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形态演进的百年之变

2024-09-27戚建国

雷锋·强军号 2024年9期

本文提要

认识把握战略形态演变的大趋势,首先要把握住战略形态演变的历史逻辑,从历史、今天、未来的大脉络中去认清战争形态演变的大趋势,找准历史方位,认定前进方向;其次要把握住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战略走向,瞄准前沿领域,科学设计发展路线图,坚定不移地抢占国际军事博弈的战略制高点;再次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战略机遇。

战争形态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社会现象,是对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战争运动状态的客观描述。研究战争形态演进,是准备战争、打赢战争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对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给我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认识把握战略形态演变的大趋势,首先要把握住战略形态演变的历史逻辑,从历史、今天、未来的大脉络中去认清战争形态演变的大趋势,找准历史方位,认定前进方向;其次要把握住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战略走向,瞄准前沿领域,科学设计发展路线图,坚定不移地抢占国际军事博弈的战略制高点;再次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战略机遇。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落后了一个世纪,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必须乘势而上,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军梦而不懈奋斗。

运用大历史观认识把握战争形态演变的大逻辑大趋势

马克思的“世界史观”认为,不是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而是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启动了“世界历史”。第一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拉开了现代社会进步的序幕,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战争随之开始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拿破仑战争开始,现代战争大体经历了四次主要变革。

第一次变革是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出现的,基本要求是向主要作战地点集中兵力,以滑铁卢战役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变革的典型代表是“线列”战术,热兵器广泛运用于战场,随着火炮、工程装备和机动工具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基础能量由人的体能拓展到火药爆炸的化学能量,集中优势兵力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战斗队形由集团式军阵向疏散式军阵演变,力量运用由“步、骑、车”配合向火力杀伤、步兵格斗、骑兵突击等多兵种协同作战拓展,作战方式由重视近距离格斗向在决定性地点集中优势兵力组织战略会战方向发展。

第二次战争变革的标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阵地战和消耗战。“寻求大规模火力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新的军事技术导致了两个相互联系的转变:一是战场力量横向分散,二是集中火力的规模前所未有。大规模运用火力成为制胜关键因素,战斗队形向集群筑垒式演变,力量运用上升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作战方式向火力战+阵地战方向拓展。

第三次战争变革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闪击战,主要作战样式是机动战。前两次战争变革的重点分别是“接近并摧毁”和“用钢铁对准目标”,第三次战争变革以“绕过并崩溃”为原则,以快速机动战术为基础,强调使用机动性更强的集群坦克部队,寻求削弱敌人的内部力量而不是物理毁灭。随着机械化武器装备集中使用于作战,武器装备的基础能量拓展为机械化和电磁能量,集中使用机械化集群机动作战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

第四次战争变革,以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为主要标志,“从工业时代注重摧毁敌人的武装部队,转变为信息时代注重改变对方政治决策者的思想”。人们主要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进行作战,武器装备的基础能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物理、化学能量向机械能、信息能、智能高度融合拓展,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战斗队形向非线性、无定型、无序性演变,力量运用向混合战争力量拓展,作战方式将呈现出多域战、跨域战、全域战的显著特征。

回顾近代以来战争形态演变的发展脉络,使我们认识到,战争形态演变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类的社会形态和技术状况,人类用什么技术创造工具,就会用什么技术制造武器装备;用怎样的方式生产,就会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战争,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

运用大时代观认识把握战争形态演变的大逻辑大趋势

机械化战争时代,“制海权”“制空权”“制陆权”主宰战场;信息化战争时代,“制信息权”“制认知权”“制智能权”将主宰战场。面对未来战争,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能握有作战胜势;谁具有制智能权,谁就能控制战场;谁控制了作战对手的认知领域,谁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随着智能特征明显的信息化战争时代到来,认知战将成为争夺战略制权新的制高点,控制对手成为保持制权的最高境界。战争是智力的竞赛。攻心制胜需要充分发挥综合施策优势,构建军民一体、天网支撑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加能量的优势,形成硬打击与软杀伤一体、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并行发力的联合作战新格局;需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人民战争威力,把作战聚焦认知领域,认知把握作战对手的民族特性、文化特性和指挥员的心理特性,力求从认知上控制对手,从文化上征服对手,从心理上战胜对手,牢牢把握争取民心、稳定社会的战略主动权。

随着战争制权争夺的历史性变化,应把握好作战思想和作战方法变革的时代要求。

一是更加突出制信息权在作战全局中的主导地位。把夺取和保持局部制信息权贯穿作战全域、全谱、全程,把信息优势快速转化为作战胜势,发挥指挥员关键信息需求的牵引作用,力求先敌发现、先敌判断、先敌决策、先敌行动。

二是更加突出节点毁瘫在精确作战中的先手地位。发挥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毁瘫敌要害节点,在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并行发力,瘫痪敌作战体系结构功能,阻断敌信息链路,削弱敌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战争抵抗意志。

三是更加突出破网断链在体系破击中的核心地位。综合运用软硬杀伤手段,瘫其信息系统、乱其时空基准、扰其指挥流程,进而导致敌作战体系失调、失序、失能。应重点关注“破两网”“断五链”。“破两网”就是破敌战场军事网、战争潜力网;“断五链”就是断敌侦察预警链、指挥控制链、综合杀伤链、时空基准链和综合保障链。

运用大变革观认识和把握战争形态演变的大逻辑大趋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对战争形态演变与军事变革的影响是全局性、根本性的。现代战争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确立了国家对战争的垄断地位。由此,军事变革从技术形态主导演变开始拓展到政治经济形态上来,展现出从技术和社会两个维度相互联系、交织发展的广阔场景,带来战争形态整体性变革。

从技术形态发展的链路看,以主导性技术和武器装备为标志,战争形态演变呈现出纵向发展趋势。在军事变革的征程上,一些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俄乌冲突的战争形态上,这些战争虽然都呈现出军事变革新的影子,也展现了战争形态演变的某些端倪,我们需要从这些战争中学习新的战争,但应该清醒认识到,下一次战争尤其是中美之间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绝对不是这些战争的翻板,而将是一场全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也就是所谓的一场“看不懂的战争”;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军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准备下一场战争。

美军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重点发展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保持强于对手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新军事革命将由此出现拐点:一个新的战争形态——基于自主系统的人工智能战争正全面走来。“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改进武器装备、改革军队组织结构、改变战争游戏规则,实现重塑军事力量、重塑战略态势、重塑战争的战略构想,试图在以下领域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一是运用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重塑“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周期,使用分布式、自适应、全领域的“作战云”,实现战场全景式监控和作战信息全领域交互,推动“杀伤链”向“杀伤网”拓展,力求由战术行动快敌一步到战役作战先敌一拍;

二是运用新一代武器弹药,重塑新概念武器系统,推动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向能源武器系统拓展,使用定向能武器系统、动能武器装备及电磁轨道炮等,将动能打击、电磁攻防和网络赋能融为一体,力求从杀伤机理上压倒对手,取得颠覆性作战效果;

三是运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重塑联合作战系统,更加注重由军种互联合、互操作向互依存拓展,形成作战要素融合、作战体系融合和作战能力融合,推动联合作战由跨军种联合向跨域跨链联合拓展,力求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结构性重塑;

四是运用新一代智能控制技术,重塑无人作战系统,突破有人一无人协同关键技术,提高强对抗干扰环境下的有人一无人作战能力,发展集群化“自主协同”系统,推动无人作战向有人一无人自主作战拓展,力求使无人作战成为主导战场的关键因素;

五是运用新一代人体改良技术,重塑战争人力资源系统,试图通过军事生物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士兵作战功能,推动现代士兵向“未来士兵”拓展。

这些创新突破将改变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推动一体化联合作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联合侦察更趋综合化,运用新一代侦察监视技术,能够联合侦察监视战场,提供精准情报信息;联合决策更趋智能化,使用软件赋能系统,推动人类决策与智能支持有效结合,实现更快更好决策;联合打击更趋自主化,运用协作式人机战斗网络,构建跨链杀伤网,真正实现“发现即联合摧毁”;联合投送更趋多样化,构建陆海空天立体投送网络,实现战略战役战术投送一体化,联合部队能够在更广阔的区域实施分布式作战;联合指挥更趋敏捷化,形成“统一连贯的作战观”,实现“大脑对大脑”“设备对设备”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高效精准指挥控制。

从政治经济形态发展链路看,世界大变局带来不确定性显著增多,战争形态演变展现出横向拓展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战争政治经济形态凸显社会化发展趋势,战争形态展现出多域跨域特征,战争目的从击垮对手的军事力量和抵抗意志向击跨对手的经济科技基础和社会文明基础拓展,力求从对手的国家机器中选择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进而把瘫痪对手国家体系作为战争目标。这些变革具有三大特征:

第一,平战界限模糊,战场兵力广泛分散,战争的不确定性增加,战争与和平的区别将模糊到消失的地步。

第二,战略战术融合,随着战场目标向政治基础设施和平民社会拓展,战术和战略层面将彼此融合。

第三,认知主导战争,战争目标直接指向对手的政治意志。在战争中,“优越的政治意志,如果运用得当,就能打败更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它利用社会网络,通过攻击“敌方决策者的思想”来进行战争。

研究战争形态演变和军事变革,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防止战争观落后,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用新观念引领军事新变革;防止作战方法出现代差,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制胜招法,用新方法推动作战方式新变革;防止技术偷袭,认真研究信息时代前沿技术,用新技术催生战略战术新变革,始终成为引领时代前沿的变革者,打赢未来战争的制胜者。

(责任编辑:仇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