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实施策略与效果分析

2024-09-25杨惠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11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家校共育对促进学生学习成效,强化家校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家校共育实施策略主要有促进家长对数学教育认识,构建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机制,参与教学活动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父母教育培训,定期召开家长会,及父母参加课堂活动,学生数学成绩及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也提高了父母满意度及教师工作效率。本文最后着重阐述了现行教育体系下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及其长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家校共育;教育策略;学习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1-0091-03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实施家校共育策略可以有效联系家庭和学校不同的教育目标及教育方式,为学生营造更加一致的学习环境。经过家长及教师的努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被发现并得到满足,如及时介入困难点、深挖兴趣点等。另外,父母的主动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为今后解决复杂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家校共育,关键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能够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及内容都能够随之调整优化。家长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更加科学地参与到孩子学习过程中去,如指导家庭作业时使用合适的方式、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等。实行家校共育,又是增强家校间信任感的一座桥梁。共育期间,父母与教师之间经过经常性的沟通与配合,可以互相了解与尊重彼此教育子女时的难处与付出,而这一了解与尊重正是合作关系得以确立的根本。家长更加理解与认同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老师们能够体会到家长们的支持与合作,双方能够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产生合力,一起解决在教育过程当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使教育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家长的数学教育意识

1.家长教育培训

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是促进家长对数学教育认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定期举办培训活动能让家长们了解目前数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最新需求。这种培训不仅仅局限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家长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机会,以及如何使用问题解决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探索和实践。训练可包括怎样指导小学生做家庭作业和怎样利用数字游戏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帮助父母了解数学学习实际运用情况,让父母在非正式学习情境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给予有效地支持。另外,培训内容还包括怎样对孩子学习进度进行评价、怎样和学校进行良好沟通、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等。通过这些训练,父母们既可以促进自身数学教育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对学校教学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支持,使其对子女数学学习进程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2.定期的家长开放日和工作坊

有规律地开展家长开放日、工作坊等活动,是促进家长对数学教育认识的又一有效途径。在这其中,父母们获得了直接参与儿童学习过程、观察儿童在学校表现、和教师面对面沟通等机会。父母开放日并不局限于让父母们看孩子们如何上课,而是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学校教学活动的魅力,比如参加数学游戏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工作坊则更加注重技能的培训,如教授家长使用各种教育工具和资源来辅导孩子学习数学。在工作坊中,父母们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家庭身边的各种资源,比如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或者游戏等,从而创设出一些趣味数学学习活动,这些活动能很自然地将家庭环境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让学习更鲜活、更现实。父母透过这些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参与感与责任感增强,对学校教学的理解与认可程度加深,也能在家庭中较有效地支援子女数学学习。

(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机制

1.定期的家长会

家长会这一传统而又高效的沟通桥梁在推动家校共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为教师和家长提供面对面沟通学生在学校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的平台,有机会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在家长会上,老师们能与家长交流同学们的学习进度与成绩,也能探讨同学们学习数学时的难点,以便一起找出解决方法。另外,家长会还是展现学校教育成果、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一个窗口。这样家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学校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提高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教师还可借此机会收集家长反馈与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与方法。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正式、系统的沟通机制,既能深化家长对教育的参与程度,又能增进家校间的互相理解与配合,为学生营造更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即时沟通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应用、社交媒体及在线平台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已成为强化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5节“倍的理解”时,学校可以使用专门开发的应用程序或者现有的社交媒体平台,例如微信、Facebook,或者专门的教育管理软件,发布有关教学视频、解题示例等。借助这些即时沟通的平台,父母们能够时刻掌握孩子们对“倍数”概念的学习进度,并通过该平台发布的作业指导来帮助他们在家进行更加有的放矢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提出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例如:“假如一台苹果装盒机每分钟能够装载6颗苹果,那么在5分钟内,它能装下多少颗苹果呢?”这种以实际问题为主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倍数运用的理解。另外,家长还可通过该平台和老师一对一沟通,探讨孩子理解倍数概念时可能会出现的难点,也可分享家庭练习时发现的趣事。通过这一即时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加速传递信息、解决问题,而且可以让父母更便捷地投入孩子数学学习进程。为了进一步提高互动性与参与度,各校也可借助上述平台召开线上家长会议、工作坊等活动,在活动中不只分享辅导幼儿数学学习的心得,也可探讨“倍数”这类数学概念如何运用于日常生活。

(三)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1.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反馈

家庭作业在家校共育中起着桥梁的作用,通过设计与反馈机制的优化,可以提升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支持力。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节“角的度量”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创意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家庭作业,以促进学生对角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比如,教师可发作业要求学生在家找各种角度,比如家具角度、房间角度等等,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尺寸。父母可协助儿童正确地使用量角器和指导儿童记录各个角度的度。这类作业既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增加了亲子间的交流,让学习过程更生动、更有趣。为进一步提高家庭作业成效,各校可研发专门电子平台来发布作业指导、采集作业完成信息。该平台中教师可发布角度测量视频教程、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等。家长与学生可通过该平台将作业结果提交,留下的问题与难点,教师可及时给予反馈与引导,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对角度的衡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另外,经常组织家庭作业工作坊也有助于家长对“角度的量度”数学概念教学目的与实践方法有深刻认识。在这些工作坊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展示如何有效地教授角度测量技巧,并探索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氛围。

2.家长参与课堂教学与活动

让父母直接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数学活动,不失为加强家校共育行之有效的策略。此种参与可由父母协助督导及举办数学游戏、工作坊,或是学校的数学日,这样家长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学校的教学场景,也可以通过真实地参与来体会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教学方法,了解孩子学习时的特定需要。父母的这一参与给了孩子更多的激励,能增强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上家长的出现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体会到家人对于他们学习的关注。另外,它还让父母们有机会观察并学会怎样在家更加高效地支持子女学习。学校可采取定期请家长上课的方式一起参与教学设计,比如一起设定课程目标,一起参加课堂讨论。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1.学习成绩的改进

家校共育模式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明显提高可归结为若干关键因素。首先是加大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督促与参与力度。父母通过经常与老师沟通,对孩子学习状态及需求有一个更加精准的把握,可以对孩子家庭学习进行更加有效地辅导,尤其在孩子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比如家长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孩子回顾重难点并有针对性地练习,这样就会直接带动孩子学习成绩上升。另外,老师们从家校共育中得到的回馈使教学方法更个性化、更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家长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加强课堂教学,如加大实操练习或调整教学进度等,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够紧跟课程的进度。经过这一教学适应性调整后,学生对它的认识与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因而直接体现为学习成绩的提高。

2.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家校共育模式在激发学Z13+5JbG64EXtS5rGdLVgC/OQ8us1NrsYX1uXndbUsg=生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也有明显作用。在父母与教师一起关注儿童数学学习的情况下,儿童所感到的关怀与支持让儿童更愿意去探究数学知识。父母的主动参与并不局限于辅导作业,而是要和孩子们共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比如计算购物费用,量度家具尺寸,这类活动把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数学的实用价值及趣味性,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家校共育所给予的支持与资源,让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环境下都能获得不断学习的动力。比如,老师可提供在线资源、挑战性的问题等,促使学生在家里自己去探究、学习。父母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的监督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与陪伴者,不再只注重孩子做作业的效果,而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与方式。

(二)家校关系的改善

1.家长满意度的提高

实行家校共育,家长满意度显著提升。这种满意感来自多方面的积极改变。第一,父母们更满意学校的沟通与透明度。通过经常召开家长会,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及家庭作业反馈系统等手段,可以使父母对子女学习进展情况、学校教育方针及老师教学方法等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这种连续而细致的信息交流使家长们觉得自己参与了教育过程,加强了对学校管理的信任感,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父母的满意度提高还源于看到孩子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家校共育策略透过帮助父母主动参与教育,让父母能直接影响并观察子女学习态度与成就之提升。父母们认识到,他们的加入不但有助于孩子学业的提高,还能从他们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方面看到发展,这一感受,大大增强了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与支持率。家校共育,也让父母们体会到了学校对于家庭需要的关注与回应。

2.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家校共育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学效率也有显著促进作用。教师在家校共育模式中所感到的支持与配合提升了教师教学动力与职业成就感。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的过程中,能对学生家庭背景及个人需求有一个较为精准的认识,从而使教师能对教学策略进行较好的调整及优化,并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出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这种个性化教学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满意,因为学生可以看到自身努力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主动参与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监督与指导减负。父母在家的有效指导与督促,让学生在校学习更专心、更有效率,直接缩短了老师应对学习落后、纪律等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于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革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开展既优化教学效果又促进家校良性互动。通过本研究的论述可以看出,家校共育在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增进教师和家长互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今后学校和家庭需要更加密切地配合,培养小学学生数学和终身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 韦秀喜.“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家校共育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3(19).

[2] 陶金波.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创新发展路径[J].新课程,2022(35).

[3] 张婷.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家长,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