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垃圾换礼品
2024-09-24
关键词:景区垃圾换礼品
摘 要:日前,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开展“垃圾寻宝”活动引发热议,景区给游客发垃圾袋、送小礼品,鼓励游客捡拾垃圾,甚至还有即将去该景区的游客留言:“马上就到了,做了一堆攻略,最后想去捡垃圾。”景区负责人表示,活动为景区的环卫工人减轻了很多工作量,也希望游客们游玩时注意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不要随意乱丢弃。
人民日报:文明是旅游的必修课
客观而言,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加上长期的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文明旅游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不破坏花草树木、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不破坏文物等,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活动之所以在线上线下得到广泛响应,正在于呼应了人们内心的文明意识。
文明也是引导出来的。安徽黄山风景区有一群环卫放绳工,他们常年肩挎绳索,穿行在陡峭悬崖间清捡垃圾,守护着美丽黄山。他们的行为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游客自觉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除了持续加强教育宣传,也不妨在合理引导上多花心思。比如,化堵为疏,有的旅游度假区设置“到此一游涂鸦墙”,供游客抒发感情。又如,寓教于乐,有的景区组建“金甲武士”文明志愿服务队,将古代礼仪和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劝导。坚持约束激励并举、服务引导并重,兼顾管理需要、游览心理推出柔性管理办法,对涵养文明习惯多有助益。
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游客既是受益者,也当是建设者。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游客本身就是旅途中的亮丽风景。也只有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文明旅游工作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助力。让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成为广泛共识、化为行动自觉,社会文明程度将不断得到提升。
中国经济网:景区垃圾换礼品是个好创意
又是一年旅游旺季。对于景区管理方来说,大量游客的涌入难免会给景区环境带来“甜蜜的负担”。如何在景区环境保护和日益增多的游客间找到平衡,成为一道管理难题。“垃圾寻宝”活动,让游客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作为,既缓解了景区垃圾清理的难题,又能让游客得到实惠,不失为一种双赢。
而从长远观之,“垃圾寻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一些自然风景区,由于景区范围较大、公共设施相对分散,散落在山林中的垃圾不仅影响着游客的观览体验,也对地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此外,“垃圾寻宝”不仅清扫了景区内的可见垃圾,其本身也是一种引导、推广。比如,在带娃“寻宝”的过程中,家长们就可通过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经年之后,随着种子生根发芽,文明出游的观念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传递中,向更远处延伸。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面向未来,各地景区或可抄一抄“垃圾寻宝”的作业,上新更多“玩法”。比如,结合盲盒抽取、集章打卡等年轻人较为青睐的方式,吸纳更多人参与活动;再如,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之窗,发起“点亮垃圾寻宝图”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让绿色旅行更加深入人心。
南方都市报:“垃圾换礼品”创意挺好
从呼吁不要乱扔垃圾的正向宣导甚至处罚,到反其道而行,给主动参与维护景区环境卫生的游客以适度奖励,不同策略各有特点,实践中显然不是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过,从过去的案例不难看出,激励游客若到位,往往会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暑假期间,亲子出游占到很大比例,在游玩的同时给未成年人做榜样、做引导符合不少家长的想法。月牙泉的“垃圾寻宝”鼓励游客特别是孩子参与环保,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甚至可能因为小礼品的别具特色而成为景区吸引游客前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更进一步,“捡垃圾换礼品”主题的热络,也会在客观上督促更多游客主动降低乱扔垃圾的意愿,转而潜移默化推动“绿色旅游”意识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景区通过正向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也给景区之外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提供了一种思路。从单一处罚为主的惩戒式督促,到尝试更多公众环保动员,捡垃圾换小礼品、换社区服务时长,甚至直接换取生活用品,此类尝试倡导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环境治理观念,其他社会场景值得借鉴、探索。
华声在线:“垃圾换礼品”开启绿色文明之旅
若站在法律的视角来审视,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从这个层面上讲,“游客为景区‘洗脸’”活动,实际上就是游客自觉践行环境保护义务的行为。
同时,景区隆重推出“垃圾换礼品”,也是在具体践行文明旅游的行动。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种环保模式,让游客们主动参与进来,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形象。
事实上,类似“垃圾换礼品”的举措,并非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独有。武功山景区依托物质奖励机制,让游客通过捡拾景区垃圾的方式,换取相应奖品;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试点游客用垃圾兑换椰子、小吃等礼品……
这种机制创新,正在国内多个景区得到生动实践。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体验文化魅力的同时,化身成为景区环境的守护者,不仅增强了广大游客的环保意识,营造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游客用实际行动,换来了景区更加干净整洁的治理成效。
微言微语
@央视:进入7月以来,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景区内的垃圾清理问题也随之凸显,给环卫工人带来一定工作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景区创新性推出“游客为景区‘洗脸’,景区送礼物留念”环保活动。
@连阮荚:美丽出行,用心带走风景,用袋子带走垃圾。
@微评:“垃圾换礼品”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引导游客践行环境保护义务的行为。而从结果看,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景区的环卫压力,更在游客与景区之间构建起了一种积极、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能让游客对景区的管理服务产生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相望正悠悠zz:可以提供盖社会实践章的服务换取垃圾,相信会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上善若水:值得推广,减少环保用工,全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