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乐观与悲观

2024-09-25周红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8期
关键词:悲观者浏阳市彼岸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联系实际,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材料里,北大教授姚洋的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乐观”与“悲观”,与之相对的是——“未来”与“现在”。文题中“悲观”“乐观”并举,且能分别“赢得”现在与未来,说明此处“悲观”的含义应是偏正面的。这句话简洁而富有深意,涉及了乐观与悲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它们对于现在和未来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在分析材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理解“乐观者赢得未来”和“悲观者赢得现在”的具体含义。乐观者对未来持积极态度,相信通过努力能改变现状,创造更好的未来。而悲观者更注重现有的稳定和安全,对未知的未来持谨慎或怀疑态度。

其次,思考这两种态度的优缺点。乐观者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励他们追求进步,但也可能因为过于乐观而忽视现实困难。悲观者则更稳健地应对问题,但可能因过于保守而错失机遇。

最后,思考如何在现实中平衡乐观与悲观。探讨如何在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具备悲观者的谨慎和稳重。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或建议,如保持积极心态的同时,不忘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珍惜现有的生活等。

参考立意:既要执着地相信未来,也要清醒地认知现在;有悲观之清醒、理性,更有乐观之积极、向上;“悲”观当下,“乐”见未来;乐悲皆有度:乐观但不盲目乐观,悲观但不丧失信心……

例文

悲观以孜矻于时,乐观而心向彼岸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睿琪

北大毕业典礼上,姚洋教授的致辞发人深省:“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故今之菁菁青年,既逢今之乾乾盛世,亦应以孜矻之态砥砺于当下,持向阳之心奔赴彼岸。

悲观者,常怀惕厉之心,如履薄冰,故能以孜孜矻矻之态砥砺深耕。

博尔赫斯曾言:“人生是苦难的,我划着我的断桨又出发。”诚然,人生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然而,正是这些苦难与挫折,更能激励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征服命运。马斯克曾言:“心怀恐惧,使我不懈地向前。”这种对现实的悲观,正可成为“不自满者的车轮”,载我们前行。孔子游列国而传道,王安石不惧众议坚定变法,龙应台勇敢质问民族的软弱,皆是愤慨于时,遂而有一番作为。岂不闻《诗经·小雅·小旻》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悲观于时者,会更加坚定前行的勇气。

乐观者,鲲鹏图南,以换乾坤,终能持昂首向阳之姿破浪前行。

汪曾祺曾言:“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应时刻怀揣对“彩色”未来的不渝向往,让心中的愿景之欢一点点落色成缤纷画卷。乐观,是黑暗中的不屈与坚守,且聆鲁迅先生言:“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乐观,是对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念,且听梁漱溟掷地有声:“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乐观,是对无情命运的坦然与笑对,且忆苏子汲茶而自吟:“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凡此种种,皆诠释了乐观的本质: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且持乐观之桂棹兰桨,击世之空明,溯人生流光。

然,或言曰:“既言乐观,又言悲观,岂非自相矛盾?”然我以为,二者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悲观”,并非绝望之心死如灰,而是内心的自惕自戒;“乐观”,亦非随波逐流,而是对生命意义的坚定信念。“悲观”为行,让我们在现实中深耕细作;“乐观”为心,让我们在未来中追寻梦想。行与心相与为一,方能激荡出更加悠扬的生命乐章。

孜孜矻矻,载一抱素,此“悲观”所以赢得现在也。沧海横流,心向彼岸,此“乐观”所以赢得未来也。急景流年,露出了生活本来的意义。故今之菁菁青年,正应悲观以孜矻于时,乐观而心向彼岸,于时有朝花,于岸有晚霞。

不失悲观之音,且拨乐观之弦

湖南浏阳市第一中学 柳淙瑜

指导教师: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 邱清平

湖南省雅礼·浏阳二中 张国光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岁月之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接力棒已然清晰可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选择不失悲观之音,且拨乐观之弦,理性与自信并行,青春与时代共鸣。

不失悲观之音,方能持理性思辨之态,怀奋起直追之志,助推自我发展,从而赢得现在。

不失悲观之音,并非沉溺于消极,而是洞察现实,以适度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悲观不是对未来的绝望,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清醒认识。“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京东前副总裁蔡磊,不幸患上渐冻症,他深知渐冻症为绝症之首,生命面临极大威胁,但并未沉溺于绝望之中,而是毅然选择了积极自救与助人。正是这不失悲观之音的勇气与智慧,让他在危机中寻得转机,赢得生命的尊严与价值。选择不失悲观,并不是自甘堕落,抑或将自我囚于消极停滞之桎梏,而是既要保持清醒的悲观,又要怀揣坚定的信念,方能绝境化骥立马昆仑,将芳华炼华章,赢得“三千越甲可吞吴”之美谈。

且拨乐观之弦,方可彰显生命活力,助推自我实现,赢得未来,显生命之浩博与广大。

李大钊曾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正是这份乐观的精神,让他在革命遭受挫折之际依然坚守信念,继续前行。诺奖得主卡里科亦如此,即便面对自身的困境与外界的误解,他仍以乐观为桨,奋力划动,最终实现了生命的华丽突围。乐观,正是这样一股力量,让我们在困境中瞥见希望的曙光,在挫折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实现生命的成长与自我超越。因此,我们当拨动乐观之弦,选择自我决定的人生道路,实现生命的成长与蜕变,方能独立而热情地活出自我,展现出生命的热烈与璀璨之美。

于不远的远方,巨人的声音久久回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求索之路漫漫亦灿灿,我们仍将万里跋涉,不失悲观之音,且拨乐观之弦,于沧海横流中成时代之俊杰,于刀光剑影中显英雄之本色。他日回首,春色满园。

接乐也纳悲,行稳方致远

湖南浏阳市第一中学 陈晶

指导教师: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 邱清平

湖南省雅礼·浏阳二中 张国光

“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的深情寄语,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深度思考。面对人生这条曲折蜿蜒的征途,我们应如何稳步行进,走向那遥远的彼岸?答案便是:接乐也纳悲,唯有如此,方能行稳致远。

行稳,需要做当下生活的悲观者。悲观,意味着在纷繁复杂中停驻思考,思考过去的遗憾,思考当下的忧患。它并非失望与无措,而是进行更为冷静、客观的剖析,直击生活的本质。正是因为对内核的思考,才会萌生“怎会如此”的追问,以及“又将如何做好”的探索。正如悲剧更能触动人心,为现实披上神秘而诱人的外衣,悲观的态度也能丰盈我们的情感,为当下生活注入更多的理性元素,使我们步履更加稳健。

致远,需要做未来生活的乐观者。乐观,是一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的豁达,是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生,是一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因为乐观,我们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坚信黑暗之后必有光明,坚信困境之后必有出路。希望与期待,是我们构筑未来最令人向往的底色,而乐观让这底色更加鲜明有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样增强了我们生命的韧性。“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乐观加持下的生命韧性,让我们从容地面对惊涛骇浪,走向更远的彼岸。

行稳致远,需将悲观与乐观恰到好处地结合。过分悲观于现状,只会让人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潭,而无法从中汲取重生的勇气和希望;而过度乐观地看待未来,则可能陷入阿Q式的精神胜利之中。因此,只有适度悲观于当下,才能更好地积蓄前行的勇气;而适度乐观于未来,才能更清晰地审视当下。将乐观与悲观恰到好处地结合,才能确保步履稳健,行得更远。

如今,“闪烁的太阳已越过高傲的山峦”,青年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途的起点。此刻,请持接乐纳悲的态度,披荆斩棘,迈向你的诗和远方吧!

(编辑:王冠婷)

开篇引述材料,提炼出中心论点。

讨论悲观者的特点。

引用博尔赫斯的话,加强了对悲观者人生态度的诠释。

马斯克的言论进一步说明了悲观情绪可以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悲观主义。

讨论乐观者的态度。

进一步解释了悲观与乐观的深层含义,深化了文章的理解层次。

开篇紧扣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提出分论点一,阐述不失悲观之音的意义。

运用蔡磊的例子,进一步阐述悲观不是消极绝望,而是危机中寻得转机,赢得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强有力地论证了悲观者可以赢得现在的观点。

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乐观彰显活力,赢得未来。

运用李大钊、卡里科的材料,阐述乐观的价值意义。

结尾回扣中心论点,强调万里跋涉中,既要不失悲观之音,又要拨响乐观之弦,深化主题。

引用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阐述行稳与悲观的关系。

阐述致远与乐观的关系。

论证“行稳致远是悲观与乐观的完美结合”这一观点,层次清楚,论述给力。

发出号召,深化和升华中心论点。

猜你喜欢

悲观者浏阳市彼岸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周波
周波
永不言弃
为什么乐观者往往成功
彼岸
幸福不在彼岸
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关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报名众筹承办第十三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被确认企业名单的公示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欧盟:乐观者与悲观者的不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