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发展视角下运用小型运动器械开展幼儿体能训练的路径
2024-09-25蔡学颖
摘 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呈现迅猛的变化,科学合理的幼儿体能训练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对动作发展视角下运用小型运动器械展开幼儿体能训练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幼儿体能训练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促进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体能发展。
关键词:动作发展;小型运动器械;幼儿;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1-0135-03
*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度课题“运用中小型运动器械开展幼儿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NDKY23-34)研究成果。
以动作发展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结合小型运动器械,可以更好地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和方法,逐步引导幼儿掌握并提高各项运动技能。然而,在实际的幼儿体能训练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限制了幼儿体能训练的效果,阻碍了幼儿的体能发展。因此,探讨动作发展视角下运用小型运动器械展开幼儿体能训练的路径对于提升幼儿体能、促进幼儿渐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作发展与小型运动器械的内涵
动作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发展的变化,所表现出的各种运动能力和技能的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动作发展的阶段性演化,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和重点发展的运动技能。例如,基础动作阶段是幼儿成长的起点,包括爬行、翻滚、坐立、爬起、站立等基本动作,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在穿插动作阶段,幼儿开始学会行走、奔跑、跳跃等复合性动作,并且能够在动作中增加一些简单的变化,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如奔跑、跳跃、投掷等。
而小型运动器械则是指专门为幼儿设计的适合其年龄和身体特点的运动设备,通常具有轻便、安全、易操作等特点。常见的小型运动器械包括小型球、平衡板、波比球、跳绳、小型健身器械等。在幼儿体能训练过程中,动作发展与小型运动器械是密切相关的,小型运动器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运动刺激,可以帮助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中得到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小型运动器械还可以为幼儿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助力,帮助他们在动作发展的初期掌握更为复杂的技能[1]。
二、基于动作发展运用小型运动器械开展幼儿体能训练的意义
以动作发展为切入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能发展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年龄、身体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定制训练计划,使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小型运动器械开展体能训练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全面发展,不同的器械和训练项目涵盖了幼儿的肌肉力量、平衡感、协调性、柔韧性等方面,能够帮助幼儿实现从简单的滚动、爬行等基础动作到跳跃、平衡等更复杂的动作的成长。例如,在初期,可以选择较简单的器械,如小球、波比球;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渐引入平衡板、跳绳等器械,以促进幼儿体能的渐进发展。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体能,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2]。此外,运用小型运动器械还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幼儿体能训练中,他们需要不断尝试和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器械,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理解器械使用方法、控制运动等,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三、幼儿体能训练中常见错误分析
1.不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生长发育和体能水平都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可能比同龄人更早地掌握了某些运动技能,而有的则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有的幼儿可能具有较强的体能和协调能力,而有的则可能相对较弱。在幼儿体能训练中,教师不能忽视幼儿的这些个体差异,更不能一刀切地统一训练计划,否则将导致一些幼儿感到难以适应,甚至出现身体不适或受伤的情况。
2.过度训练。在幼儿体能训练中,训练效果是重要的目标。但有些教师会过于追求效果,导致训练安排过于密集或强度过大,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和体能水平各不相同,如果训练安排过于密集或强度过大,超出幼儿的承受能力,可能会导致幼儿身体过度疲劳。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幼儿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抵抗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训练综合症是指由于训练过度导致的身体和精神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对于幼儿来说,过度训练综合症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3.忽视基础训练。基础训练对于幼儿体能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为了追求更高级的运动技能或效果,部分教师往往会忽视幼儿的基础训练,导致幼儿在后续的体能训练中出现问题甚至受伤。
4.缺乏适当的热身和冷却措施。在幼儿体能训练中,适当的热身和冷却是确保训练安全和有效的关键步骤。热身活动是在正式训练前进行的一系列运动,其目的是增加幼儿体温,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帮助幼儿的身体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负荷,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果。冷却运动是在训练结束后进行的一系列运动,有助于逐渐降低幼儿的心率和呼吸频率,防止突然停止运动带来的不适感。冷却运动可以帮助幼儿的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促进乳酸的消除,减轻肌肉酸痛,有助于幼儿的身体恢复。但是在实际体能训练中,这些环节非常容易被忽视,导致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3]。
5.不关注姿势和技巧。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对于幼儿体能训练至关重要。在幼儿阶段,他们的骨骼和肌肉都处于发育阶段,错误的姿势可能导动作畸形,而不正确的技巧可能导致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用力不当,增加受伤的风险,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四、动作发展视角下运用小型运动器械开展幼儿体能训练的路径
(一)根据幼儿的运动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器械
在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运动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小班阶段幼儿躯干和四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已能掌握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投掷等基本动作,但还不够协调稳定;中班阶段的幼儿基本动作相比小班阶段更加准确、灵活、协调,但他们的运动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大班阶段的幼儿基本动作则更加矫健和稳定,因而在进行活动时的耐力和韧性比以前大幅提高,并且由于手腕骨和小肌肉的发展,动作显得更加灵敏,所以也能完成较精细的动作。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体能训练项目,包括平衡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
具体而言,在小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爬行垫、小推车等器械进行大肌肉的训练;在中班阶段,可以运用平衡板和波比球等器械,进行平衡训练,提高幼儿的平衡感,还可以运用平衡板、平衡球等器械,帮助幼儿进行单脚站立、前后踏步等练习,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平衡感,为日后更复杂的运动技能打下基础;在大班阶段,则可以引入小型篮球架、跳绳等器械,引导幼儿进行投掷、跳跃等练习,进而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和空间感知能力。
(二)根据幼儿的运动发展特点挖掘小型运动器械的多种玩法
小型运动器械是幼儿体能训练的得力助手,除了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外,还有许多创意和多样化的玩法。通过挖掘小型运动器械的多种玩法,可以使体能训练更加有趣、愉悦,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4]。
1.单人玩法变多人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运用小型运动器械进行具体训练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单人训练,要积极探索多人协作训练。如平衡板不仅可以用于平衡训练,还可以成为“海盗船”“小火车”等游戏的道具。在平衡板上,幼儿可以体验站立、行走时的平衡感,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场景的游戏来增加幼儿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将平衡板放置在地上,让幼儿排成一队,边走边保持平衡,仿佛是在横渡汪洋大海的海盗船队。这样的玩法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由主要功能向辅助功能拓展。多数小型运动器械都有特定的功能,不过在具体训练中,教师也要拓展器械的辅助功能,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如小型篮球架不仅可以用于投篮练习,还可以打造成“足球门”“飞盘接力”等游戏设施。比如,引导幼儿尝试用脚踢球,通过多次尝试和练习,提高脚部协调能力。也可以设置多个小型篮球架让幼儿进行飞盘接力比赛,引导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轮流投掷飞盘,目标是尽快将飞盘投进篮筐。这样不仅增加了体能训练的趣味性,还增加了幼儿的活动量。
3.身体锻炼与智力培养同行。小型运动器械还可以用于丰富智力训练。例如,波比球不仅可以用于平衡练习,还可以用来进行数字和颜色认知游戏。教师可以在波比球上贴上不同颜色和数字的标签,然后让幼儿按照标签上的要求进行站立或跳跃,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
(三)根据幼儿的运动发展特点开发多种运动器械的组合使用
在幼儿体能训练中,单一的运动器械和训练项目可能会有局限性,通过开发多种运动器械的组合效应,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全面、丰富的体验和训练效果,同时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比如,弹力绳和小球的组合训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弹力拉力和投掷练习。弹力绳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工具,幼儿可以用双手拉动弹力绳进行上肢的拉力练习,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肩部、背部和手臂肌肉,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核心稳定性,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在弹力绳的辅助下,幼儿还可以进行小球的投掷练习,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距离,让幼儿在投掷练习中逐渐增加难度,从而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另外,跳床是一种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器械,通过结合套圈的目标,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有趣的训练体验。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跳床上进行弹跳训练时尝试套圈,套圈目标的设置可以灵活变化,不同大小和位置的目标都可以为幼儿带来挑战。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练习,幼儿可以提高他们在跳跃中的控制能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跳床训练应该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体能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跳床高度和训练强度,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四)根据幼儿的运动发展特点实施器械进阶式训练
在动作发展视角下,培养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至关重要。这些技能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积极影响,还有助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为了有效提升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教师可以采用分阶段实施训练计划的方法。分阶段实施训练计划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他们的动作技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小型运动器械进行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幼儿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动作,如跑、跳、爬、滚等。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逐渐提升他们的动作技能。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逐渐增加更具挑战性的动作和组合。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动作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如利用球类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初始训练时,让他们投掷球或接球,后续开展“保龄球游戏”“传球接力”等球类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利用圈圈训练幼儿的转圈和平衡能力,让他们在圈圈内转圈或走平衡,后续组织幼儿进行“圈圈接力”游戏,增加动作的连续性和速度。
此外,教师还要定期进行评估,以监测幼儿的动作技能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动作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以动作发展视角为出发点,探讨了在幼儿体能训练中运用小型运动器械的路径。首先,了解幼儿的运动发展特点是展开体能训练计划的基础。其次,挖掘小型运动器械的多种玩法丰富了训练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另外,通过开发多种运动器械的组合效应,让幼儿在训练中获得更全面的锻炼。教师要持续探索与创新幼儿体能训练方法,为幼儿开展更有效的体能训练,为幼儿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 郑晓燕.幼儿园体能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文理导航(下旬),2022(11):46-48.
[2] 裴静.幼儿园教师如何对幼儿开展体能训练[J].贵州教育,2018(18):17-18.
[3] 马风霞.幼儿户外活动器械有效性研究——财源街道中心幼儿园“体能欢动课”实验与研究[J].科技风,2012(15):44-45.
[4] 许瑶.基于儿童立场的大班体能大循环路径优化研究[J].求知导刊,2023(0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