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24-09-25张景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26期

摘要: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针对现今创新生态中普遍存在的“为了创新而创新”而造成创新资源大量浪费、创新效率低下的泡沫现象,文章重点从高质量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进行高质量技术创新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发现,高质量技术创新对于破解创新泡沫难题,提升经济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始终遵循高质有效理念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文章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未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质量技术创新;重要性;必要性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市场不景气、环境保护压力与内部转型发展困难等多重冲击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将教育、科技、人才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的突出位置。其中,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实现高质有效的技术创新也成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政方针号召的必然选择。

当前,在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下,中国整体层面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排名中,我国从事R&D人员的数量和R&D人员全时当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企业作为从事R&D活动的主力军被视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中国R&D经费的76.6%被直接投至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这一比例在世界上仅次于韩国(80.3%)和日本(79.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R&D经费投入由1995年的349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相应的R&D经费投入强度由0.57%大幅提升至2.55%,甚至高于欧盟2.19%的平均水平;而同期专利申请授权数从4.12万件增长到432.3万件,猛增了近105倍,年均增速约高达20%。从创新产出的视角来看,不论是专利授权规模还是国际论文发表量,中国皆居世界前列。

然而,与高速增长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不匹配的是: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却一直徘徊在世界排名的十名之外(WIPO,2022)。这些事实表明,中国科技创新高投入确实带来了创新产出数量的激增。但遗憾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水平还不够高,中国的整体创新竞争力并没有伴随创新成果的数量得到同等程度的提升。此外,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强力刺激还诱发了大量“创新泡沫”①、“休眠专利”等创新乱象,使我国专利转化率较低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有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才能给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由此,学术界开始认真审视创新的高质量和有效性问题,但现有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深入探究高质量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并对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详细剖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当下科技创新的现实背景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下,结合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状况,对高质量技术创新在当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指引下的独特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详细阐述,以期明确企业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质量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

在创新研究中,学者们一般把专利产出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衡量指标,其潜台词是有专利产出即可认为该项技术创新是有效的。但随着“泡沫专利”“问题专利”等专利无法转化现象的增多,让学界意识到单纯地以专利产出来衡量创新的有效性是远远不够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利技术仅是创新供给层面,而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偏差会导致非有效创新的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高质有效的技术创新才能给企业创造收益和经济价值,政府和市场主体都呼唤高质量的技术创新。由此,学术界也逐渐出现了高质量技术创新的概念,但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在前人研究中,高质量创新一般指能带来高额技术回报的原始创新或自主创新。相应的,低质量创新主要是指大量模仿甚至抄袭而来的“小规模创新”或“边际创新”等。与此同时,高质量创新不仅十分关注创新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而且更加重视创新产出市场转化的有效程度。事实上,高质量也往往意味着创新成果具有更高的潜在商业价值,更有利于实现成果的顺利转化。在依托已有的技术创新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高质量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有效结合的系统化创新过程。它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能带来高额技术回报的原始创新或自主创新为主要形式,以创新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应用和创新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为终极目标,覆盖了创新价值链各个阶段的动态演化过程。由高质量技术创新的概念可知,相对于技术创新,它更关注的是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方对于技术成果的接纳和偏好程度。若技术成果对市场需求的供需匹配度高,则其市场潜力和价值也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该项技术的创新程度和成果转化率越高,越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如果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十分可观,那企业进行自主有效创新的动力将更强劲。在企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低效或无效创新行为也随之得到有力遏制。由此可见,推动技术创新朝着“高质有效”层面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和遏制创新泡沫泛滥成灾的重要途径。

二、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中国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其创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虽然创新目前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但中国科技创新高投入所激发的高产出却呈现出量大质低的趋势,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明显不符。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诸多问题。例如,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不均衡、创新泡沫大、供给和需求有偏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甚至还存在“投机创新”和“创新悖论”等情况。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技术创新、增加高质量技术有效供给和需求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截至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相当匮乏。对于学术界,如何界定和解释高质量技术创新;对于实务界,如何推动和促进高质量技术创新,均是亟须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这当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先要从学理上厘清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系统探究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的理论演进脉络,从创新理论层面深刻阐释关于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和价值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价值,还可丰富创新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使其理论体系更加完善。首先,深入探析高质量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有助于更为清晰地把握技术创新的政策研究脉络和理论研究进展,也有利于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其次,根据高质量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可在后续研究中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工业行业和各省份的技术创新质量水平状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影响有效创新的关键因素;同时,还可以更科学地认识当前创新引导政策体系对工业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为提出更有针对性、实质性、精细化的政策优化手段,促进我国高质量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因此,选取高质量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不仅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一)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必然要求

从理论指导上来说,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指出创新的含义及科技创新体系,但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创新思想。他一方面认可了科技创新(如机器)对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揭露了科技创新(如机器)也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正视了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扩大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等)。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重视科技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

(二)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是紧跟时代步伐和现实经济的迫切需求

作为驱动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和加速器,创新已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而实用且接地气的有效、高质创新,既便利了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释放了更多的潜在消费需求,又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生产活力,加快了企业生产—流通—销售循环的过程,可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解放。技术创新在人类发展和进步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推动作用,而高质量技术创新则是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因此,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已成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发展现实经济的迫切需求。

(三)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政策和大政方针的根本要求

我国“双碳”目标、经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尤其是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由创新相关的重大政策文件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可以明确:党和国家对于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科研攻关寄予厚望。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1949年后“向科学进军”,到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三个第一”……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关键战略作用,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途径。因此,实现有效的技术创新也成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政方针号召的根本要求。

四、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一)高质量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机制的根本保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但低质低效创新活动并不能带来强劲的助推力和经济增长动能,唯有高质有效的技术创新行为才能真真正正实现生产技术的超越和生产力的飞跃。市场高度呼唤高质量技术创新要从单纯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层面走进企业车间、深入市场基层,实现由文字符号等“书面形式”的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给企业、能为市场创造新增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行为。消费者也需要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双手”,实现生产生活水平大力改善的科技产品。具体来说,考虑到专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未来应着重以专利为突破口,开创各项科学技术发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为实现高质量技术创新奠定思想基础和创造有利环境。因专利技术信息具有内容系统详尽、实用性强、出版迅速、著录格式统一及检索系统完备等特点。因此,大力鼓励提高专利尤其是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积极落实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积极的、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创新机制驱动及增长提供知识源泉和有力支撑。

(二)高质量技术创新是促进创新资源供需匹配协调的重要机制

回到高质量技术创新的概念就容易理解,它关注的是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方对于技术成果的接纳和偏好程度,若技术成果对市场需求的供需匹配度高,则其市场潜力和价值也就越大,也就越高质有效。反之,若那些精心培育、耗费巨大的创新成果若无法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者相对于已有技术,其创新程度不够,几乎没有任何商业化的价值,最终,这些所谓的“创新成果”只能被束之高阁,而且这些成果所造成的创新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将难以估量。考虑到此类无效或低效的创新决策将无利可图,受市场机制指引,投资者也无意于进一步将大笔资金投入其中。因此,有效的技术创新决策和行为能促使更多的创新要素流入到创新型企业,无形之间就优化了创新资源配置,提高了创新投入资源的利用率。

(三)高质量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和社会提质增效的有力支撑

高质量技术创新由高质有效背书,创新成果本身不仅具有技术潜力、还与市场紧密对接,积极迎合了市场需求,可以直接转化为高盈利性产品、还可大规模拓展市场需求或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一般地,企业最终选择何种类型技术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相对利润。如果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十分可观,那企业进行有效自主创新的动力将更强劲。一方面,高质量技术创新要求企业由技术导向和指标导向转为市场导向的运营思路,可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可靠来源。同时,也有助于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自身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技术创新也有助于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创新竞争氛围,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四)高质量技术创新是缓解土地、环境和资源制约的可靠路径

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日益加深,有限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呈现出进一步激化的态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具有的无限扩张的内在特性,在无止境地追求利润的冲动和社会生产的无组织下,使得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无序扩张,进而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商品化和资本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的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康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有力指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它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的问题,发展依靠什么支撑的根本问题。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模式难以完全支撑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科技创新有望成为冲破国内外经济发展阻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抉择。总的来说,要妥善处理好土地、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更离不开高质量技术创新。只有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济,才能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只有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才可能缓解日益收窄的土地、环境和资源三大瓶颈的制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高质有效的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进步和生产力飞跃的决定力量。针对现今创新生态中普遍存在的“为了创新而创新”造成创新资源大量浪费、创新效率低下的现象,本文详细介绍了高质量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并从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活动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等角度深刻阐述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市场和政府呼吁高质量技术创新,必须坚持以“高质高效”为指导理念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在举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之际,期待更多有效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未来大量涌现,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最佳助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摘登)[EB/OL].[2022-10-16].https://www.12371.cn/2022/10/16/ARTI1665906022988661.shtml.

[2]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2:What is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driven growth?[R].Geneva:WIPO,2022.

[3]王谦,林寿富,管河山.中国有效技术创新水平:评价测度与区域差距的成因识别[J].经济问题探索,2023(07):103-120.

[4]黎文靖,彭远怀,谭有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企业创新——兼论中国企业创新结构的变迁[J].经济研究,2021,56(05):144-161.

[5]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张宝英.科技创新思想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7]刘鹤.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11-24(006).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13-114.

(作者单位:岳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