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数实融合”到“实数融合”

2024-09-24朱克力

检察风云 2024年17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那么,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实融合)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数融合),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如何促进两者深度融合?

三维度深入理解“实数融合”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显然,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战略母产业”技术底座的基础之上。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可能突破,还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碳基芯片、生物芯片、虚拟及增强现实、脑机接口等技术。

从二十大报告要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的决策,体现出我国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理解,以及对其关系的精准定位。

首先,就表述上的变化而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实融合)转变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数融合),看似只是次序的调整,实际上反映出了对其融合过程的更深层次理解。原先的提法更多强调的是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和影响,而后者的提法则更强调实体经济在接纳、利用数字技术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体现出政策制定者对实体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视,以及对其融合过程中实体经济主体作用的强调。其次,这一变化也暗示政策重心的变化。在之前的提法中,更多的是关注数字经济如何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在新的提法下,除了继续关注这点之外,更注重实体经济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自我提升和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转型升级。此外,这种变化还体现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边界逐渐模糊,其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此时,“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提法更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也更能体现出我国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战略思考与实践行动。

事实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经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战略部署,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因此,总的来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数融合)的最新提法,既彰显出我国对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视,也凸显实体经济在融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价值。这种从认知到提法的强化,有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加快向制造强国迈进,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既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挑战的战略选择。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

要素融合是前提条件,通过深度改造生产函数并不断创造融合新业态。生产活动的开展需要生产要素投入,而早期生产活动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逐步从消费领域深入生产领域,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融合提上重要议程,这取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成熟和商业化应用程度。数据对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创造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并深刻影响着生产函数的实际效用。但同时也应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数据改造生产函数需要建立在已有数字化基础之上,从要素替代、效用倍增、性能提升、投入延展等方面逐步深化认识。

技术融合是重要内容,通过构筑数字化应用内核推动向纵深发展。推动数实融合的有力结合点,就是要通过技术融合建立制造业应用场景与数字产业之间的联系,突破数字领域基础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不断创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需求。长期来看,制造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企业数字素养和应用技能普遍较高,对数字化应用需求旺盛,各类最前沿的技术难题、最广泛的数字需求、最丰富的数据资源、最多样的应用场景都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部门。把制造业的应用场景建立起来,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验证和迭代升级就有了数字试验空间,由此可能会催生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和数字企业,为数字产品和服务提供新的可能。

物理融合是关键载体,通过数字有机连接形成具有公共属性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时代,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联通物理空间和虚拟世界的载体,更加突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推进跨行业跨界融合和互联互通。通过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进而在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上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从微观企业层面看,依托新型数字技术将生产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

工业元宇宙将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强交互、深融合的新载体(图/IC photo)

面向未来,工业元宇宙将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强交互、深融合的新载体,是复杂先进的新数字化工业经济系统、智能制造的“未来形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向更高层级跃升。既包括基础层虚实融合的工业要素,也包括应用层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创新应用等,通过强化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联动,保障信息为物理世界服务,实现全生产要素互联、显性化智能决策与辅助生产管理,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管控。《工业元宇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提出,要夯实工业元宇宙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拓展现实和虚拟经济融合发展新空间,旨在推动建设一批“工业元宇宙+垂直行业”的工业元宇宙开放平台,这些都赋予了产业新基建新的内涵和要求,可以促进数字资产和实物资产的融合“孪生”,加速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流程融合是核心环节,通过生产系统数字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时代,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企业原有流程的运行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构建“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端到端流程,由此驱动新一轮流程再造和优化。大型工业企业通过“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数字化流程促进高效协同,使得生产系统越来越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在此过程中,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被打通,同时与数据仓形成环流,最终以数字表达的主流程进一步对接所有子流程,推动生产系统一体化大协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化流程系统就是一个超级强大的“任务自动派发器”,数字化流程引擎自动地将一个个“工作任务”派发给不同岗位上的“人员”。

目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希望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和改进产品质量来获得竞争优势。具有示范意义的“灯塔工厂”就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中国已上升至42家。十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造业推动着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速普及,流程融合进入与数据、技术、物理融合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者系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