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问题及其策略

2024-09-27黄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9期

[摘 要]读后续写作为高考英语新题型,不但将读、写环节相结合,而且对续写环节中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与连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高中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出合理的情节是续写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文章重点分析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情节构思上常见的问题类型,并就续写情节思路的构建与拓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5-0032-03

读后续写作为英语高考中的新题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不言而喻。该题型为考生提供约350词的英文文本并删掉了结尾,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及所给段落的开头句子分析并续写约150词的文章,还要求将其发展成为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1]。读后续写题所给的材料以记叙类文本为主,这就意味着文本故事情节充满曲折,但情节发展过程中线索也较清晰,逻辑性强[2]。由此不难看出,情节内容构建是读后续写的核心,重于语言形式[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重心放在如何增强学生续写文本中情节的合理性及连贯性上。但在教学实践中,这并非一件易事。因此,本文结合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读后续写题及笔者真实的教学经历,就学生在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对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帮助广大学生合理构思情节,同时对教师在读后续写这一题型上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环节中的常见问题

(一)未读懂文本内容,情节构建偏离原文

部分考生在续写过程中,因时间紧凑,对文本存在分析不到位甚至是误读的情况,导致续写情节偏离文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没有厘清人物关系,导致上下文人物角色出现偏差。比如原文提到三个人物,姐姐、弟弟以及姐姐的孩子,在续写环节中,部分考生会不经意忽略姐弟关系,仅仅因看到“She”“He”这两个人称代词,就将孩子误认为是这一男一女两人共有的孩子。这类情况的出现,容易导致文本人物关系错乱。

2. 未看懂文中的细节暗示,对细节解读错误。如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二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题型的原文中包含“light”“Morse code” “SOS”等词汇,续写所给的句子含有 “a wall switch”。根据这些信息不难解读出,有人用墙上灯的开关(switch)发摩斯密码(Morse code)来寻求救援(SOS), 但部分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忽视了Morse code及switch等信息,误认为是求救他人修light。这类对细节解读的错误,会容易导致整个文本情节内容的偏差。

(二)盲目增加新角色,未充分挖掘文本人物特点

部分学生在进行续写的过程中,会认为原文涉及的人物无法满足情节构建需求,因此自行增加新角色,以增强情节发展的合理性。比如,盐城市、南京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题型的原文提到A、B、C三人探险,其中C受伤,A与B纠结是继续探险还是放弃。下面所给的续写首句是“When reaching the Silver Falcon, the three boys found no fortune there at all.”由此可以看出,最后三人一起到达了目的地。但出于对其中一人受伤情况的考虑,部分学生会将情节安排为途中有医生出现从而帮助三人脱险。这样的情节安排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未充分挖掘文中的“伏笔”,即未受伤的二人帮助受伤的伙伴一同到达了终点,从而导致对主要人物的刻画不深入。

(三)堆砌式对话,情节单一空洞

在读后续写题型中,一般会有人物的对话。恰到好处的人物对话不仅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进一步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角色更加饱满。但部分学生在续写过程中,会陷入“情节全靠对话推动,通篇都是人物对话”的困境,大量使用重复甚至无意义的对话模式。这种缺乏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仅靠对话堆砌起来的续写段落,不仅会让文本内容变得单一,还会让阅卷教师认为学生设置情节过于随意,没有掌握基本的续写情节构建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多次使用“said”“asked”“answered”等初级词汇,从侧面凸显了学生词汇量的匮乏。堆砌式的对话容易让学生在读后续写板块拿不到高分。

(四)未定位好叙述重点,非重要情节描述过多

续写环节由两个段落组成,共计150词左右,因此,学生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合理构建好情节。这要求学生在写作前正确分析哪些情节需要重点刻画,哪些情节可以一笔带过。但部分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会大篇幅描写自己熟悉的心理、动作,更有甚者会直接将平日积累的好词好句直接生硬地搬到续写段落中,从而导致真正重要的情节未被突出刻画,而非重要情节则占了大部分篇幅。同样以上文提到的三人探险这篇文章为例,原文中的最后一句点出了两人的纠结之处,即是否要以受伤小伙伴的身体做赌注继续冒险,还是要出于安全考虑放弃本次探险。读到这里,学生很容易在第一段续写过程中,大篇幅地用心理描写或动作描写刻画出两人纠结的过程,再辅以受伤小伙伴对探险的坚持,一番挣扎过后最终三人达成共识,决定一起探险,于是就有了第二段开头的“When reaching the Silver Falcon, the three boys...”。初看这样的情节安排并无不妥,但其实忽略了续写第一段所给的暗示“The two boys exchanged knowing glances,”这里描写了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眼神的情节,表明两人在当下已经有了决定,再结合续写第二段开头的句子,不难看出,两人的决定指的是不抛弃受伤的小伙伴,三人一起继续探险。因此,在第一段中理应突出两人帮助受伤小伙伴的过程以及探险途中的艰辛,如果此段描述了大量的心理活动,则会背离文章本意,造成情节重点定位的失误。

二、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策略

(一)研读原文,厘清主角关系及故事情节

读后续写这一题型须遵循“先读后写”的顺序。这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充分理解原文的重要信息,即故事的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原文时,将涉及主要人物、时间、地点、文本主题及情节走向的句子画出来,并在试卷空白处备注主要人物的名字与关系等信息。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首段,因为主要人物、故事背景都会在首段进行交代。随后,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适当加快阅读速度,抓住每段大意和关键词即可。但在阅读原文最后一段时,也要放慢速度、重点分析,因为该段的大意将影响续写情节的构建。

以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中的读后续写为例,从原文第一句可以得出,本文主要人物有:我和我的社会学教师;故事发生时间为我的中学时代;故事背景为社会学教师让我参加写作比赛。接着让学生继续读完本段,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对写作比赛一开始的态度为“想都不想就拒绝”,因为“英语只是我的第二语言,用英语写作让我觉得痛苦”。读完此段,学生应对整个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基本故事背景了然于心。随后,根据每段大意总结出关键词,如第二段到第四段分别阐述了:教师要“我”参赛的原因、“我”写作的主题、写作的思路及写作过程中的准备;原文第五段则描述了教师的评价及“我”态度的转变。从原文的最后一段,学生不难看出,“我”对写作比赛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即“得不得奖不重要,写作本身就给我带来了快乐”。这一转变直接影响了续写情节的构建,也就是无论“我”比赛的结果是什么,都不会影响“我”对写作的热爱。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忽视了这一重要信息,在续写的过程中描述到“我”因比赛结果不如意有了失落的情绪,则应视为情节构建与原文基调不符。

(二)定位主题类型,分析故事整体走向

语篇是交际的产物,意味着语篇的产生一定是去传达某种思想,这就是语篇的主题[4]。因此,学生在阅读原文、构思续写情节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定位好文本的主题类型,就主题类型自身的特色进行续写创作。如“遇险类”主题故事走向通常为“探险→遇险→求救→获救”;“矛盾类”主题故事走向通常为“人际关系出现危机→弥补措施→关系修复→情感升华”。因此,学生在续写前要准确定位文本的主题类型,了解故事整体走向,这样可以更为顺畅地构思续写情节。

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中的读后续写文本的主题类型为“自我成长”,那么结合原文的描述,整个故事的走向应为“害怕参赛→克服恐惧参赛→恐惧转为喜爱→参赛结果的升华(喜悦、感激)”。有了这样清晰的故事走向,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对情节的构建就会更加顺畅。

(三)分析续写段提示句,厘清段落间的联系

情节的构建除了要紧扣原文的故事内容,还要与续写段落的提示句相呼应,可以说,两个段落提示句直接影响了续写段落故事的走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入续写环节前,要带着学生重点分析提示句的信息,并做好段与段之间联系的说明。教师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第二段提示句的能力,因为第二段提示句所处的位置既承接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不仅会影响该段情节的构建,还可决定续写第一段将以何种方式结尾才能与第二段的情节相呼应。

在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中,续写段的提示句如下。

第一段:A few weeks later, 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 there came the news.

第二段: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

由第一段提示句中关键词 “there came the news”可以看出,写作比赛的结果出来了。第二段的关键词则有两个,“teacher's office”和“award presentation”,表明“我”在领奖后,去了教师办公室。此外,第二段的“领奖”也确定了第一段的比赛结果必然是好的,“我”只有在获奖的前提下才能去领奖。因此,可以看出,第二段的提示句在情节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关注细节信息,找准重点刻画的情节

在经历上述分析步骤后,故事走向已经非常清晰,但教师仍然要引导学生在动笔前分析好每个段落中需要重点刻画的情节,否则容易发生“重要情节一笔带过,非重要情节大篇幅刻画”的问题。因此,学生在最后动笔续写前,不仅要将文本主题类型下的故事走向与段落提示句所暗示的情节内容相联系,还要进一步分析每段续写情节中要重点刻画的内容。

同样以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的读后续写题为例,本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已经明确了第一段的情节务必要提到“我获奖”的信息,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文本的主题类型(“自我成长类”主题的故事整体走向),在克服恐惧战胜自我后,理应提及参赛结果公布后“我”的喜悦之情。接着,结合第二段开头提到的“颁奖仪式”,除了要描述“我”激动的心情,还要刻画“我”在领奖时的动作及获奖感言。

第二段内容提到的“教师办公室”则暗示了在这一段中,除了要描述“我”将喜讯告知教师,还要描述教师在得知此消息后对“我”的祝贺。此外,结合“自我成长”的主题类型,故事的最后还需表达“我”对教师的感谢,以及以克服恐惧完成自我蜕变的感慨作为整篇文章的结尾。因此,在经历了上述情节分析与构建后,续写段落的整体情节内容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段:比赛结果公示→“我”得知获奖时的喜悦→上台领奖→获奖感言。

第二段:来到办公室→向教师传达喜讯→教师表示祝贺→“我”向教师表达感谢→完成自我成长的蜕变。

(五)运用细节性描述,多方面刻画情节

在完成整个情节构建后,教师仍需指导学生在续写过程中注意运用细节性描述进行刻画,如动作、神态、心理、对话等多个方面,尽可能地避免只聚焦于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大面积重复性的描绘,尤其要避免采用通篇对话交流这一单调的方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多积累描述人物动作、心理、言语方面的高级词汇与句式,以期在读后续写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

综上所述,读后续写作为英语新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型,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在情节构建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因未读懂原文而造成情节设置偏离原文内容、未充分挖掘人物特色而盲目增加新角色、堆砌式对话构建情节及情节重点定位失误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训练学生通过原文厘清主角关系、通过文本主题类型掌握故事走向、通过续写提示句厘清段落间的联系及运用细节信息和细节性描述刻画重点情节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丽梅.例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考试,2022(30):8-11.

[2] 张春开.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情节设置的基本策略[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合刊1):64-72.

[3] 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胡曙中.语篇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