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翠竹

2024-09-27周光华

雷锋·强军号 2024年9期

那天,旅游专车驶进井冈山景区,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漫山竹林叠翠,遍野竹影婆娑,尽显千姿百态,有的拔节而生,有的婆娑吐蕊,有的疏影摇曳,有的清秀峻挺。层层叠叠的井冈竹,犹如大海翻滚着绿浪,又像少女披着一层薄纱,袅袅婷婷,楚楚动人。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中学时代课文里的这段文字不再抽象。我无法按捺满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美的井冈竹!”

凝神眺望眼前这闪烁着生命光辉的浩瀚竹海,蓊郁连天,葳葳蕤蕤,青翠欲滴。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尽管看不到坚硬的岩石,但我知道,表层泥土下必定是坚实的岩体。井冈竹就是靠脚下松软的土壤让根系顽强伸展,向着崇山峻岭,向着悬崖峭壁,向着深涧幽谷,向着茅丛石缝,不断开拓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将超尘拔俗的生命在大山中铺开,并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延伸。

有的说,当年的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要储备粮食,只有从附近的宁冈、永新、遂川运粮上山。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根据地掀起轰轰烈烈的下山挑粮运动。从井冈山到山下的宁冈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即使空着手走也很吃力;每次挑粮,总是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当年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战士们生怕他累坏了,故意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军长二话不说,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起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

有的说,战争年代部队缺粮少盐,当地老百姓将盐米藏在竹筒里给部队送去;有的说,长茅、刀柄、斗笠、旗竿,哪一个不是毛竹做的!井冈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迎接红旗时激情昂扬,目送英雄队伍踏上新征程时,又是那么庄重深情。血雨腥风中,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仍坚贞不屈、不向残暴低头;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又是一望无际、生机盎然的青青翠竹。

一件件、一桩桩往事,如数家珍地道来,不仅是重温革命历史、重拾峥嵘岁月,更是对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的深切缅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仅诞生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还孕育了毛泽东思想。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自豪地说。就这么一句话,足以打动人的心灵。在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刻,井冈竹用忠诚与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保留了革命的火种。挺拔苍劲的井冈竹,让我读懂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当战火硝烟退去,井冈竹依然青翠茂密。它们沿着满山的细长滑道,一路欢唱着滑下山,滑进溪水,流入赣江,挤上火车,踏上迢迢征途,为井冈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当地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一天的旅程即将结束,我恋恋不舍地与井冈竹告别。一株株蓬勃坚韧、迎风招展的悠悠翠竹仿佛和我约定,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再相见。

我采撷一片刻着历史风云的竹叶,珍重地夹入心爱的诗集……

(责任编辑: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