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4-09-27南疆军区政治工作部供稿

雷锋·强军号 2024年9期

开栏的话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本刊开设“来自南疆军区英模部队的报告”栏目,重点推出南疆军区高原基层连队的事迹报道。

南疆军区驻地边远,条件艰苦,风光美丽。那就请读者朋友走进南疆军区部队,走近驻守南疆可爱的官兵,了解他们卫国戍边的感人故事吧!

读者朋友,你知道南疆吗?也许你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南疆不就是天山以南的新疆吗?

是的,雄伟的天山将美丽的新疆分成南疆和北疆,南疆正是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袤大地。这里有雄浑的大漠戈壁,壮丽的河流山川,圣洁的雪域高原,辽阔的湖泊草原,还有星罗棋布的绿洲,散布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读者朋友,你知道南疆军区吗?也许你未必回答完整,因为南疆军区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的西藏阿里地区,而昆仑山以南还有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这里被誉为“藏西秘境、天上阿里”“万山之祖、百川之源”,绵延千里的雪山冰峰中,神山圣湖相映生辉,班公湖等众多湖泊像蓝色宝石镶嵌其中,恍若仙境;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孔雀河流淌在亘古高原,如诗如画。

此刻,也许你感到好奇:为什么阿里地区在行政上隶属于西藏,‌而在军事上却隶属于新疆军区呢?‌这种特殊的隶属关系源于对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的多重考量:解放阿里的部队是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进军藏北,解放阿里”的指示,从南疆派出的。阿里解放后,由于对边情、社情、民情的掌控,进军阿里的部队分兵设卡,又担负起戍边守防、打击匪特的神圣使命。‌南疆与阿里地理上相邻,当时的新疆经济要好于西藏,交通要便利于西藏,能更好地对阿里军地进行有效的后勤保障。因此,虽然‌阿里地区经历过多次行政变化,‌但在军事上一直隶属于南疆军区。

南疆军区是一支历史厚重、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来自长征路上,锤炼于抗日战场,砥砺于解放战争硝烟中,凯歌进新疆。“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南征又北战,扎根在边疆”,是其真实写照。“模范青年团”“进藏英雄先遣连”“卫国英雄连”“卫国戍边模范连”“雪域高原戍边模范连”“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等英模群体,像璀璨的星光,闪耀在南疆大地、阿里高原。

‌南疆军区之大,大到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克什米尔7个国家和地区接壤,约占全国面积的七分之一。南疆军区边境线长达3500多公里,占我国陆上边境的六分之一。南疆军区远到天边,所属阿里军分区支普齐边防连距北京7200公里,而“支普齐”藏语语意即“遥远的地方”。南疆军区之高,高到伸手就能摸到天,阿里地区的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常年驻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连队就有6个,他们执勤的点位、巡逻的路线则更高更险。南疆军区之苦,苦得让人无以言表,官兵戍守的地方是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官兵生存的环境是“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官兵生活的常态是“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官兵共同的容颜是皮肤紫红、嘴唇干裂、脸上脱皮,还有指甲凹陷、头发脱落等……

随着国家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官兵们工作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没有改变,缺氧时的头重脚轻、心跳加速,高原反应时的头痛欲裂、胸闷气短,依然让人感到说不出的艰辛和无助。

海拔高,官兵境界更高,他们在苦不言苦,吃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苦中品出甜,吃苦成习惯;“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是南疆军区官兵向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走近一座座界碑,蹚过一条条界河,翻过一道道界山,官兵“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坚如磐石;领土、主权、人民等国家元素映在官兵眼前、刻在官兵脑海;爱党爱国爱人民,被具化为反越境、反渗透、反偷袭、反侵略等军人使命,被融入战备巡逻、岗位练兵的任务中。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各民族血脉相连,息息相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这里的人民爱国热情更为炽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这里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古丝绸之路穿越数以百计的古城池,越过葱岭,伸向更加遥远的域外;古西域三十六国中大半都在这里,神奇的楼兰国,美丽的乌孙国,神秘的精绝国,优雅的龟兹国等,还有阿里古老的象雄王国、雄奇的古格王朝等,不但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古迹,还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穿过历史的天空,我们仿佛看到络绎不绝的商贾、驼队从古丝绸之路上走来;西天取经的唐僧带着降妖捉怪的徒弟,向美丽的女儿国走来;西王母邀请各路神仙在昆仑瑶池开蟠桃盛会;格萨尔王身披青铜铠甲,手执金刚宝杵和青铜利剑降魔驱害……

厚重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勤劳的人民,壮丽的山河,让一代又一代热血男儿昂首走来,不管多远多险,只要有哨位有战位,就挡不住南疆军人履行职责使命的脚步,“咱就在最冷的地方站一站岗,咱就在最高的地方摸一摸天,咱就在最远的地方当一当兵”“缺氧咱就吸口烟,寂寞咱就使劲喊,想家咱就爬高山,一辈子自豪到永远”。

这里是“喀喇昆仑精神”的发源地,是以“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神仙湾为代表的南疆军区官兵用生命筑起的精神高地,南疆军区官兵以高原边防为家,把风雪边关、大漠戈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守护着脚下的每一寸山河。

这里是英雄辈出的地方:穿越历史的硝烟,我们看到,投笔从戎的西汉名将班超走来了,他二度出使西域31年,收复50多国归附汉朝;骑着白龙驹的土尔扈特人渥巴锡走来了,29岁的他顶盔亮甲,手持戟枪,率领部族起义抗俄,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万里东归;抬棺出征的民族英雄左宗棠率部走来了,65岁的老将视死如归,指挥6万大军南下天山,一路摧枯拉朽,全歼来犯的阿古柏敌寇,收复新疆……

70多年前,一支由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7个民族136人组成的先遣连,顶风冒雪走来了,在党支部书记李狄三带领下,他们从于阗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孤军深入阿里,以牺牲63名官兵为代价,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被西北军区授予“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

60多年前,某邻国向我国伸出魔爪,在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工兵战士罗光燮舍身滚雷,为战友开辟通路;司马义·买买提身负重伤吸引敌人火力,以生命换取胜利;王忠殿毅然用身体抵住插入敌堡的爆破筒,粉身碎骨炸敌堡……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

2020年6月,在加勒万河谷,外军公然挑衅,蓄意来犯。面对气焰嚣张的外军,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与官兵组成战斗队形,在“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岩壁前,毫不畏惧、英勇战斗。我增援部队及时赶到,迎头痛击来犯者,外军顿时溃不成军,丢下伤亡人员逃窜。由于前期敌众我寡,团长祁发宝头部受重伤,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壮烈牺牲。

忠贞为国土,热血洒昆仑。新时代戍边英雄展现出来的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彰显了南疆军区官兵昂扬的战斗风貌。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为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那场战斗前,陈祥榕在日记中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肖思远写下了“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对祖国的诺言,说出了南疆官兵的共同心声。

守护共和国的从来不是超人,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种平凡人面对生死时的挺身而出,正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和中国军人的担当。

“70后”团长、“80后”营长、“90后”军士、“00”后士兵,他们生于不同年代,为何会有同样的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万千将士如斯,万里边关如铁。那场战斗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刻印在青春的胸膛里,一股“学英雄、当英雄,做新时代最美戍边人”的热潮在喀喇昆仑高原涌动。

读者朋友,套用《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可以试着问你:当你在风景如画的街心公园呼吸着充足氧气晨练的时候,当你节假日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时候,当你坐上高铁享受现代交通舒适快捷的时候,当你通过美团点份外卖,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美食的时候,当你穿着新潮的衣服尽情展示青春活力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生活在幸福之中呢?

也许你会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守卫喀喇昆仑的军人们深深地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请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一位网友阅读了边关英雄事迹后留言:“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那一刻,他终于读懂“中国”二字,认识到“日常于我而言,从未像今天这般可贵”。你只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意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更深刻了解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动力源——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责任编辑:刘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