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启航”铸就“红色工程”

2024-09-27荣俊运赵雷宋元刚荣俊运

雷锋·强军号 2024年9期

年龄最大的97岁,平均年龄83岁,

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组建一年多来,

开展红色宣讲600余场,受众50余万人次——

“哗——,哗——”报告厅里,有节奏的掌声不断响起。

日前,在辽宁省沈阳警备区,“新时代的奋斗观”概念在老干部金恩祥“剥洋葱”式的讲述下向官兵“铺开”。满头银发的金老脸上已布满皱纹,但站得笔直。讲到动情处,他的声音越发洪亮,脖子上的青筋凸起,手抬起来跟着比画。

今年74岁的金恩祥是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团长。

“红色启航”铸就“红色工程”。截至目前,金恩祥已带领“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走过一年多时间,足迹遍及全国10余个省(直辖市),为部队官兵、预定新兵、机关干部、社区群众、青少年学生等群体作红色宣讲600余场,受众达50余万人次,被百余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受到军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扬,被誉为新时代的“播火者”。

让有信仰的老兵讲信仰——

“每位老战士的人生阅历,都是一部鲜活的红色基因库”

“成立‘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是发掘运用老干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工程’,是助力塑造沈阳‘英雄城市’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据沈阳警备区领导介绍,“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员当中,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有创作出多部经典文艺作品、享誉全国的军旅艺术家,还有全国学雷锋标兵、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

该警备区管理10余个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现服务保障40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如何系统地统合、利用好这座‘红色富矿’,让他们发挥最大效能?”该警备区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并经过层层推荐、选拔,于去年3月21日,由26名政治理论素养高、理想信念坚定、语言表达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影响力大且身体状况良好的离退休老干部组成了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

“每位老战士的人生阅历,都是一部鲜活的红色基因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故事的人讲故事,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该警备区根据不同受众特点、不同阶段任务重点、年度重大活动安排,精心设计和动态调整宣讲课题,并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多种载体综合运用等方法,大力推动红色教育“七进”“五覆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实现全民红色教育对象、地域、时间、内容、手段全覆盖。

“王干事你好,我部计划6月中旬前后开展一次主题教育,请协调一位宣讲团成员到我部进行授课辅导”;“警备区政治工作处,我部计划7月初与区教育局联合开展国防教育,拟邀请宣讲团成员邬大为同志前来”;“我局拟于近日开展‘沈阳国安大讲堂’,特邀国防教育专家、宣讲团团长金恩祥作专题报告”……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干事王飞告诉记者,自“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立以来,基本上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友邻部队、党政机关或学校等发来的“点课”邀请函或邀请电话,平均每半个月每个宣讲团成员就有一次授课宣讲活动,在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庆节、清明节等重大活动、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有的成员每天要参加两到三场活动。

根据听众的不同需求,宣讲团还开启了“菜单式宣讲”,针对大家希望点什么“菜”,宣讲团选派不同的宣讲员前往。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处主任王志刚介绍,杨振国是宣讲团中唯一一位东北抗联老战士,授课方向主要为抗联精神;程茂友有抗日经历,授课方向主要为抗战精神;王铁军离休后和20余位老红军朝夕相处,授课方向主要为长征精神;曾国兴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加老乡,柳青一生画雷锋,孙桂琴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龙凡是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他们的授课方向主要为雷锋精神;南启祥、邬大为、常宗信授课方向主要为抗美援朝精神……

“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到信仰的味道。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那些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的感动。”王志刚说。

高龄宣讲团成员为何要这样拼命——

“当我站在讲台上,就突然觉得自己还能发挥点作用”

“红色教育涉及全民全域,强调‘全’字,但红色教育必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头头’和学生这个‘娃娃’两个重点。”持有这样的共识,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员们频频活跃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开学第一课”“征兵宣传”“预定新兵思想教育”等各种活动的讲台上,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老首长通过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以及透彻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精神盛宴。”在鞍山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培训班上,现场聆听的近百名领导干部不知不觉拍红了巴掌;

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的宣誓广场上,聆听完宣讲团成员常宗信讲述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后,沈阳市圣体环境局30余名党员干部举起右拳,面向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

在沈阳市沈河区双路社区三楼会议室内,宣讲团成员王铁军“一双草鞋”话传统,为社区工作人员讲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英勇事迹;

在沈阳市于洪新城第一小学,94岁高龄的宣讲团成员杨振国以“老兵”身份、从“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点亮“开学第一课”;

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前夕,一场“青春有‘样儿’与新时代‘雷锋’面对面”主题对话活动在青岛黄海学院隆重举行,宣讲团成员龙凡与黄海学子面对面共话雷锋精神;

在沈阳第三十六中学教师冯喆印象中,每个学期宣讲团都要来给师生们宣讲红色故事,有的家长提前得知消息后会申请来校旁听,听完了回家再给孩子深入讲……

著名词作家、宣讲团成员铁源谈道:“我老了,做不了什么,只能将过去的那些红色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每当铁源宣讲时,用警备区领导的话来说,宣讲团成员的头上仿佛都悬着一个“炸弹”。老人容易动感情,每次讲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爬冰卧雪奋勇拼杀的战斗故事时都会情绪激动、潸然泪下。在他家中的书柜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曲谱也是他最珍贵的东西。

将革命的故事化作自己的语言,再填到歌曲里进行宣讲,已成为铁源的一个习惯。他还会把小区的孩子们叫到自己家里,给他们讲十个故事、唱十首歌。他一遍遍讲红色故事,一遍遍唱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多少次梦里看见你的容貌,多少次含泪盼望你的来到……”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前夕,铁源和邬大为继《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之后,二人再次联袂创作的新歌《战友啊,我接你回家》唱响辽沈大地,录制完成后被多家媒体报道转发,形成“英雄城里迎英雄、英雄城里唱英雄、英雄城里忆英雄”的浓厚氛围。

2023年11月28日,宣讲团成员南启祥来到沈阳市沈南第一小学。一进教室就问:“谁是程果和常东妮?”两个孩子羞涩地站了起来。“都是好孩子!夏老师答得也好,从小就培养孩子尊重英雄的意识!”南爷爷边说边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

去年11月23日,是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日子。当天上午,正在上体育课的三年级一班常东妮、程果发现,有3架大飞机同时飞来。“老师,这是什么?”体育老师夏秀伟一边拍视频一边说:“这是接我们抗美援朝烈士回家的飞机。”看到了有关媒体的视频报道后,南启祥期待到沈南第一小学看看。

“‘老师,这是什么?’这是我听过的最温暖的提问,所以今天我来给同学们讲一讲大飞机上英雄的故事。飞机上的烈士都是我的战友,我很幸运,活着回来了,而他们长眠在异乡……”

30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程果从书桌里拿出一张贺卡送给了南爷爷,盯着南爷爷胸前的军功章小声地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奖章,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得更多的奖状。长大了,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祖国的和平。”

常东妮也跟了上来,把在上体育课时看到的大飞机画了出来,送给了南爷爷。“这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要把它送到我们的荣誉室好好收藏!”南启祥的眼角湿润了。

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员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60岁,他们平均年龄83岁。有人问过他们,宣讲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宣讲团成员王铁军在加入前就有了答案:“我是离休老干部,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这么高的待遇和无上的荣誉,我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为党的事业而继续奋斗。当我站在讲台上,就突然觉得自己还能发挥点作用。”

今年春季征兵中,沈阳市皇姑区预定新兵齐聚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宣誓后,预定新兵们在广场上聆听抗战老兵张荣恩讲革命故事。默默听讲的“准新兵”中,有的是二次入伍,有的刚上大学就报名参军,有的在红色家风熏陶下应征。

一个军用水壶、一封战地家书、一份手稿、一本荣誉证书、一枚勋章、一幅老照片……都是革命前辈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牺牲的生动见证,也是一部部活生生的红色“史书”。宣讲团成员铁源,捐赠4600余件珍贵档案文献资料;宣讲团成员曾国兴,捐赠一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敌机残骸打磨制作的勺子……老干部们纷纷慷慨捐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宝物”,一批批实物史料很快汇聚起来,“红色资源库”越来越丰富,宣讲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英雄的故事缘何引来掌声不断——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时,精神信仰就会成为更强大力量”

台上激情澎湃地讲,台下屏息凝神地听。

2个多小时里,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宣讲团成员邬大为讲述的战斗故事,110所中小学、11余万名师生线上线下认真聆听,每隔几分钟会场就会响起一片掌声……今年4月初,在沈阳市铁西区应昌小学大明湖分校报告厅里,记者现场感受到了这场国防教育公开课的魅力。

邬老的战斗故事,为何能够如此吸引、打动师生的心灵?沈阳警备区领导分析认为,现在社会价值多元、年轻人有主见,但是对于真正感人、有说服力的典型,他们愿意追随。“现在年轻人愿意在短视频上为正能量点赞、发弹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英雄人物就是一座航标,一个行为就是一次境界升华。“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沈阳警备区司令员苏共建说。

“这几天,我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陈丽梅老师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情景,“当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英雄走进会场时,好多人包括我马上就哭了,全程都是眼含热泪。报告会结束,所有人起立鼓掌表示敬意。”

小学生王艺萍曾经是一名追星少女,喜欢歌星、影星,但是现在她更崇拜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默默付出和奉献的英雄人物。

“关于一些战役,书上只有几句话、几段话,但当时可能有成千上万人牺牲。”王艺萍讲述着自己的体会,比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这是攻打锦州的关键一战。从书上只知阻击战意义重大、战况惨烈。但这场阻击战异常艰苦,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和敌人反复争夺阵地,有的团最后只剩几十人。“当通过老英雄讲述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了解到更多的内容之后,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些英雄才是我们应该崇拜的偶像。”

“现在价值观多元,听了邬爷爷讲述的故事,我很受启发。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争取成为一名像邬爷爷讲的那些英勇无畏战士一样的人。”如今,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中遇到一些坎坷的时候,刘芮希都会去看书或者观看一些影视资料,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

“育人先正己。”宣讲团成员曾国兴说,“物质生活日渐丰富时,精神信仰就会成为更强大力量。”1934年出生的曾国兴1949年参加革命,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战功,曾任辽宁省辽阳军分区司令员。

1960年秋,《民兵之友》杂志要发表雷锋日记,正好雷锋同志到沈阳开会,就请时任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干事的曾国兴到编辑部座谈。“雷锋的湖南口音比较重,恰好我是湖南人,杂志社便找到我,让我当‘翻译’。”就是这样一个偶然契机,曾国兴与雷锋相识。他暗下决心:“要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

20世纪90年代,从离休后寄出第一笔爱心款,到后来在沈阳警备区支持下设立“曾国兴助学基金”,30多年来,曾老先后与沈阳市、凌源市、建昌县、凤城市等地的100余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2016年11月,他还与沈阳市和平区红十字会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公证书。

曾国兴义务宣讲、无私捐赠,有人不解,有人质疑。“从不解释,也不生气,我只是在走着自己的路。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为党做些事情!”曾国兴时常默记心中的追求,正如他在笔记本上写的那样:“一朝与雷锋相识,一生与雷锋同行。”这句话,激励曾老60多年。

5月13日,沈阳121医院邀请宣讲团成员、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孟昭身,为该院军队伤病员和医务人员上了一堂革命传统教育党课。报告会上,孟老深情地为大家讲述了烽火岁月里,自己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经历。伤病员代表吕东浩听了孟老的报告,增添了与伤病作斗争的信心。“今后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重返训练场。”吕东浩说。

前不久,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大礼堂里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现任沈阳市关工委副主任、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员孙桂琴。孙桂琴向现场近百名街道社区志愿者讲述她和雷锋的暖心故事。

1960年雷锋担任抚顺建设街小学校外辅导员时,孙桂琴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在雷锋辅导学习时的照片多次发表于各类报刊。一个甲子过去了,她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坚持学雷锋、做雷锋、讲雷锋,当好学生的校外辅导员,完成雷锋叔叔未尽的事业和心愿。当天的宣讲本来说好是一个小时,但说着说着竟然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演讲结束后,孙桂琴成了明星,众多志愿者涌上主席台让孙桂琴签名并合影留念。

讲者“走心”,听者“解渴”。自“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立以来,除在驻地开展红色宣讲活动以外,宣讲团成员还先后受邀远赴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等10余个省(直辖市)的50余个市、县、区,行程数千公里,为部队官兵、党政机关、大中小学等进行授课宣讲。

“壮心未与年俱老”。如今,“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员们越发忙碌了。当被问及向中小学生讲授红色文化的初衷,宣讲团团长金恩祥说:“这些红色故事,我们老一辈不讲,青少年去哪儿知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作为老军人、老党员,关心下一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就是要让‘红色启航’铸就‘红色工程’!”

(责任编辑:宋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