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的标准化路径研究

2024-09-25王丽君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26期

摘要:我国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的混乱和不规范问题,对企业发展和国家监管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在分析现状后,提出改进措施:完善会计准则,使其既符合国际标准又适应小微企业实际;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提升核算技能;推广会计软件使用,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研究强调政府监管部门需发挥引导作用,与小微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会计核算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以助力企业自身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秩序。

关键词: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监管;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灵活多变、就业吸纳量大,在稳增长、促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日益凸显。存在混乱账务、盲目决策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一定难度。本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混乱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培训、推广软件应用等可行路径,以有针对性地推动小微企业会计核算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推进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秩序。

一、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一)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混乱

在中国,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由表1可知,截至2021年,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470万户,这一庞大的群体在推动就业和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这些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普遍存在混乱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税收的准确征收,也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许多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账目处理往往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往往由业主或非专业人员负责,缺乏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准确的财务记录,导致账目混乱,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这种核算不规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微企业对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系统的财务部门,将会计工作视为次要事务处理。根据相关数据测算,2021年由于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混乱,导致的税收损失高达2,300亿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不仅反映了税收管理上的漏洞,也暴露了小微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账目记录的遗漏和账实不符问题,不仅使得税务机关难以准确评估税基,也使得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上失去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问题导致的负面影响

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的混乱,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账实不符的问题增加了企业面临的税务稽查风险。在税务稽查中,如果发现企业的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企业可能会面临重罚,这对于资金本就紧张的小微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税务问题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誉,进而影响其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准确掌握。在没有准确数据支持的情况下,企业的决策往往缺乏依据,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机会的错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情况可能会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做出快速而有效的反应。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会因为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而受到影响。金融机构在考虑贷款或投资时,会详细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规范的财务报表,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从而影响到融资的可能性和成本。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的混乱不仅制约了税收的准确征收,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自身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中国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据2021年的统计,中国有小微企业超过3000万家。它们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些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缘于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不均衡。小微企业的经营者背景多样,他们的教育水平、管理经验和财务知识参差不齐。举例来说,有研究显示,只有约15%的小微企业主持有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小微企业中,不少企业主对于会计核算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记录和计算阶段,忽视了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和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这部分企业主往往无法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不准确。

据统计,由表2可知,事实上,小微企业中因会计处理不当导致的财务报表错误率高达20%。甚至出现财务造假的情况。一些企业主由于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投入时间和资金来改善会计工作。据观察,只有不足30%的小微企业投入资金用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升级或是会计人员的培训。这种短视的行为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大约25%的小微企业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机制。会计核算工作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会计核算的不规范性。

(二)外部法规监管不健全

在外部监管方面,中国虽然已经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监管资源的不足使得相关部门难以对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监督。在人力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对部分企业进行抽查,而无法做到全面覆盖,这给一些企业留下了可乘之机。由表3显示,对会计核算违规的小微企业,现有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足,缺乏威慑力。企业即便存在会计问题,也通常只面临轻微行政处罚或警告,难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小微企业经营广泛、业务类型多变,现行会计准则不完全适应所有需求,增加核算规范化难度。此外,会计核算问题也与法治环境和法规执行力度有关,在部分地区因法制不完善、法规宣传教育不足,导致企业对会计核算规范认识不足,甚至故意违规。

三、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的必要性

(一)获得融资的便利性

在市场经济中,融资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会计核算标准化对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至关重要。规范的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情况说明,这是金融机构评估企业信用、决定贷款额度和利率的基础。详尽的财务报表清晰展现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度,增加金融机构信任,提升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统计显示,实施会计核算标准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高于未实施企业,突显标准化的直接效益。规范会计核算帮助小微企业在融资时展示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使金融机构更全面深入了解企业,降低贷款不确定性和风险。标准化会计信息还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建立良好声誉,吸引投资者,带来更多融资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会计核算标准化,小微企业不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也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决策依据的准确性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高质量的决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会计核算的标准化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财务数据处理方法,确保了关键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些数据为企业主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在市场变化中做出快速而有效的响应。据统计,采用标准化会计核算的小微企业在决策满意度方面比其他企业高出一定比例,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标准化会计核算对提高决策质量的积极作用,也说明了它在降低经营风险、避免决策失误方面的重要性。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主洞察市场趋势,评估业务风险,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此外,标准化的会计核算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内部管理中的问题,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和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在资源有限的小微企业环境中,每一次决策都可能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实施会计核算标准化,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自身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

(三)增加企业运营透明度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运营透明度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小微企业实施会计核算标准化能有效提升财务透明度,增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品牌价值。规范的会计报表直接反映财务透明度,为监管部门监督企业活动、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评估价值和风险提供依据。透明的财务情况说明还是企业对外沟通的工具,建立公信力,吸引客户和合作伙伴。随着规模扩大,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现企业成熟度和管理水平,是对内管理提升和对外展示企业诚信的手段。因此,小微企业实施会计核算标准化,不仅适应市场竞争、提升竞争力,也推动行业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发展,融入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为企业长期发展和行业进步提供支撑。

四、实施会计核算标准化的路径

(一)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

实现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首要步骤是制定既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又适应小微企业特性的统一会计准则。这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结合国际准则框架和小微企业特点,制定科学适用的规范。在准则制定中,应征求小微企业意见,确保准则的普遍性和针对性。会计准则应覆盖核算全过程,包括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资产评估等,确保小微企业能严格遵循。推广准则需要国家部门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通过政策引导、培训等推动普及,并建立监督执行机制,如定期审计检查。准则应考虑小微企业多样性和发展阶段,为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提供差异化指导和服务,如为初创企业提供简化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要求,帮助它们建立规范会计体系。

(二)加强岗位培训能力

会计核算的标准化不仅需要统一的准则,还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来执行这些准则。因此,加强小微企业会计人员和企业主的岗位培训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由图1可知。

培训内容应以新制定的会计准则为核心,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该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软件的使用、税务法规的解读以及财务分析等,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远程研讨会、面对面工作坊等形式,使培训既方便又高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该鼓励会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认证,通过考核提升其专业水平。国家和行业组织应当投入必要的资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体系,包括定期的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等,以确保会计人员能够跟上会计准则的更新和行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培训体系,可以确保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有效执行会计准则,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会计核算水平。

(三)推广使用会计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会计软件已成为提高会计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对小微企业而言,它简化账务流程,自动化生成财务报表,减少错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为使软件更好服务小微企业,需重视用户体验,提供简洁直观的界面和可定制功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如培训、在线咨询和用户反馈机制,以及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成本。软件开发商应密切合作,不断优化软件,确保满足企业需求。这些措施将促使会计软件在小微企业中广泛应用,提升行业核算标准化水平,为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打下基础。

(四)完善监管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全面的小微企业会计监管服务平台是提升会计核算标准化和透明度的关键措施。这个平台应该成为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监管和咨询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了线上核账、稽查、法规查询、政策咨询等多项功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会计核算和监管服务,由图2可知。

建设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平台使企业随时随地访问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在线提交财务报表,接受远程稽查。监管部门可利用平台数据实时监控会计核算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这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率,减轻企业合规负担。长期而言,平台将成为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提升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小微企业会计核算将更规范,透明度提高,为企业长期发展和行业进步提供支撑。

五、结语

随着小微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其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普遍存在混乱、不规范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也给国家的宏观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要推进小微企业会计核算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就需要从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培训、推广软件应用等多方面着手。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要增强规范会计意识,主动适应会计管理要求。只有政府监管部门和小微企业通力配合、形成合力,持续推进会计核算规范化,才能使小微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不断提升,最终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这对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戎加丽.云南省小微民营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4):201-203.

[2]张小玲.丽江市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15):187-189.

[3]刘振远.小微企业会计操作规范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07):92-94.

[4]钱忱.“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问题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1):13-15.

[5]沈梦,马昌祺.基于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9):109-110.

[6]汪尚益.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障碍及破解路径研究[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2(05):26-28.

[7]郑书莉.小微企业动态能力形成路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

[8]周爽,王钰,朱月,等.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8):62-63.

[9]邢本召.企业财务会计标准化建设研究[J].当代会计,2022(14):17-19.

(作者单位:漳州古雷港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