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捷径
2024-09-25陈海峰徐玲玲
苏州中学、常州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捷径能帮你抵达别人的终点,却无法攀登你内心的巅峰。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个分句“捷径能帮你抵达别人的终点”,其关键词为“捷径”,意在说明,捷径往往是他人已经探索出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虽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此终点并非你所期望或原计划的终点。后一个分句则通过“却”字形成转折,指出捷径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取得某些成就,但无法引领我们攀登至内心的真正高峰。两个分句言简意赅,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捷径”这一概念,体现命题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从“人的成长”这一视角来看,捷径常被视为一种快速达成目标的手段,它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些肤浅的成就,却剥夺了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磨砺与历练。若生命因此而失去了这些宝贵的体验,那你的内心将如同一片荒芜,脆弱不堪,这无疑是对真正成长的极大阻碍。
立意方向:摒弃一步登天的幻想,不再沉迷于寻找那些所谓的“好走”的捷径。相反,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体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将其视为成长的阶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经历磨砺和痛苦之后,实现真正的成长。人生的道路既有平坦的捷径,也有崎岖的小路,但无论我们选择哪条路,都应该始终铭记,抵达内心的巅峰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例文
此径不通,请绕道前行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洪毓雯
《奇葩说》中,辩手梁秋阳曾这样说过:“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世界,如果还有一件事情我们不应该追求效率,那就是爱情。”爱情如是,人生亦然。信息时代赋予我们众多选择和即时方案,这些所谓的捷径,看似能帮助我们迅速抵达终点,但实则它们只是通往平庸的速食通道,而非通往卓越的康庄大道。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我们渴望通过“三分钟读懂一本名著”来速成文化修养,却忽略了与文字深入对话的宝贵时光;我们追求外在的完美,却在网红直播的纷繁中迷失了自我;我们渴望高效的生活体验,却在各种点评APP的狂轰滥炸中失去了探索的乐趣。
那些被吹捧的捷径,不过是给懒惰、畏惧披上的效率外衣。真正的成长与蜕变,从不在于走了多少捷径,而在于我们如何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不妨设想,如果余秋雨满足于躲进小楼研读古代文献,未曾踏上探寻人类文明遗迹的征途,他将如何“重铸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在山河大地的实地踏足中找到“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如果三毛仅仅满足于在《国家地理》杂志上欣赏撒哈拉沙漠的图片,未曾勇敢踏上那片土地,她又怎能投身于撒哈拉的怀抱之中,体验那份随心而动、探索万物的自由与激情呢?如果莫奈局限于画室内苦思冥想玩弄技巧,未曾走出户外捕捉日出的美景,他又如何探索崭新的艺术领域,用画笔为世界留下独特而闪耀的画作?
“自己的时代总是最好的。”跨越前人铺好的坦途,跨越时代潮流与个人理想的鸿沟,选择一条荆棘密布但属于自己的道路,方能攀登内心的巅峰,看见山那边的海。
要闯出一条新路,我们必须清晰定位自己的坐标,深入洞察内心,充分挖掘潜能。不知千篇一律的商业古镇面对备受南方小土豆欢迎的“尔滨”是否会汗颜,不知在古建筑的遗骸上拔地而起的高楼是否会忧虑一个城市的未来。然而,不走捷径并不意味着排斥借鉴。相反,我们应积极利用前人的智慧与经验,为自我道路的开拓提供助力。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从依赖引进技术到实现中国智造,从需要他人引领的孩童,成长为独领风骚的飒爽青年,中国正是这样一个从借鉴中崛起、从创新中走向世界的典范。
此径不通,请绕道前行,于是我化作点点苍苔,白露泠泠向幽僻内心处行。
人活起伏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戴伊
有人或许会问,《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便可翻十万八千里,但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却仍要徒步度过一番番春秋冬夏,尝尽一场场酸甜苦辣,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回真经。为何?殊不知,这西游的真谛,便在于这九九八十一难。若是腾云驾雾,固然轻松,但取回的真经,又怎能造就坚韧不拔的“斗战胜佛”?故曰:这悟空的真经,不在这捷径,而在步步攀登。
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曾落笔:人,活的不是一个点,人活起伏。
何谓捷径?往往是他人破路开山之道,平坦而快捷。沿着这条道路前行,或许能迅速收获成功的果实。然而,那些沉迷于捷径的人,往往只关注于那短暂的辉煌瞬间,他们眼中只有外界看似成功的某个“点”,却忽视了生命中真正的“起伏”。他们忘记了,真正的成长与收获,往往来自于那些艰难而曲折的旅程。
《红楼梦》中,贾雨村曾怀揣读书人的梦想,但当他选择搭上贾府的捷径后,他的情操逐渐沦丧,初心荡然无存。与此相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圣地亚哥,却毅然放弃了看似轻松的牧羊致富之路,选择追寻内心的梦想。他历经艰辛,但却将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德烈·纪德在创作《人间食粮》时,也并未迎合当时文坛的矫揉造作之风,而是坚守“文学必须赤足扎实地踏在地面上”的信念,使得作品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
捷径,不过是短暂满足了你初识世界时那一瞥的浅薄欲望,它永远无法引领你窥见生命深处的凝视。唯有在无尽的求索之中,在屡败屡战的试错之后,我们才能锚定内心的方向,磨砺出坚定的目光,以烈火洗礼后的真知,从容应对生命的起伏跌宕。我们需以洞悉世事的冷静与公正驱散内心深藏的狭隘与尖锐,以信念与果敢直面生活的流离与颠沛。捷径,不过是浮光掠影,真正的成长,始于对生命的深刻凝视与无畏前行。
然而,人类历史上不乏那些试图走捷径的例子。中东国家曾依赖石油出口维持经济,追求短期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发展,殊不知古巴比伦的城墙正是在这般的过度开发中倒塌的;同样,有些小国不寻求自立之道,妄图依附他国以达巅峰,却终将命运握于他人之手。这些例子都在告诉我们,人类的征程,从无捷径可言。真正的成功,需要我们去经历风雨,去拥抱起伏跌宕的人生。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如同狂热的追逐者,盲目追寻着所谓的“捷径”。他们贪婪地渴望一蹴而就的成功,却对真正的成长嗤之以鼻。于是,“三十秒了解一个人”“一分钟读完一本书”等速成法则层出不穷,人们沉迷于这些浮于表面的“法宝”,却忘记了真正的智慧如同陈年佳酿,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岁月的积累。他们在这场荒诞的追逐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成长的真谛。
这个时代,是否还有人,愿循那九九八十一难,活出生命真正的起伏?
心灵的栖所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陈蔷如
西西弗斯孤独的推石之旅,如一幅波澜起伏的画卷,展现着挫折中的哲学深思。我们常常疑惑,拥有先天神力的神明,为何不选择法术作为捷径自救,反而甘愿被困于那永远推不上山顶的巨石之中?正如我们独自踏足于生命的征途之上,西西弗斯也在这条修炼内心的道路上孤独前行着。捷径虽诱人,但心若不诚,道便难以成就。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时常面临各种选择,其中不乏看似诱人的捷径。然而,那些看似轻易可达的捷径之下,往往隐藏着深重的代价。世间捷径虽多,但真正的成功却非坦途所能抵达。刘震云曾言:“笨人做事,能做得更长远,知道自己笨的人反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捷径,看似美好,实则虚幻而短暂。当我们依赖捷径登上他人的山巅时,却发现自己只是别人的影子,连灵魂都匍匐在地。因为我们未曾真正跨越自己内心的巨山,未曾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并非只是机械地执行任务。在这日复一日的“苦役”中,他进行着深刻的自我对话,追寻着心灵的栖所。正如姚鼐未为朝堂名利所动,他坚守着“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使命担当;周梦蝶不图物质优渥的捷径,他向往着做菩提树下的“孤独国”国王。他们在纷扰世事中寻求自我本真,攀登他人未曾涉足的高峰,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他人的捷径,岂能窥见我在追寻路上的煌煌宇宙,这独一份的精神天地?
走捷径或许是人之天性,但总有人选择舍弃这唾手可得的便利。他们于苦难中坚守,于困境中奋进,最终阳和启蛰。熊培云曾言:“在思想上独立,在独立中合群。”这不仅是现代人的生存准则,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所的重要法则。当我们依靠捷径登上山巅时,或许会感到短暂的满足与得意,但回首望去时,却会发现那些真正值得我们珍惜与追求的东西已经渐行渐渐远。
《慈悲与玫瑰》中的作者自序结尾道:“一个人进山找神,找了一辈子,最后才知道山顶上的那个神就是他自己。”我们无需远行他处寻找心灵的归宿,因为真正的归宿就在我们内心深处。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时,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和归宿。
不如舍弃那些虚幻的捷径,去攀登自己的山峰吧!让内心之巅峰与他人之高峰交相辉映。我山异于他山,又与众山相融,岂不快哉!
(编辑:王冠婷)
标题隐含材料核心内容,引人思考。
开头紧扣关键词“捷径”“抵达终点”两者之间关系,表现作者审题精准,直击核心问题。
这句话振聋发聩。
善于概述事例,在正反对比中,形成排比气势,增强观点说服力。
给捷径界定内涵。
在转折中,迅速亮出观点,强调走自己的路才能实现成长的重要价值。
观点和事例契合度比较高,说理充分,内容丰美。
“跨过前人铺好的坦途”表达了放弃别人的捷径,走自己道路的价值,与前文照应,深化文章主旨。
提出具体做法。
选例新颖,充满时代气息,体现作者关注生活的良好素养。
对不走捷径进行了辩证解读,丰富了捷径的内涵,让文章中心厚重起来。
结尾照应标题和前文,结句富有诗意,引人遐想。
标题引人注意,起伏与捷径相照应,暗含态度。
从《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入手,谈孙悟空不走捷径,而在步步攀登中取得真经,紧扣材料核心,体现作者精巧心思。
引用马伯庸的话,恰到好处。
阐述捷径的概念,强调“起伏”之价值,在对比中强调了自己观点。
事例与观点相契合,而且在正反对比中凸显主旨,用例丰富,体现作者对素材的丰富积累与巧妙运用。
语言精警有力,发人深思。
对“走自己的路”可能遇到的真实境遇进行形象阐述,让“人活起伏”具体可感,深化文章主旨,且语言整饬优美。
从个人走向世界,体现了作者的大情怀。
表达了对现状的忧思,体现作者忧患意识,甚为可贵。
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巧妙引出“捷径”这个核心话题,体现作者的写作智慧。
在一问一答中点明西西弗斯不走“捷径”的原因,塑造了西西弗斯“新”的形象,并借此表明自己观点。
从正反两方面出发,强调走“捷径”登的是别人的山,而无法跨越自己内心的巨山,让走“捷径”之结果深入人心,引人思考。
再次挖掘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的目的,赋予神话新的时代内涵,紧扣中心观点,深化文章主旨。
运用典型事例,进一步深化论证,善用名言警句,总结观点,体现良好的写作素养。
照应前文,继续强调“精神独立”的时代价值,深化文章主旨。
跳出常规思维,在共生共存中观照“捷径”,体现作者对“捷径”的达观心态,凸显“心灵的栖所”的清晰文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深沉思索,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