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心怀乡土”导写

2024-09-25张淑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眷念炎黄子孙心怀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费孝通《乡土中国》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汪曾祺《胡同文化》

这一代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柯灵《乡土情结》

“乡土与时代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参会,发表以“心怀乡土,拥抱时代”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写作指导

材料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土”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的民族情感也是和乡土分不开的。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比如眷念乡土,热爱故园。

第二部分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指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要关注“封闭”一词进行联想,在如今开放发展的新时代,这种封闭观念实际上必将会束缚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这一部分无疑指出了乡土观念带来的某些弊端。

第三部分写一代代炎黄子孙背井离乡浮海远游的背景内涵各不相同。在浩荡的历史潮流中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分子,一代代炎黄子孙的选择,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读懂写作要求,明确行文重点。“心怀乡土,拥抱时代”的主题要求我们在个人的乡土情怀和时代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就是,人要有乡土情怀家国观念,但是不能自缚于此,而应该求取进步增长才干,用自己扎实的本领去建设回馈乡土。

例文

心怀乡土,志在四方

河北省霸州一中" 李恩葛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能代表青年学生在此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心怀乡土,志在四方”。

乡土是一个温暖的词汇,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根。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不吝笔墨,书写对乡土故园的眷恋。王维笔下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失落,杜甫笔下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的苏武更是满怀对家乡故国的眷念,用忠贞与赤诚唱响了一曲回肠荡气的赞歌。踏出乡土,我们难免留恋家乡。但是,在这个伟大而磅礴的时代,在这个发展与进步成为主旋律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却不能沉溺于此。我们既要心怀热土又要志在四方,带着热爱与眷念启程,才能反哺故土再续繁华。

“如同白昼在早晨和夜晚之间出现一样,我的生命就在流浪的冲动与对家的渴望中度过。”黑塞道出了每一个心怀乡情奔波游子的心声。以何慰藉游子殷殷的乡愁,唯有为故乡点一盏温暖的烛火。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大城市更多更好的选择,因为她深知大山深处的家乡还在贫困落后的现状中挣扎,乡亲们还在艰难的日子中摸爬滚打。在她担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走访了一遍又一遍——是什么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成为脱贫攻坚道路上一面火红的旗帜?我想,是她心中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热爱,对引领乡亲走向富裕幸福的事业的爱。她的爱如此纯粹如此深沉,令人敬仰。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己任的周恩来总理为了救国救民东渡日本,写下气魄非凡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两弹元勋钱学森赴美留学,求取新知以挽救危亡中的祖国,他心系家国,不顾个人安危,终于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并奉献毕生所学。这些伟大而光辉的名字不仅与时代同在更与历史同在。他们用行动践行了拳拳赤子对家国的殷殷赤诚。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我们走多远,乡音都是我们不变的行囊,故土都是我们永恒的挂牵。伟大而磅礴的时代已经吹响出发的号角,心怀故土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评点

文章观点明确,清晰地阐明了乡土与时代之间的并列关系。论据使用非常丰富,从苏武到周恩来、钱学森再到新时代青年黄文秀,非常恰切地论证了心怀乡土故国与拥抱时代的辨证关系。结构清晰层次鲜明,语言精彩深刻,多使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黑塞和艾青的名言作为段落开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说服力。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眷念炎黄子孙心怀
再也不见
心怀感恩
哦,眷念
脚踏实地,心怀高远
大美中国
心怀感恩,快乐成长
心怀
对你的眷念是我生命里最大的冒险
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