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艺术性
2024-09-27赵潞洁
[摘 要]“双新”(新教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关乎育人工作以及新高考改革的成效,是新时期高中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板书对解读新教材,落实新课程理念,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课堂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构建兼具逻辑性与艺术性的板书,使板书既能体现知识层级的纵向延伸长度和横向延伸宽度,又能配合特定情境展现出反哺教学的育人高度,进而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新”;板书设计;逻辑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5-0055-04
传统的高中思政课板书往往以教材知识为主线,突出重难点,强调知识的层级和纵向联系,与教材高度匹配,但易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新教材、新课程要求板书能够随着课堂模式的改革进一步创新,展现学科术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核心素养形成科学体系,强调知识层级的纵向延伸长度和横向延伸宽度,以及配合特定情境展现出反哺教学的育人高度。“双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板书设计应追求逻辑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 构建富有理性和条理的逻辑性板书
逻辑性板书能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层层深入,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构建课堂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那么该如何构建逻辑性板书呢?一是精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的相关规定,明确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要求;二是精读教材内容,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重难点;三是遵循学生认知逻辑和教材逻辑,寻找板书设计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线索,针对教学重难点层层递进,使知识的呈现有脉络、成序列;四是配合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各级知识呈现的时间节点以及排列方式,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构建完整规范、条理清晰,渗透着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板书。在板书预设和生成过程中,要突出灵活多变的特质,展现板书的探究价值与思维深度,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课例1:“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
基于对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笔者在本课整体设计时从教学流程、议题设计、学科设计和情境设置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教学流程上,根据教材逻辑,设计“课前展示各小组社会保障的调查结果,分析社会保障的类型及作用”“辨析:社会保险报销比例越高越好这一观点是否合理”“反思:撰写走进乡村宣传稿”三个环节。
议题设计上,以“如何让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惠及人民”为总议题,分别通过“社会保障发展之形与力”“社会保障发展之困与思”“社会保障发展之责与行”的探究活动,层层推进教学。
学科设计上,主要涉及社会保障的类型、作用,以及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情境设置上,由社会保障卡导入,贴近生活,通过活动策划,让学生在增强制度自信的同时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
本课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四个要素构建如下四条线。
(1)议题线。设置一个主议题以及三个子议题,通过议题的层层分解,引领各教学环节的展开,主议题贯穿教学始终。
(2)情境线。由“浙江省第三代社会保障卡首发—社会保障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并分析社会保障的类型及作用—思考调查结果集中体现的问题—辨析‘社会保险报销比例越高越好’这一观点是否合理—撰写走进乡村宣传稿”构成,为“议中学”提供载体。
(3)活动线。由“小组合作形成成果—展示和讨论—思考和辨析—总结和展示”构成,为“议中学”开辟路径。
(4)任务线。由“展示课前各小组社会保障的调查结果并分析社会保障的类型及作用—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怎样保障人民生活的—辨析‘社会保险报销比例越高越好’这一观点是否合理—内化理解如cLX8Dovdn0YmD5uBSPhuMQ==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成。
根据以上线索,板书设计以四种社会保障类型为起点,形成一把“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伞,伞中呈现社会保障的类型,伞下分别呈现社会保障的作用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最后伞下书写“经济发展”四字(见图1)。笔者最后总结:我国的社会保障就像一把大伞,立足经济发展,紧紧地守护着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前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我国要在推进经济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基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来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将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既展现了本课主干知识的逻辑关系,又与教学主旨深度串联,助推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课例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一课。
本课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逆向思维,学会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笔者在本课整体设计时从教学流程、议题设计、学科设计和情境设置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教学流程上,根据教材逻辑,设置“专家讲座——学生自主介绍海水稻”“小组展示——生活中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案例”“合作探究——海水稻的未来发展”三个环节。
议题设计上,以“滩涂变良田,稻香渡重洋——正确理解和运用逆向思维”为总议题,分别通过“从耐盐碱海水稻的探究中明晰逆向思维”“从耐盐碱农作物的未来发展中体悟思维正逆互补”“从逆向思维的运用中助力海水稻的持续发展”的探究活动,层层推进教学。
学科设计上,包括逆向思维的含义、特点、方法和正确运用以及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情境设置上,由东阳海水稻推介会导入,贴近生活,通过探究合作,让学生在增强政治认同的同时学会正确运用逆向思维。
本课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四个要素构建如下四条线。
(1)议题线。设置一个主议题以及三个子议题,通过议题的层层分解,引领各教学环节的展开,主议题贯穿教学始终。
(2)情境线。由“东阳海水稻推介会—学生扮演专家开讲座,引出逆向思维—小组展示生活中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案例—合作探究未来如何促进耐盐碱农作物的发展”构成,为“议中学”提供载体。
(3)活动线。由“学生角色扮演—展示和讨论—思考和辨析—总结和展示”构成,为“议中学”开辟路径。
(4)任务线。由明确逆向思维的含义和特点—分析逆向思维的方法与正确运用—探究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关系—内化理解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构成。
根据教学重难点以及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笔者将板书分解为两个部分,在专家讲座与小组展示结束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逆时针的、标注“逆向思维”四个字的箭头,在箭头的右侧呈现“事物结构”“事物状态”“事物因果”“事物功能”的逆向思维方法;在探究海水稻的未来发展时,在“逆向思维”的左侧书写一个顺时针的、标注“正向思维”四个字的箭头,突出在运用逆向思维时也要合理、正向。最终呈现出一个重难点突出、结构清晰,且彰显了逆向思维的逻辑性板书(见图2)。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黑板上不仅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板书,而且呈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跟进的完整的思维过程。富有理性和条理的逻辑性板书始终围绕着学科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关键题眼等内容,环环相扣,逐级展开,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打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艺术性板书
艺术性板书须紧扣教材文本,立足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题眼,通过线条、色彩、图画等形象地展示出来。艺术性板书往往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甚至有助于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多姿多彩、生动有趣、构图新颖、布局巧妙的创意板书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打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艺术性板书呢?
板书设计除了要遵循逻辑性原则,还要遵循艺术性原则,从整体的角度设计布局,每一部分由浅入深、相互关联,适当融入工整美观的书写、合理的线条和优美的图画。在“双新”背景下,艺术性板书还强调与课堂情境相关联,在议学情境与议学活动的引领下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突出教学主旨。
课例3:“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课。
本课依旧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四个要素构建如下四条线。
(1)议题线。设置一个主议题以及三个子议题,通过议题的层层分解,引领各教学环节的展开,主议题贯穿教学始终。
(2)情境线。由“东阳木雕视频—《东阳雕绘乾坤》策划初衷—《东阳雕绘乾坤》策划展示—辨析‘节目应追求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构成,为“议中学”提供载体。
(3)活动线。由“学生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形成成果—展示和讨论—思考和辨析—总结和展示”构成,为“议中学”开辟路径。
(4)任务线。由“明确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核心—分析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内化理解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成。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中的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笔者将板书分解为六个部分。在讲述本课主题时,笔者画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个圆点,随着活动和任务的展开,依次完成除圆点外的五个部分的探讨,并以花瓣形状呈现五个部分的内容(见图3)。在最后环节,笔者总结: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朵花绚丽绽放。这样具有艺术性、形象性的板书能促进学生沉浸式学习。<H:\中学教学参考\中学教学参考2024年第9期(文科上旬)\S7-20.tif>
课例4:“把握世界的规律”复习课。
本课同样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四个要素构建如下四条线。
(1)议题线。设置一个主议题以及三个子议题,通过议题的层层分解,引领各教学环节的展开,主议题贯穿教学始终。
(2)情境线。由“导入港珠澳大桥的航拍图—研学之旅展开,讨论大桥建设背后体现的联系观点与发展观点—研学之旅深入,探究大桥发展中体现的矛盾观点——研学之旅反思,思考青年人该如何做”构成,为“议中学”提供载体。
(3)活动线。由“学生角色扮演—展示和讨论—思考和辨析—总结和展示”构成,为“议中学”开辟路径。
(4)任务线。由“课前绘制‘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导图并课堂展示—分析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意义、港珠澳大桥的成功修建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推动大桥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内化理解要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用矛盾分析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构成。
根据教学重难点以及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笔者将板书分解为两个部分。首先,在思维导图展示环节,由学生总结、笔者板书,将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逻辑关系依次书写在黑板上。其次,随着活动与任务的展开,对联系、发展、矛盾进行深入讨论,最后笔者总结:本课启示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结合讨论背景,笔者将几个观点联结起来,在黑板上呈现本课贯穿始终的港珠澳大桥(见图4)。最终板书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本课从导入环节就呈现出真实而又艺术的气息,在课堂的最后形成闭环,形成一种艺术性的冲击。
“双新”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灵活设计板书。形象的、富有感情的、主旨鲜明的、充满趣味的板书,常常能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魅力。
综上,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把握学科逻辑、教材逻辑、知识逻辑,强化学科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构建富有理性和条理的逻辑性板书;通过合理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层层深入的情境,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艺术性板书。
[ 参 考 文 献 ]
[1] 屠玲.议题式教学设计自诊框架及其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3):27-30.
[2] 王德明.议题式教学:多媒体视角下的板书设计[J].华夏教师教育,2021(3):56-58.
[3] 张艳,朱思昆.创意板书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5(20):43-44.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