党和国家火红且伟大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