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家庭指导策略
2024-09-25王瑾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家庭关注。然而,许多家长在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方面感到困惑。本文根据幼儿成长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策略和实例,帮助家长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幼儿提升语言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提升策略;家庭教育;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11-0012-04
*2024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外事学院;课题名称:西安县(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融媒体平台下的校政协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24LW131)。
幼儿语言能力作为国民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的语言习得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发展,还对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十年来关涉儿童语言能力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语言启蒙阶段的语言能力发展对个体终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语言意识决定家庭语言规划和家庭内部的语言实践行为。因此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幼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通过适当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适应语言,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更好地成长。因此,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分析家庭教育对幼儿语言的影响,幼儿语言家庭教育的特点、问题。其次,探讨0-6岁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对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指出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指导幼儿语言发展的新路径,提出具体策略。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语言的影响
(一)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
幼儿语言发展具有明显的规律,从模仿、单音、字、词、句到自由表达,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和理解难度。幼儿常常通过模仿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和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意思。幼儿经过语言环境的影响,会逐渐从依赖成人语言到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幼儿语言家庭教育的特点与问题
家庭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环境,家长的语言意识、态度、能力以及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注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谐、积极、沟通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然而,在幼儿语言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家长过于用力过猛、期望过高,这可能导致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压力和焦虑,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期望幼儿1岁开口说话、2岁背诵唐诗等。
2.家长有时会因为繁忙、疲惫或碍于颜面,不愿意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这会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欲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3.错误的示范时常出现在家庭教育中,例如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或使用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都可能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三)家庭教育参与幼儿语言培养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在幼儿语言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家长作为幼儿的直接教育者和照顾者。应当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为幼儿提供宽松、积极、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机会。但一些家长会嘲笑、模仿幼儿发音,另一些家长过于焦虑,过早地给幼儿报小主持班,还有一些家长会施加学习压力,这些都不是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有助于幼儿的性格养成,通过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家长可以培养幼儿开朗、自信的性格特质。但一部分家长少言寡语,家中比较安静,成员之间较少交流,不仅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更不利于幼儿性格养成。
家庭教育不仅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更是幼儿感统能力基础培养的重要一环。在幼儿的生长发育中,本体觉能告诉我们关于位置、力量、方向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是统合触觉与前庭觉的一种感觉讯息。而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用到幼儿对唇舌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幼儿能控制自己的肢体及语言表达,有助于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利于感统协调。
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不可小觑,尤其是对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无可替代。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语言发展现状
幼儿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语言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逐渐从简单的单词发展到完整的句子。同时,幼儿的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语言区也在不断发育和完善。
(一)幼儿语言发展规律
1.2-6岁语言敏感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幼儿的感统功能和前庭觉也在不断发育和完善,为语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前庭觉失调,语言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自言自语、说话没有逻辑,甚至无法形成有效的语言。前庭系统功能会影响听觉系统,在言语产生和感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神经信号的转换和传导。如果前庭处理功能不足,导致很多视听觉信息无法被有效解读、传导到语言功能区,那么言语也就无法形成。如果前庭系统失调,则会造成幼儿左右脑分化不足,进而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
2.不同年龄段能够达到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发音、语法和词汇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0-1岁,幼儿处于学话萌芽阶段,只能发出一些简单音节,更喜欢模仿发音,如“妈妈、爸爸”。
在1-2岁,幼儿语言进入开口阶段,理解能力发展较快,模仿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使用叠词,但某些音节还不准确,如“姥姥”发成“yǎo yǎo”。
在3-4岁,幼儿语言进入连贯性语言阶段,词汇量迅速增加,大约掌握1000-1200个词汇,语言具有表现力,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这是一个红色的苹果,甜甜的真好吃”。
在5-6岁,幼儿语言进入规范阶段,大约掌握3000-4000个词汇,能够清晰地复述、编讲故事,并且语句连贯、绘声绘色,对语言的兴趣也达到空前的高度。
(二)幼儿语言现存普遍问题
1.0-1岁开口晚
有些幼儿在1岁左右仍然不会开口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健康问题。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具有阶段性,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同一时间达到某个标准,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着明显差异。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孩子在1岁左右开口,2岁左右逐渐开始说话。
2.1-2岁表达不清
(1)吐字含糊:有些幼儿在表达时发音不清,需要家长耐心纠正。
(2)不能说句子:有些幼儿只会说单个的词或短语,例如苹果说成“果”,水杯说成“杯”。这个阶段需要家长逐步引导他们学习完整的词语,但在引导时,切忌拔苗助长,忽略了幼儿的理解力。
3.2-3岁发音不准
(1)发音错误:有些幼儿在发音时会发出错误的音,这可能是由于唇舌肌肉力量尚不足,或受方言的影响。例如自己说成“jì jǐ”,三四说成“shān shì”
(2)语无伦次:有些幼儿可能会语速过快或过于紧张,导致说话无条理或语无伦次。例如我要吃饭说成“饭我要吃”。
(3)结结巴巴:有些幼儿可能会在表达时显得犹豫不决或结巴,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自信或紧张所致。
4.3-6岁表达不畅
(1)不爱说话:有些幼儿不喜欢说话,一些家长认为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或缺乏表达的机会,因此会盲目给孩子报一些小主持人培训班。不爱说话的根本原因应从家庭语言环境寻找,其次才是幼儿的性格。
(2)说不到重点:有些幼儿在表达时缺乏重点或逻辑性,这要反思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的表达是否规范、语气是否急躁、语速是否过快。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的言传身教、互动交流、语言环境等都会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影响。家长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及时纠正错误发音和语法。
三、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指导路径
(一)家庭指导策略优化的理论依据
0-6岁期间,家长的语言互动越多,孩子的单词解码能力就越强。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和互动对其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优化家庭指导策略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习惯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具体来说,0-1岁,家长可以与幼儿进行“自言自语”式的对话,此时婴儿并不理解语言,但可以通过家长的语气、声调、字音的强弱、表情来理解语言,完成初期“灌耳音”。
2-3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增加词汇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等。例如,当幼儿发音准确时,家长不复读不笑话,帮助幼儿重复一遍正确的语音,进行表达沟通。例如:“我要qī果果”,此时家长重复一遍:“你想吃苹果是不是?”让孩子通过生活中多场景的正确重复,从而习惯正确发音和语法。
4-6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时,家长往往比较着急。此时家长应多观察,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还是怕出错不敢表达。无论是什么原因,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一些耐心,无论是孩子闭口不言还是表达失误,家长以鼓励和安抚为主。
2.方法的选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其中,游戏、模仿、对话、故事编讲和日常积累是常用的方法。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模仿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新的词汇和准确的表达方式;对话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故事编讲可以激发孩子对于语言的感受力;日常积累则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词汇和知识。
(二)语言环境的创设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环境对其语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父母的语言态度及其采用何种活动支持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家庭教育环境变量范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解释力。在家庭中,家长应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1.语言刺激
对于0-1岁的幼儿,家长应关注其语言发展特点,如开口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引导:辅音+单韵母组合,如“爸、妈、怕”;以不卷舌音为主,如“姨、婆、不”;以拟声词等方式,如“哒哒、嘎嘎、滴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
对于2-3岁的幼儿,家长应关注词汇量的积累和短句的应用能力,规范语言示范,例如“一列车、一棵树”。家长不说叠词童语,例如“喝水水、吃饭饭”。说短句便于孩子对于语言的识别和模仿。例如“我饿了”而不说“我觉得饿了”。由简入深,例如“花开了”,当孩子轻松掌握该语法结构,就可以增加难度,例如“这朵红色的花开了”。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纠正幼儿的发音,以免造成幼儿的紧张和焦虑。
2.听说游戏
听说游戏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1-2岁的阶段,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常常表达不清、吐字含糊,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口部操、单复韵母、夸大口型等语音基础训练进行引导,培养语言习惯。
但要注意的是,2岁是幼儿语言发育的高峰期,此时一些孩子还不能完整地说句子,而另一些孩子已经能背唐诗了。打好语音基础,更有利于2-6岁语言发展,并不是幼儿说话越早越好。
3.故事活动
故事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媒介。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2-3岁的阶段,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欣赏故事,培养孩子的语感,同时注意孩子的情感反应和兴趣点,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孩子进行对话和提问,激发其语言表达的欲望。
在4-6岁的阶段,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讲述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故事的重点和情节,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4.观察需求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外,家长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如关注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等。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家长的耐心和细心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不断地观察和引导,帮助孩子逐步提高其语言能力。
总之,幼儿语言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家长在家庭中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其语言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中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家庭指导策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家长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 吉晖.国外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研究[J].教育评论,2019:4:(161-166).
[2] 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专家学者解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N].光明日报,2016-10-02(06).
[3] 王辰.从近十年研究成果看我国儿童语言能力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6):27-29.
[4] 王玲.语言意识与家庭语言规划[J].语言研究,2016(1):112-120.
[5] Silinskas G. , Lerkkanen M. K. , Tolvanen A. , Ni- emi P. , Poikkeus A. M. , Nurmi J. E. . TheFrequency of Parents,Reading-relatedActivitiesatHomeandChildren,s ReadingSkillsDuringKindergartenandGrade1[J].Journal ofA ppliedDevelopmentalPsychology, 2012(33)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