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定义自己
2024-09-25孙利娟
合肥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文阅读Ⅱ讲述了一个摆渡者的故事,他本来并不喜欢这个身份,但由于明白了其中的意义,从此以行动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摆渡者”。在这个一切都正被或将被重新定义的年代,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我们自己呢?
请结合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中提到的“现代文阅读Ⅱ”文本是鲁彦周的《渡口》(创作于1959年,有删改),文章讲述了祖居渡口的杜老头年轻时“赌咒也不干摆渡的活”,而当他了解到摆渡对于革命的意义,便主动“干起摆渡的活”,并在摆渡工作中奉献一生,在参加革命与参与祖国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这篇文本的主题指向青年的成长过程,体现了家国精神的传承。据考生反映,这篇考场作文有难度,在审题立意方面有困扰。当考生在考场出现类似情况时,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立意是备考应考的最佳策略。这里推荐“关键词句梳理法”,助力考生既能够紧贴材料立意,又能够在“关键词线索”中勾连已有素材储备,学以致用。
首先,梳理材料关键词句。意义,可以延伸为追寻自我、追寻理想;主动求索,以行动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摆渡者”。要注意,定义时代和定义自我需要兼顾。其次,将关键词进行筛选,确定论点。最后以关键词勾连论据,展开论证。
例文
乘长风破万里浪,立潮头定义自我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刘许清杨
《人民日报》写时代,写青年,写“时代昂扬向上的曲线,应该是中国青年的生命轨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定义。在这个一切都正在或将被定义的年代,青年当定义自我,勇立潮头。
乘扶摇之力渡心灵,从迷茫无措到找寻真我。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扇窗,选择了正确的,推开便是无限风光。在海纳百川的时代中竞技,我们也难免会为自己未知的前路而感到茫然,困顿时自觉星光黯淡,只问何处为路。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在经典中徜徉,观陶潜遵循本心,转身挥袖,“归去来兮”,觅得真我。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扬一帆小舟渡征途,从一腔孤勇到为国忘我。
纵览历史星河,多少志士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即使道路艰难多舛、步履蹒跚。班超出身文学世家,却在纷乱面前投笔从戎,立志要做张骞那般在边疆立功的将军;蒋兆和以笔墨为火,用画作做灯,誓要点亮人们心中中华民族千年相承的火种。他们的心中有着家国梦,将国家所需立为一生所求。
迎千帆风浪渡从容,从无限约束到山高水阔。
定义自己,不为他人制定的“标准”和框架所囚禁约束。意气风发青年时,不负韶华自奋起。新时代,我们当勇敢“不被定义”。传统定义女性应该温柔贤惠、相夫教子,而UFC世界冠军张伟丽向大众证明,健美强壮、自信爽朗一样可以成就动人的女性形象;时间定义四十已是不惑之年,而“布鞋老总”宗庆后不惧风雨,四十二岁时用一辆三轮车踏出了娃哈哈商业帝国。重新定义自己,应当是寻找自我、塑造自我、坚定自我的过程。肯定自己,清醒地自我判断,勇敢地自主选择,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自我定义”。
撑长篙摆渡自我,踏浪尖定义人生。活出真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推开属于自己的那扇窗,自在欣赏属于自己的风景吧。
于定义处横槊赋诗,在摆渡间春和景明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张凌峰
苏子有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心灵摆渡间重新定义自我?行胜于言,挺立自我;勇于摆渡,横绝江河。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看繁花。重塑定义,我自渡己。
“双减”政策出台后,新东方如何转型一直备受关注。俞敏洪宣布成立直播电商平台“东方甄选”,从教育培训转型直播带货时,互联网上不乏否定的声音。但曾经的新东方老师们重新定义直播带货,把销售和知识输出结合,摆渡出知识带货新模式,在直播圈大放异彩。“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行我所行,砥砺渡己。
于惊雷处振山河,于落花处看人间。突破定义,掌灯渡人。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对大山里的姑娘们来说,摆脱身份限制,争取独立自主,唯有突破定义,方能不再囿于深山,改变自己的命运,“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她本就是高山,燃一盏灯,让学生们眼里有光;她是雪中傲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教育者诚意如斯,摆渡灵魂,提灯引路,无私渡人。
于山河处着霓裳,于平芜处见春山。无畏定义,渡民为国。
“从来如此,便对么?”在风雨如晦的年代,痛心于民众深陷泥沼无法自救,鲁迅慨然不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民众的灵魂。他是文学革命的马前卒,是一个真正的猛士。“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当怀青矜之志,渡民为国,挺膺担当。
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心有向上凌云志,于定义处横槊赋诗,浩气展霓虹;当胸怀新火试新茶之勇,在从容摆渡间观山河风景,赏春和景明。
定义自我撑长篙,求索克难渡清溪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尹司晨
“每一种命运都渴望向上的人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追寻自我是沉浮人海中最根本的命题。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完成对生命的自我定义,终能拥抱对岸的风景。
追寻自我,明确航向。“我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全新的森林世界,这里是我命中注定的归属。”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博士曾这样说。怀揣着对动物保护的梦想,高中毕业后,珍用自己微薄的积蓄前往遥远的非洲大陆,对野生黑猩猩展开研究。她不顾日晒雨淋,披星戴月地全身心投入森林生活,在野外度过了三十八年的研究生涯,开全球野生动物保育之先河。而支持她行走在人迹罕至的领域中的力量,无疑是对自我价值的定义与追求,是对生命意义的叩问。生活纷纷扰扰,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波涛流转总迷人眼,放眼于深邃的维度,以心中鸿鹄之志明确未来的方向,才能探寻出无限可能。
重塑自我,定义生命。“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知识来改变世界和他人。”这是坐在轮椅上的彝族男孩矣晓沅在《朗读者》中的发言。命运总是被视作上天的安排,决定着我们的人生道路,然而它是否可以改变?矣晓沅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从坐上轮椅到走入清华园,他证明了命运之枷锁并非牢不可破。以奋斗重塑自我,以不屈定义生命,矣晓沅用知识之钥破除命运魔盒。晨钟暮鼓,岁月洪流,无数身影叙写着对自我的定义:托尔斯泰从贵族家庭出走,穷尽半生试图解开生命的困惑,以此回归真我;“我给你设法保全的,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博尔赫斯在诗中这样写道。不论顽石璞玉,经斧凿刀刻重塑本我,屹立人世。
坚定自我,克难前行。坚守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的人生之路始于走街串巷的叫卖,终于走向饮料行业的世界舞台。四十二岁白手起家,三十余载坚持一件事,他让最初不起眼的校办企业盛放。轻视不曾将他挫败,纠纷没有让他退缩。他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精神昂然向前,铸就一份人生的事业,留下“人民企业家”的美名。在定义中坚持,我们方能日拱一卒,胸怀凌云壮志,搏击万里长空。
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撑一支寻我的长篙,踏足风光彼岸。
首段能鲜明联系材料,抓住显性关键词“年代”“定义”,末句勾连隐性关键词“摆渡”,准确扣题。
联系真实生活,找寻真我,摆渡心灵。论据贴切,有哲思。
论点由自我到家国,递进自然,语言流畅,有气势。
论点纵深开阔,紧跟时代,关联青年。
以时代之我的定义追问破题,启发思考;抓住“行动”这一关键词,勾连“时代”“摆渡”与“定义”,立意明确,重点突出。
分论点句以课内外诗句升格,并能时刻扣题。语言建构与逻辑思维能力强。
论据丰富,推陈出新,句式灵活,语言表现力强,能紧密联系材料进行阐释论证。
结尾简短有力,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兼具。
以动物行为学家古道尔博士的“行动”有力地支撑论点。
分论点句“重塑自我”呼应材料关键词“重新定义”,试着以生命之不屈,摆渡迷惘,论证有力。
从“追寻”“重塑”到“坚定”,在“摆渡”中“定义”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三个分论点层次清晰,论据丰富,论证结构清晰,语言连贯生动。
结尾点题,呼应首段,铿锵有力,余味悠长。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