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考察
2024-09-25唐萌武建宇
摘 要 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为研究对象,进行穷尽式分析。首先,从使用范围、分布特征、释义模式三个方面,考察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的使用情况;其次,依据辞书中相关术语的发展轨迹,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19页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归纳总结“俗称”“通称”的概念特征;最后,从用语规范的角度出发,对相关词条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 释义提示词 俗称 通称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一、 引 言
“释义提示词语是词典释义中重要的释义用语”(朱斌 2023),“科学、规范地使用释义提示词,也是语文辞书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之一”(刘兰民 2015)。“俗称”“通称”是辞书中较为常见的释义提示词,由于二者都有表示通俗的意思,因此在使用上容易出现一些混淆现象。如“蜂蜡”“黄蜡”释义提示词为“通称”;“铝粉”“银粉”释义提示词为“俗称”。戴文颖(2013)、袁世旭等(2021)、张益铭(2023)等都对辞书中的释义提示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注意到“俗称”“通称”是用来标注同义关系或同质关系,但并未对二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因此,为便于读者对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也为促进辞书中释义提示词更加规范、科学地使用,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中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具体使用情况。
一、 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的使用情况
(一) 释义提示词“俗称”的使用情况
《现汉》第7版中含有释义提示词“俗称”的词条共127个。
1. 使用范围
释义提示词“俗称”的使用范围涉及类型较多。可用于名词,如“兰花”;可用于动词,如“成亲”;可用于量词,如“烛”;可用于语素,如“鲞deb999a8a1ea593948ed129bf18c3f9deff1b476da01017d387b170578ebb9f8”;可用于短语,如“傻瓜相机”;可用于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即字母词,如“K粉”。其中,释义提示词“俗称”用于名词的数量最多,共有110个词条,占比约为87%。
2. 分布特征
释义提示词“俗称”的分布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对举和单说。对举,多用在科学定名和俗名之间,一般前后呼应,共91个词条,约占72%。其中又分两小类。第一小类是一对一的对举,如“红眼病”与“红眼”;第二小类是一对多的对举,如“乌贼”与“墨鱼”“墨斗鱼”。单说,一般是被释词没有对举词条,或是俗称某一类情况,并非具体名称,如“富贵病”等,共36个词条,约占28%。
3. 释义模式
释义提示词“俗称”主要用于两大类释义模式,分别是“俗称××”的释义模式和“××的俗称”的释义模式,详见表1:
“俗称××”的释义模式,共有64个词条,分为3小类:直接式、前附式、后附式。直接式主要是指释义中直接使用“俗称”或“通称”,前后没有附加其他释义提示词的释义模式,如“驯鹿”。前附式主要是指释义中使用“俗称”或“通称”时,在其前面还会出现其他释义提示词的释义模式,如“龋齿”。前附的释义提示词有“也叫”“通称”“也作”等。后附式主要是指释义中使用“俗称”或“通称”时,在其后面还出现其他释义提示词的释义模式,如 “蛞蝓”。后附的释义提示词有“也指”“有的地区叫”。同时,“俗称××”的释义模式,在对举情况时,多用于科学定名,出现在正条中。
“××的俗称”的释义模式,共有63个词条,分为2小类:直接式、后附式。直接式如“鲸鱼”。后附式如“黑脸”。后附式的释义提示词为“借指”。“××的俗称”的释义模式,在对举情况时,多用于俗名,出现在副条中。
经统计,我们发现“直接式”释义模式使用范围涉及类型最多,但主要用于名词,“俗称××”的直接式释义模式用于名词占比约为80%,“××的俗称”的直接式释义模式用于名词占比约为90%;前附式和后附式都仅用于名词释义。
(二) 释义提示词“通称”的使用情况
《现汉》第7版中含有释义提示词“通称”的词条共432个。
1. 使用范围
释义提示词“通称”的使用范围涉及类型较多,可用于名词,如“示指”。可用于动词,如“摄影”;可用于形容词,如“双生”;可用于语素,如“斗”;可用于短语,如“海市蜃楼”。其中,释义提示词“通称”用于名词的数量最多,共有391个词条,占比约为91%。
2. 分布特征
释义提示词“通称”的分布特征也可分为两大类——对举和单说。对举,共411个词条,约占95%。其中也分两小类。第一小类是一对一的对举,如“金丝雀”与“黄鸟”;第二小类是一对多的对举,如“传声器”与“话筒”“麦克风”。单说,如“字母词”等,共21个词条,约占5%。
3. 释义模式
释义提示词“通称”亦主要用于两大类释义模式,分别是“通称××”的释义模式和“××的通称”的释义模式,详见表2:
“通称××”的释义模式,共207个词条,分为3小类:直接式、前附式、后附式。直接式如“嗳气”。前附式如“蜂巢”,前附的释义提示词为“特指”。后附式如“芫荽”,后附的释义提示词有“也叫”“有的地区叫”“在不同的地区有……等名称”“俗称”“简称”“旧称”等。同时“通称××”的释义模式,在对举情况时,主要用于科学定名,出现在正条中。
“××的通称”的释义模式,共225个词条,分为3小类:直接式、后附式、括注式。直接式如“芭蕉”。后附式如“小儿麻痹症”,后附的释义提示词有“旧也作”“也作”“简称”等。括注式主要是指释义中使用“通称”时,括注中还出现了其他释义提示词的释义模式。如“老鼠”。括注中的释义提示词有“多指”“区别于”“有时也指”等。“××的通称”的释义模式,在对举情况时,主要用于通名,出现在副条中。
经统计,我们发现在“通称”释义模式中,“直接式”使用范围涉及类型最多,“××的通称”的“直接式”不用于语素;“前附式”“括注式”仅用于名词;“后附式”用于名词、短语。同时,释义模式D组、E组、F组相似度较高。D组词条有:花椰菜、马铃薯、靛蓝、黄鼬、鸬鹚、镴、鼠、雉、柚(yòu);E组词条有:结球甘蓝;F组词条有:甘薯。从其使用情况来看,并无太大差别,建议考虑将其释义模式统一,更易于读者理解。
二、 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的概念特征
(一) 释义提示词“俗称”的概念特征
“俗语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俗语词指魏晋以来文献中保留的历代口语词汇”,“俗语词典指熟语词典的一种。收录并解释熟语中的俗语。俗语主要指人民大众口语中常常使用的、浅显易懂、形象精练的语句”。(唐作藩等 2007)568从“俗语”“俗语词”“俗语词典”的释义可以看出,术语中的“俗”具有流行民间、口语、常使用、浅显易懂的特点。《国语辞典》中“俗称”表示“民间通行的称呼。其俗称,常包括方言词”(转引自张志毅,张庆云 2015)340。如“山楂”俗称“红果儿”或“山里红”。张益铭(2023)指出,“俗称”表示事物的另一个名称,作用是引导读者查看相关出条的释义。戴文颖(2013)指出,《新华字典》中的“俗称”表示与主条词目意义相同的方言词、口语、俗称、通称等同义词语。许蒙蒙(2017)指出,《现汉》中的释义提示词“俗称”用于表示同质关系。“俗称”的功能某种程度上可以和“通称”对应,用于表明同实异名词名称的雅俗区别,也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
《现汉》第7版中,“俗”释义为:②大众的;普遍流行的。“俗称”释义为:①通俗地叫作。②通俗的名称。“通俗”释义为: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吕叔湘 2004)87中谈及各科名物常有异名的处理时指出,“科学定名外无通称,只有地区性名称,在正条末了加‘俗称××’,副条注解前标〈京〉、〈方〉等(不标〈俗〉)”。《现汉》第6版修订过程中,增加释义提示词“俗称”的词条有6条:“打官司”“诉讼”“鲞”“鲞鱼”“私生子”“非婚生子女”;删除释义提示词“俗称”的词条也有6条:“观音”“观世音”“泊位”“车位”“格鲁派”“黄教”。其中,一部分是随着人们认知水平提升而进行的增删,如“诉讼”与“打官司”,是随着人们认知水平提升发现二者之间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关系,因此增加“俗称”;又如“观世音”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二者并非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因此二者删除“俗称”。另一部分是对举词条的增删而导致的提示词增删。如“非婚生子女”为《现汉》第6版新增加的词条,与“私生子”形成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因此二者增加“俗称”。又如“黄教”与“格鲁派”,《现汉》第6版将“黄教”删除,与“格鲁派”构成的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关系消失,因此二者都删除“俗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现汉》中释义提示词“俗称”主要指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具有地域性,多用来表示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二者对举。对举时,科学定名为正条,释义模式为“俗称××”;俗名为副条,释义模式为“××的俗称”,且副条仅表示地区性名称,不具有通用性。
(二) 释义提示词“通称”的概念特征
“‘通名’:同‘别名’相对。①即通用的名称。②指同类事物的名称之间的互相通用。如《广雅释草》:‘菅,茅也。’王念孙疏证:‘《小雅·白华篇》:白华菅兮,白茅束之。’传云:‘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笺云:‘人刈白华于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茅比于白华为脆。’是菅与茅不同物也。但菅、茅同类,亦可通名。故《说文》以菅、茅互释,而王逸注《楚辞·招魂》亦云:‘菅,茅也’。”(唐作藩等 2007)588
“通语:①指各地区通用的词语。②几个地区内普遍使用之词语。③指示同类的词语,概括性较高的词语。”(唐作藩等 2007)589从“通名”“通语”的释义可以看出,术语中的“通”具有:通用、互通、概括性等特点。《国语辞典》中“通称”表示“通常称呼。”(转引自张志毅,张庆云 2015)341如:“川”为水之通称。张益铭(2023)指出,“通称”是标注同义关系。戴文颖(2013)指出,《新华字典》中的“通称”表示与主条词目意义相同的口语、通称等同义词语。许蒙蒙(2017)指出,《现汉》中的释义提示词“通称”用于表示同质关系。“通称”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用来解释学名和俗名。
在《现汉》第7版中,“通”释义为:⑨普通;一般。“通称”释义为:①通常叫作。②通常的名称。“通常”释义为:①属性词。一般;平常。《〈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吕叔湘 2004)87中谈及各科名物常有异名的处理时指出,科学定名与通称不一致的,以科学定名为正条,注解末了加“通称××”,以通称为副条,注“××的通称”。在《现汉》第6版修订过程中,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的词条有3条:“犬牙”“金丝雀”“汤药”;删除释义提示词“通称”的词条有6条:“大理石”“大理岩”“花岗石”“花岗岩”“鼻翼”“鼻翅”。其中,一部分是对举词条缺失释义提示词“通称”而导致的增加,如《现汉》第5版中“尖牙”“黄鸟”“汤剂”均有释义提示词“通称”,而与之对举的“犬牙”“金丝雀”“汤药”无“通称”,因此增加。另一部分是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而导致的删除,如“大理岩”与“大理石”并非同质事物,“大理岩”是一种变质岩,“大理石”是建筑业中用大理岩等加工而成的石材,二者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无法构成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关系,《现汉》第6版删除二者释义提示词“通称”,并通过修订各自释义对二者进行了区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现汉》中释义提示词“通称”主要指通用的、通行的叫法,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多用来表示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二者对举,对举时,科学定名为正条,释义模式为“通称××”;通名为副条,释义模式为“××的通称”。
三、 修改建议
依据《现汉》第7版释义提示词“俗称”“通称”的概念特征,我们对有关词条提出以下修改建议。
(一) 释义提示词“俗称”改为“通称”
鲞 剖开晾干的鱼,俗称鲞鱼。
鲞鱼 鲞的俗称。
建议将“鲞”“鲞鱼”的释义提示词“俗称”改为“通称”。“鲞鱼”不是俗名。“鲞鱼”是对“鲞”的通用的、通行的叫法,是对其鱼类属性的科学概括,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二者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因此建议二者释义提示词改为“通称”。建议“鲞”的释义改为:“剖开晾干的鱼,通称鲞鱼。”“鲞鱼”的释义改为“鲞的通称”。同时,需注意与“鲸”“鲸鱼”,“鳄”“鳄鱼”,“鲍”“鲍鱼”,“鲎”“鲎鱼”区分开来,这四组词条使用释义提示词“俗称”是合理的。因为“鲸”“鳄”“鲍”“鲎”都不属于鱼类,名称后加“鱼”属于一种不正确的叫法,不具有科学性,但由于其外形像鱼或多生活在水中,被人们赋予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属于俗名。因此,不能将“鲞”“鲞鱼”与这四组词条混为一谈。
铝粉 银色的金属颜料,用纯铝加工制成,用来配制油漆、油墨等。俗称银粉。
银粉 铝粉的俗称。
建议将“铝粉”“银粉”的释义提示词“俗称”改为“通称”。“银粉”不是俗名,是对“铝粉”中颜色属性的科学概括,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属于通名。“铝粉”“银粉”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同时,“甘薯”与“白薯”、“蜂蜡”与“黄蜡”、“石灰”与“白灰”、“明矾”与“白矾”等,均使用释义提示词“通称”,都是通名对科学定名中颜色属性的科学概括。建议“铝粉”的释义改为:“银色的金属颜料,用纯铝加工制成,用来配制油漆、油墨等。通称银粉。”“银粉”的释义改为:“铝粉的通称。”
奶油 ②从上述物质或牛奶中提制的黄色半固体物质,脂肪含量较高,是一种食品。俗称黄油。
黄油 ②奶油的俗称。
建议将“奶油”“黄油”的释义提示词“俗称”改为“通称”。“黄油”不是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其不是俗名。“黄油”是对“奶油”的第二个义项通用的、通行的叫法,是对“奶油”第二义项中呈现的颜色属性的科学概括,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二者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因此,建议“奶油”“黄油”的释义提示词改为“通称”。建议“奶油”的释义改为:“②从上述物质或牛奶中提制的黄色半固体物质,脂肪含量较高,是一种食品。通称黄油。”“黄油”的释义改为:“②奶油②的通称。”同时,随着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奶油”和“黄油”在生产方式、成分、口感、用途等方面已逐渐分化,二者的关联性也随之弱化,将二者单独设条、各自释义似更符合科学性。
(二) 释义提示词“通称”改为“俗称”
扬子鳄 爬行动物,吻短,体长可达2米左右,背部、尾部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吃鱼、螺、蛙、小鸟和鼠类等,是我国特产的动物,因生活在扬子江(长江)而得名。通称猪婆龙,也叫鼍(tuó)龙。
猪婆龙 扬子鳄的通称。
建议将“扬子鳄”“猪婆龙”的释义提示词“通称”改为“俗称”。“扬子鳄”不是龙,也不是猪,“猪婆龙”不是对“扬子鳄”的科学概括,“猪婆龙”不是通名。由于“扬子鳄”发情时期的低吼声像猪叫,与传说中的龙外形相似,因此古人多将其称为“猪婆龙”,不具有科学性,是古代人们对“扬子鳄”形象的主观描述,是对“扬子鳄”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建议“扬子鳄”的释义改为:“爬行动物,吻短,体长可达2米左右,背部、尾部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吃鱼、螺、蛙、小鸟和鼠类等,是我国特产的动物,因生活在扬子江(长江)而得名。俗称猪婆龙,也叫鼍(tuó)龙。”“猪婆龙”的释义改为:“扬子鳄的俗称。”
花蕾 没有开放的花。通称花骨朵儿。
花骨朵儿 花蕾的通称。
建议将“花蕾”“花骨朵儿”的释义提示词“通称”改为“俗称”。“花蕾”不是“骨朵”,“骨朵”是一种古代的兵器,像长棍子,顶端瓜形。由于“花蕾”的外形与其相似,在口语中人们将“花蕾”称为“花骨朵儿”。可见“花骨朵”不是对“花蕾”的科学概括,不是通名。“花骨朵儿”是对“花蕾”外在形象的主观描述,是对“花蕾”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建议“花蕾”释义改为:“没有开放的花。俗称花骨朵儿。”“花骨朵儿”释义改为:“花蕾的俗称。”
(三) 增加对举时缺失的释义提示词
1. 增加释义提示词“俗称”
科学定名与俗称词条对举时,只有一处出现释义提示词“俗称”,建议另一处增加释义提示词“俗称”。
(1) 正条后增加“俗称××”
有些科学定名作为正条,释文中没有提示词“俗称”,而俗名词条作为副条,释义中出现提示词“俗称”。建议在正条释文中增加“俗称××”。
尺蠖 一种昆虫(尺蠖蛾)的幼虫,行动时身体向上弯成弧状,像用大拇指和中指量距离一样,所以叫尺蠖。
吊死鬼 (~儿)②尺蠖的俗称。
“尺蠖”的幼虫成长到一定阶段,会吐丝将自己悬挂在空中,由于这种样态非常像“吊死鬼”,所以又被称为“吊死鬼”。“吊死鬼”是对“尺蠖”的样态浅显易懂的、通俗的描述,二者是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吊死鬼”释义中已有释义提示词“俗称”,建议“尺蠖”释文中增加释义提示词“俗称”,释义改为:“一种昆虫(尺蠖蛾)的幼虫,行动时身体向上弯成弧状,像用大拇指和中指量距离一样,所以叫尺蠖。俗称吊死鬼。”
角钢 见1468页〖型钢〗。
三角铁 ①角钢的俗称。
“角钢”在形态上类似三角形,被称为“三角铁”,“三角铁”是一种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三角铁”释义中已有释义提示词“俗称”,建议“角钢”释文中增加释义提示词“俗称”,释义改为:“见1468页〖型钢〗。俗称三角铁。”
电子邮件 指通过互联网传递的邮件,即用户之间通过电子信箱发出或收到的信息。简称电邮。也叫电子函件。
伊妹儿 电子邮件的俗称。[英E-mail]
“伊妹儿”是对“电子邮件”(E-mail)英文发音中“E”和“M”的口语译音的描述,是口语中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伊妹儿”释文中已有释义提示词“俗称”,建议“电子邮件”释文中增加释文提示词“俗称”,释义改为:“指通过互联网传递的邮件,即用户之间通过电子信箱发出或收到的信息。简称电邮。也叫电子函件。俗称伊妹儿。”
(2) 副条后增加“××的俗称”
有些科学定名作为正条,释文中有提示词“俗称”,而俗名词条作为副条,释义中没有出现提示词“俗称”。建议在副条后增加“××的俗称”。
藏传佛教 流行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的佛教。是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之后,结合当地固有的宗教成分和人文地理环境逐渐形成的,又经藏族地区传播到蒙古、不丹等地。俗称喇嘛教。
喇嘛教 见1633页〖藏传佛教〗。
“喇嘛”是对藏语佛教僧侣尊称的口语译音描述,“喇嘛教”是对“藏传佛教”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俗名的同质关系。“藏传佛教”释文中已有释义提示词“俗称”,建议“喇嘛教”释文中增加释文提示词“俗称”,释义改为:“见1633页〖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俗称。”
2. 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
科学定名与通称词条对举时,只有一处出现释义提示词“通称”,建议另一处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
(1) 正条后增加“通称××”
有些科学定名作为正条,释文中没有提示词“通称”,而通名词条作为副条,释文中有提示词“通称”。建议正条释文增加“通称××”。
军队 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正规武装组织。
部队 军队的通称。
“部队”是对“军队”中团级及团级以上建制单位的称呼,是对“军队”建制单位科学分类后的概括,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二者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部队”释文中已有释义提示词“通称”,建议“军队”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释义改为:“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正规武装组织。通称部队。”
发话器 电话机等的一个部件,能把声音信号变成强弱不同的电流,传到对方的受话器中再变成声音信号。也叫话筒。
话筒 ①发话器的通称。
“话筒”是对“发话器”传递话语功能的科学概括,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二者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话筒”释义中已有释义提示词“通称”,建议“发话器”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同时删除释义提示词“也叫”,释义改为:“电话机等的一个部件,能把声音信号变成强弱不同的电流,传到对方的受话器中再变成声音信号。通称话筒。”
(2) 副条后增加“××的通称”
有些科学定名作为正条,释文中有提示词“通称”,而通名词条作为副条,释文中没有出现“通称”。建议副条释文增加“××的通称”。
棉铃 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像铃,叫棉铃,长成后像桃,叫棉桃。一般不加分别,通称棉桃。
棉桃 棉花的果实,特指长成后形状像桃的。
“棉铃”“棉桃”是对棉花的果实在不同生长阶段样貌的科学概括,“棉桃”是通用的、通行的叫法。“棉铃”释文中已有释义提示词“通称”,建议“棉桃”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释义改为:“棉花的果实,特指长成后形状像桃的。棉铃的通称。”
响度 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单位是宋。通称音量。
音量 响度。
“音量”是对“响度”中声音强弱程度的科学概括,是通用的、通行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响度”释文中已有提示词“通称”,建议“音量”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释义改为:“响度的通称。”
氢离子浓度指数 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通称pH值。
pH值 氢离子浓度指数。
“pH值”中,“pH”是法语potentiel d’hydrogène的缩写形式,“p”表示自然对数的负值,用小写形式,“H”表示氢的元素符号,用大写形式。“pH值”是对“氢离子浓度指数”音译形式和代表内容的科学概括,是通用的、通行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氢离子浓度指数”释文中已有释义提示词“通称”,建议“pH值”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释义改为:“氢离子浓度指数的通称。”
模型 ③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通称模子(mú·zi)。
模子 〈口〉模型③。
“模子”是对“模型”义项③中定形工具的科学概括,是通用的、通行的叫法,二者是科学定名与通名的同质关系。“模型”义项③中已有释义提示词“通称”,建议“模子”增加释义提示词“通称”,释义改为:“〈口〉模型③的通称。”
本文共考察《现汉》第7版中含有释义提示词“俗称”的词条127个,含有释义提示词“通称”的词条432个。使用范围上,二者都可用于语素、名词、动词、短语,“俗称”还可用于量词、字母词,“通称”还可用于形容词;分布特征上,有对举和单说两种情况;释义模式上,有直接式、前附式、后附式,“通称”还有括注式。在概念特征方面,“俗称”重在浅显易懂和通俗,更强调地域性,“通称”重在通用和通行,更强调科学性和概括性。在对举时,二者都表示同质的关系,但需注意二者的细微差别,更规范地使用释义提示词。
参考文献
1. 戴文颖.《新华字典》复音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2. 江蓝生.语文辞书释义提示词的使用.中国语文,2021(4).
3. 刘兰民.《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提示词“泛称”使用情况考察.辞书研究,2015(6):21.
4.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 唐作藩等.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6. 王楠.用语不同,作用有别——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也作”“也叫”“也说”.语文研究,2004(1).
7. 许蒙蒙.《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提示词修订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8. 于石.关于释义中置前的提示词.辞书研究,1996(2).
9. 袁世旭,许蒙蒙,郑振峰.《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提示词研究.语文研究,2021(4).
10. 袁耀辉.《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的释义方式.科教文汇,2021(17).
11. 张益铭.《国语辞典》(影印本)参见系统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12. 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016.
14. 朱斌.《现代汉语词典》“指”类释义提示语.辞书研究,2023(3):60.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石家庄 050010)
(责任编辑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