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风·火·焰
2024-09-25刘前
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风,吹灭微弱的火,吹旺强劲的焰。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以风、火、焰为象征,通过“吹灭”与“吹旺”的对比,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风,通常代表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挑战;火与焰,则象征着个体或群体的内在力量、精神或品质。微弱的火,代表我们内心的软弱、目标的渺小,或是面对困难的退缩态度;而强劲的焰,则象征着坚定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和积极应对困难的决心。
“风,吹灭微弱的火,吹旺强劲的焰。”这句话通过对比“微弱的火”和“强劲的焰”在风的作用下的不同反应,暗示了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有的态度和行动。前者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的意志不够坚定,目标不够明确,那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能会被轻易地击败,甚至放弃。而后者则告诉我们,拥有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理想,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甚至将困难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例文
强者经风不“熄”
一考生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道:“弱者随风即灭,强者经风不‘熄’。”自然界之狂风虽能摧残人之皮肉,人生之曲折却可侵蚀人之心灵。在风雨兼程的旅途中,有人如同微弱的火光,一遇到曲折便畏缩不前,最终只能沦为熄灭的微弱之火;而有些人则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即使道路曲折险峻,也能步步为营,坚韧不拔。他们勇敢面对暴风雨的洗礼,经风而旺,生生不息。我们应该努力成为那个经风不熄的强者,不屈不挠,与天地共舞!
毋让挫折成山为阻,翻山越岭,跨越曲折,“明烛天南”。
尼采曾言:“那些无法将我击倒的,只会使我变得更加强大。”昔日的王冕,出身贫寒,身处孤独,然而这并未让他心中的火焰轻易熄灭。他日复一日地描绘荷花,最终功成名就。今日的徐立平,心怀航天强国梦,28年如一日,奋斗在火药雕刻第一线,为火箭上天、导弹发射、神舟遨游、嫦娥探月等伟大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还是成长道路上的挫折挑战,若无法承受,便会被其压垮。唯有以坚定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前行,方能将之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万不可懈怠自弱,自立自强才可如明火,生生不息。
“青年要致远大而尽精微,自强不息。”回览旧山河,看革命之际,毛泽东同志并未因列强之狂风吹灭救国之思,凭借超凡的毅力使星星之火雄壮起来,最终成就燎原之势。于青年而言,既已点燃理想的明灯,就应风雨兼程将挫折化为动力,且行!吹旺美好的未来;于国家而言,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外部压力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何畏!增强自身实力,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吹旺强烈的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反观当下,很多青年在面临压力时选择了“摆烂”“躺平”,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简单的选择,但实质上却是在消极逃避。他们宁愿让心灵之火慢慢熄灭,也不愿面对风雨的挑战。这种选择只会让他们错过成长的机会,错失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岑参有言:“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挫折杀不死一颗坚韧的内心,面对风雨,以坚韧为马,不负韶华!
做勇敢的堂吉诃德
一考生
犹记那个清晨,堂吉诃德单人匹马,迎着晨光,走向未知的原野。
塞万提斯,亦凭此承受住了中世纪思想固化的狂风,以燎原之势冲击了整片欧洲大陆而夺得桂冠。
何也?
在于其内在实力之强劲,他的灵魂足够强大,意志足够坚定,因而狂风无法将其吹倒,反而激发出更为澎湃的力量。故言曰:以卓越的自身素养应对生活的挑战,方能越挫越勇,成就非凡。
弱者总是本能地逃避挑战。探其渊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正如风会吹灭微弱的火,弱者没有资本与困难抗衡,于是便一逃再逃,最终导致彻底的失败。而强者懂得为自己的人生之火积势,由点点星火迸发为灼人的焰,于是,风对其的挑战只会是机遇,如大鹏展翅凭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赢得人生的无限辉煌。
世间万物皆有其两面性,人生的风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可以选择逃避,永远做一个平凡的星火;也可以选择勇敢积累力量,投身于人生的烈火之中。这都取决于个人的选择。《碎琉璃》中曾言,时代就像筛子,筛得每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这种结果的本质,便在于你是否拥有强大的灵魂,是否能乘风之势随风而起。
揆诸当下,躺平、摆烂之风盛行,这无疑是对年轻人精神层面的一次严峻考验。他们需要在众声喧哗中坚守自我,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本心。这不仅是年轻人对于人生探索的一次回答,更是他们内在精神力量的展现。
有人言曰:“人终究只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再强大的火焰终究有燃烧殆尽之时,人终是难抵时代之风。”
其实不然。
时代是由无数个体共同构建的,这些个体通过积极的应对和明智的选择,共同塑造时代的走向。先辈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银河,为我们照亮了一条通向开放和光明的道路,这正是对此的最好诠释。
去做一个勇敢的堂吉诃德,不畏狂风,大胆地走向光明的原野,开辟人生的处女地,如阿多尼斯描述的那样:
我号令星辰,
我停泊瞩望,
我让自己登基,
做风的君王。
(编辑:王冠婷)
简洁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题,即强者能经受住各种挑战,不轻易被击败。
开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
通过对比“微弱的火光”和“熊熊燃烧的火焰”,形象地描绘了面对挑战时不同人的态度与结果。
提出面对挫折的态度,即不被挫折所阻,勇往直前。
引用尼采的名言,并结合王冕、徐立平的实例,进一步论证面对挫折时,坚韧不拔的重要性。
再次强调不能懈怠自弱,要自立自强。
“且行!”“何畏!”凸显身份意识。让个人与国家携手共进,不畏艰难挫折,勇毅前行,终将取得万丈光芒。从青年和国家两个层面,提出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策略,号召大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进一步分析这种消极选择带来的后果,强调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以岑参的名言作结,号召大家面对挫折时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负青春。
以生动的描绘开篇,展现了堂吉诃德勇往直前的形象,引人入胜。
将堂吉诃德与塞万提斯相联系,突出其文学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堂吉诃德形象的立体性。
用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过渡自然。
总结上文,进一步强调了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性,与主题紧密相连。
以风与火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弱者逃避挑战的后果,与主题相呼应。
与上文形成对比,阐述强者的心态和行为,突出主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示。
深入分析挑战与机遇的关系,强调了个体选择和努力的重要性,与主题紧密相连。
深入分析挑战与机遇的关系,强调了个体选择和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深化主题。
联系现实,分析了当前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考验,突出了主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提出一种消极的观点,为下文反驳做铺垫。
反驳了消极观点,强调了个体的积极作用和时代的前进性,进一步突出了主题。反驳了消极观点,强调了个体的积极作用和时代的前进性,进一步突出了主题。
结尾再次强调主题,号召人们像堂吉诃德一样勇敢面对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